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简介及作品简介(曹禺的所有作品及解析)

1、曹禺的所有作品及解析

曹禺经典精选套装(4册)这个系列的都很不错,经典的戏剧,很精彩,值得推荐购买阅读收藏。他被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他的四大剧作在舞台和人间反复上演。每部剧作都是他对那个时代热烈的的爱与恨,都是一首燃烧生命的诗。内容简介生命始于夏,作者出于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以一种悲悯的情怀来俯视这群地上的人们”,通过两个在伦理血缘上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家庭,剖析了社会和历史的深重罪孽。从1929年开始酝酿人物、构思剧本,到1933年终完成,次年发表。前后用了五年时间。虽然它是曹禺的首部话剧,但一炮打响,震动文坛,成为现代文学的经典作品,被认为是“中国话剧现实主义的基石”。作者简介曹禺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之一,与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齐名。他是中国现代戏剧的泰斗,戏剧教育家;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名誉院长;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他所创造的每一个角色,都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1934年曹禺的话剧处女作《雷雨》问世,对于中国现代话剧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曹禺先生也因此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2、曹禺简介及作品简介

从1936年订婚到1940年的出轨,《雷雨》作者曹禺,仅仅用了4年的时间便爱上了另外一个23岁女学生方瑞,他的首任妻子郑秀知道后,做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连女儿都在多年后叹息。曹禺出轨,他妻子是如何应对的?为何让女儿叹息不止?曹禺原名万家宝,是中国现代话剧史上成就最高的剧作家,因1934年创作自己的处女作《雷雨》,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曹禺自幼就跟自己的小姨外出看戏,这些童年的经历为后来曹禺的戏剧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岁时,曹禺作为西洋文学系二年级的插班生被清华大学录取,曹禺感受到清华大学优美的环境和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如鱼得水般激发了他的活力与激情,常常参与各项戏剧创作和表演活动,因此曹禺成为了清华大学的名人。有一天,曹禺在清华大礼堂演出《娜拉》的时候,认识了还在读高中的郑秀。由于郑秀的家庭非常殷实,父亲是南京国民政府最高法院的大法官,是典型的大家闺秀,所以即使正在读高中,谈吐中也透露出极高的学识和修养。再加上郑秀本就长得娇俏动人,使得曹禺深深地被郑秀所吸引,产生出了爱慕之情。次年,当曹禺得知郑秀成功考上清华大学法律系时,十分的激动,便着手准备排演英国剧作家高尔斯华绥的剧作《罪》,并特别邀请郑秀加入,担任剧中的女主角。在剧中,曹禺扮演男主人公的弟弟拉里,郑秀则扮演拉里的恋人汪达。在剧外,曹禺也像陷入热恋中的拉里一样,热情且大胆地追求起郑秀。起初,一心求学的郑秀对曹禺的追求丝毫不动心,甚至于有些反感,也曾当面对曹禺表示自己不喜欢他。可谁知被拒绝过后的曹禺不但没有萌生退意,反而使得对郑秀的喜爱之情更进一步,展开了更加疯狂地追求。郑秀的好闺蜜们,看着每天送郑秀回寝室,按时在寝室楼下等郑秀的曹禺,也不经被曹禺的这份坚持所打动,纷纷做起了郑秀的思想工作。终于在闺蜜和曹禺的不懈努力下,郑秀同意与曹禺试着交往一下,可这一试,便再也无法自拔。郑秀与曹禺相处了一段时间后,彻底迷恋上了眼前这位青年才俊,曹禺对她说得情话,为她写的情书都已深深印刻在她的心里。据当时清华其他校友回忆,两人只要在一起,无时无刻不牵着手,有说有笑,这一对神仙眷侣,实在羡煞旁人啊。1933年6月,清华放暑假,曹禺和郑秀约定都不回家,留在学校,两人每天都在图书馆的角落埋头苦干,而工作的内容便是《雷雨》的创作。两月过后,一部惊天地,泣鬼神的巨作《雷雨》诞生,曹禺为了感谢郑秀的付出,直截了当的序言里面对郑秀表白。甚至专门制作了《雷雨》精装本送给了郑秀,而当时曹禺只有23岁,是清华大学研究院的研究生。1936年9月,曹禺顺利从清华大学毕业,前往南京任教,而郑秀实在不舍心上人的远去,决定舍弃学业,与曹禺一同前往南京生活,并在南京举办了订婚仪式。次年,两人结婚,婚后郑秀为曹禺生下两个女儿,没曾想,事业与爱情双丰收的曹禺,仅仅过了三年便出轨了。自从《雷雨》的问世,曹禺的名声越来越大,经常四处演讲,教学,而郑秀也四处跟着曹禺,做起了全职太太。有一次他们来到了四川,郑秀沉迷起了四川麻将,期间还让曹禺陪她一起打麻将,曹禺心想:之前如此温文儒雅的大小姐,怎么现在变得如此庸俗?于是夫妻之间经常吵架,使得夫妻关系僵硬起来。与此同时,曹禺在教书的时候认识了他学生的一个姐姐,名叫方瑞(原名邓译生),方瑞得知曹禺的英语水平很高,经常翻译一些英国文学作品,便邀请曹禺去做自己的家教。由于方瑞是一个文学素养极高的学生,且年轻,有活力,与曹禺有了很多的话题。一来二去,两人渐渐熟络起来,曹禺也对眼前这个女孩有了好感,郑秀知道这件事过后与曹禺发生了激烈的争吵,曹禺一怒之下离开郑秀,正式与方瑞生活在一起。1950年,在于方瑞同居了十年过后,曹禺以夫妻感情不和的理由向法院正式提出离婚诉求。郑秀坚决不同意,可曹禺态度也十分坚决,在亲朋好友的劝说下,最终同意与曹禺离婚。按郑秀自己的话说:过去我爱曹禺所以嫁给了他,现在我还爱他所以我同意离婚,因为我希望他幸福。这样的理由,让她的女儿过了很多年都连连叹息母亲的痴。与郑秀离婚后,曹禺正式与方瑞结婚,但后面的日子过得并不好。因为方瑞年幼多病,身体很差,每天需要服用安眠药才能入睡。1974年的一天晚上,方瑞因服用过量安眠药,就此离开了人世,郑秀得知过后,认为与曹禺复合的机会到了。曹禺丝毫不想与郑秀复合,于1979年和李玉茹结了婚,开启了自己第三段婚姻生活。1989年,郑秀病重,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托人告诉曹禺,想见他最后一面。可惜,直到离世曹禺也没有来到郑秀身旁,而郑秀在临终前始终重复着两个字:家宝,家宝……#曹禺简介及作品#

3、曹禺代表作品

曹禺故居位于天津市河北区民主道东侧。坐东朝西,砖木结构二层小楼,始建于清末。东至民主道21号院墙,西抵民主道27号院墙,北起南临民主道23院墙。现有小院狭窄,二层小楼,五间平房。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天津人,我国著名剧作家。自幼喜好文学戏剧。1924年入南开中学读书就开始从事戏剧活动。1928年升入南开大学,1929年转入清华大学,1933年完成处女作《雷雨》震动了当时戏剧界,清华大学毕业后以优异成绩升入研究院为研究生,专事戏剧研究,1935年到天津体验生活创作出话剧《日出》,1940年发表《北京人》,1946年创作《桥》,1948年出版了电影剧本《艳阳天》,这些作品使曹禺享誉世界,标志着话剧事业发展到一个高峰。

4、曹禺简介及代表作品有哪些

坐标荆州 你绝对想不到曹禺先生是怎么洗脚的。曹禺的妻子郑秀曾向朋友抱怨说:曹禺这个人不讲卫生,晚上不洗脚,让他洗,他每次都是脚沾一下水就出来,好像是给我洗的。有时我说他敷衍我,他就自己跑到楼上去洗,一个小时都不下来,只听到水哗哗响,结果我上去一看,天哪,他鞋子都没脱,一只手在盆子里划水,另一只手捧着剧本,看得津津有味……曹禺之名,如雷贯耳,作为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泰山北斗,他是中国近现代最家喻户晓、最有影响力的剧作家。也是中国现代话剧史上成就最高的剧作家!他是典型的天赋异禀,年少成名,当他还是清华研究院的在校学生时就写出了《雷雨》,年仅23岁。《雷雨》的第一个忠实读者就是曹禺的初恋情人郑秀,看完《雷雨》手稿后,她立刻决定嫁给曹禺,因为那一刻她觉得曹禺就是个天才。可惜郑秀没有把这个天才呵护到老。而曹禺的伯乐却是巴金。当曹禺把《雷雨》手稿从郑秀手上拿回来之后,交给了一个叫张靳以的同学,张那时候正和巴金在一起创办《文学季刊》,《雷雨》在他手上放了一年都没回音,后来,还是巴金在张的抽屉里找东西时,偶然看到了《雷雨》的手稿,读完之后决定立刻发表,随后就引起了巨大反响……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古今一如。最让人感叹的是曹禺的第一任妻子郑秀,在她的炙热爱情浇灌下,曹禺写出了惊世之作《雷雨》后又相继写了《日出》、《原野》。爱情可以激发创作灵感,抱怨也就能毁灭创作灵感,一个为戏剧而生的人,一旦找不到创作灵感是很痛苦的一件事,而郑秀却不能体悟,最后,只能眼睁睁看着曹禺离她而去,自己孤独地走完77岁的默淡人生……后来曹禺娶了方瑞,为她写了一部话剧《北京人》后就再也没能写出新的作品了。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曹禺先生用86年演完了自己的一出戏。“东方的莎士比亚”是全剧最高潮。#央华剧场戏剧节# #雷雨#

5、曹禺简介及代表作品介绍

《雷雨》电影的改编,是忠于原著的成功还是电影化的挫败?曹禺的话剧《雷雨》自1933年诞生之初就引发了强烈的反响,甚至形成了空前的“雷雨热”,数十年来屡演不衰。而将一个成功的文艺作品改编成电影向来是一种“挑战”、一个“难题”,甚至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1984年,孙道临凭借着对《雷雨》的一腔热爱,以极大的勇气将其第三次搬上银幕,引发了各界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形成了较大规模的影视文化热。《电影艺术》杂志甚至专门组织了以“银幕向舞台的挑战”为主题的高规格学术座谈会,探讨了包括《雷雨》在内的文学名著的电影改编问题。各界对该片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认为其“忠实于原作”“充分发挥出了电影艺术的特长”,是“一个成功的尝试”;而有人则认为其“拘泥于原作”“没有充分发挥电影艺术表现力的长处”,是“一次不成功的挑战”。总的来说,对该电影的批评之声大于赞美之声。但不能否认的是,该片为中国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开了一个好头,在中国当代电影史上具有不可忽略的意义。接下来,我们将从结构、主题、角色以及电影技巧四个角度分析影片《雷雨》的内涵及其改编的成败得失。曹禺先生的戏剧一向结构严谨,其中以《雷雨》为最。《雷雨》严格遵守“三一律”原则,“集三十年纠葛于一天,拢四方之人于一地,化社会的腐朽现实和时代的畸形状态于一个家庭的矛盾冲突中”。这种严谨的结构和高度浓缩的时空强化了舞台的戏剧性,但与电影的真实性相抵触,给电影的改编带来了很大困难,使《雷雨》成为曹禺“生命三部曲”中最难改编的一部,有人甚至认为“要改编,就要打破”。但孙道临“自忖缺乏那样的气魄和能力”,因此“宁愿保守些”,“尽量保留原剧本结构的特色”。影片情节完全按照原剧顺序展开,以“过去的戏剧”(周朴园和鲁侍萍的冲突)为暗线,以“今天的戏剧”(繁漪、周萍和四凤三人的感情纠葛)为明线,中间穿插一些幻象、闪回等技法以使其“电影化”。这种保守的改编策略使其能够最大程度忠于原著,但也为其带来不少诟病,很多人因此批评其拘泥原著,没有发挥电影的优势。虽然曹禺在一开始写《雷雨》的时候并没有明显地意识到“要匡正或攻击些什么”,只是源于“一种复杂而又原始的情绪”,但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左”倾思潮的影响下,其甫一发表就被认为“暴露了大家庭的罪恶”和“中国资产阶级的封建残余”。1893年影片改编之时,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导演心中依然紧绷着“阶级斗争”这根弦,因而延续了《雷雨》的这一主题,认为“影片的最深之处在于,它可以使人看到几千年来形成的封建思想是如此顽固,如此盘根错节地统治着人们的头脑”。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繁漪是“几千年来在旧礼教束缚下辗转呻吟的妇女”,周朴园是“封建社会上层的一种代表人物”,周萍是“一个封建制度的牺牲品”。但《雷雨》的内涵不止于此。正如曹禺在《序》中所言,《雷雨》所展示的是“天地间的‘残忍’”,它不仅仅是一个家庭悲剧或社会问题剧,更扩大到宇宙天地间,表达了对人的生存形态和命运的思考以及思考之后深深的悲悯。《雷雨》中共塑造了八个典型角色,每一个都形象鲜明,是独一无二的“这一个”。导演认为要“在挖掘人物的思想和心理状态上多下功夫”,通过特定情节以及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来表现人物性格。比如通过吃药这场戏展现周朴园的专制蛮横以及繁漪受到的“精神屈辱”,通过回叙繁漪与周萍以前的谈情说爱来反衬她现在的压抑与苦闷。虽然该片在结构、主题和角色上基本忠于原著,但其在艺术技巧上没有处理好戏剧和电影这两种艺术形态的差异,太拘泥原著而没有发挥出电影的优势,因而受到很多诟病,可以说是一次失败的“电影化”。其中受批评最多的是闪回镜头的运用,不仅没有使其电影化,反而给人以“图解”之感,导致“戏跳得太厉害”“乱了套”。比如在鲁贵给四凤“说鬼”时插入了不必要的闪回,而没有将镜头对准四凤以表现其彼时彼刻的心理状态,导致“像拉洋片”“看上去毫无意思”。影片中这种“图解式”的镜头还有很多,这样的处理不仅中断了人物行动、妨碍全剧节奏,而且破坏了观众的想象、削弱了影片的艺术力量,导致“实不如虚”。总的来说,电影《雷雨》在忠于原著上是成功的,而在电影化上是不成功的。但其作为早期由名著改编的电影之一,其引发的讨论远远超过了其本身的意义,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电影改编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6、曹禺的简介及作品

曹禺先生可谓文学大家,他在解放后的作品被黄永玉批评说一个都不喜欢。曹禺先生说自己:泥溷在不情愿的艺术创作中”。不光曹禺,矛盾,王蒙,这些文人大家不都一样吗。不要再苛求孩子们了,文章作品工业化既能解决老师的难处也能解决孩子的烦恼。何乐而不为呢。#曹禺简介及作品#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曹禺简介及作品简介(曹禺的所有作品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