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年,汉哀帝临终前把传国玉玺交给大司马董贤,叮嘱他“不要随便给别人”,结果,汉哀帝死后,手握兵权、怀揣传国玉玺的董贤却老老实实地走规定程序,结果被人抓住机会突然攻击,最后不得不交出玉玺和兵权,就连自尽也是主动的。手里抓着两个王和一堆炸弹,最后却被小小的三四五打败……如果汉哀帝有知,估计要被董贤气到吐血。当时,宫中有几大势力:一是傅家,代表人物是傅皇后;二是丁家,代表人是汉哀帝的舅舅丁明;三是赵家,代表人物是皇太后赵飞燕;四是王家,代表人物是太皇太后王政君;五是董家,代表人物是大司马董贤。以上几家势力:王家始终被哀帝打压,赵家不敢再跳(此前族人大多被贬为平民),丁家和傅家马马虎虎,真正有实力的是和皇亲国戚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董家。当时的董贤只有22岁,他何德何能,怎么会当上大司马,还能拿到传国玉玺?没什么特别的“德”和“能”,只因他是汉哀帝的好朋友,关系特别“好”的那种。为了培养这个董贤,汉哀帝六亲不认,接连打压王、赵、丁、傅几大外戚集团,把权力都集中到董家身上。甚至,汉哀帝还有点鼓励董贤“将来造反当皇帝”的意思,这点,从几件事可以看出:一是特许董贤发展私人武装。汉哀帝不仅把兵权交给了董贤,而且还鼓励他大力发展私人武装,曾在一天之内,分十次给董家送去大量的兵器甲胄。二是公开要传位给董贤。一次,汉哀帝在宴会上公开说,要学尧禅位于舜,将来把皇位传给董贤。三是死前把传国玉玺交给董贤。汉哀帝临终前不提接班人的事(他没有子嗣),却特别交代了传国玉玺的事,叮嘱董贤不要随便把玉玺给别人,这不就是在暗示“你可以留着玉玺”么?可惜,汉哀帝给了董贤一手好牌,董贤却连出牌的机会都没有,最后被没兵没权的王家轻松拿下。王政君知道硬拼不行,所以不按套路出牌:第一步:夺取玉玺皇帝驾崩后,皇族长辈和朝廷重臣都在未央宫忙着,身边不可能带着卫士,王政君趁这个机会夺取玉玺。王闳(王政君的亲戚)拿着剑找到董贤,怒斥道:“皇上驾崩,新帝未立,作为皇帝生前最宠爱的人,应该去嚎啕大哭才是,你一直揣着玉玺,想要干嘛?”看着王闳要拼命的样子,身边没人的董贤被吓到,马上交出玉玺。大家都在哭皇帝,王家却在这个时候夺传国玉玺,董贤压根就料不到他们会来这招。第二步:给董贤扣上罪名拿到玉玺后,王政君召来董贤,问他:“国丧该怎么办?”董贤支支吾吾答不出来,只得脱帽谢罪。就行知道你不会。王政君趁机说:“新都侯王莽曾经以大司马的身份主持成帝的葬礼,我让他来帮你吧?”当着众大臣的面,董贤尴尬万分,只得再次伏地谢恩。王政君表面上是帮董贤,实际上是在告诉众大臣“此人不行”,为她进一步夺权赢得更充分的理由。第三步:夺权、免官王莽进宫后,马上指使尚书弹劾董贤,而王政君则以太皇太后的名义说“同意”(非常时期,老前辈做主),并下诏,以年轻不能胜任大司马为由,夺了董贤的官职和兵权。董贤做梦也想不到,太皇太后竟然会在治丧期间发难,一下被整得手忙脚乱,不仅交出了兵权,而且还恭恭敬敬地摘下帽子,光着脚走路,以表示谢罪。最终,董贤自尽,年仅22岁。皇帝驾崩,没有继承人,几大外戚势力蠢蠢欲动……这种情况下,作为实力最强的董贤却没有提前做好计划,反而放心地前往未央宫办理丧事,直到出事了才知道后悔。试想,如果董贤能稍微硬气一些,提前做好准备,比如带兵控制整个皇宫,那结局就不一样了,至少不会出现后来的王莽篡汉。也难怪,当年的王政君已经70岁,是见过大风大浪的人,而董贤不仅年龄小,而且性格柔和,怎么能斗得过老姜!参考资料:《汉书》《资治通鉴》
2、董贤汉哀帝西汉第十三位皇帝,汉哀帝刘欣,少年时原本是个熟读经书、文辞博敏的有才之君。即位初期,面对汉朝中道衰落的局面,哀帝很想有一番作为。他为此曾躬行节俭,勤于政事,一时间,朝野内外倍感欣慰,均觉国家振兴有望。两年后,一个美男子闯入他的生活,改变了汉哀帝的一生。这个男子就是董贤。董贤是御史董恭的儿子,最初的官职只是太子舍人。他人长得非常帅,性格举止又透着女人味。一个偶然的机会,汉哀帝与董贤邂逅了,这次邂逅无疑是“致命”的,不只是他的命,还有西汉王朝的命。汉哀帝与董贤擦出惊人的爱情火花。爱一个人的最高境界是“爱你胜过爱自己”,汉哀帝深刻领悟了这一点。他将皇宫里的金银珠宝一股脑儿地送给了董贤,而且都是最好的。有了珠宝,就得有能装得下珠宝的房子,汉哀帝就在北宫门外大建宅邸,建成的董府富丽堂皇、美轮美奂。房子有了,里面的摆设家具都有专人出方案,皇帝亲自审核后才能送去。汉哀帝让皇宫侍卫一天二十四小时保护董贤一家人的人身安全了。这还不算,就是董贤一家上街闲逛,汉哀帝都会委派专人陪同。到后来,汉哀帝觉得看得见的东西几乎全送了,就开始送董贤看不见的东西~身份。董贤不过二十岁左右,就破天荒做了当时最大的官之一,大司马,位列三公,显赫一时。元寿二年,匈奴单于亲自来朝,宴会上看见董贤年纪轻轻却位坐前列,奇怪之余就询问传译,哀帝令传译回报:“大司马年少,以大贤居位。”汉哀帝不仅要在阳间关照董贤,还要做他在阴间的保姆。他在建造自己皇陵的同时,特意在旁边留出一块空地给董贤修墓,希望两人死了以后也可以在一起,谈谈情,说说爱,真正要做到“死了都要爱”。汉哀帝常常与董贤同卧同宿。汉哀帝有次起得比较早,此时还在美梦中的董帅哥枕着他的一只袖子,汉哀帝想起床,又不想惊动董贤,于是用剑截断自己的衣袖后才起来。成语“断袖之癖”讲的就是这段故事。还有一次宴会中,汉哀帝笑眯眯地看着董贤,说要效仿尧禅位于舜,把皇帝的宝座让给董贤来坐。在场的中常侍王闳立即劝谏哀帝打消这个念头。丞相王嘉还在一份奏疏中严厉谴责了皇帝的荒唐行径,骂完之后还不忘诅咒一番,认为董贤应该“千人所指,无病而死”,说白了就是不得好死。听完这番话,皇帝很生气,王嘉同志被下了大狱。汉哀帝去世后,董贤知道自己的好日子也到头了,不久之后便在家中自杀,也算是为宠爱自己的皇帝殉了情。这段不伦不类的爱情,被贻笑千古,汉哀帝为爱痴狂的是是非非,已是历史尘埃,各位看官,你们怎么看待为爱痴狂的汉哀帝呢?欢迎大家评论、点赞、关注!#历史# #历史开讲#
3、历史上真实的汉哀帝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中国古代的帝王,其中不仅有文韬武略、治国有方,还有玩物丧志、道德缺陷的奇葩帝王。其中汉哀帝刘欣就是的癖好就是龙阳之好。汉哀帝刘欣,西汉第十三位皇帝。他是汉元帝的庶孙,当时由于汉元帝生前没有自己嫡出的孩子,因为种种原因,最后选了刘欣做了太子。汉元帝驾崩后,十八岁的刘欣登上皇位,可在位的时间很短,年仅25岁就驾崩了。可能是刘欣做的事太缺德,连老天爷都看不下去了。汉哀帝刘欣有个奇怪的癖好,不爱女人,爱男人。皇帝都是三宫六院,后宫佳丽三千人,可汉哀帝却没有。他身边最得宠的应该是-董贤。董贤本是太子身边的舍人,长相英俊俏美。有一天,被刘欣看到,便被带在身边。毫不夸张地说,形影不离,同吃同睡。日久生情,汉哀帝更是迷恋地如痴如醉。还有断袖之臂就是这么来的。有一天,汉哀帝醒来要去召见属国来的王。刚要起来更衣,发现自己的衣袖被董贤压在身下,看着那俊美的脸庞,不忍打扰他的美梦。便拿起随身携带的匕首,沿着被压的袖子小心翼翼地割下来。董贤醒来后,发现这半个袖子,微微一笑,似乎明白了啥。从此他们的关系更加亲密无间了。同性恋在现代社会恐怕有些人还是难以接受,更何况是在思想禁锢、礼仪深远的古代,还是帝皇,这样的关系难免令人咂舌!#古代帝王秘史#
4、汉哀帝生平简介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为美人放弃江山的皇帝,在历史上都不是什么新鲜事情。但是有一位皇帝与众不同,他喜欢一位风度翩翩的公子,为了这位公子连皇位都愿意拱手相让,这就是史上荒唐的皇帝,汉哀帝——刘欣。他其实并不是汉成帝的儿子,只是命好,再加上背后有人运作才成为皇帝的。有一次,刘欣与他的叔父中山王一同入朝拜见皇帝,这时的皇帝准备从他们两人之间选择一个作为未来的储君。刘欣的祖母傅太后打听到这个消息后,于是便开始暗地里悄悄运作,帮他打点关系。想要有人帮刘欣说话,那自然少不了皇帝身边的红人,于是携带了大量珍宝,贿赂皇后赵飞燕,以及汉成帝的舅舅骠骑将军王根,请求他们帮着说情,立刘欣为未来的储君。汉成帝说来也可怜,他没有儿子可以继承皇位,不得不找同姓宗亲继承大统。于是汉成帝听了皇后和大将军的建议,也仔细考察了刘欣的人品和学识,也确实不错,于是同意立刘欣为太子,随后他便到宫中学习礼仪和治国之道。这下刘欣的身份又提升了一大截,直接成了未来皇帝了。同年的四月初四,十九岁的刘欣继皇帝位,成了当时最高的掌权者。前面我们也说到了,汉成帝考察过刘欣的人品和学识后,才同意立他为储君。那么自然他也有自己的能力,于是他在即位之初,也是励精图治,努力想做出一番事业的。当时社会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土地兼并,权贵的土地越来越多。于是他企图通过限田限奴婢之令,来解救受苦百姓,想重新把权利收回到中央。在朝堂和群臣讨论商议过后,最终与丞相孔光、大司马何武等制定了具体规定:诸侯贵族占田不得超过三十顷,奴婢以二百人为限;商人不得占有土地,不许做官。但是他这一规定,那是动了大多数权贵的利益,动了别人的蛋糕,别人自然就不乐意了。虽说颁布这个法令的主要目的在于抑制土地兼并,保护农业发展。可是颁布后,触及了贵族们的利益,遭到权贵们的激烈反对,虽然在颁布初期对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汉哀帝即位之时,西汉王朝气数将尽。土地愈来愈集中到官僚手中,权贵们不断搜刮财富。而农民看着权贵富得流油,自己则食不果腹,农民与权贵的矛盾也越来越深,动乱频发。导致了他的政绩往往都是雷声大雨点小,无法持续下去,这让他颁布的法令也失去了信心,更对朝政失去了兴趣。身心疲惫的汉哀帝在处理完朝堂之事后,一次在下朝回宫时,遇到了昔日旧友董贤,在刘欣还是太子时,就做过太子舍人。时隔几年,昔日玩伴如今面如桃花,性情更是温柔似水,听着柔声细语的关怀,汉成帝的疲惫一下就得到了治愈,认为只有董贤真正关心他。董贤进宫后,六宫粉黛也无颜色了,而且他本来就长相娇媚,更擅长施妩媚技巧来讨汉哀帝的欢心,让汉哀帝陷得越来越深。汉哀帝刘欣每次外出时,总会牵着董贤的手,两人相互扶着坐在一辆车辇上。董贤虽然面容姣好,但是却胸无大志,没有什么真才实学,不求上进,只知道吃喝玩乐,哀帝也愿意陪他一起玩乐,于是两人整日在一起鬼混度日,不再过多理会朝政,沉溺于享乐之中。有一天,汉哀帝醒来后,发现自己的袖子被董贤压住了,为了不打扰到睡梦中的董贤,他从床头拔出佩刀,把自己的袖子割断,蹑手蹑脚悄悄起床。汉哀帝对董贤的爱到了无微不至,体贴入微的地步。董贤的宠爱,自然也能让家人获得最大利益。他的父亲原本被派到边疆服役,后来被升为九卿之一的少府,也就相当于现在的国税局长。史书记载着,在汉哀帝在位期间,赏赐给董贤的珍宝数以百万件,数量之多震惊朝廷。汉哀帝还偷偷帮董贤伪造学历,当时正好孙宠、息夫躬两人告发东平王暗中诅咒哀帝。哀帝听后于是决定把这个功劳都安在董贤身上,给他伪造了充足的履历证明,终于可以封侯了。哀帝为了继续提拔董贤,为他物色了最高职位,就是大司马。于是找各种理由借口,打压此前一力扶植他当皇帝的亲戚,故意找茬,刁难他的舅舅大司马丁明,伪造各种大司马的错误,借机免除大司马一职。最终把最高军事权交给了董贤,封他为大司马、卫将军。此时董贤年仅二十二岁,就已经掌握了西汉的最高政权,但背地里也没几个真心佩服他,归顺他的人。此时的大司马董贤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了,汉哀帝还是觉得给董贤的还不够。在一次宴会上,借着酒劲,笑着对众人说,想效仿尧舜,将帝位传给董贤,在众人阻挠下才作罢。由于过度沉溺声色,年仅二十五岁的汉哀帝就是脸色惨白,身体虚弱,一副病恹恹的样子。民间更是流传,月食是天上发出的异相,皇帝不堪大任,不应天命地遭受的天谴。汉哀帝病死于未央宫,就这样草草结束了他荒淫短暂的人生。随后董贤被踢出朝堂,显赫一时的董家也就此败落。虽然爱情没有对错,但是一个皇帝为了爱情,不顾百姓、不顾天下,甚至连皇位都能拱手相让,这种荒唐的做法实在可笑。在其位需谋其政,开始他在位初期,是想好好为人民谋福利,但是不能因为失败就彻底放弃自己。#历史#
5、汉哀帝深度解析汉哀帝刘欣一死,太后王政君把他的男宠董贤召来,问:"皇帝爱你爱得发疯,他如今崩了,您准备怎么给他治丧?"董贤看着王太后吓得两腿发软。王太后一看董贤这架式,心里不禁冷笑:"董贤就像一只火鸡,中看不中用,仿佛随时都能给他褪褪毛,然后放到火上烧烤。这时,董贤仿佛觉察到什么,他扑的跪倒在地,脱去官帽,流着眼泪,一个劲地磕头。王太后不由叹息一声,不过试探性地询问一下,董贤就吓成一滩泥水了。这时,王太后又试探地说道:"新都侯王莽,曾经当过大司马,先帝刘骜的丧事就是他办理的。他十分熟悉这方面的业务,要不我喊他来指导你工作?"董贤像抓到一根救命草,马上磕头谢太后,殊不知,已经中套了。王太后立即把王莽召来,然后下诏公告天下:所有用来征调武装部队的印信符节,文武百官所有的报告,统归王莽掌管。这下子,董贤再傻也看出来了,王莽不是王太后请来指导他治丧的,而是一只猛虎,准备要把他生吞活剥的。果然,王莽一上来,第一件事就是派宫廷秘书弹劾董贤。弹劾辞很滑稽:"皇上刘欣生病卧床时,董贤没有亲自给皇帝喂过一口药。"刘欣爱董贤,爱得疯狂,不让董贤做那些喂药的低下工作。可是喂或不喂,却被王莽小题大做。弹劾董贤后,王莽就禁止董贤入皇宫司马门。董贤一看,六神无主,不让进司马门,那他这个大司马去哪?突然间,他发现有一个地方,他还是可以去的。于是,董贤又脱下官帽,赤着双脚,直奔王太后那儿,他就在宫外,不停地磕头谢罪,看是否可以苟活于世。王莽派谒者拿着王太后的诏书,到宫外向董贤宣布:"董贤年少无知,没有资格担任大司马。"念完,谒者就将董贤的印信、绶带全部收回,然后免职,打发回家。当晚,董贤夫妇一起自杀,董家乱成一团,但是不敢声张,连夜将董贤拉出去埋了。第二天,王莽的人回去告诉王莽,董贤自杀了。王莽哦了一声,吩咐道:"不管董贤是真死还是诈死,都必须开棺验尸。"王莽的人立即就去挖墓,把董贤的棺材抬回监狱,开棺验尸,最后,验尸官确认,躺在棺材里的人,就是汉朝媚功第一的伪娘董贤。汉哀帝刘欣被爱冲晕头脑,在他生前不惜一切代价,替董贤扫清所有障碍,将他打造成汉朝历史上最耀眼的政治明星,任命二十二岁的董贤为大司马,以董贤为代表的董氏力量迅速崛起,超过太后王政君为首的王氏外威,成了汉朝最强势的一支力量。但是,刘欣却忘了一句古老的遗训:忽得暴名,必为不详。他貌似替董贤铺了一条通往天堂的大路。事实证明,那是一条华丽的直通地狱之门的大道!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董贤汉哀帝(汉哀帝的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