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氏宗祠(广安邓氏宗祠)

1、广安邓氏宗祠

1933年6月,邓子恢对毛主席说:“龙岩邓氏宗族很欣赏主席的书法,可否为邓氏宗祠题字?”毛主席欣然应允,挥笔写下“华厦邓氏,千秋一脉”几个字。这是毛主席一生唯一给宗族的题字,非常珍贵。

2、邓氏宗祠

闽沙邓氏,源籍南阳。始祖邓公光布将军,唐末入闽。迁县治,护黎民,赫封安邦镇将,敕封灵卫侯,建祠沙县水南(将军祠),誉享开县始祖。三明荆东,闽沙邓氏建兴之地,荆山北麓,金盘之沿有垂裕祠。夫,垂者,绍续万世而无穷,裕者,宽豁立年有本,祠也,昭祀祖先之圣地。此乃闽沙邓氏第二大宗祠。祠堂谒山式,異山乾向,五植三进,中厅三植,左右各一植。入为寝中甬道、天井、左右两廊,前堂五植,俱空廊。天井有石羊一对,门口立石虎两只,坪前月泮。祠后攀登五十多级台阶是克谐公墓,祠墓一体,宏伟独特。林木扶疏,鲜花锦蔟。正前方国道旁立丈余高“宋银青光禄大夫邓公神道”碑,碑后“南阳邓氏”石牌坊,高八米,宽九米。两边曾有宗仁公开凿的“按抚、洗马”池,池可泛舟。柳荫夹道,燕舞蝉鸣。祠原名“奉先”,元丰年间俪伯绍先师承建。邓柞官拜江南西路按抚使,蒙敕于宋隆兴年间在乃址改建为垂裕祠,总名曰:“奉先垂裕”。主祀克谐公及夫人罗氏。宋乾道二年(1166年)始,三月三日、八月初十荆山邓氏八房子孙就在垂裕祠递年致祭,明洪武间重建。历尽沧桑,几毁几建几修茸。子孙呵护、历尽心酸,全力以赴。仲孝公讳克谐,系光布公八世孙,尊为荆山邓氏再始祖。生于宋太祖乾德三年(967年),特奏名进士入仕,官至银青光禄大夫、上柱国、大司马,卒于宋仁宗明道年(1033年)。生八子功曹、二理曹、三使曹。以金、石、丝、竹、匏、士、革、木八音为八房,孙三十,俱仕俱荣。夫人罗氏廿三娘,生于宋太祖乾德五年(969年),卒于宋仁宗至和三年(1056年),诰封一品夫人,上赐葬营祠昭祀。祠墓龙脉,源自赤岭之巅,紫气东来,延至荆山金盘,洽如弧雁饮湖、神龟出海,气势磅礴。山川毓秀,人杰地灵,英才辈出,云蒸霞蔚。仅宋代有进士三十九名。历代杰出人物有:宋代左正言邓肃,江南东西两路按抚使邓柞、邓宗仁,探花出身左司谏邓驿:明代刑部主事、佥都御史邓文铿:清代吏部主事邓文修、榜眼邓启元、两广闽浙总督邓廷祯:共和国开国元勋副总理邓子恢……荆山邓氏蕃蔗全球。八房气脉,绵远流长。潇洒轩昂,如诗所赞:金紫何曾一掛怀,石田茅舍自天开。丝杆钓月江头住,竹杖挑云岭上来。匏实晓收栽药圃,土花春长读书台。革除一点浮云虑,木笔题诗酒数杯。逢盛世引来高等学府为伴,学子云集,朗朗书声,更显勃勃生机。有文物铁证,政府认定,列为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邓氏宗祠简介#

3、邓氏宗祠简介景区

邓世昌纪念馆位于广州市海珠区宝岗大道,又名邓氏宗祠,为民族英雄邓世昌祖居之地。在邓世昌于甲午海战牺牲之后,受清政府的优抚,邓氏族人于1894年将原祠拆平扩建。该祠坐北朝南,广三路,中路三间两进,于1994年辟为邓世昌纪念馆。

4、邵阳邓氏宗祠

邓世昌祖籍广东番禺县,作为清军海军将领,在1894年的甲午海战中抗日殉国,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悲歌。在黄海大战中,他指挥致远号奋勇杀敌,重创了日军主力舰船吉野号,随后在日军的围攻下弹尽粮绝,在无法突围的情况下,号召士兵跟日寇同归于尽,是一名真正的抗日英雄。据说,邓世昌牺牲后,其母经常拿着他遗留在家中的两个单筒望远镜教诲子孙说,要继承遗志,精忠报国。在其精神影响下,邓家后代发愤图强,精忠报国。邓世昌有三个儿子五个女儿,其长子名叫邓浩洪,在父亲阵亡后承袭了其海军职务,供职于广东水师,直到1947年在广州去世。次子邓浩洋不幸英年早逝,三子邓浩乾,曾供职于民国海军部,在1960年春天去世。另外,邓世昌长女名叫邓秀媛,二女邓秀婵嫁给了南阳海军舰长叶富的儿子叶说周为妻。三女邓秀娟,四女邓秀婷,五女邓秀海。在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后,这7位生活在广州的后人中有6位投笔从戎,五位从黄埔军校毕业,他们始终铭记国仇家恨,走在抗战的道路上。1994年邓世昌纪念馆在广州邓氏宗祠建成,并对外开放。其宗祠是邓世昌为国捐躯后建立的,至今人们还完好的保护着。邓世昌的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精神不但激励着他的后人还激烈着今天的人们,并且永远传承下去。

5、福建邓氏宗祠

#观文脉发现香港# 【广瑜邓公祠:乡村的灵魂】从宗祠到商店、金属品制造厂,再到宗祠。这样的轮回,再次确认了一个事实:就像城市需要一座钟楼一样,再小的乡村也需要一座宗祠。它是建筑,更是灵魂。广瑜邓公祠又名来成堂,位于香港新界元朗锦田水头村32号,建于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由邓氏第21代族人邓像六(别名邓直见)为纪念第17代祖先邓广瑜(别名邓松峰)而建,是锦田北围3间邓氏宗祠之一。1782年,邓氏族人曾捐款翻新来成堂。除了作为祠堂以外,在1950-1960年代曾改作商店,到了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成为了金属品制造厂,后来更遭荒废,祠堂残破不堪。1995年政府将广瑜邓公祠列为认定古迹(即具有法定古迹的资格,但未正式受法例保护),并出资维修。1996年完成翻新工程后,邓氏于元宵节前来宗祠进行点灯仪式。于2010年11月12日列为法定古迹。广瑜邓公祠为清代民间建筑,属两进一院三开间式设计,相对规模较小。厢房位于天井两侧。公祠以青砖和木桁桷修筑而成,屋顶以素瓦铺盖。屋脊、墙身雕带和檐板均饰有吉祥图案和雕饰。#观文脉# #今天国际生物多样性日##邓氏宗祠简介#

6、四川邓氏宗祠

太湖碧波三万六千顷,有七十二峰、四十二岛,其中洞庭西山岛为最大,这里山水秀丽,人文荟萃,古往今来岛上居民环山傍水而居以成村落,故西山岛有好几个古村落,其中最为经典的古村落是位于西山岛南端的明月湾古村。昨天我来到明月湾古村游览,看到这里环境优美,有许多中外游客到此旅游。明月湾古村背倚青山,面向太湖,相传 2500 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携美女西施在此共赏明月而得名。从古到今,明月湾以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吸引了不少王公显贵、文人墨客到访此地,“洞庭西山明月湾,峰峦耸翠,溪流环碧,人烟鸡犬在花林中”清代诗人沈德潜来明月湾游览之后留连忘返,逐作诗赞叹明月湾的美景。明代思想家顾炎武赞美明月湾 :“篱落村墟,皆非凡境”。明代诗人袁宏道曾作诗赞美明月湾 :“坐则青山列屏,站则湖水献玉。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到此方可闻”。明月湾古村历史文化遗存丰富多彩,村里的古建筑和古巷在洞庭西山首屈一指。村内设南北两条东西走向的主要街道,两街之间有多条横巷,纵横交叉,井然有序,路人穿行其间,四通八达。村里现存的古石板街长1140米,建成于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居民称这条石板路为棋盘街,街面均以花岗岩条石铺设,条石下面为沟渠。每遇大雨,雨水和山洪可以从沟渠中迅速排出,路面清洁如故,有“明湾石板街,雨后穿绣鞋”的民谚,是明月湾古村的最大特色之一。行走在石板街上,我心里不得不佩服古时候明月湾村民的高超智慧。街道两旁多明清古建筑,这些古建筑高低错落,斑驳苍古,古宅院有敦伦堂、礼和堂、裕耕堂、瞻瑞堂等,古祠堂有黄氏宗祠和邓氏宗祠,其中黄氏宗祠是江南地区清代乡村祠堂的代表作。这些古宅院和祠堂都保留有大量砖雕、木雕、石雕、苏式彩绘,这些雕刻彩绘工艺各具特色,看上去精巧高雅,富丽堂皇,尽显古韵之美。明月湾还有古码头一座(图 2),码头的始建年代已无从考证,现存码头基础部分为宋代建筑,表面条石为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 年)由村民集资铺设,用 256 块又厚又沉重的金山花岗条石铺成,码头全长58米,宽4.6米,从古村村口的水道一直斜向伸入太湖深处,是古时候明月湾与外界沟通的主要水上通道,建成至今仍在发挥作用。古村的村口有一颗千年古樟树(图 9),此树种植于唐代,树龄约 1200 多年,古樟树见证了古村千年的历史,是明月湾的重要标志。?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邓氏宗祠(广安邓氏宗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