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梦龙在历史上的地位(冯梦龙警世通言)

1、冯梦龙警世通言

明朝小说有个“罗马入侵中国”的故事,历史上莫非真有此事?明朝时期,冯梦龙在他的作品《喻世明言》第三十七卷中,记载了一个“罗马发兵入侵中国”的故事,但罗马与中国距离遥远,一旦进行大规模的行动,后勤的补给根本供应不上!同时,罗马和中国之间还隔着一个强盛的国家——波斯(当时称为萨珊帝国),浩浩荡荡的军队想要通过,波斯首先就不能同意,那这个故事究竟是如何而来,真的是冯梦龙完全杜撰出来的吗?西方大秦国的东征在南北朝时期,西方有一个强盛的大秦国(即东罗马帝国),此国不仅国力雄厚,且非常喜欢侵略其他的国家抢夺财产。某次大秦国的使者游历归来,向国王报告各国的情况,在提到东方时,他告诉国王东方有一个富裕的国家(中国),有着数不清的财产与珍宝,国王听后非常心动,立刻起了侵略中国的打算。不久之后,大秦国征调了数千舰艇与数万大军,浩浩荡荡向中国出发。此时的梁武帝虽然刚刚上位不久,但听到此消息之后,并不慌乱,他极其笃信佛教,相信天上诸佛会在关键时期帮他渡过难关。当大秦国的舰队来到中国的沿海地区时,梁武帝召集了诸多高僧,来到海边设坛诵经,大秦国的众将士非常吃惊,不知道对面是在搞什么名堂,决定先按兵不动。就在此时,原本平静的海面上,突然狂风大作,卷起了一层又一层骇人的巨浪,这些巨浪向着大秦国舰艇打去,将舰艇上的将士掀入大海,各个船长见此情况大惊失色,想操控舰艇迅速逃命。巨浪却根本不给他们机会,直接将舰艇掀翻沉入深海之中。此消息传到大秦国,国王惊愕无比,他认为一定是他的行为触犯了天威,这才让军队全军覆没,他当即派使者带着厚礼前往中国谢罪,保证永不侵犯,这才将此次事件画上了句号。该故事虽然带着一定的神话色彩,但是却将大秦国东征的缘由交代清楚——为了财富,而大秦国(东罗马帝国)在历史上确实存在东征的情况,虽然东征的对象不是中国,但其中的缘由却因中国而起。丝绸对于罗马的影响虽然罗马在历史上经历了众多的时期,例如罗马共和国、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等等,但是中国的丝绸却早已和罗马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影响着罗马的经济命脉。首先,在中国的先秦时期,虽然还没有彻底打通中国与罗马的贸易活动,但是中国所生产的物品(尤其是丝绸),早已通过西域、中亚等中间商,一步一步辗转到了罗马等地,并深受罗马民众的喜爱。随后到了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将丝绸之路打通,这让产于中国腹地的丝绸可以畅通无阻的销售到罗马等地,极大地促进了罗马帝国的经济发展。除了罗马官方以出售蚕丝来增加财政收入外,许多商人也看到了丝绸中隐藏的巨大商机,以贝鲁特镇为例,此镇向来以手工业闻名,在他们获得丝绸之后,他们利用极好的手工活将丝绸拆开,重新制成菱纱倒卖到欧洲与北非等地。在此情况下,丝绸很快成为了罗马重要的收入来源,发展到了东罗马帝国时期,丝绸已经是东罗马帝国中一条暴利的产业链条,只是这条链条却在不久的将来因为种种原因受到打击。东罗马帝国东征波斯南北朝时期,中华大地战争不断,尤其是中国北方,由于游牧民族的盘踞,导致原本的陆上丝绸之路被迫中断,而位于南方拥有丝绸产业的南梁,只能开始了海上丝绸之路。但当时海上运输的发展与如今是天差地别,不仅时间慢,而且贸易的量也无法与陆运相提并论,这造成东西方丝绸贸易的交易量大幅度降低。同时,此海运路线必然经过波斯,这让波斯抓住机会,对此地的丝绸贸易进行了把持与垄断,丝绸的价格水涨船高。到了公元538年,查士丁尼敏锐的感觉出东罗马帝国内部的丝绸产业链受到了影响,但他不知道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华大地上的战争导致贸易路线受到影响,只认为这是波斯在垄断市场,恶意抬高丝绸价格。原本波斯与罗马就是宿敌,平时和平共处时还能因为一点小矛盾大打出手,更别说这次关系着国家的经济发展。于是在公元540年,查士丁尼便向波斯发动了战争,但波斯也不甘示弱,不断回击,导致这场战争一打就是三年之久。最后东罗马帝国不仅以失败告终,而且还答应了波斯以高价购入丝绸并且给予巨额补贴的条件,可谓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查士丁尼显然咽不下这口气,既然改变不了波斯的垄断情况,干脆花大价钱雇了两个印度和尚去中国学习丝绸的技术。上文说到梁武帝非常笃信佛教,一看这两个和尚是从印度而来,立刻礼遇有加,好吃好喝的招待着他们,最终让他们窃取了从养蚕、缫丝、纺织等一整套生产丝绸的技术,还偷偷将优质的蚕种装在自己的拐杖中,带到了东罗马帝国。查士丁尼大喜过望,特别嘉奖了这两个和尚。综上所述,“罗马入侵中国”的故事是冯梦龙根据其他事件改编而来,并在其中加入了神话与宗教色彩,既满足当时民众的猎奇心理,也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参考文献:《喻世明言》《丝绸之路》《欧洲通史》#冯梦龙生平简介#

2、冯梦龙在历史上的地位

《智囊全集》官场智慧:张居正智擒沐朝弼,造反大祸轻易化解明末鬼才冯梦龙虽然出生于官宦世家,但他的生活却充满了悲苦。和他的小伙伴一样,他从小就希望通过科举考取功名,为此不惜挑灯夜读,终于成为一代大家。冯梦龙曾经说过:我读书总共花了20年,但一直等到人近中年时才知道人生准则。我把自己毕生心血都汇集在一起,希望后人不要再走我的弯路。冯梦龙自幼饱读诗书,本来以为考取功名是很容易的事情,可谁知他却屡试不中。等到17岁才考上贡生,61岁终于得到知县一职。屡试不中的经历沉重打击了冯梦龙,他甚至在年轻时就过上了得过且过的日子。但是一个叫侯慧青的青楼女子的出现却让他忘记了一切,他们两个迅速陷入爱河,科举考试失败的痛苦也终于烟消人散。可是两个人的爱情生活却因为凡尘俗事导致夭折。侯慧青希望冯梦龙能帮她脱离苦海,过上男耕女织的日子,但高额的赎身费用又拿是冯梦龙能承担得起的,她便只好嫁给了当地一名员外。此时的冯梦龙爱情和事业都处于低谷,他只有将自己仅仅锁闭在书房中,为了生活所迫创造了大量历史言情小说。他知道只有这样的小说才会受到人们的喜爱,自己才能养家糊口。因此那段时间里,《三言二拍》,《古今谈》,《太平广记》,《古今烈士演义》等一系列作品迅速出炉。冯梦龙的小说写得真实有趣,他长期流连于街头巷尾,掌握了劳苦大众一手的资料,还有一些是来自于他对历史的真实感悟,他的小说也成为很多老百姓的最爱。冯梦龙最令人惊叹的作品为《智囊全集》,当时正是魏忠贤权势熏天之际,东厂大兴冤狱,整个社会处于历史最黑暗时期。人们为了自保不得不考虑古人的智慧,冯梦龙就是看到这个现实,便写出了《智囊全集》。《智囊全集》堪称古今中外第一奇书,收集了1238名历史人物的智慧故事,包括如何谈话和,识人,官场守则等在书中都有讲述。比如《智囊全集》中有个关于官场智慧的故事,是教会人们如何收拾那些不听命令的武夫的,读起来很有意思。这是个关于张居正如何收拾沐朝弼的故事。沐朝弼的先祖沐英是朱元璋养子,立下过赫赫战功,后来被派往云南世代镇守。沐朝弼后来接任沐国公职位,但他却野心极大,为了自己的私欲甚至派遣刺客到京城打探虚实,已经有了反叛迹象。沐朝弼对自己的家人也非常凶狠,抢夺弟弟的家产,不孝敬自己的母亲,对嫂子无理。按照明朝法律,沐朝弼这样的人必然要受到严惩,可问题是沐朝弼手握重兵,如果真搞急了他可能直接起兵造反,那可就麻烦了。张居正想了个办法,先免去了沐朝弼的沐国公职位,提拔他的儿子担任新一任沐国公。这让沐朝弼非常难受,可接任者毕竟是亲儿子,他又能怎么样呢?他又希望垂帘听众,但是张居正的又一道命令夺去了他的幻想——禁止沐朝弼干预政事。在逐渐瓦解沐朝弼的军事和政治实力之后,几名锦衣卫带着圣旨来到沐家,就这样在沐家所有人面前轻易带走了沐朝弼。因为沐朝弼在家中已经威望尽失,没有人愿意为他拼命,一场造反大祸就这样被张居正巧妙化解。这就是张居正擒获沐朝弼的故事,这是《智囊全集》中关于官场斗争智慧的典型代表。这里面的内容不但巧妙而且非常实惠,所以《智囊全集》才被有些人称之为小《资治通鉴》。推荐大家看看《智囊全集》,我们推荐的这套书是文白对照版本,收录了1238个名人,三千多则智慧故事。它不光能让我们了解老祖宗的智慧,还会让我们了解中国文化瑰宝,点击下方链接即可购买。

3、关于冯梦龙的生平事迹

明万历年间,有举子前来拜谢冯梦龙,感谢他编撰的八股文参考书,帮助自己考取功名。冯梦龙听了,露出了欣慰又怅然的微笑,他虽然是个写教参的大拿,奈何本人考试不在行。从少年时中秀才开始,整整46年,到老都没考中举人!要说给热衷考功名的古代才子们排个队,冯梦龙怕是能名列三甲。大家都知道他喜欢搞文学创作,比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金玉奴棒打薄情郎、卖油郎独占花魁、以及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等等,都出自于冯梦龙笔下,故事曲折离奇,还有一定的教化世人的意义,流传至今。@依伊书院但让冯梦龙自己来说,那些只是副业罢了,科举才是他人生的第一位。冯家三子,不独冯梦龙,他大哥冯梦桂、弟弟冯梦熊,都是苏州文化界的佼佼者,被誉为“吴下三冯”。吴下是吴地的泛称,苏州就属于其中。冯梦龙在三兄弟中最为有名,才华也最为出众,他在十来岁时就考中了秀才,原本是被家族看好,以为他很快就能脱颖而出,在仕途上有所作为。他自己也是充满了信心。没曾想,冯梦龙考了秀才后就屡试不第,年年考年年败,年过半百,还和举人无缘。要知道举人之上还有进士,考中进士才能当官。举人考试都没通过,那进士就更不用想了。既然冯梦龙才华横溢,怎么就考不上举人呢?有人说冯梦龙沉溺“写闲书”,以至于主业荒废,这才考不上的。还有人说他和歌妓相好,沉溺温柔乡,尤其是一个叫侯慧卿的名妓,爱得难舍难分。后来侯慧卿从良嫁人,冯梦龙痛苦不堪,给她写了很多纪念的诗词。冯梦龙真的是这样吗?正如文章开篇所言,冯梦龙研究举业多年,写出了好几本《5年高考3年模拟》,帮助学子们考取了功名,可见他在写八股文这件事上,是相当有经验的,谈恋爱也没有妨碍他当学霸。明朝当时规定,科举考试的考题出自于《四书五经》,考生们必须要专注其中一门,作为参加乡试、会试的首艺。冯梦龙专攻《春秋》,这其实是四书五经中最为艰深的一门。冯梦龙钻研了那么些年,加上人又聪明,于是渐渐走偏,文笔趋向古奥,以至于他的文章,有时连考官都看不懂了,自然也就考不中了。冯家虽然不算穷困,但长久的只出不进任谁也吃不消。冯梦龙思来想去,决心靠写书来赚钱。于是备考那些年,冯梦龙抽空写了不少通俗小说,书单子能列出一串,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三言》,包括《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喻世明言》三部,很受欢迎。到了冯梦龙57岁那年,和八股文几乎死掐了一辈子的他,终于得到了个贡生的头衔。啥意思呢?就是国家承认你是秀才中的佼佼者,给一个安慰奖,可以去国子监读书了。快退休的年纪才得一个进国立大学进修的机会,看看同辈的小伙伴们,说不定已经做到高官了,不心塞才怪。幸而冯梦龙心态不错,身体也挺康健,61岁时去福建寿宁做了知县,在当地做了不少实事。这期间,他还上书陈述国家衰败的原因,位卑未敢忘国忧,是个良心官员了。做满一任知县后,冯梦龙就回到了苏州,继续从事他的文学创作,当时战火纷飞,他想要继续为民请命,怕也是难以做到了。明朝覆灭后,冯梦龙不顾自己70高龄,为反清复明大业而奔走,最终卒于清顺治三年(1646)。回望冯梦龙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沉浸在文学创作中,给后世留下了丰厚的艺术财富。如果他当上高官,可能就没有那么多时间来从事写作了。从这个角度来说,冯梦龙多年未中举,反而成就了他。大家怎么看呢?#故事# #人物#

4、冯梦龙醒世恒言

“警醒予,恒通明”三言里的吴三桂小厮“得贵”害主母!冯梦龙的三言是中国白话短篇小说颠峰,内容丰富奇诡,堪称封建社会百科全书,篇篇令人拍案叫绝,冯梦龙被认为明中期文学家,然而经我研究得出重要结论,三言绝不是明中期作品,而是大明亡国之后,大清文人创作的悼明之作!尤其注意的是,因为这一百多篇作品风格迥异,既有红楼梦的缠绵悱恻,又有水浒传的钢筋铁骨,更有金瓶梅的市井情色,因此,三言绝不是冯梦龙个人作品,而是多个作家共同创作的结晶,这些作者可能又是四大名著的作者,共同从属于反清复明的大体系,是“大明文联”有组织的文学抗战。冯梦龙仅仅是个笔名,是曹雪芹,施耐庵等一系列作家的合体。大明朝是个文化繁盛的朝代,具有强烈的反清抗金的民族仇恨,在大清文字狱反向激励压抑下,碰撞出来的艺术火花,三言对于个人而言,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伟大工程,然而大明的“文联主席”却很容易完成,他可以利用手中的人脉,联络作家组稿,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三言的创作!冯梦龙仅仅是个笔名,冯梦龙=希望再次遇到大明之龙。具有高度反清复明的意向!三言分为《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喻世明言》,看似杂乱无章毫无关联的三本书,却蕴藏着惊人的谜语,警醒予,恒通明,就是警醒我们,虽然做了金贼的亡国奴,一定要心向大明,不灭复国的火种。三言的一个主要作用是对卖国贼的鞭笞,吴三桂是大明亡国的主要责任人,正是这个大汉奸背叛原主人崇祯皇帝,卖关金贼,令金贼长驱直入,并逼死皇帝崇祯!在警世通言第三十五卷有一则一模一样的故事,《况太守断死孩儿》一文中,作者用小厮得贵来隐喻吴三桂,讲述了小厮得贵勾结歹人坑害主母,最终逼死主母上吊的故事,生动演绎了吴三桂逼死崇祯皇帝的过程!美貌贞洁寡妇邵娘子,在丈夫死后,守贞洁,不肯改嫁,守着诺大产业,为了守贞洁,把仆人遣散,跟前只留一个丫鬟秀姑,一个看门小厮叫得贵,邵娘子命令得贵看守中门,买办各项日用品,邵娘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日子过得平淡而安静。后来邻居搬来了一个不守本分的光棍支助,是个流氓破落户,听说邵娘子不但长得漂亮,而且还有这么大的产业,就想霸占邵娘子侵吞产业。于是支助故意结交小厮得贵,好吃好喝小恩小惠收买得贵,请得贵做媒,被邵娘子断然拒绝,于是支助又生一计,利用邵娘子青春守寡,不惯寂寞,挑唆得贵色诱邵娘子,让得贵每天晚上脱得一丝不挂,赤条精光,也不盖被子,色诱邵娘子!邵娘子治家严谨,每天晚上打着灯笼查看门户,看得贵赤身露体,难免哄动春心,一来二去,按奈不住青春寂寞,和得贵发生了奸情,并且怀了身孕,邵娘子让得贵去找打胎药,结果被流氓支助换成了安胎药,等到邵娘子生下私孩子,流氓支助又辗转从得贵手中买来孩子尸体。流氓支助用孩子尸体做证据,胆气越来越壮,居然闯进内宅,威胁邵娘子:我倾慕娘子多时,你私孩子在我手中,敢不从我,我就报官。逼得邵娘子珠泪滚滚,后悔自己本来发誓贞洁,却没能把持住,被看门小厮得贵奸骗,如今放贼人进门,凌逼作践,如今出乖露丑,有何颜面去见亲人?于是呜呜咽咽哭个不停,擦干眼泪,从腰间解下汗巾吊死了!邵娘子吊死,根源在于看门人得贵的里应外合,葬送主母,崇祯吊死,源于吴三桂的卖关,两个故事无论从寓意内涵,甚至连上吊结局也完全雷同!文中的邵氏就是少年皇帝崇祯,得贵便是吴三桂,支助便是外鬼金贼,在大清严酷的文字狱下,作者通过这样一个风月故事,完成对汉奸的悲愤控诉!我说得有道理吗?欢迎点赞关注留言讨论!

5、冯梦龙简介

《智囊全集》(明冯梦龙):有激励,才有引导。有引导,才有进步。古人启人读书之法,亦是如此。今天介绍冯梦龙的智囊全集。介绍里面的一则故事,主人公叫柳平。柳平是唐朝末期的御史大夫。后来因为得罪了宦官,把他贬到了泸州,就是现在生产泸州老窖的地方四川泸州。他在四川泸州做刺史的时候碰到了一个秀才,是一个武将是个武职官员,文化水平并不是很高。文章写的也很懒,但是他自认为还可以,就把自己的文章拿去请教柳平。柳大夫,文化水平很高。看到这个姓牟的秀才的文章以后写的很烂,大力的推崇他的一些学生和孩子。看见以后,就感觉到这个表扬太过了,不腐蚀。然后就颇有微词。柳平等。新牟的秀才走了以后,和自己的子弟学生交流,就说他是属四川蜀。这个地方多豪杰,容易出现以豪杰之士,这个人又是一个押司之子,就是一个武将的孩子。掌握着武将武职官员的孩子,一个家庭出生,他却能喜欢文章,与众不同喜欢文章。所以大夫最后说了一句话:苟不诱进渠即退志。什么意思?就是说如果我不循循善诱,鼓励他表扬他,激励他他就会生退志,就打退堂鼓,不愿意学习文章,以吾誊之人必荣之。但我表扬他,他周边的人必然会这样,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吗?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柳大夫他的作用,一个是鼓励,第二个就是树标杆树典型,让四川人热爱读书。

6、智谋大全冯梦龙

明代最为著名的话本作品是“三言二拍”。“三言”的作者为苏州人冯梦龙,分别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 ,“二拍”则是湖州人凌濛初初创作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有学者做过统计,“三言二拍”之中,以江南为背景的传奇故事有108篇,占总数的七成,以杭州为背景的计34篇,为各个城市之最。而这30多个故事中,又大多数为爱情悲剧。#冯梦龙生平简介#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冯梦龙在历史上的地位(冯梦龙警世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