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演员杨菊芳(杨菊芳简介)

1、杨菊芳简介

北京京剧院在长安大戏院,6月2日晚,周恩旭、罗帅、白金、王瀛政、曹阳阳、孙世民、倪胜春、张青松、翟禹鉴、何昊然、秦恒、王俊、张婉婷等演出京剧《野猪林》;6月4日晚,沙霏、 包飞、梅庆阳、沈文莉、梁军委、王倩倩等演出《孔雀东南飞》;6月10日晚,李佳、马博通、王瀛政、孙世民、周恩旭、王俊等《徐母传》;6月19日晚,包飞、王怡、穆雨、陈张霞、李根、黄臣、曹阳阳、李扬等《周瑜》;6月22日晚,窦晓璇、李宏图、李佳、黄柏雪、倪胜春、孙世民等《玉簪记》;6月25日晚,杜镇杰、康静、尤雅莹、宋昊宇、孙震、孙根庆、周晓盟、张雅雯等演出《清风亭》;………

2、京剧演员杨菊芳

我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1894年出生在北京李铁拐斜街的一个梨园世家。祖父梅巧玲,曾任“四喜”班主,以演京剧旦角闻名,并擅长昆曲、皮黄。他扮相端庄华贵,唱作俱佳,在演唱技艺上,将青衣花旦的优点融为一体,所扮演的各种妇女形象,各具特色。梅兰芳的伯父梅雨田为京剧琴师,父亲梅竹芬为京剧小生。家庭的熏陶对梅兰芳的京剧艺术影响很大。梅兰芳成为闻名中外的艺术家,别人会认为他小时候会很聪明,其实不然。他4岁时死了父亲,以后由姑妈抚养,他小时候并不聪明,显得很笨,没人认为他会有出息。他8岁时开始学戏,教师到家里教他。梅兰芳一点不开窍,四句唱腔,他学了好多天也没学会,唱起来老走调儿。老师见他是朽木不可雕也,便甩手不教了。第二年,梅兰芳跟吴菱仙老师学唱青衣。由于别人都觉得他很笨,不拿正眼看他。梅兰芳心里憋了一口气,暗下决心一定要学好戏。他每天早上5点钟起床,到城墙下的空旷的地方吊嗓子,吃过午饭,又学唱腔,又练身段,晚上念戏本子,除去吃饭睡觉,一刻也不轻闲。为了练习站功,他在长凳上放一块砖,脚下踩着木跷,在砖上站立烧一根香的时间。开始时腿脚不稳,战战兢兢,没站多会儿就摔到地上。但他不怕疼,爬起来继续练,越站时间越长,越站越稳。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在舞台上不出丑,他又提高了难度。冬天时,他在冰面上练踩跷、跑圆场,冰面上易摔倒,摔倒了爬起来再练,他苦练了2年,练出了一身好技艺。梅兰芳10岁时第一次登台,受到观众好评。后来他又向名旦秦稚芳和丑角胡二庚学花旦戏,并学习昆曲。1913年在北京搭翊文社演戏,1913年和1914年两次赴上海演出,奠定了艺术上独树一帜的基础。梅兰芳在谈到自己的成功经验时,曾说过这样的话:“我是个笨拙的学艺者,没有充分的天才,全凭苦学。我的学艺过程,与一般艺人并没有什么两样。我不知道取巧,我也不会抄近路……几十年来,一贯地依靠着我那许多师友们不客气地指出我的缺点,使我能够及时到纠正与改善。”梅兰芳这番话,也说明了勤能补拙的道理。

3、历史上有杨菊芳这个京剧演员吗

1988年,湖北松滋京剧团青衣杨至芳获得了中国戏剧梅花奖,她也是迄今为止荆州市唯一获得此项大奖的演员。当年,杨至芳赴京参评梅花奖,一开始,评委们没把这个小地方来的京剧演员当回事,可是她一亮嗓子,全被震住了。她扮演的岳飞夫人、王昭君,让人倾倒。杨至芳13岁就能开口唱大戏,14岁就成为台柱子,挑起了松滋京剧团的大梁。杨至芳在松滋县城为工人农民唱了30多年,她的唱腔,拥有别致的磁性,圆润、宽厚、委婉,细腻,韵味纯正,舒展清越。黄派名剧《祭江》情节简单,全凭唱腔感人。尤其是哀婉低沉的旦角低腔,难度极大,杨至芳独出蹊径,唱出九曲回肠,荡气磅礴的气势。在《玉堂春》中,苏三面对王金龙的情思,以身许国的宏愿,被凶险的官场蒙尘,杨至芳特意让唱腔蒙上一层愁云,隐含几许悲壮,在拖腔处慢慢缓收,恰似潺潺流水,由近及远,叮咚之声萦绕于耳。新编历史剧《岳飞夫人》,有一段“抗御金兵”的大甩腔。凭借一口训练有素的好嗓子,杨至芳善于运用气场,举重若轻,游刃自如,特别是难度极大的转承启合,在节奏极快的小腔里迅疾变化,让听众叹为观止。凭着对京剧的一腔赤诚与执着,杨志芳赴沪进京,演到香港,唱红德国,享誉全国,声斐海外。2019年,年过古稀的杨至芳婉拒北京、武汉、宜昌多地高薪聘请,受家乡人民之托,重回故里,出任松滋京剧团名誉团长,从事京剧教学,传承演唱技艺,为松滋京剧的复苏和振兴播撒火种。从叱咤风云的闪亮舞台到甘为人梯的三尺讲台,改变的是岗位、是角色,不变的是对传统戏曲的热爱。在松滋文化部门支持下,杨至芳集合十多名能打能唱、能演能教、功底深厚的京剧艺术家,每年招生一个京剧艺术班,开设基本功训练,传授戏剧基本知识、噪音练习、文场武场演练优秀传统剧目排演等课程。#京剧杨菊芳简介#

4、杨菊芬京剧

1996年央视春晚,猛听得金鼓响画角声宸。京剧《穆桂英挂帅》,是梅兰芳等艺术家为庆祝新中国成立十周年,于1959年根据同名豫剧移植而来,同年5月25日,该剧在北京人民剧场首演,北宋时期西夏进犯中原。杨家小将杨文广在校场刀劈王伦夺得帅印归来,其母穆桂英深感朝廷刻薄寡恩不愿再为其效力,最终在佘太君的感召下愉快地答应领兵出征,唤起我破天门壮志凌云。想当年桃花马上威风澳,敌血飞溅石榴裙,有生之日贵当尽,寸土怎能够属于他人。番王小丑何足论,我一剑能挡百万兵。杨四郎延辉在宋、辽金沙滩一战中,被辽携去,改名木易,与铁镜公主结婚。十五年后,四郎听说六郎挂帅,老母拿太君也押粮草随营同来,不觉动了思亲之情,但战情紧张,无计过关见母,愁闷非常。公主问明隐情,盗取令箭,四郎趁夜混过关去,正遇杨宗保巡营查夜,把四郎当做奸细捉回。六郎见是四哥,亲自松绑,去见母亲等家人。大家悲喜交集,抱头痛哭。只是匆匆一面,又别母而去。我和你好夫妻恩爱不浅,贤公主又何必礼仪式谦。杨延辉有一日愁眉得展,李维康耿其昌。讲什么夫妻情恩德不浅,咱与你隔南北千里烟缘。因何故终日里愁眉不展,有什么心腹事你只管明言,非是我这几日愁眉不展,有一柱心腹事不敢明言,萧天佐摆天门两国交战,老娘亲押粮草来到北番,我有心回宋营见母一面,急奈我身在番远隔天边,你那里休得要巧言改辩,你要拜高堂母是我不阻拦,公主虽然不阻拦,无有令箭怎过关,有心赠你金箭,怕你一去就不回还。公主赠我金箭,见母一面即刻还。宋营虽然路途远,一夜之间你怎能够还,快马加鞭一夜还,适才叫咱盟誓愿,你对苍天与我表一番。

5、杨菊芳最新视频

谈谈奚啸伯的“克隆”王小蝉(一)文革后京剧界有二大派中兴,一是程砚秋先生的程派一是奚啸伯先生的奚派。这二位均行四行内人称程四爷和奚四爷,二位还都是满清大家出身,出身宦第,世代簪缨。据陈叔通考证,程家祖传牒文显示,程的五世祖当过清朝中期的相国。父亲荣寿,世袭将军之爵,是地道的八旗子弟。程砚秋先祖英和,历任乾隆朝翰林院编修、侍读、侍读学士、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内务府大臣、翰林院掌院学士、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步军统领、工部尚书。程先生原名承麟,满族索绰罗氏,满洲正黄旗,后改满性承为汉姓程,初名程菊侬奚啸伯字祖姓喜塔腊氏,满族正白旗人,祖籍北京大兴县。其祖父裕德是前清文渊阁大学士,后入阁拜相。按照满族的风俗,是一辈一姓,他祖父姓裕,当时被尊称为“裕中堂啸伯之父姓熙,也曾在清王朝的度制部任过员外郎,啸伯原名承桓乳名小白故改熙为奚为奚啸伯。我说二位出身不是别意,即二位都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二是由高台阶到戏子并享大名创宗派都有一部常人难以企及的血泪奋斗史三是他们的流派相对说来高雅清新。这二位中兴还有一个共同之处即三代比二代还红,程派前几年出了个五小名旦,现在程派也新人辈出,更为出奇的事后浪压过前浪,张火丁比师祖还红得山崩地裂一票难求!奚先生也如此,我是看过啸伯先生舞台演出的,半堂座不满丶嗓子又窄丶个头又小丶四梁八柱又弱,那比得上欧阳中石丶王小蝉丶张建国丶张建峰丶张军强一张嘴叫好声山崩地裂?还有这二位都有好的二传手,程派的新艳秋丶赵荣琛丶王吟秋丶李文敏等;奚派的欧阳中石丶章共鸣丶张荣培等。程派说得人太多了,这里点到而已。我今天只想谈谈人称奚啸伯的“考贝”或叫“克隆”的王小蝉。现在学奚派者甚多,出类拔萃者也不少,上述我点到大名者皆有一定造诣。学奚者学皮毛易学精髓难,奚先生过去没少来天津,后来连中国大戏院也进不去了,落脚处不是新华也即长城,可叹四大须生!省会搬到石家庄就看不到啸伯先生的影子了,半身不遂了唱不了了。我有幸还在天津看过奚先生几出戏,但当时情景历历在目,根本你不就不相信这是四大须生的场面。奚先生自称“羊毛”即票友下海,“身上”后学不少但重点是唱工。有人老说奚啸伯是洞箫之美,但洞箫之美在人品也在人吹啊,弄不好叫人听了有瑟瑟之感。我认为奚先生的唱宗法谭余和票友师父言菊朋(言也是谭票)。奚先生嗓子确实窄有一次我是楼上的票跑到楼下前面听,但奚先生唱能打远,这就不能不佩服奚四爷的嘴里的功天,他为什么能喊嗓把城砖喊下一块去?再就是啸伯先的辙口的“衣齐”和“人辰”二道辙,奚的水平是旁人难以企及的,他的《白帝城》为什么百听不厌?为什么如泣如诉?你听奚先生唱首先要静下心来这样才能在他的唱腔中品出清晰悦耳、高雅文静丶深沉委婉丶凄测悲怆丶如泣如诉来。另外就是奚先生板槽绝佳赶板夺字耍板,不知怎有人捧奚先生的唱是“脱骨不离骨”哈哈!这不成“烧鸡”了吗?实际上是“错骨不离骨”如离了骨不成了荒腔走板了吗?再就是奚先生文化底蕴深《范进中举》文本即出自其和中石先生之手,读唱出来朗朗上口,奚先生的书法可称为大家,这也是他成为一代宗师的厚实条件。评价奚先生艺术我无相应专业知识只是谈看戏的观感。再谈奚派传人确不太多,据传有刁元礼、韩治安、苏承龙、欧阳中石、孟筱伯、张宗南、张荣培、孙宝成、章共鸣、赵菊扬、王韵声、赵履中、朋菊庵、金福田等据说王铁成也是。奚先生学生和徒弟大都是大学生,连马连良先生都老四说这样不行啊!传不下去呀!中石先生二转手就是个另类。奚三代里凡成名者大多是张荣培教出来的,荣培君唱戏不是很出名但作为教师却值大大点赞!张荣培,男,京剧老生。河北省深州市人(出大蜜桃)。 幼年入北京“荣春社”科班,随蔡荣贵、王少芬先生学习,后拜王少芬先生为师攻学余派艺术,并搭“鸣春社”效力演出。1946年在沈阳“四维剧校”任教,为该校最年青的教戏先生,1947年经任桂林介绍参加“延安平剧院”。后调到警卫师京剧团、总政治部京剧团,均任主要演员。1958年拜京剧“四大须生”之一的奚啸伯先生为师。自1960年从事戏曲教学工作,弘扬奚派艺术,精心课徒。全国三代奚派传人大多出其门下。大徒弟李伯培是取师爷之伯师父之培而得名。余张建国丶张军强丶张建峰丶赵建忠丶王小蝉等。杨志刚是中石先生之徒。这些奚三代各有千秋,张建国嗓子宽润且文武齐备,一出《打金砖》红透上海。张军强音量足且苍劲现立旗西南,当年我在河北省时曾看过沈春林和他的《追韩信》他配韩信,他能不学韩信出走吗?张建峰嗓音高宽亮脆是新奚派苗子,这些奚三代都体现了啸伯先生的风范。但我认为他们的嗓子没一个是奚啸伯的嗓子!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京剧演员杨菊芳(杨菊芳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