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的这座石舫见证了当年慈禧太后的奢靡生活[玫瑰]颐和园的石舫又叫清晏舫,是指用石头建成的船型建筑物,它位于昆明湖的西北部万寿山的西麓岸边,处于荇桥的南面不远处,站在荇桥上就能看到湖面上的石舫。[玫瑰]石舫是颐和园中最有情调的建筑,起初的石舫是乾隆年间建造的,全长36米,船上建有两层白色木质结构的楼房,用漆装饰城大理石纹路,其顶部的砖雕华丽而精美,是园中水上建筑之精品。[玫瑰]乾隆建造石舫的初衷是借用了古训的水能载舟也能覆舟之道理,告诫后人水不能覆舟,意指要顺应民意,吏治清明,如此这般清王朝才能坚如磐石。[玫瑰]船上的舱楼原为中式古建筑形式,1860年被八国联军烧毁,烧毁后的石舫满目疮痍,只剩下面的基石了,基石上面杂草丛生。[玫瑰]光绪年间,石舫重建,按慈禧之意,把原来的中式舱楼改为西式舱楼,窗上镶嵌有五色玻璃,改建后的石舫是目前为止园中唯一具有西洋风格的建筑。[玫瑰]当年慈禧建造石舫时因资金短缺,没有足够的石料,所以只能用木头做成柱子,然后漆成大理石的纹路,而石舫两侧的轮子也是按慈禧之意模仿气船的结构后加上去的。[玫瑰]改建后的石舫十分精美,每逢夜晚,船上灯火辉煌,慈禧常来此游玩、宴饮、观湖、赏景,这种奢靡生活脱离了乾隆当年建造石舫的本意!#北京头条# #域见北京# 中关村长姐继续给您讲皇家园林故事。
2、颐和园画舫石舫北京颐和园石舫(清晏舫),位于万寿山西岸边。建成于乾隆二十年(1755),舫身用巨石雕砌而成,通长三十六米,原有中式舱楼,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十九年(1893)慈禧重建时改为洋式舱楼。古代君与民常用舟与水来比喻。“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乾隆皇帝下令修建永不沉没的石船,并写诗曰:“载舟昔喻有深慎,磐石因思永奠安。”用不沉的石舫象征国家政治安定,寄望统治稳固。但即使皇帝不服“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之理也不行,用石船,寓意老百姓的风再大水再深浪再高,也掀翻不了大清朝之船,但大清这条船只漂泊了276年,就被辛亥革命的水浪掀翻淹没了。
3、颐和园石舫简介100字颐和园又添“画中游”新景点。2月27日,中国北京颐和园开放了一个新景点一一画中游。画中游是位于万寿山西南侧山坡处的一处院落,之前从未开放过。院落山坡之下即是石舫,有长廊之通,从北宫门新建宫门进入均较近。画中游依山而建,主要建筑共分三层,总体布局逶迤巧妙、各种设计错落有致,假山鲜花点辍其间,呈现出:身处楼宇中、桃花傍左右、远眺昆明湖、似在画中游的意景。#颐和园石舫简介#
4、颐和园石舫简介图片慈禧挪用海军军费修建了颐和园,为了向海军有个交代,他将颐和园的石舫名义上送给了海军,但实际上还是安置在了颐和园的昆明湖上,供自己游乐。#颐和园石舫简介#
5、颐和园石舫传说1932年,北京颐和园石舫餐厅。慈禧真会玩,还以为是一个观景休息用的船,原来是专门吃饭的地方。不过也可能原来不是,到了民国时期被改成了餐厅。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颐和园画舫石舫(颐和园石舫介绍资料简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