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介绍(玄奘的身世简介)

1、玄奘的身世简介

公元645年(贞观十九年)正月二十五日,玄奘返抵长安。玄奘大师,洛阳缑氏县(河南省偃师)人。俗姓陈,名祎,武德五年(六二二年),于成都定慧寺受具足戒。之后玄奘在研习经典方面,发现汉译佛典的义理解释不一,令人莫知所从,于是决心西行取经。贞观三年,玄奘西行,孤身涉险,历经艰难,贞观五年,抵达印度摩揭陀国,留学当时印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参礼戒贤论师。贞观十九年返抵长安,结束历经十七年的西行之旅。玄奘载誉归国,带回佛像、舍利等,凡数百件。其中除佛像及佛舍利一百五十粒之外,共请回佛经梵文原典六百五十七部,深为太宗、高宗所钦重,供养于大内,并赐号玄奘为“三藏法师”。随后,玄奘致力译经事业十九年,为中国佛教史上四大翻译家之一,所译经典占唐代新译佛典半数以上,其中又以大乘有宗的根本经典为主,并创立法相唯识宗,其重要著作《大唐西域记》,更为中西文化关系史、交通史,提供宝贵的资料,也为中国历史写下辉煌的一页。

2、玄奘介绍

公元664年3月7日(农历二月初五),唐代高僧玄奘法师圆寂。玄奘法师是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之一,唐太宗icon贞观年间,独自一人西行求法,返国后,主持译经事业,成就空前,并开创法相唯识一宗,且远传日本,一度成为日本最具影响力的佛教宗派之一。玄奘法师集中国最伟大之佛学家、译经家、外交家、地理学家于一身,堪称世界文化交流史上的旷古奇人。恭逢玄奘法师圆寂纪念日,顶礼缅怀玄奘法师!南无阿弥陀佛??????#玄奘简介资料#

3、玄奘陈祎生平简介

但你知道吗?历史上真实的唐僧不仅没有主角光环,反而一生多灾多难。他年轻时四处求学,在疾病缠身的晚年又遭到皇帝软禁,其生平事迹让人无限唏嘘。唐僧又名玄奘,出生于公元602年。时值隋朝末世,唐朝还没有建国,老百姓流离失所居多。玄奘虽然出身于小康,但家庭并不富裕,父亲是书生,也曾做过江陵县令,可为官多年始终两袖清风,加之家里并无多余积蓄,全家人的生活捉襟见肘。可能是生逢乱世,玄奘从小跟着父母来回奔波,见过太多的生离死别。13岁那年,少年玄奘便看破红尘皈依了佛门。公元623年,21岁的玄奘正式受戒出家,他真正成为一名持戒律己的出家人。彼时唐朝刚刚建国,一切百废待兴,朝廷大力发展着科教文卫事业,但始终对佛教的发展不温不火。只因在这背后,统治者有自己的独特考虑。要知道,古人在干大事时特别喜欢用舆论为自己造势。而唐初根基尚不稳固,百姓对李唐归属感并不强,为此唐王李世民便决定利用宗教传说的舆论来巩固统治。巧合的是道教传说中祖师爷老子也姓李,于是唐王便以此为依据,宣称是老子后人,并在国内大兴道教来提高皇室地位。在唐王的大力倡导下,道教日益兴盛。而相比之下,同时代的佛教便稍显落寞。彼时,年轻的玄奘只是个佛门中并不出名的小和尚。他为了精研佛法,曾主动走下山四处拜访名师。然而,在外面见得越广学得越多,玄奘就越发现自己的不足,因为国内佛教典籍数量很有限,根本无法满足精神需求,于是一个独特的念头从他的脑海中萌生,他决定去天竺获取更加精奥的佛教知识。为实现这个人生目标,玄奘便主动向政府陈情,愿能够去天竺求经。可结果并未如他所愿,地方官员直接驳回他的请求。就这样,都没来得及开始,玄奘西行求经的愿望被残忍扼杀在摇篮之中。面对诸多阻碍,玄奘并没气馁,他独自收拾行囊,决定偷渡天竺。他所不知的是,正是这个大胆决定,才为他日后的坎坷人生埋下伏笔。玄奘的求经之路相当坎坷,由于没有得到官方许可,他从长安出发后只能绕过大路,行走在人迹罕至的小道上。一路上他翻山越岭,走过森林、草原和漫无边际的沙漠,途经凉州、碎叶城、曲女城等多个城国,数次深陷危难之中。最终,在行尽5万里路,历时17年,穿过138个国家后,风尘仆仆的玄奘这才来到天竺。回首那段艰难又惊险取经之路,玄奘感慨万千,但他来不及调整脚步就立马奔赴那烂陀寺求学。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玄奘的学问越来越深,名气也越来越大。公元645年,玄奘学成归来。当他带着大量经书和佛像站到长安城的土地上时,有那么一瞬间他恍惚失神。曾记得当年走出长安时犹是青年,再次归来时已是暮年。而让玄奘更想不到的是,老百姓看到他后又是锣鼓喧天又是夹道欢迎,场面好不热闹。原来,当初玄奘西行求法的故事早已传到国内,善良的百姓被他的顽强毅力深深折服,得知玄奘回国后,大家都跑出来用最热烈的方式迎接这位高僧。这种欢迎盛况,纵观整个唐朝都未曾见过几次,其盛大程度就连李世民都为之感到眼红。一个未经自己允许,又私下偷跑出国的和尚,本就罪无可恕,最令人发指的是,此人回来时又如此高调,于情于理都让李世民不满。李世民很想治玄奘的罪,偏偏这时他找不到任何理由,只因他考虑到两点。一、玄奘在民间声望非常高,若轻易治罪极可能动摇民心。二、玄奘非常识趣,在回到长安后他主动向太宗认错,并主动请示要在皇家寺院开设道场。如此一来,李世民便根本无从下手,只能默认此事,准许他在弘福寺翻译经书。然而,为皇家办事并没那么简单,如果没有皇帝旨意,唐僧根本不敢出庙门,也不敢随便与外人交谈,说实话,这和软禁并没什么区别。公元649年,好不容易他终于熬到李世民逝世,可没想到更深重的打击还在后面。要知道,新上任的高宗李治年轻气盛手段强硬,他早就对玄奘传扬佛学有所不满。即位后,李治与武后大力整顿朝纲,无辜的玄奘因此受到牵连,他被软禁在宫内寺院中日日讲学夜夜翻译经文。为防止他逃走,李治在寺庙各处设下眼线侍卫。在那个不见天日的宫中寺庙中,玄奘度过了无数个循环且忙碌的日夜,他的内心渐渐变得苦闷起来。到晚年时,玄奘的精神很差,身体更是孱弱无比,甚至一阵风过来都能吹倒他。公元664年,62岁的玄奘走路时不幸摔伤,而这次摔倒则成为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几天后,他的全身器官迅速衰退,整个人进入到昏睡的状态。20天后,当吐出最后一口人间气后,玄奘法师紧闭双眼,圆寂归天。玄奘法师少年顿悟,青年出家,曾经历千辛万苦取得真经。可功成名就后得到合理的调整休息,而是被软禁在佛门中夙夜翻译经文,他的一生坎坷多磨,又何其伟大!在他的大力弘扬之下,佛门逐渐逐渐兴盛起来,而他一手所翻译的《大般若经》、《大菩萨藏经》和《俱舍论》等都是我国佛教宝典。值得一提的是,无论他如何历经磨难,他始终被老百姓铭记于心。得知他圆寂后,大家悲伤不已,多达百万的老百姓纷纷走出家门来送玄奘法师最后一程。

4、玄奘简介视频

唐僧的一些特点。大家好,我是一个资深的短视频创作者。今天咱们来聊一聊中国古代文学名著西游记中的一个角色--唐僧。唐僧原名叫玄奘,是唐代一位著名的佛教学者。在西游记中,他被赋予了取经之旅的重任,要前往印度取回真经。但唐僧并非一个完美的人物,他有着自己的缺点和弱点。比如他很容易心软,会因为一些小事而严厉责怪悟空和其他徒弟;而他自己却不敢或不愿承担决策的责任,让其他人替他做出决定。但唐僧也有着很多优点,比如慈悲为怀,诚实守信,有坚定的信仰等等。他敢于面对困难,不惧艰险,始终追随自己的内心信仰,勇往直前。还有一个让人无法忘怀的细节,就是唐僧非常疼爱自己的徒弟们,他是他们的导师,更是他们的亲人和朋友。他始终把保护他们作为第一任务,即使在面临险境的时候,他也会毫不犹豫地冲上去保护他们。所以说从唐僧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道德高尚的人物形象,也可以领悟到人性的缺陷和完美。以上就是我给大家介绍的唐僧的一些特点。如果你喜欢这篇视频,请点赞和分享给更多的朋友,一起来了解更多有趣的文学名著以及其中的角色吧。

5、玄奘的资料

陈玄奘:西行十九年,为往圣继绝学玄奘,出身儒学世家,十三岁时出家于洛阳净土寺。国内四处游学,对佛法研究较深,在研习中他广泛接触各派理论,深感其中疑难问题较多,怀疑原有译经错误,于是发愿至印度,广求异本,以为参验。恰逢来唐印度僧人破密多罗到长安,向他介绍那烂陀寺戒贤法师的讲学规模和理论,更加坚定了陈玄奘西行求法的决心。贞观元年(627年),玄奘从长安出发,经凉州,穿越沙碛,历尽艰辛,至达高昌,而后取道焉耆、龟兹,越凌山,经粟物诸国境,过铁门(乌兹别克斯坦南部布兹嘎拉山口),入吐火罗(今阿富汗北部地区)国境,而后沿今巴基斯坦北部,过克什米尔,入北印度。他在印度各地游历,到过尼泊尔南部,巡礼佛教六大圣地。贞观四年到那烂陀寺,拜戒贤为师,学习五年。随后,又遍访印度各地,于贞观十四年(640年)重回那烂陀土豪。他研习大小乘学说,成为当地学问最高的佛学家,并在戒日王主持下,经过辩论战胜五天竺大小乘所有论敌,被称为“大乘天”。贞观十九年(645),他携带搜集到的佛经六百五十七部以及佛像、花果种子等回国。历史十多年的西行求法,行程五万里,堪称中古史上一次艰险而伟大的旅行。#玄奘简介资料#

6、玄奘个人简介

江流儿救父?贞观十三年,唐太宗李世民举办水陆大会,选中了道德高玄奘,原著《西游记》介绍了他身世:灵通本讳号金婵,只为无心听佛讲。转托尘凡苦受磨,降生世俗遭网纲。投胎落地就逢凶,未出之前临恶d。父是海州陈状元,外公总管当朝长。出身命犯落江星,顺水随波逐浪泱。海岛金山有大缘,迁安和尚将他养。年方十八认亲娘,特赴京都求外长。总管开山调大军,洪州剿寇诛凶d。状元光蕊脱天罗,父子相逢堪贺奖。复谒当今受主恩,凌烟阁上贤名响。恩官不受愿为僧,洪福沙门将道访。小字江流古佛儿,法名唤做陈玄奘。玄奘一出世遭遇恶霸,掉落江水,后来被金山寺的迁安和尚救起,并在寺中抚养18年。“命方十八认亲娘”,在没有DNA鉴定技术的年代,这是如何认亲的?“人脸识别”?人海茫茫,又是如何找到娘亲的?母子团圆,就差父亲了,母亲一片苦心道:“儿呀,你外公是当朝总管,快去京城求救兵,救救你那苦命的老父亲。”于是,玄奘去京城找外公调兵遣将剿匪,成功营救父亲陈光蕊!一家三口再次团聚,真是大快人心!但是,匪寇关了陈光蕊18年,图他什么?叫他给山大王讲佛经吗?关了18年,状元女婿、文渊阁大学士被抓了,当总管的外公不知道这事儿?#头条创作挑战赛#

7、玄奘东渡日本

唐僧的徒弟的书法,清静文雅,满眼高华之美,可惜被法国人用一两银子骗走,至今无法回国《西游记》记录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大家都是耳熟能详,真实的唐僧,是玄奘大师,他历经千难万苦,经过敦煌,中亚等地,取得真经!真实的唐僧,可没有神通广大的孙悟空来加持,他取得真经后,回到长安,开始翻译和传播佛经,其门下弟子达到数千人,其中不乏很多书法名家,其中就包括了净眼法师!净眼法师的生平,因年代久远,已经无法考证,他传世的两部经书《因明入正理论后疏》和《因明入正理论略抄》被藏入敦煌莫高窟达800多年,也是敦煌藏品中分量最重,篇幅最长而且保存较为完整的经书,堪称一代草书精品。1900年,随敦煌藏经洞的被王道士无意间开启,发现50000多件佛教经卷、社会文书、刺绣、绢画、法器等文物。消息传到法国人冒险家、汉学家伯希和那里,他不远万里来到敦煌,通过威逼利诱,用很少银子,从王道士手中骗走整个藏经洞最为精华的文物。据他的回忆录记载,《因明入正理论后疏》和《因明入正理论略抄》是他额外加上一两银子换来的,现在存于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因明入正理论后疏》和《因明入正理论略抄》,其中《因明入正理论后疏》保存非常完整,而《因明入正理论略抄》缺首题,两卷差不多有1万多字,全部是章草所写,通篇内容一气呵成,可见净眼法师的草法熟练速度,堪称一绝!除了这两部经书,还有一部《法华经玄赞卷》也是保存相对完整,因没有被伯希和发现,留在国内,现在是国家图书馆的四大“镇馆之宝”之一!这三部经书,笔墨圆润,字与字之间都是独立,但是行气贯通,如行云流水,气韵贯通,单从笔法而言,净眼法师多用中锋,简雅高妙,草隶兼用,堪称草书的精品之作。这三部经书的气息,与陆机的《平复帖》相比更接近今草。在敦煌写卷中,这是一件难得的草书精品。这三部经书中,章草的味道浓郁,行距和字距都很小,密密麻麻,远观满眼繁华,但是每个字都写得一丝不苟,清静文雅,满眼高华之美,一股禅韵满纸,实为草书圣手所为。无论是《因明入正理论后疏》和《因明入正理论略抄》,还是《法华经玄赞卷》,代表唐代草书最高水平,可惜因藏于敦煌800多年之久,加上面世不到一年,就被伯希和带到法国,很多人尚不得而知!这三部经书都是唐代纸本真迹传世,故宫博物院专家数次与法国相关人员协商,想重金购回《因明入正理论后疏》和《因明入正理论略抄》,可惜都被婉拒,至今难以回国,令人遗憾不已!今天特别向大家推荐这三部经书的高清复刻品,采用博物级的复制技术,宣纸材质,与原作相差无二,期待您的喜欢!#书法##书法欣赏##草书##敦煌#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玄奘介绍(玄奘的身世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