1寻医问药主要是看简介的技术特色,各有专长,有的有出诊信息。2一般疾病不需要找名门大派,自己研究即可。3如果是第3代子弟就可以接诊了。4如疑难杂症自会转诊,记住,你碰见的是一个门派及弟子,一个中医药系统。5一般医院都有介绍,网络也会有出诊信息、技术特色、师承信息等。#名医简介模板#
2、名医医生简介模板提起经方大家,你都想到了谁?胡希恕?刘渡舟?大冢敬节?倪海厦?今天给大家介绍自学中医成为一代经方大家的曹颖甫,他在晚清和民国时期非常有名,近代名医秦伯未的医术都是跟他学来的,曹颖甫是个文人,1866年出生,29岁就考取了孝廉,就是举人,相当于我们现在本地区的高考状元,很厉害了!曹颖甫既然都已经考上孝廉了,为什么后面又学医了呢?原来曹氏早年就喜欢读张隐庵的《伤寒论注》,并且一读就爱上了这本书,他的想法是如果读书之余能懂点医术,也算掌握了一门济世之术,后来发生了两件事让他彻底转向了医学。一个是在他十六岁时,他的父亲患上了“洞泄寒中”,也就是痢疾,结果请来的医生用黄芩、黄连等苦寒之剂,让父亲的病越来越重,到了快死的地步,最后,请了赵云泉医生来,只用了一剂大剂量附子理中汤加味,父亲就被从鬼门关拉了回来,又吃了几副病就好了。赵云泉用的就是《伤寒论》的方子,经方强大的效力让曹颖甫对中医产生了信心。第二件事是他在去金陵赶考的路上生病了,同行的人中也懂些医术,给他开了藿香、佩兰等祛湿药吃,效果不佳,等到金陵时,病情加重了,碰巧他的表伯陈葆厚来到金陵,把脉诊断后,陈葆厚说,你的病应该速战速决的,现在多次发汗后,津液耗损太严重了。陈氏就给曹颖甫买来荷叶露和生梨十几个,让曹颖甫吃,半天时间,曹氏就吃完了,傍晚,陈葆厚带了药煎给曹氏吃。睡到半夜,曹颖甫出了一身大汗,病就好了。第二天,曹颖甫问他表伯给他吃的什么方,赵葆厚告诉他是《伤寒论》中的桂枝白虎汤,原来吃的还是经方!经历了这两件事,让曹颖甫更加艰信中医的疗效,对经方产生了仰慕之情。后来,曹颖甫的父亲去世了,他决定放弃科举考试,专心学医,此时,他已经38岁了。他从《伤寒》、《金匮》开始自学,期间多次用经方治好了母亲的病,此时,正值清末民初,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曹氏产生了救世之志,50岁来到上海,用经方为人疗疾,有效率竟达百分之八九十,慢慢地,曹颖甫在上海出了名。曹氏的中医完全是自学的,这说明自学中医这条路上可行的,只要有了坚定的信念,专注于经方,敢于实践,也是一样可以成为一代名医的。
3、名医的简介南宋新安人张杲(gao)著《医说》,初成于淳熙十六年(1189),后仍搜访不辍,至晚年又加补充,成书于嘉定十七年(1224)。卷1介绍三皇历代名医,从太昊伏羲氏至唐代启玄子共116名医家生平事迹。《慈云楼藏书志》称“读之足以扩充耳目,增长知识,诚医部中益人神智之书”。@宋新社注:明本《医说》往往承《文献通考》,将《医说》的作者张杲误作张景。(文/编辑乐乐)
4、名医个人简介模板有几人听说黄元御是名医,便装病试他。一人扑地哀嚎,其余人叫来黄元御。谁知黄元御一看却说:“活不久了”众人讥笑:“先生看错了!他好着呢,不过是装病试你!”可黄元御只笑笑,不再说话。黄元御是清代著名医学家,出生书香门第,从小天资过人,原本一心只想考取功名。然而造化弄人,在他30岁那年,因读书太过辛苦患了眼疾,又因庸医医治时用错了药,导致左眼失明。当时规定“五官不正,不准入仕”。黄元御因左眼失明,形象有损,从此无缘仕途。他十分悲痛,曾一度颓废。后来在好友劝解下,他重新振作,并立志:“生不为名相济世,亦当为名医济人”。从此他刻苦钻研医术,终成一代悬壶济世的名医。有一年夏天,黄元御外出行医时,有几个人见到他,便偷偷商量:“人人都说这黄元御是名医,我们何不装病试他一下,看看他的医术是不是真的很高明?”众人纷纷点头同意。于是,其中一人故意扑倒在地、哀嚎不已。其他人赶紧请来黄元御看病。可黄元御看诊后却连连摇头说:“真是可惜,这人只能活一会儿了!”众人心想这黄元御的医术不过如此,便讥笑道:“先生看错了!我们不过是开个玩笑,让他装病试探一下你的医术,他其实啥事没有,好着呢!”黄元御却惋惜地说:“唉!你们不该同我开这个玩笑啊!他原本就患有肠胃上的疾病,再加上现在是夏天,他扑到地上时,吸入了热毒之气,引发了急症,急症来势汹汹,他时日无多了。”众人觉得黄元御是在故作高深,都不信他。黄元御见状只好转身离开了。可几日后,那人突然觉得肠胃绞痛,竟真的暴毙身亡了。那人因想试探黄元御的医术而丢掉了性命,实在让人惋惜!不过,也证明了黄元御的确医术高明。还有一年冬天,县令的两个儿子得了重病,看遍了良医都没有丝毫起色,经人介绍请来黄元御看病。黄元御看过两位公子后对县令说:“这病好治!不用开药。”听到黄元御这么说,县令和妻子十分高兴。可接下来的场面却让他们高兴不起来了。只见黄元御给两位公子看完诊后,便独自一人围着火炉烤火,丝毫没有治病的意思。县令和妻子看着黄元御这般做派,急得像热锅的蚂蚁,又不好去催促。等了好一会儿,黄元御才慢吞吞地问道:“外面的雪有1尺半了吧?”县令连忙说:“已经有2尺厚了!”黄元御说:“差不多了。把两位公子的衣衫褪去,用布裹好,埋到院中的雪地里吧!”结果县令夫人一听,死活不同意。黄元御又说:“如果夫人心疼孩子,不愿这样做,那我也就没有别的办法了。两位公子也就难救了。”听到黄元御这么说,大家都安静了。片刻后,县令一狠心,让人把夫人带回房里,再让几个下人按黄元御吩咐的那样把两个儿子埋到雪地里去了。等待期间,黄元御向县令解释了这样做的原因。原来,黄元御通过看诊,发现县令的两个儿子是生了痘子,所以才将他们埋在雪地里去除痘症。这时,黄元御突然看见县令夫人走到埋着孩子的雪堆那里去了,而且一只手正伸向雪堆。黄元御急忙大喊:“不能动!”然而还是晚了,等他们赶去时,县令夫人已经在雪堆上扎了个小洞。县令夫人边哭边喊:“不扎个洞,孩子就要就憋死了呀!”黄元御摇头叹息道:“唉!好好一个公子,就这样瞎了一只眼睛!”经过黄元御的救治,没几天,两个公子的病就痊愈了,但其中一个果然如同黄元御所说的那样瞎了一只眼。虽然从30岁才开始学医,但黄元御天资过人,又很刻苦,奋斗数年,终学有成就,开始悬壶济世。黄元御从36岁开始从事著述,此后近20年的时间他著书14种,其中11种还在民间印有刊本。凡行医者,无人不知黄元御,他也被称为“医门大宗”。但因在行医、编写著作的过程中过度劳累,黄元御患了重病。1758年,因病去世,年仅54岁。【浅聊历史斋】30岁之前,黄元御的人生一直都是顺风顺水。他一心想考取功名,正巧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书香门第、世代簪缨、天资过人。每一条都是他成功的垫脚石。如果他没有出现意外,科举高中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可命运偏偏不让他如意。在“五官不正,不准入仕”的规定下,他却因庸医误治,瞎了左眼,断送了仕途。那可是他一直心心念念的仕途,就这样与他擦肩而过,他又岂能甘心?从此,一蹶不振。所幸,得好友劝解,他重新振作。既然命运关上了他“名相济世”的门,他便自己打开“良医济人”的窗。经过刻苦钻研,他终成一代名医。黄元御的成功正应了那句话:凡是杀不死我的,终将使我强大。在这场与命运的博弈中,他才是胜者!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关注我@浅聊历史斋 ,和我来一场时空之旅,一起去听听过去的故事。参考资料:《中国历代名医传》《中医传奇》
5、中医专家简介模板今天介绍一位善用陈皮治病的名医。陈皮以新会的最为出名,在新会善用陈皮的不乏其人,而方恩泽先生,可以说是其中的佼佼者,因为在几十年的行医过程中,再加上是新会人,就更加注重新会陈皮的使用了。方先生是岭南名医,黎鹿留先生的再传弟子,师从新会名医苏世屏先生,说起陈皮的用途,他如数家珍,有一方叫橘皮汤,橘皮汤的重点是宽胸理气,橘皮汤(证)会出现胸闷,不舒服甚至肢冷,这种是寒型的,所以要用大量的陈皮,在中国现存最早的诊治杂病的和,中医专著《金贵要略》中,有一个著名的方子。原叫做橘皮积实生姜汤,方中用陈皮的量非常惊人,换算成现在的剂量,需要一斤陈皮、三两积实、半斤生姜。对胸中气塞、呼吸短促、胃部胀满、恶心干呕这样的症状非常有效,如胸闷肢冷这些症状就可以解决了,(用了)生姜的辛散,温阳和陈皮的理气,还有气机的调畅。方先生如今使用陈皮很有经验,不过最初的触动是缘于当年他的老师接诊的一个病例,那个病人原来是从下一级医院,送过来人民医院的,因为他是要做急腹(症)手术。方先生说:患者害怕手术,托人找到了苏世屏先生,当时,老师给他把脉之后,再用手去摸了一下他的腹部,好胀,他说这个是气胀,而不是阳明实证的那种大便秘结,堵塞肠道的(情况),辩明情况后,老师当即开出了药方,只用了陈皮一两厚朴—两,苍术一两甘草一两,还有甘草,平胃散,药方非常简单,具有燥湿运牌,行气和胃。由于他气机的阻滞,吃了以后放了几个屁之后,就解决了腹痛、腹胀,一次急腹症手术就免了,很快见效的,陈皮其实它实现了这种辛开苦降,所以说气机一运行辛散苦降,气一排、腑气一通,这样就解决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名医医生简介模板(名医工作室简介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