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激光雷达(北醒激光雷达)

1、北醒激光雷达

激光雷达概念,继续回踩可以考虑

2、苹果激光雷达

中信证券又整出狠活了,发布的《从拆解五款激光雷达看智能驾驶投资机遇》研究报告长达50页,详细描述了激光雷达产业的前景。在研报中指出,行业远期市场空间千亿美金,2022年是激光雷达规模上车元年,2022年目前已有26个新定点,超过2018年-2021年总和,行业投资窗口期已到。他们认为,激光雷达产业链条里最具投资价值的是整机,将有较高的集中度和较好的毛利率。在供应链环节,推荐关注发射芯片、接收芯片和准直器件。最后总结认为:激光雷达长期市场空间大,相关公司前景广阔,2022年迎来规模上车,投资时间窗已到。整机最具投资价值。激光雷达供应链中,发射端VCSEL替代EEL的趋势明显。报告很长,也很有研究的感觉,但是我会说他们是正确的废话,为什么呢?首先就是他们认为行业远期空间达到千亿美金,这个数据是哪里来的呢?目前看不到任何有效的依据。激光雷达在汽车上的使用目前我们确实看到了,例如蔚小理、宝马、奔驰等等。但是使用量却不大,核心原因就是价格极其昂贵。即便是现在采用国产激光雷达价格仍然高达上万元每套,怎么可能轻易在汽车厂商中铺开?使用激光雷达主要用途就是自动辅助驾驶,几年前曾经走访过欧菲光和信维通信,这两家企业也在为汽车自动驾驶提供方案,分别是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相比激光雷达的昂贵,这两种方案的价格优势非常明显,而且反应速度也会快很多,当然精确度没有激光雷达高。而激光雷达使用中还需要配合高精度地图,这可能在城市中还能做到,但是一旦离开城市基本上就失效了,远远不如摄像头方案好用,这也是为什么特斯拉坚决不使用激光雷达的原因。一方面激光雷达有强大的竞争对手,一方面又面临汽车厂家对成本的控制,不知道中信证券研究员们对未来这么看好是基于什么?仔细想想,也不奇怪,因为撰写本报告的一位是云基础设施行业首席,另一位是计算机行业首席,根本不是汽车行业的。没去过汽车厂,只是坐办公室拆了几个零件就写报告了。问题在于,为什么要写这个报告?翻到报告最后的部分有投资建议,里面有建议关注的10个股票,恐怕这才是他们写这个报告的主要目的,推票。那这种推票是否靠谱呢?我没法评价。好在7月中旬的时候中信证券也发布了另外一篇研究报告《从拆解Model3看智能电动汽车发展趋势》,这份报告长达94页,也是中信证券的研究团队在花费巨资购买了一台特斯拉Model3并且将它全部拆解之后写出来的。写这篇报告的目的除了内卷以外(因为在他们之前海通证券拆解了一辆比亚迪,并撰写了一份名为《海通汽车实验室—比亚迪“元”细化拆解》的研报),更重要的目的也是为了推票。在当时的那份报告中,他们列举了数十家上市公司的名单,基本上行业内涉及到的主要上市公司都推荐了一遍。结果如何?以推荐日7月15日与最新价格作为比较,宁德时代从533元跌到了420元以下,跌幅22%;比亚迪从338元跌到270元,跌幅21%;欣旺达从31.5元跌到了24.6元,跌幅22%;德方纳米从382跌到了294元,跌幅23%;中伟股份从148元跌到86元,跌幅42%;天奈科技从165元跌到120元,跌幅27%;璞泰来从80元跌到60元,跌幅25%;杉杉股份从31元跌到22元,跌幅29%;科达利从178元跌到102元,跌幅43%......所有推荐的数十个公司里,没有一家股价能上涨,普遍跌幅都在20%以上,最多的接近腰斩。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情况?首先就是分析师们的研究和企业自身情况以及市场脱节,更多时候分析师们习惯于和上市公司高管交流,直接把高管们对行业未来的美好愿景写入报告,完全忽略了企业在经营中可能会遇到的根本问题,说白了就是没有真正下沉到企业中去。其次是分析师们的考核还是以推票的涨幅为决定的,作为卖方机构需要向买方机构推广自己的报告,只要自己的报告受到认可,买方机构就会对应予以派点。而买方机构买了一大堆这些股票,研究报告猛吹猛推自然是有利于他们的,因此他们就会支持,于是形成了循环,分析师们的报告以语不惊人死不休为特征。最后不妨看看这些分析师的年龄和履历,都很年轻,也很少有企业多年的从业经验,基本上都是高学历毕业之后就写报告了,对各自研究行业的了解并不深,自然写出来的报告就很容易偏向乐观,和当年的赵括没什么差别了。上次报告出来之后我把他们嘲笑了一通,这次,我等着以后再看笑话。

3、固态激光雷达

激光雷达在晚上就是一个“霓虹射灯”!敌人老远就能看到这个“万花筒”!

4、激光雷达详细讲解

随着几年的攻坚,车载激光雷达的成本问题已经大大缓解,虽然还未量产,但已经搭载在小鹏P5、蔚来ET7等车型上,。作为第一代车载激光雷达的代表已经将成本压缩在消费者可接受的范围之内。而近日,广汽埃安就再度发力,宣布将在旗下SUV车型AION LX上实现第二代智能可变焦激光雷达的全球首发应用,助推高阶自动驾驶的加速到来。其实,虽然业内已经有车企开始在其产品上应用激光雷达,但普遍采用的仍然是第一代机械式激光雷达。由于其采用多为一维扫描架构,刷新帧率和分辨率相对固定,无法满足城区街道和高速场景下对于不同刷新帧率和分辨率的需求。例如,车辆在高速公路上行驶速度快,车距较远,智能驾驶感知系统更应该关注正前方远处的行驶车辆以及三角警示标、雪糕筒、掉落的轮胎、掉落的树枝等静态障碍物。而第一代激光雷达对分布在地面和天空等非重要区域过高分辨率的点云数据成为了算力的负担,无法很好的聚焦,也就让车辆不能从容应对高速行驶下的各类风险。这次,广汽埃安首发应用的第二代智能可变焦激光雷达则采用的是业内最领先的第二代MEMS智能芯片,具备智能可变焦功能,分辨率可变,可在0.2°-0.05°的范围内智能调控分辨率(主流第一代固定0.2°),并具备300米超远距离探测预判,相当于自带高倍望远镜,相比第一代激光雷达可以看得更远、看得更清。可像鹰眼般精准捕捉远距离的锥桶、抛物线等障碍物体,助力高速自动驾驶(HWP)“稳”如老司机。具体它还有哪些特性值得我们关注,又能给大家带来怎样的“甜点”呢,通过图片解读,我们可以了解的更全面。#激光雷达简介#

5、览沃激光雷达

代差优势明显,第二代激光雷达身位领先!随着竞争的加剧,围绕着激光雷达的自动驾驶竞赛也“卷”了起来。在这场竞赛中,大家不仅比拼谁搭载的雷达数量更多,而且还要看谁家的性能更优秀。目前来看,全球首款搭载3个第二代智能可变焦激光雷达的AION LX Plus,显然跑在了前面。激光雷达被视为自动驾驶的“眼睛”,而第二代激光雷达就像在第一代的基础上戴上了一副“望远镜”,探测距离从150米增加到250米,不仅看得更远而且更清楚,甚至连细小的坑洼路面都能够精准识别。此外,第二代激光雷达还有着比第一代快3倍的反应速度,对于马路上突然窜出来的外卖小哥或者红绿灯路口不守规矩的加塞车辆,都能够像老司机一样从容应对。只有更早、更快、更精准地识别到前方路况,系统才能据此做出快速精准的反馈,从而让自动驾驶的体验更加舒适、安全,显然第二代激光雷达更加成熟。而令人惊喜的是,第二代激光雷达在性能提升明显的情况下,成本却比第一代下降了三分之二,更有利于大规模量产,所以在自动驾驶竞赛中,AION LX Plus已经走在了前面。

6、激光雷达汽车

刚刚朋友聊天,问我为什么这两天发了很多激光雷达的新品,不分析一下?我说一下这两天了解到的情况,以及最终形成的观点——「激光雷达,最早2024,最晚2025,就被国内头部辅助驾驶的品牌抠掉了」现在大家探索到的传感器路径,版本答案可能是纯视觉加4D毫米波雷达。●纯视觉这个大家都了解到很多了,高像素摄像头输出的,带时间序列的视频流,经过强大的AI模型解析,作为主传感器。●4D毫米波这两年开始应用,远比业界想象中的要强悍——除了比传统毫米波多提供了“高度”信息,4D毫米波还可以提供稀疏的点云数据,以及提供核心的测距、测速功能。————那问题来了:我们可否把4D毫米波,当成一个超便宜、线数比较低的小激光雷达来用呢?当然可以!毫米波再贵他也是毫米波,比激光雷达便宜到不知道哪里去了。Lidar再降本,也抵不过4D毫米波只要增加一点点钱。你反正都要在车前面装一个毫米波[吐舌]一个是“单纯增加成本”,一个是“增加一整个器件以及线路”。特斯拉毫无廉耻地重新装上自研4D毫米波以后,这条路线的正确性就更加凸显了。纯视觉负责ADAS绝大多数的感知、规划……的工作4D毫米波负责超远距离感知,补盲,容错。AI能力越强的品牌,学会加速扔掉激光雷达,回归简洁的硬件架构。目前了解到的情况,最快24年底,最晚25年,头部几家就会开始动作。但你不能说Lidar错了,因为它的意义,就是这3年的过渡期。3年极其宝贵,3年可以打死合资了,我们需要肯定激光雷达的历史价值。而且就算头部不用了[吐舌]合资不是还得捏着鼻子用吗?反正他们不懂软件和AI。不用实实在在可以看见硬件的Lidar,你让欧日的老古董相信看不了摸不着的视觉AI?哈哈哈哈

7、大疆激光雷达

最近,人民日报报道了一个重大突破,——这文章的标题就叫《重大突破!》(图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团队在相干测风激光雷达方面实现重大突破,首次实现3米和0.1秒的全球最高时空分辨率的高速风场观测,发表在《光学快报》(图2)。什么叫风场?就是大气中风的分布,即每一点有没有在刮风,如果有的话向什么方向刮,风速是多少。探测风场对航空航天安全、高价值目标保障、数值天气预报等方面都具有重大意义,我们希望它“看的远、看的细,测的快、测的准”。以前还从来没有实现过3米空间分辨率和0.1秒时间分辨率,为此需要把现有的激光雷达信号检测灵敏度提高两个数量级以上。科大团队通过在激光光源、光学收发系统、高速数据采集电路和数据处理算法上对激光雷达进行全面优化,并在时频分析、脉冲编码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反演算法,大大提高了风场反演精度和稳健性,最终实现了一套全国产化的“产品级”测试样机。该雷达工作波长为1550.1纳米,具有人眼安全、设备轻便(40公斤)、工作稳定、环境适应性强等特点(图3)。通过外场对比试验,该雷达样机风场观测结果与定标设备对比误差小于0.5 m/s。为进一步测试雷达观测性能和环境适应性,团队利用该雷达在宿州市高铁站实地测量了高速列车尾流中的风场结构。雷达在无人值守下连续稳定工作超过100小时,获得了3米和0.1秒高时空分辨率下的350 km/h的高铁尾流连续观测,并首次利用激光雷达捕捉到高铁尾流中类似于卡门涡街的风场结构,与计算流体力学模拟结果高度一致。这些成果令人振奋,而媒体没有报的另一个有趣的信息是论文的作者。此文的第一作者是科大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的梁晨博士,两位共同通讯作者是薛向辉教授和王冲副研究员。实际上此文还有一位作者是窦贤康院士,曾任科大副校长、副书记,2016年起担任武汉大学校长,同时仍然在科大地空学院与微尺度国家研究中心任职。在他的百度百科科研综述中,第一句就是“窦贤康开拓性地研制成功量子激光雷达,开创了激光雷达探测新途径,在大气污染检测、临近空间环境保障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图4)。是的,他们还有一种测风雷达用到了量子技术。具体而言,是用一种单光子频率转换技术,把原本难以探测的光子变成另一个频率的容易探测的光子,从而大大提高了信噪比,把探测距离从以前的2.6公里提高到了8公里。在我的科普书《量子信息简话》中,介绍了这种量子雷达(图6)。#激光雷达简介#

8、车载激光雷达

没想到,激光雷达还那么贵而且它们利润率竟那么高禾赛,2022年卖了8万台雷达营收12亿元相当于单价15000元一台难怪,30万以下的车子基本上装不起另一点利润率却是挺高的,高达39%这么看,这是一个非常有前途的行业!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苹果激光雷达(北醒激光雷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