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与三千怨女四百死囚唐代李世民年间,贞观之治下的唐朝是公认的太平盛世,名副其实的“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据记载公元630年整个一年,全唐判处死刑的仅有29人,这说明当时的治安还是非常好的,人人有饭吃没必要去做些违法的事情。但是在两年之后的632年,全唐的死刑犯却突然增到了390人。反观,大唐民间还是如以往一样的太平,并没有发生了什么大灾大乱啊?公元631年8月,有个李好德的人,因为对朝廷和皇帝大放厥词被判处了死刑。案子到了张蕴古那里,张蕴古对李世民说,这个人是疯子,胡说的,不好定罪。于是,李世民就决定不予追究了。想不到张蕴古竟然跑到监狱里,将李世民的决定提前告诉了李好德,还在狱中陪李好德下棋。此事被负责监察百官的御史权万纪发现了,立马弹劾张蕴古:李好德的哥哥李厚德是相州刺史,而张蕴古老家就在相州。张蕴古说李好德是精神病,分明是为了讨好家乡父母官,属于官官相护,徇私枉法。李世民觉得自己被张蕴古耍了,盛怒之下,下令将张蕴古斩首示众。张蕴古事件后,官员们断案,便开始纷纷持有“疑罪从有”和“轻罪重判”的想法,于是导致632年死囚骤然增多。李世民看着这么多死囚判决,他也头大了。怎么办?如果让官员重审,官员们为了不推翻第一次判决,第二次审判的时候一定会找更多的证据和前例来证明这些人该死。因为唐律规定:官员重判了犯人要减三等的,试想,哪个官员会心甘情愿给自己减三等?公元632年12月,李世民硬着头皮亲自到监狱复核这些死刑案件。在审核的过程中,有几十名囚犯表示希望在死之前能再见家人一面。李世民动了恻隐之心,打算放他们回家探亲。监狱的官员听闻后,头摇得和拨浪鼓似的。他们说:这些囚犯都是好勇斗狠之人,一旦释放回家,就有可能给当地相邻带来危害。李世民与这些死刑犯经过几次的接触后,当场决定跟他们来一个“君子之约”。约定放这些人回家,他们可以陪陪家人,料理后事,等到来年秋天问斩之前都要回到牢里赴死,这期间没有人监督,自行离去,自行归来。于是乎,大唐境内390个死囚犯全部欢天喜地回了家。如此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手笔,也着实吓坏了京城达官显贵,一时间众人哗然,死囚都是好勇斗狠之人,同死囚犯讲“君子协定”,这不是瞎胡闹吗?也有人心底暗笑,等着来年看皇帝打脸的好戏。来年秋天,正是五谷丰登之时,长安城的繁华和喧嚣背后,是刽子手刀刃上的寒光,面对李世民与死囚的生死之约,人们将信将疑:君子都畏惧死亡三分,更何况恶贯满盈的死囚呢!犯人们何以能视死如归,而不逃之夭夭?当人们还在调侃李世民此举之荒唐之时,结果却让那些等着看戏的人十分失望,因为死囚犯们在没有任何人监督押送的情况下,居然一个个全都回来了。眼瞅着临近秋后问斩了,监狱官员挨个点数,390人回了389,只少了一人,调出卷宗一查,是京畿扶风一死囚未到,官员正准备派人捉拿时,只听见一辆牛车,载着一个满脸病容的汉子施然而来。原来那汉子便是最后一名到京领刑的死囚,只因生病,耽误了行程。李世民闻得所放死囚悉数回了长安,大为感动,于是大笔一挥,将死囚全部赦免,这便是著名的“唐太宗纵囚”事件。那些死囚没有逃走,固然有不想连累家人的意思,但更多的也体现了他们恪守死亡约定的勇气。同时,李世民也是用释放死囚这件事暗示官员们严格执行“律文失入减三等,失出减五等”的律法,判案公正。当然,这背后的原因也是李世民在努力修正因为张蕴古事件造成的“今失入则无辜,失出则便获大罪”、“疑罪从有”和“轻罪重判”的影响。这桩奇事在《新唐书》、《旧唐书》和《资治通鉴》都有记载。就在释放死囚前几年,李世民还做了一件为众人道的事情。史料记载:公元628年,唐太宗放出宫女三千余人,令宫女们“任求伉俪”,去寻找自己的幸福,组建自己的家庭。此举不仅减少了宫里的开支,还为大唐解决了三千光棍。最关键的是,通过这件事,李世民在民间贏得了好名声。唐太宗是通过“弑兄逼父”才登上大位的,民间对这位六亲不认的皇帝,一直不太看好,心有介蒂。不管是教化百姓也好,改进施政和及时纠错也好,或是笼络人心也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做这等不寻常之事的,也只有李世民一人而已。因此白居易有诗记述唐太宗李世民的施政:“怨女三千出后宫,死囚四百来归狱。”
2、痴男怨女◑张爱玲中短篇小说集。收录创作于1951年至1978年创作的中短篇小说,包括《小艾》《五四遗事》《怨女》《色,戒》《相见欢》《浮花浪蕊》《同学少年都不贱》。_x000D_◑这个人是真爱我的,她突然想,心下轰然一声,若有所失。——《色,戒》_x000D_◑我觉得感情不应当有目的,也不一定要有结果。——《同学少年都不贱》_x000D_◑张爱玲也许不是时下“正确”定义里的女性主义者,但在《怨女》中,她从未停止对女性命运的严肃思考。——哈佛大学教授王德威_x000D_◑《怨女》英文本入选美国大学通用教材_x000D_◑全新精装,臻美典藏,月亮构筑起的永恒传奇_x000D_
3、怨女主演三姑六婆的事,我真的不爱听。怨女:“你不知道,我婆婆做了饼,一个都不留给我吃,全部打包给小姑她们吃。”我:“你想吃什么饼?满大街都有得卖。而且,绝对比你婆婆做得好吃。”我:“你想吃什么,就去买什么,有什么问题?你还可以多买一袋,送给你婆婆吃。”这叫“以德报怨”。永远不要因为别人素质低、德行浅,就降低自己的身价,去跟对方一般见识。#怨女简介#
4、怨女电影韩新剧MBC古装剧 《烈女朴氏契约结婚传》此剧改编自同名网络漫画,讲述了19世纪朝贤的院寡妇穿越时空来到现代而展开的故事。女主在剧中饰演汉阳第一怨女,泰禾的假新娘朴妍雨一角,19世纪中期,汉阳炙热的传闻主人公,她也是朴在元大监的独生女。结婚第一天就成为“院寡妇”,有一天突然穿越到了200年后的大韩民国,为了顺利回到朝,贤而努力。高南贞编剧执笔,预计下半年播出。
5、怨女原唱无助的孩子们何以为家?山西运城亲妈与继父合谋害死12岁的张朔侨。我们通过这样的方式结识了命苦的张朔侨。这是一出人间悲剧,看完这则新闻,联想到张爱玲在文集《怨女》中提到过的一句话:如果孩子的出生是为了继承自己的劳碌、恐慌贫困那么不生,也是一种善良贫困的底层人真的可以不生和少生,这样对孩子是最负责任的选择,对自己更是。你想一想:一二十年前在农村打孩子虐待孩子的现象比比皆是,可以说家家都相似。因为什么?因为贫困导致父母把对生活的不如意的怨恨全撒到孩子的身上,那就是一种恶毒的爱。可我们的现实却恰恰相反,越是贫穷越要生育。生育是他们唯一可以炫耀的人生成就,结婚就成了人生唯一的大事。因为底层人这辈子除了结婚生孩子,再也干不出比这更大的成就的事了。失败的成年人都想要通过孩子来改变自己的命运。这又让我想起另一部电影《何以为家》里的男主角叫詹恩,也刚好是12岁。影片的开头这位小男孩就在法庭上说:我要控告我的父母,因为他们生下了我。故事讲述的是在第三世界国家叙利亚贫民窟生活成长的12岁赞恩。他除了要去打工、送货、卖水果、维持生计,还要照顾不到12岁的妹妹。可父母为了抵租金把未成年的妹妹卖给了房东赞恩,第一次以这样的方式反抗父母,就是选择离家出走。可在流浪的途中他遇到一个单亲妈妈带着一个小孩才一两岁。最后为了钱,这位单亲妈妈也是把这位一两岁的小孩卖了。当绝望到最后无望的时候,赞恩选择回到自己家。当回到家了得知妹妹死讯,所以怨根的12岁的赞恩拿起了刀砍伤了房东妹夫,赞恩也因此被捕入狱。这故事最后就有了影片开头的那些话,而每一句都在提醒贫困的人不要生孩子。当自己的能力不够时,避免生育就是对生命最大的敬畏,可张朔桥的亲生父母本身就是一对农村夫妇,养育孩子本身就很不容易离婚导致家庭的变故。据网络评论说:张朔侨是判给了妈妈,也上面还有个哥哥是给了爸爸。另外据网络的一些知情评论者说,禽兽般的后爸经常打骂这对母子俩。这孩子生前受了不少虐待遭了不少罪,而亲生母亲居然是谋害孩子可怕的帮凶,这真是打破常人对伦理感情的理解。我想说的是人性的恶一部分来自欲望得不到满足,一部分来自贫穷,还有一部分来自出身家庭的环境。愿张朔侨,在天堂没有痛苦!我希望大人们能听到我说话,我憎恨那些无力照顾孩子的人,孩子能从你这里得到什么?侮辱、殴打、暴力和虐待?锁链、水管和皮带伺候?我一生听过最好听的话是"滚开,混帐贱货!""去死,混蛋",生命就像一坨污泥,比我脚上的鞋还脏!我像活在地狱里梦寐以求的家,竟让我备受煎熬···人生充满着苦难。我曾经期待长大,成为一个好人,被人尊重和爱护。但是上帝没想让我们那样,他要我们当脚踏垫,任人践踏··。
6、怨女内容简介爱情本来不复杂,来来去去不过三个字,不是“我爱你”“我恨你”,便是“算了吧”“你好吗”“对不起”。张爱玲的话真是一针见血啊!琼瑶一辈子也学不来,制造了那么多文字垃圾,尘世中的冤案怨女只需要张爱玲几篇文章就点破了。
7、怨女全剧上联:霞万丈,城市长,不见当年孟娇娘,下联:波涛涌,沉宝箱,痴情怨女杜十娘!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痴男怨女(怨女的主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