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真实中,杜聿明能像《大决战》剧中那样称华北“剿总”总司令傅作义为“宜生兄”吗?若真发生这种情况,那就是杜聿明的“大型社死现场”,意味着他连国民d阵营基本的社交礼仪都搞不清。同样是剧版《大决战》,第七兵团司令官黄百韬、第12兵团司令官黄维,皆被他们的部属称为“黄司令”,徐州“剿总”副总司令杜聿明被第二兵团司令官邱清泉称为“杜司令”,听得我们尴尬症都犯了。有此明显纰漏,就不是不太懂历史的结果,这就是对国民d高级将领相互称谓的惯例考证不足的结果。诸如此类在称谓上的瑕疵,在剧中还有不少,不再一一赘述。下面我们就概括谈一下,国民d军中高级将领彼此口头称谓的通行规则以及书面沟通的通行规则。“称兄道弟”,通常是军职、军阶、资历等彼此基本等同或者差别不大者之间的口头称谓用法,并且一般是用字号+兄,而不是直接称名+兄。比如,黄维、杜聿明可互称光亭兄、培我兄,傅作义和卫立煌可互称俊如兄、宜生兄。而杜聿明则必须老老实实地喊傅作义一声“宜公”或者“卫总司令”,绝不可能称其为“宜生兄”,如此就托大了,没摆正自己的位置,非常失礼。接上题,第七兵团将领该怎么称呼司令官黄百韬呢?绝不该是黄司令,毕竟“司令”这个词在国民d军队中的涵括面太宽,各种司令的含金量差别很大,称黄司令官准确是准确了,又显得太过官方,最合适的依然是尊称——黄百韬字焕然,称呼“焕公”肯定错不了,皆大欢喜。黄维与黄百韬基本同理,剧中黄埔七期的十八军军长杨伯涛称黄维为黄司令,也不太成立,以杨伯涛对黄维的不满情绪推断,称他为黄司令官也合情合理,当然最恰当的还是“培公”,因为黄维的字号是培我。总结来说,国民d高级将领彼此间的口头称谓,一般通则是:对身份、资历基本和自己同等者,可称字号+兄;对身份、资历明显高于己者,要称字号中的某字+公,以示尊重。同时,身份高、资历深者可出于礼貌称谓身份低、资历浅者为某某兄,但不能反过来。书面称谓相对来说稍简单一些,相对低位者对长官可统用敬称“钧座”,长官对下属统用“姓+职务+名字”, 比如黄维给杨伯涛发电报可称其为杨军长伯涛。当然也有特例,比如蒋校长在给很多黄埔将领的电报正文,多次用过“吾弟”的称呼,以示笼络和慰勉。#杜津眀简介#
2、杜津明身高多少#大决战征文大赛#【淮海战役开局,国共两大名将对决,杜聿明与粟裕差在哪?】在国民d军内,杜聿明是公认的名将,也是蒋介石的心腹爱将。这一点,从大决战中他成为蒋介石的“救火队长”,奔走于东北与淮海之间便可得到佐证。至于粟裕,毛泽东主席早就“将战役指挥交粟负责”,他成为共产d军队最能打的名将之一。淮海战役开局,粟裕有两个大手笔,一个是机断专行,边打边报告,提前两天发起淮海战役;一个是战役刚打两天,便提出著名的“齐辰电”,向毛泽东主席和中央军委建议将敌人主力抑留在徐州附近加以歼灭,通过在淮海地区决战大量歼敌,避免将来在长江以南的大战。这个建议被史学界称之为“小淮海”战役向“大淮海”战役演进的标志。反观杜聿明,他是于淮海战役打了四天之后抵达徐州的。应该说,他针对当时的战况,马上提出了一个围魏救赵的计策:让黄百韬再坚持个七八天,集中徐州的邱清泉兵团、孙元良兵团,会合黄维兵团,全力兜击中原野战军的6个纵队。无疑这是一个大胆且有创意的作战计划,也是一个有可能变被动为主动的计划。如果这一计划得以实施,显然淮海战役这锅“夹生饭”更会“夹生”。因为,以中原野战军的力量,兜住黄维兵团尚能应付,一旦加入徐州的两个兵团,作战难度陡升,不确定因素极大。但结果是,杜聿明的计划,当即遭到了刘峙和李树正等人的反对。于是,杜聿明便不再坚持,又回到国防部制定的先救援黄百韬兵团的常规方案上来。不难看出,粟裕针对战场上的情况,敢于机断专行,敢于边打边报告,实际上这是敢于对历史负责的体现、敢于对战争负责的体现、敢于个人担当的体现。粟裕的这种机断专行,抓住了稍纵即逝的战机,为整个淮海战役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走势。而杜聿明虽不缺计策甚至是上策,但他不敢机断、不敢担当、不敢力排众议。最终,在与粟裕对决时,杜聿明只能是亦步亦趋、招招被动,直至一败涂地。
3、杜津明厉害吗1962年,杜聿明偶遇16年前自己击毙了的师长,对此情景,他目瞪口呆:你,你不是死了吗?这个让杜聿明误以为“起死回生”的人,就是新中国的一代名将——吴瑞林。10岁那年,吴瑞林为了减轻家庭负担,独自离开巴中县,跑到了阆中县里的砖瓦厂当一名童工。1927年,就在中国革命事业陷入低潮期的时候,15岁的吴瑞林认识了当时的d的地下工作者吕子谦和齐应元。在他们的影响下,年轻的吴瑞林就此走上了革命道路,并彻底改变了命运,活出了传奇的人生。由于吕、齐两位同志主要负责四川巴中的地下工作,吴瑞林在我d的最初工作是d的职业地下交通员,主要负责开辟通南的地下工作,一直在南充、江油等地工作。从1930年到1932年,在吴瑞林的积极努力下,他在通南巴各地组建了十几个d支部,发展了不少d团员,为我d后来发展地下d,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直到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由陕入川,吴瑞林作为底下工作者,积极为红军筹措物资,做好当地群众的思想工作。在他的协助下,由张国焘、徐向前领导近1.5万人没费一枪一弹就顺利进入了通江县城,并在我军攻打巴中城时,吴瑞林不顾个人安危,只身渡河,侦察敌情,致使红四方面军成功攻占了巴中城。当时负责红四方面军指挥作战的徐向前,总政委陈昌浩都对吴瑞林的表现赞不绝口,并立即让他成为了正式d员,并热情勉励吴瑞林:“今后在巴中,你们要动员更多的人加入红军,今后的扩红工作就靠你们了。”在两位领导的鼓励下,吴瑞林果然不负众望,仅用了10天,就组建了一支由500人组成的队伍——川陕甘少共先锋营,他被任命为营长。从此以后,负责敌后工作的吴瑞林正式踏上了领兵打仗的正面战场。从小小营长,一路过关斩将,屡建奇功,也经历了无数次生死较量。1933年2月,刚刚17岁的吴瑞林就参加了著名的空山坝战斗,击退敌人20多次进攻。后来,他遭遇敌机轰炸,头部受到重击,脑震荡20多天昏迷不醒,这是他的第一次负伤,总指挥徐向前站在他的床前久久凝视,生怕他有什么闪失。原本,徐向前给路费要他回家养伤,没想到,吴瑞林回到家乡吴家河仅两天三夜,竟又返回部队,还带回了上千名农民子弟参加红军。紧接着就是抗日战争期间,吴瑞林奉命到山东敌后开展游击战争。时值1939年秋天,吴瑞林担任中共泰山区委军事部长兼山东纵队第四支队一大队队长,因莲花山的庙子指挥所在中秋之夜遭到日伪军的偷袭,他带着指挥警卫员,军马饲养员躲进一户农家地窖,与日伪军作战数小时,击毙20多个敌人。但是,这场战斗,吴瑞林自己也遭到了日军的机枪扫射,下腹、右腿、脚背均中弹,甚至连睾丸都掉了出来。战斗结束后,幸亏吴瑞林的岳父帮他找了济南齐鲁大学医院的王子修医生做手术,这才捡回一条命。但因右脚被打断的神经连不上,吴瑞林落了个终身残疾,从此也就得了一个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外号“吴瘸子”。至于杜聿明与吴瑞林的相遇,则是在1946年,东北区的解放战场上。当时,杜聿明奉蒋介石命令,在国共和平谈判破裂后,占领东北。恰逢,吴瑞林镇守辽南,担任辽南独立师的师长。彼时,国民d部队已经占领了东北大部分重要城市,战局对我军十分不利。杜聿明领军10万,要在辽南地区发起一场巨大攻击,吴瑞林手握不过1万人的独立团与杜聿明部队周旋。在巨大的兵力差距下,吴瑞林巧妙地避开了正面战场,以3团兵力突出重围,成功转移了主力部队,躲过了杜聿明的“包围战”。本以为胜券在握的杜聿明,想着此战必定让吴瑞林与他的独立师全军覆没,还在随后的报纸上刊登了吴瑞林的死讯。殊不知,吴瑞林非但没有死在解放战场上,反而成为第一批赴朝志愿军军长之一。几经生死,吴瑞林告别朝鲜战场,被中央委任为海军南海舰队司令员,在新的战斗岗位上进行了陆军将领到海军将领的大蜕变。也正因如此,他才能在1961年的国庆大典中与曾经的“敌人”,如今的朋友杜聿明再次相见。参考资料:《战犯改造所见闻》《杜聿明将军》《吴瑞林》——中国共产d新闻网作者:花升编辑:盛弘
4、杜聿明多高为何杜聿明能成为功德林战犯管理所的头号战犯呢?其实被关押在功德林监狱的国民d大佬有很多,比如王耀武、王陵基、康泽等。为何杜聿明的地位最高呢?看看王陵基,他是国军二级上将,是战犯中军衔最高的。但是军衔高并不代表实权大、有影响力。王陵基是川军将领,比较有资历(他比杜聿明、王耀武、康泽等大20岁)、反共积极,老蒋给他升为上将,有拉拢的意思。但实际上王陵基所部都是杂牌部队,战斗力很差。然后是康泽,他是国民d中央执委会常务委员,d内地位最高。不过国民d并非“d指挥枪”,而是“枪指挥d”。所以康泽d内地位虽高,但是实际权力也是比不上杜聿明等军界大佬。王耀武在抗战时期立下大功,他领导的七十四军战功赫赫。而杜聿明在抗战时期的功劳、官职都比不上王耀武。但是在解放战争时期,杜聿明却备受老蒋重用,超越了王耀武。他曾经担任东北保安司令长官,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徐州剿总副总司令等要职。杜聿明是掌握着50万国军指挥权的统帅。而且杜聿明麾下大多都是国军精锐部队。比如在东北时,杜聿明指挥过新一军、新六军、七十一军等。在华东,杜聿明麾下有黄百韬兵团、黄维兵团、邱清泉兵团等精锐部队。王耀武在解放战争时期担任山东省主席、第二绥靖区司令等职务。王耀武手下的部队数量也是比较多的,大约有十几万人,但是跟杜聿明这位指挥五十万大军的统帅比,还是差远了。而且杜聿明手下大多都是精兵,而王耀武手下大多都是杂牌部队。比如在济南战役时,王耀武手下就有吴化文。吴化文的部队就是一支杂牌部队,最后他还临阵起义了,导致济南迅速被攻破。王耀武还兼任山东省主席这一高级职务。不过在国民d内部,军队的权力是要凌驾于d权、行政权之上的,省主席的实权有限。而且山东大多都是解放区,国民d控制区只有济南、青岛等几个城市。王耀武的这个省主席虚得很。此外,王耀武还是国民d中央委员。不过,连康泽的那个中央常务委员,其实也没多少实权,中央委员就更虚了。国民d内部的权力地位,还是看个人掌握的军权的多少。杜聿明长期掌握几十万国民d精锐部队的指挥权,其地位自然要凌驾于王耀武、康泽、王陵基之上。
5、杜聿明战绩70年代末,杜聿明突然收到一封信,该信语气谦恭,内容却十分劲爆,揭露了一段杜聿明从未坦白的黑料。他黯然承认:我的确都做过。这段黑料,说穿了也不是什么杀人放火的恶事,但是击破了杜氏一直打造的人品、官德、道德极佳的完美人设,而这些,都是晚年的杜聿明极为珍惜的东西。来信者是原国民d军第六十军军官,名叫张维鹏,辽沈战役中随六十军起义。突然给杜聿明写信,是因为当时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组织解放战争当事人撰写回忆录,张维鹏被邀撰写辽沈战役相关亲历史料,张维鹏回忆起当年六十军被杜聿明排挤的事,感到有必要把有的事记录下来。但令人为难的是,这些事有可能会令杜聿明不快。杜聿明自1959年特赦以来,一直备受政府重视和保护,写这些究竟会有什么影响,张维鹏把握不好,干脆提前写信告知杜聿明。果然,杜聿明见信后坐立不安。究竟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令两人反应都这么大呢?我们且把目光拉回到70多年前的东北战场。事情的主角是六十军军长曾泽生和时任东北保安司令杜聿明。杜聿明一向号称国军良将,品德高洁,为人正派,虽也在国军各大派系中站队,但基本上能做到公正待人,不害人,不藏私。带兵治军也一向以爱护士兵,不喝兵血、吃空饷而闻名遐迩。在如淤泥一样的朽烂环境中,能这样做人,实属难得。但就是这样一位人品道德俱佳的人物,在对待曾泽生六十军上,也暴露出人性之私。六十军是云南部队,战斗力虽强,却一直受蒋介石排挤。1945年10月,杜聿明亲自下手制造了五华山事件,把云南王龙云撵下台。此事成为杜聿明一大心病,六十军调防东北后,杜聿明始终对滇军有所戒备。特别是1946年5月,六十军184师在海城起义后,杜聿明对六十军戒心更重。如果说以往还只是派系之别,大家只不过是中央军与地方军的政见之异,那么现在,就存在直接人身危险了。杜聿明可以在昆明武力围逼龙云,龙云的老部下完全可以依画葫芦,把杜聿明也围起来逼他投降。杜聿明越想想害怕,接连使出令人不齿的手段对付六十军。杜下令六十军向松花江一线调防,防线又宽又大。曾泽生反映,该军缺了184师,兵力根本不足以防守如此宽大之正面。杜聿明调侃曾泽生,缺184师是谁之过?难道要我来负责任。曾哑口无言。待六十军分散布开之后,杜聿明又强令六十军深入松花江流域追击共军,并且学老蒋,经常把命令越级直接下到师,让某师派一个团的部队到何处去进攻。曾泽生有苦说不出,杜聿明用的乃是光明正大的阳谋,这是军令,你若敢违抗,那就更加坐实违抗中央、暗通共军的罪名。结果六十军部队连连受损,林彪何等精明之人,有便宜哪能不占。一俟六十军团级部队追来,就立即调头来咬一口。杜聿明又借口作战不利,撤掉六十军一名团长之职。不久,中央陆大在南京举办高级军官培训班,杜聿明趁机推荐六十军团以上主官全部赴宁参训。杜聿明表面上讲的十分漂亮,这是与最高领袖接触的良好机会,必将有助于曾兄之进步。六十军本就处于进退维谷之境地,团以上主官离职后部队更加紊乱,士心低迷。解放军趁机再过松花江反击,专拣弱的打。六十军重新组建的184师再次陷入东野包围,曾泽生在南京接报坐卧不安,千求万求,坐飞机返回吉林,立即指挥部队救援,无奈为时已晚,184师被全歼。一个师的番号两次被建制性消灭,这对六十军无异是奇耻大辱。谁都知道罪魁祸首是杜聿明,但偏偏杜聿明做事情滴水不漏,谁也找不出指摘的实证。曾泽生只好打落牙齿和血吞。杜聿明还暗地里指使吉林省主席梁华盛一起欺负曾泽生。六十军迭经解放军重创,兵力越来越少,吉林省主席梁华盛猫哭耗子假慈悲,建议把六十军纳入他指挥之下。原来他还兼着东北保安副司令长官的头衔,只是手下向来没有正规军,这次想借机把六十军吞掉,日后慢慢把师长、团长都换成自己的人,便可逐步实现完全掌握。梁华盛这个梦做得不可谓不美。曾泽生起初不同意,梁华盛便故意停发拖延六十军的军饷、粮食和各种补给。曾泽生无奈,屡次请求杜聿明将六十军调回辽宁,避开梁氏之侵逼,杜聿明始终不予答复。曾泽生又请示,六十军人马俱缺,请求将184师的缺额补充起来。杜聿明表示,自己欠的账自己去补,有本事从解放军手里抢回来。两人因此爆发争吵,闹得不可开交,以至于惊动了南京,卢汉在云南也听说,不得不远赴东北,当面调停杜、曾的争端。杜聿明表面上卖了卢汉一个面子,承诺给六十军补一个师的实力。后来诺言兑现,补来一个暂编52师。但该师系由交警总队改编而来,是纯正的蒋系人马,对六十军全无感情。师长李嵩根本不听曾泽生指挥,全师人事任命统统听命于杜聿明。曾泽生被整治得束手束脚,无从反抗。他只是一个军人,全然不懂政治上的事,也不会搞政治,面对杜聿明施展的巨蟒缠身大法,他完全无可与抗,无能为力。后来六十军毅然起义,杜聿明所起作用甚大。杜聿明改造期间,此事并未透露过,大概也觉比较丢人。所以张维鹏来信,他才不好接受。
6、杜聿明真实视频我们来看看蒋介石在解放战争五大战场的用人。东北战场,军事负责人是杜聿明。1945年10月至1947年7月杜聿明担任东北保安司令。华北战场,负责人是李宗仁、傅作义。李宗仁在1946年9月至1948年3月担任国民政府北平行辕主任。傅作义自1947年1月担任张垣绥靖公署主任,后来担任“华北剿总”总司令。华中战场,主要负责人是白崇禧。白崇禧自从1947年11月开始进攻大别山地区的刘邓大军,1948年任华中“剿匪”总司令。华东战场,负责人是顾祝同。顾祝同是陆军总司令,自从1947年3月开始负责华东战场。西北战场,负责人是胡宗南。胡宗南自从1947年3月开始率军进攻陕北。在东北、华北、华中战场,国军的表现是不错的,取得的胜利是比较多的。东北战场国军取得了四平战役的胜利,并攻下长春等地。在华北国军取得了大同集宁战役的胜利,并攻下了张家口。华中地区的白崇禧部队,也给刘邓大军带来了很大的损失。在东北、华北战场,国军在兵力上并没有优势,能取得这些战绩是很难得的。而国军在华东战场、西北战场则表现得很不好,虽然也攻下了不少地盘,但是遭遇的败仗很多。在这两个战场,国军在兵力上都有很大的优势,这种表现很不正常。分析一下各大战场的主要指挥官,就能明白其中的原因。东北、华北、华中的杜聿明、李宗仁、傅作义、白崇禧,都是真正的名将,打过很多著名战役。杜聿明参加过昆仑关战役、第一次远征军作战。李宗仁、白崇禧在北伐战争中参与过江西战役、龙潭战役,李宗仁在抗战时期还打过著名的台儿庄战役。傅作义参加过涿州战役、绥远抗战、忻口战役、太原战役等。而顾祝同、胡宗南打过什么代表性战役吗?凭什么与以上几人并列,成为独当一面的大将?如果有的话,那就是他们对蒋介石很忠心。这两人打仗不行,但在反共方面很卖力。胡宗南在抗战时期,没有去为国效力,反而带着几十万军队,长期围困陕甘宁边区(1938-1947年长达九年)。顾祝同在抗战时期也没立过战功,但是搞过一次著名的摩擦事件——皖南事变,杀死了几千新四军战士。这俩人打仗不行,反共却非常积极,因此得到蒋介石的赏识,官运亨通。但是,这样的人,有真才实学、能打胜仗吗?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杜津明身高多少(杜津明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