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家本先生(沈家本最大的贡献)

1、沈家本最大的贡献

遛胡同,看到沈家本故居开放了,作为法制文化教育基地,恰如其分。沈家本故居。位于西城区金井胡同,离校场口不远,紧邻着达智桥胡同。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沈家本入京后居于此。故居坐北朝南,平面呈矩形,南北长56米,东西长29米,共有三进院落。沈家本(1840-1913年),浙江归安(今吴兴)人,清朝光绪年间进士,历任刑部左侍郎、大理寺正卿、法部右侍郎、资政院副总裁等职,是清末修订法律的主持人和代表者。他对中国古代法学予以总结和评判,同时也引进近代西方法律理念,制定了符合时代精神的法制。继承和借鉴,缺一不可,虽然借鉴是在西方势力的压力下有被动的成分。#沈家本先生的简介#

2、沈家本先生

由门而逃曰脱监,逾墙而逃曰越狱,“狱”称“监”始于明代。自汉以来,京师及地方所设之狱,一直称为狱,无监之名称。自明代起,法律文献中正式称狱为监,《明律•捕亡门》记载:“凡犯罪被囚禁而脱监及解自带锁枷越狱在逃者,各于本罪上加二等”,“狱囚脱监及反狱在逃”。《纂注》:“由门而逃曰脱监,逾墙而逃曰‘越狱’。”沈家本先生考证:古者狱无监名,称狱为监,盖自明律始。”《汉书•王尊传》:“署守属监狱。”师古曰:“署为守属,令监狱主囚也。”监为监察之义。《明律》称狱为监,后加以沿用。清朝合称为监狱。

3、沈家本纪念馆图片

早在清末,当时的修律大臣沈家本就一针见血地指出法家与法治的区别,他说:法家只是专制的工具,民众没有任何自由可言,而法治的一个重要命题是为了约束权力,让民众拥有自由的便利。——《法治的细节》

4、沈家本的故事

【古代极刑中,满门抄斩和株连九族哪个更可怕?】满门抄斩意为抄没财产,杀戮全家,这种刑罚自古就有,但这个说法(成语)最早出自鲁迅先生的《呐喊·阿Q正传》。满门抄斩的满门通常指的是受刑者现在所处家庭中的所有人,受刑者的一家老小和家中打杂洗衣做饭的下仆都包括在内。株连九族的范围则比满门抄斩要大得多,株连九族的九族通常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九族者,外祖父、外祖母、从母子、妻父、妻母、姑之子、姊妹之子、女之子,己之同族也。”——王应麟(南宋)宋人王应麟所著的《小学绀珠》一书中有提到九族的概念,说的是受刑者本人从自己算起,上至高祖,下至玄孙的亲属,合计九族。第二种说法"九族者,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历代刑法考·刑制考》(作者清人沈家本)所谓父族四指的是自己本族四代,包括自己一族,以及出嫁的姑母及其儿子、出嫁的姐妹及外甥、出嫁的女儿及外孙。母族三指的是母亲同族三代,通常包括外祖父一家、外祖母的娘家、姨母及其儿子。妻族二指的是妻子同族二代,包括岳父的一家、岳母的娘家。无论是第一种说法还是第二种说法, 株连九族牵涉的范围都远大于满门抄斩!古代株连九族很多时候诛杀的范围并非仅仅只是九族,往往和犯人稍微有点关系的人都难逃一死,所有还有一种说法是株连九族的九族泛指多(概括性地表示与犯人有亲缘关系的所有宗支族系),而非一个固定的数字。

5、沈家本先生的刑法理念

梁任公是反体制的,沈家本是改造体制的;​梁任公是理论的、启蒙的,沈家本是实践的、务实的;​梁任公是先难后易的,沈家本是先易后难的;​梁任公的阻力是权力,是君上,沈家本的阻力是观念的,是劳乃宣;梁任公、沈家本都是西体中用,沈家本的贡献是创制了宪法以外的基本法律,为以后的民国所袭用;梁任公是着眼于宪制,但收效甚微;因此,沈家本当得起清末变法维新的大家,在朝第一人;梁任公志在启蒙,当得起在野第一人;他们事实上是有内在互动的,都是中国法治的巨子。连同黄遵宪、杨度、张季直等,他们共同打开了清末的变法维新的大格局。近来,沈家本的影响日重一日。这也说明即使没有受过西学严格训练的人,只要不怀偏见,深察体制的弊端,也是可以接受西学的。​

6、沈家本是法理派吗

沈家本,字子惇,号寄簃,吴兴(今浙江湖州)人,清末修律及推动中国法律现代化的代表人物之一,其故居位于西城区广安门内大街金井胡同1号。2015年腾退后,经过修缮,保留了原来的基本格局,共有三进院落,2018年,沈家本故居正式对外开放。#沈家本先生的简介#

7、沈家本是谁的徒弟

端午祭悼法学家沈家本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沈家本先生(沈家本最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