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简介和个人资料(王安石资料简介)

1、王安石资料简介

宰相王安石60岁时,娶了一位18岁美娇娘,夜夜笙歌,差点都把腰给扭了。没想到,后面娇娘与家中教书先生私 通,老王悄悄的在窗外听着,里面传来一阵又一阵的声音,他强忍怒火,最后做了这样一件事情。王安石中年丧妻,年近花甲之时,在同僚的介绍下,他又娶了一房小妾,是一个年仅18岁的小姣娘。刚开始,王安石每天夜里陪着小妾好不快活。但是,随着王安石政务繁忙,回家的次数极为有限,加上上了年级,力不从心。时常留下年轻气盛的美娇娘独守空房。久而久之,他们也就成了一对“名义上的夫妻”。有一次,王安石携小妾去书院探望正在读书的儿子,府中请来的教书先生出来迎接。小妾见先生年轻英俊风度翩翩暗生爱心。先生看小妾姿容秀丽妩媚动人,不能自禁两心已知....后来,小妾便趁王安石上朝时悄悄到书院,以察看儿子学习为名来会教书先生。一来二往,感情日深,以至难舍难分。王安石每天五更上朝。小妾便约先生五更后幽会,早饭后到书院执教。由于二人正值青春年少,每次幽会总嫌时间匆匆。小妾便出主意说:“大人每日都是听院里乌鸦叫便起床上朝,明日你半夜就起来,拿个长竹竿将乌鸦巢一捅,乌鸦一叫,大人一走你就赶快进来。”第二天教书先生照此办理,王安石果然慌慌起床,急急上朝。朝廷门卫见他来这么早觉得奇怪,便问何故,并告诉他现在才是三更劝他回家再睡。早春二月乍暖还寒,王安石冻得哆哆嗦嗦,回至家中正待推门,忽听房内有男女对话声,男的说小妾像个面团,女的说先生像个面剂儿...王安石顿生一股无名的怒火,伸手欲推门。可在双手触门的一瞬间,王安石生出个念头:堂堂宰相,家丑不可外扬。于是他放弃了,转身就走。不料撞到了门口竹竿,竹竿倒地,惊动了树上的乌鸦,乌鸦惊叫着四下飞散。一听屋外有动静,教书先生慌忙跳窗逃走。对此事,王安石佯装不知,从未提及。自此以后,他严加防范,但因孩子学业未满换师不易,便一直未将此事说破。半年后,中秋日,王安石又想起早朝之事,心中不是滋味,便暗暗决定辞退先生。为了显示为相者的胸怀,他特备一桌酒菜邀先生赏月,并要小妾作陪。席间他说:看今天月朗风清,美景良辰,咱们赏月饮酒不可无诗,大家以月为题同赏同吟,我先吟诗一首:八月十五月正东,乌鸦巢被竹竿捅。面团搂着面剂睡,门外刮起一阵风。诗一吟出,小妾和教书先生以目代语,都明白幽会之事早已被王安石发觉。教书先生自知理亏一时不敢出声。他佯装喝酒,心中只想着该如何以诗应付。他想:事已半年,今日宰相大人才提起,足见其肚量之大,现在必须面对,索性说出去算了,于是吟道:八月十五月正南,你说这事有半年。大人不记小人过,宰相肚里能撑船。王安石听后舒了一口气。小妾闻言心中不安。她想:丈夫设宴点破,教书先生也一口承认,我的委屈又有谁知。她耐着性子劝二人喝了一阵酒后也吟一首诗表白自己对此事的看法:八月十五月正西,老夫不该娶少妻。我说这话你不信,早晚都是人家的。王安石听后无言,细想也觉得有理,便宽容了他二人的不规行为。考虑到儿子的学业,他改变了主张,仍将先生留教府中直到学业完成。后来,教书先生与好友每谈及此事,总大发感慨:“宰相肚里能撑船”。一传十,十传百,于是此成语在民间广泛传扬了。当然,这只是个民间段子。正史记载的王安石一生只有两个女人,妻子彭氏,吴氏,均未有出 轨迹象。“宰相肚里能撑船”它的上一句是“将军额上能跑马”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将军推举人可在自己的职务之上,宰相心怀天下,治理有方,大局为重。归根结底还是教人宽容,过分要求别人容不得一点瑕疵的人是很难成功的。在很多事情上,当我们冷静下来,妥善处理,往往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在三国时期,一次,袁绍发布了一个讨伐曹操的檄文,在檄文中,曹操的祖宗三代都被袁绍骂了个畅快淋漓。曹操看了檄文之后,问手下的人:“这是谁写的? ”手下的人认为曹操一定会雷霆震怒,于是小心翼翼地说:“听说是陈琳写的。出人意料的是,曹操竟对檄文赞赏有加:“陈琳这小子的文章还真不赖,骂得痛快。”后来发生了官渡之战,袁绍大败,陈琳也被曹操的兵土们捉住。陈琳心想:当初自己把曹操的祖宗都骂了,必死无疑。然而,曹操不仅没有杀陈琳,而且还让他做自己的文书。一次,曹操开玩笑说:“你的文笔是不错,但你在檄文中骂我就可以了,为什么还骂我父亲和祖父呢?”后来,深受感动的陈琳为曹操出了不少好计策,使曹操颇为受益。曹操作为乱世枭雄,面对死对头陈琳不仅不治罪,甚至还加以重用,其心胸之宽广可见一斑。众多贤才良将居于曹操麾下也就不难理解了。一个人要想成功的话,不要只想着自己,不要只顾及自己的感受,也要从别人的角度来进行换位思考,从不同角度多为别人着想,对别人宽容大方。这样做了,别人也会将心比心,一旦你需要帮忙也会得到他们的支持,成功就会离你不远。

2、王安石简介和个人资料

※行走才子之乡.领略大家风范※一一王安石、汤显祖纪念馆巡礼1.才子诗作,耳熟能详。2.王安石生平简介。3.王安石手书(拓片)。4.散文名篇《伤仲永》。5.抚州纪念馆内的王安石雕像。6.苏轼高度评价王安石。7.汤显祖书法苍劲有力。8.“东方的莎士比亚”汤显祖。9.传世之作《牡丹亭》。

3、王安石简介1000字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三、四年级【十四】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一1086),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世称临川先生,晚年封荆国公,后人称其王荆公,死后谥号“文正”,又称王文公,唐宋八大家之一,偏好老子,关注佛教。王安石曾任北宋宰相,为革命派领袖,曾发动改革,史称“王安石变法”,引起“新旧d争”、最终失败。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注释】①元日:指农历正月初一。②爆竹:鞭炮,古时民间有在春节这一天燃烧竹子发出声响的习俗,后来演变成燃放鞭炮。③屠苏:一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古时人们在春节饮用屠苏酒用来驱邪,以求得长寿。④曈曈:太阳刚出来时光辉灿烂的样子。⑤新桃换旧符:用新桃符换下旧桃符。桃符用桃木制成,上面绘有神像,据说挂在门上可以求福避祸,是春联的前身。桃,桃符,古时用桃符来辟邪消灾,每年春天要更换新的桃符。【译文】在爆竹声中旧的一年过去了,春风送来温暖,人们饮用屠苏酒。千家万户都沐浴在阳光中,总是要把旧的桃符换成新的桃符。【赏析】这首诗是在王安石推行新政,主持变法时所作。此时的王安石对他推行的新政信心满满,充满了憧憬——诗人借用人们过春节辞旧迎新,对这种想法进行了表达。诗中前两句以爆竹声开端,叙写了春节时百姓的生活习俗:燃放鞭炮、饮屠苏酒、将旧桃符都换成新的。诗人描写习俗是第一层意思,背后的深意其实是说他推行的新政就是除旧迎新,指出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规律、很深刻,很值得回味。

4、王安石的简介150字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五、六年级(32)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tà)送青来。【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一1086),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世称临川先生,晚年封荆国公,后人称其王荆公,死后谥号“文正”,又称王文公,唐宋八大家之一,偏好老子,关注佛教。王安石曾任北宋宰相,为革命派领袖,曾发动改革,史称“王安石变法”,引起“新旧d争”,最终失败。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注释】①书:书写,题诗。②湖阴先生:杨德逢的别号,王安石居住在金陵(在今南京)时的邻居。③茅檐:茅屋檐下,这里指庭院。④长:同“常”,经常。⑤苔:青苔。⑥畦:这里指种有花木的一块块排列整齐的土地,周围有土埂围着。⑦护田:环绕着园田的意思。⑧排闼:推开门。闼,小门。【译文】由于庭院经常被打扫所以干净无苔,花草树木整齐地排列,都是你亲手所栽。庭院外一条河流护卫环绕着绿油油的农田,两座青山像要推开两扇门一样送来满山的青翠。【赏析】这首诗是王安石题在邻居湖阴先生家墙壁上的,流传很广,写的是春夏之交的景色。整首诗按照由近及远的顺序来写,开头先写湖阴先生家整洁、清幽的环境,由于经常打扫,干干净净的没有青苔,暗指湖阴先生的情趣高雅。接着写湖阴先生家的田园,说那里的草木都是他亲自栽种的,对湖阴先生的生活情趣表达了赞美。诗的后两句对湖阴先生家外面的环境进行描写,还是按照由近及远的顺序,先运用“护田”(汉代时边卒在塞外种田守卫)的典故,后运用“排闼”(汉代樊哙入宫开小门)的典故,这两个典故分别对应了田园外的河流和远处的两座青山,十分巧妙。整首诗,刻画了一位充满高雅生活情趣的隐者形象,表现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喜爱、享受。

5、王安石简介50字

浅谈王安石《泊船瓜洲》一文的理解愚数日前,曾在夲栏发布过宋.王安石《泊船瓜洲》一首古诗。言犹未尽,不吐不快,故拟此文,谈点个人理解,算是与诗友们的切磋与交流吧。一,简介。王安石(公元1021-1086年),北宋杰岀的政治家,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后移居江宁(今南京)。宋仁宗时期考中进士,宋神宗时期兩次做过宰相。王安石面对时弊,主张变法;然受到守旧势力的排挤,变法失败。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八年)第一次被迫辞去宰相职务,回江宁路过瓜洲(今扬州市南),怀念江宁故居,无限感慨,遂即兴作七绝.巜泊船瓜洲》一首:京囗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緑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还。要了解这首诗的内涵,离不开诗人当时的历史背景,因此,愚以为还是要从王安石变法说起。二,变法原因。五代时期后周“殿前都点检”将军赵匡胤,阴使人报北汉与契丹合兵犯周境,年仅七岁后周恭帝柴宗训未辩虚实,派赵匡胤领禁军前去抵禦。兵至陈桥驿(开封以北),发动兵变,黄袍加身,推翻后周,建立宋朝,是为宋太袓。由于赵匡胤夺权太过于顺利,为了巩固政权,于是採取收买文武官吏,大地主,大商人,放高利贷者等贵族阶层的政策並得到他们的拥护,给予其最大的权利,不惜牺牲广大劳苦人民的切身利益。赵宋朝廷将这一政策視之为“国策”,一直持续下去。这与宋朝以后的国运衰败息息相关。“恩施于百官者惟恐不足,財取于万民者不留其余。宋朝的政治,确被这两句话说透了。”(《中国通史简编》下册382-383页)这就造成了地主和农民兩个阶级的严重对立,官僚,地主豪强对农民敲骨吸髓式的盘剥,农民失去生存空间。各地不断爆发农民起义,乃至军队哗变事件屡屡发生,同时宋面临西夏,契丹外族入侵的威胁。到宋神宗时期吏治腐败,国库空虚,民不聊生,军无战力。赵顼是北宋以來比较聪明的皇帝,他感到了危机。如果完全依靠官僚,地主等贵族阶层的“国策”,显然无法解救自己面临的崩溃局面。而赵顼最怕的是西夏和契丹的入侵,所以更是急需加强军备。可是人民贫困已极,无力滿足他的要求,惟有向富人阶层筹措军费这一出路。然而,谈何容易?因此宋神宗决心变法,这也是赵顼要变法的基本覌念,也是日后引发新旧兩派斗争的基本原因。赵顼要寻找协助他变法的助手,而王安石則是神宗确定的最佳人选。三,王安石变法之要义及结局。王安石是篤信儒家经典周礼的政治家,秉有倔强严肃的性格。他对社会上有“贤者不得行道,不肖者得行无礼,賎者不得行礼,贵者得行无礼”(《中国通史简编》下册385页)深恶痛絶,又恰逢遇到赵顼决心要改革旧制,需要一个非守旧派人物做其助手的机会,决意大展身手。熙宁二年,他终于在滿朝大臣的反对声中,做了宰相,实行变法。王安石之前,在仁宗赵祯时期有范仲淹,欧阳修均曾提岀若干很有見地的改革主张,但是却遭到守旧朝官的攻击並被逐走。王安右充实並实践了范仲淹,欧阳修的主张,制定了新法。新法内容广泛,大致可分为理财和整军兩大类。他积极推行新法,限制了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和高利贷者的利益;增加了国家收入,加强了国防力量,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发展农业生产,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是在庙堂之中也造成了新旧兩派的严重对立,以赵顼祖母曹太后等一班皇亲贵戚及大官僚,大地主…贵族阶层对新法进行坚决的反对,致使新法实行六年后终于失败,王安石也被迫辞职离开汴梁。四,《泊船瓜洲》的产生及含义。公元1076年王安石第一次被迫辞职回江宁故乡,在去江宁路过瓜洲时,怀念故乡有感而发。它表达了诗人离京南归途中,通过叙事,景物描写,抒发了实施新法后带来的新气象,想再接再厉,重返朝廷执政完善新法的意願。头兩句是叙事:“京囗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点岀了自己南归已到瓜州。京囗(古城名,故址在江苏镇江市)就在长江的对岸,仅一水之遥,到钟山只隔着几层山,家乡快到了!表現了诗人对久别家乡即将到家的喜悦心情。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这是写景,借春风吹緑大地,春意正浓的描写把春天的江南美景和春风的关系巧妙的勾画出来,也是比喻新法实行以来給国家带来的新气象。最后一句:“明月何時照我还”,就此句而言,应该是诗人到瓜洲时,天色已晚,明月初升。诗人虽然身向故乡,但是内心仍是心系朝廷,惦念新法,忧国忧民,这是借景抒情,他内心想的是:今晚这样明亮的月亮,不知什么时候还能照着我返回京城?继续推行新法,充分留露出诗人时刻想重返朝廷执政的热切心情。全诗风格稳健,语言凝炼,以散文句法入诗,令读者共鳴。第三,四句为千古传诵名句,常被后人著文之时引用。2022.7.4

6、王安石简介及生平事迹

王安石之一。王安石于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生于抚州,青少年时期,随为官的父亲辗转于韶州、抚州、京师和江宁。庆历二年(1042年)中进士,后历任淮南、鄞县、舒州、常州、江宁等地。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年),神宗诏对。二年(1069年)49岁的王安石任谏议大夫、参知政事,颁行均输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等,开始熙宁新法,俗称“王安石变法”。七年(1074年)新法受挫,出任江宁。后回京,九年(1076年)罢相,任镇南军节度使。元丰八年(1085年)宋哲宗继位,废罢新法。元祐元年(1086年)王安石病逝。王安石与欧阳修一样,为宋初诗、词、文章并重的文坛领袖,同为唐宋八大家。文“游褒禅山记”、“答司马谏议书”、“伤仲永”等不论是游记、政论、人物各种题材都极为出众。流传下来的诗比词多,名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等均流传千年不衰。开篇给大家介绍的词是一首『浪淘沙令』,原文如下:『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一为钓叟一耕佣。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只在谈笑中。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伊尹和姜子牙两位,一个出生渔夫,一个出生农民,经历了各种穷困。若不是遇到了知遇之人,最后也只能是“廉颇老矣”。幸运的是他们分别遇到了汤文王和武王,就像风从虎、云从龙,谈笑间辅助完成了王道大业,只到千年后的今天也没有谁能比肩。虽然不少人说王安石不修边幅,但“官二代”的他自比伊尹和姜尚不差,祈盼遇到“明主”,他自信也能完成复兴宋朝的大业。如果说欧阳修是一个意志力很强的人的话,王安石的意志力更强。不管外界怎么评价,王安石自认为一生最大的成就是“熙宁变法”,而给他推动变法机会的是被他激发、与他惺惺相惜的宋神宗。在他最有名的“本朝百年无事札子”中,王安石对宋神宗说:“大有为之时,正在今日”。年轻的宋神宗给了他自己和王安石这样一个机会。如果说这首『浪淘沙令』是王安石的心志的表达的话,“熙宁变法”给了王安石一个在政界可能流传千古的机会。有人说对一个人最危险的时刻是踌躇满志之时和心灰意冷之日。王安石曾写过一首名『商鞅』的诗:『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看来王安石是特别推崇商鞅、坚决学习商鞅的。即便是受到包括司马光、苏轼等人的反对,也坚定不动摇。现在看来王安石对变法是太踌躇满志了。本来凭文章就能当丞相的他,推动了一个被后世诟病的变法。

7、王安石简介动画片视频

一次,王安石下朝回家,撞见18岁娇妻正与仆人私会,仆人吓得落荒而逃。后来,娇妻说了一句话后,王安石竟送上银两并成全了他们。王安石是北宋大诗人,当朝宰相,他的原配是表妹吴氏。王安石对吴氏恩宠有加,从没想过要纳妾,始终坚持一夫一妻制。可深明大义的吴氏,一心为丈夫着想,于是没经商量,就给丈夫王安石安排纳妾事宜。那天,吴氏悄摸着安排了一个女子在房里,准备与王安石圆房。谁知,王安石见到女子后,吃惊问道:“这是怎么回事?”那女子羞答答回答:“我是夫人特地买来服侍相公的。”王安石看到女子面露难色,接着问她:“你可曾许配人家,怎么会来到我家?”原来,女子的丈夫是大将军的部下。因为督运官米,不幸船沉了,家产完全被没收后,还不足以抵官债,无奈之下,丈夫只好把女子推了出来换钱抵债。而这一幕,正好被吴氏看到了,她可怜女子的处境,不忍她被卖到烟花场所,于是,吴氏便以90万贯把女子买下。王安石得知缘由后,便找到女子的丈夫,让她跟丈夫回去了。并且不需要他们退还买妇人的费用。妇人走后,王安石抱怨妻子:“我已经和你说过了,只愿与你白头,其他休要再提。”自那次以后,吴氏心怀感激,再也没有自作主张为他安排纳妾了,夫妻俩一直相敬如宾过着。可天不遂人愿,吴氏没能等到与王安石白头,便撒手人寰了。妻子的突然离世,让王安石猝不及防。无奈之下,60多岁的王安石,这才经朋友介绍,续弦娶了18岁的小娇妻姣娘,以便给自己打理家务。小娇娘娶回来后,王安石正忙于变法,工作尚且自顾不暇,根本抽不出时间来享受温柔乡。恰逢这时,姣娘遇到了一个知冷知热的仆人,对自己关爱备至。一来二去,耐不住寂寞的她便与仆人越界了。一次,王安石下朝回家,忽然听到房间里传出一对男女的窃窃私语声。于是,他悄悄贴近窗边细听,竟发现里面是自己的娇妻正与仆人私会。王安石怒不可遏,就要立马冲进去。可理智战胜了冲动。自己堂堂大宰相,如果这样的家丑传了出去,脸面可不好看。于是他用竹竿,故意惊动一旁大树上的乌鸦,乌鸦慌不择路撞到了窗上。屋内二人听到动静,大感不妙。只见仆人衣衫不整便窜了出来。王安石假装没看到,仆人趁机一溜烟跑了。过了一段时间后,王安石趁着和姣娘赏月的机会,作诗一首并要求姣娘来和诗,希望鞭笞一下美娇妻。“日出东来还转东,乌鸦不叫竹竿捅。鲜花搂着棉蚕睡,撇下干姜门外听。”这么露骨的鞭挞,姣娘一听,瞬间面红耳赤,扑通跪下,和诗一首:“日出东来转正南,你说这话够一年。大人莫见小人怪,宰相肚里能撑船。”听到娇妻说了这句话,王安石反思,自己这些日子来,忙于工作,的确忽视了姣娘。思想想去,为不耽误姣娘大好青春,他狠下决心,非但不再责难姣娘和仆人,还送上银两和休书,成全了他们。王安石拿得起放得下,不纠结,放过自己的同时也成全了别人。王安石不仅宽宏大量,还很幽默。有一次,王安石在上朝面圣时,一只虱子在他的胡须上蹿下跳,皇上看到了,不禁哈哈大笑。退朝后,大家也纷纷看向他,掩嘴偷笑,王安石不明所以。后来,朋友告知后,他才下意识看看自己的胡须,果然那只虱子还在疯狂表演。换作别人,也许早已无地自容,但王安石却突然风趣说:“这一只虱子,屡游相须,曾经御览,不可轻易拂去。”大臣随之哈哈大笑,他也跟着一笑置之。#头条创作挑战赛#

8、王安石的个人资料简介

晨读历史中国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王安石(接续6)纪念馆王安石纪念馆江西抚州王安石纪念馆抚州王安石纪念馆,于1986年11月建成对外开放。纪念馆占地20亩,建筑面积1560平方米,陈列厅600平方米,是一座具有江南园林意境和宋代建筑遗韵的仿宋府第园林式建筑群。馆内有门楼、隐壁、水榭、碑廊、亭台、荷池、曲桥,辟有问月轩、蹄躅园、辛夷园、荆公亭、怀文堂等园林景观。抚州王安石纪念馆浙江鄞州王安石纪念馆鄞州王安石纪念馆,位于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忠应庙内,以照片、绘画、实物等展品生动形象地介绍了王安石的生平和治鄞政绩,以纪念他在鄞县时的每项改革。馆内陈列有“王安石在鄞史迹”,分“荆公年谱”“治鄞方略”“重修东湖”“兴学教化”“咏鄞风采”“丰碑永存”“湖区新貌”等7个部分。???唐宋八大家只有他能考上状元,却因为写了四个字,丢了状元经常有人说:“状元算个毛啊,唐宋八大家没有一个是状元,照样把那些状元爆出渣来!”说这话的人是没出息的,典型的酸葡萄心理。其实,唐宋八大家不光在全力争状元,有一个还原本考上了状元,却因为在卷子上没大没小,被皇上一气之下给刷了下来。这个人,就是王安石。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殿试结束后,主考官晏殊把前几名的卷子给皇上送了过去,让皇上过过目,要是没问题咱就开始发榜。仁宗翻开第一名的卷子,边看边点头,这个考生的水平不错,写得非常好。突然,仁宗的眉毛一下子皱了起来,为什么呢?因为他看到了四个字——“孺子其朋”。“孺子其朋”出自《尚书·周书·洛诰》,原文是:“孺子其朋,孺子其朋,其往。”意思是当年的周武王去世后,周成王年纪还小,就由周公来辅政,周公就以一个长辈的身份对成王说:“你这个小孩子听好了,一定要把大臣们当成好朋友来看待。”这个考生引用这个典故,意思没错,但角色错了。人家周公是成王的叔叔,又是德高望重的大圣贤,用这种口气来规劝成王当然没问题,可你一个小小的考生,有什么资格也用这种口气来教育皇上呢?所以仁宗就恼了:这个考生太没大没小了,不能让他当状元!于是就把这份卷子放在了一边。这个考生,就是王安石,那年才21岁。仁宗又翻开第二名的卷子,看了看没问题,就准备把他定为状元。结果一拆开名字——王珪,这不是那谁吗?都已经当官了,不能再当状元。当时有个规定,已经在朝廷当官的考生,考得再好也不能当状元。因为你当了官,难免会跟考官有联系,为了避嫌,更为了天下读书人的公道,不能当状元。仁宗又拆开了第三名的名字——韩绎,不行,也是个当官的。直到第四名——杨寘(音同“志”),仁宗这才露出了笑脸:这个杨寘同学我很早就听说了,乡试和会试都考了第一,水平肯定差不了,我当皇帝都20多年了还没出过“三元”,这次不就是最好的机会吗?就这样,原本第四名的杨寘,运气一个接一个,连升三级,高中状元。而原本居首的王安石,却落到了第四名。王安石的落选,也让威名赫赫的唐宋八大家没有一个人拿到状元,太可惜了。杨寘拿这个状元虽然有点幸运,但他对自己的实力非常自信,还没等放榜就迫不及待地把卷子抄了一份,拿着去找他哥哥杨察。杨察是主考官晏殊的女婿,就去打听了打听,得知弟弟排在第四,就让人去通知他。这时候,杨寘同学已经在那儿庆祝上了,庆祝什么呢?当然是状元。因为他乡试拿了个第一,会试又拿了个第一,在他眼里,状元肯定也跑不了,就一边让哥哥去打听,一边请了几位朋友喝酒庆祝。结果这下好了,状元没了,白庆祝了,气得杨寘大骂:“是哪个王八蛋把我的状元抢去了!”​有意思的是,他大骂这句话的时候,正是仁宗把他调成状元的时候。杨状元的自信很可能遗传自他的老妈,因为他老妈比他还有个性。杨状元的哥哥杨察前几年高中榜眼,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要是谁家的儿子考上了榜眼,肯定得高兴死,但这位杨家老妈却差点没气死。那天早上,老太太还没起床呢,突然有人来报喜,说你们家杨大公子高中榜眼啦!恭喜恭喜!按惯例,报喜的人都会得到点小费,结果这个报喜的人不但没小费,还遭到了一顿数落:“榜眼也好意思来说,成心来笑话我老太婆是不是?”报喜的人给数落得一头雾水:榜眼您还不满意?非想要个状元啊?不错,人家老太太就是想要个状元!数落完报喜人,老太太又开始大哭:“这个大儿子怎么这么不争气啊,连个状元都考不上,等过几年再看看我家老二吧,要是再考不上,我这个老婆子也没脸活啦!”还好,老二没让她失望,给了她继续活下去的理由。不过,仅仅过了两年,杨老太太就去世了。杨状元听说后,放声大哭,因悲伤过度,也跟着老妈一起去了,年仅30岁。杨状元是宋朝第三位连中三元的状元,文学功底非常深厚,跟当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关系很好,他去福建南平县上任的时候,欧阳修还专门为他做了一篇《送杨寘序》,流传很广。(待续7)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王安石简介和个人资料(王安石资料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