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孔子#我们所熟悉的孔子是《论语》里德高望重的长者,是后世君王供奉起来的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孔子是万世师表,但他也是个活生生的人,有纠结,有迷茫,有妥协。《孔子大历史》按年龄段细描了孔子的一生,并以孔子的生平为切口,全面呈现了春秋晚期的时代风貌,包括礼仪习俗、等级体系、姓氏称谓、各国之间的政治博弈、贵族之间的权力角逐。15岁时,身为私生子和遗腹子的孔子,凭借农家娃的生存智慧成功认祖归宗,获得进入贵族社会的入场券,获得了士的身份。30岁时,从低级小吏做起的孔子在曲阜城里有了房子,安了新家,不用住在颜家庄村里。35岁时,孔子可能实现了儿女双全,过上了衣食无忧的中产日子,事业处在上升阶段,但还看不出成为大人物的任何苗头。40岁时,跟随鲁昭公出逃到齐国的孔子,想明白了真正适合自己的还是著书立说、开课讲学,于是回到了鲁国之后,他全力投入文教事业。50岁时,孔子受到鲁国当权的三桓家族重用,升任大司寇,主管鲁国政法工作,他力图在鲁国重建周公建立的那一套政治秩序。56岁时,孔子当了代国务总理,到达权力巅峰,但他无法解决鲁国最大的难题——三桓专权。一心为公的他提倡君臣尊卑,搞“堕三都”未成,触犯了三桓家族的利益,很快从权力巅峰出局。63岁时,在周游齐、卫、宋、郑、陈、蔡之后,迭遭失意的孔子发现,被中原国家看作南方蛮夷的楚国,是最适合自己的国家,楚国的政治秩序符合他心中的周礼。但是,历代楚王的梦想,是取代洛阳的周王,这就有了更大的“道义”问题。孔子下不了决心去楚国,他可以尝试的时间不多了。68岁,孔子回到了鲁国。孙子孔伋出世,孔子回家,正好与儿孙团聚。这次回到鲁国,孔子再也没有离开,一直到73岁去世。孔子自命为商、周文化的正统传人,痛恨礼崩乐坏的乱世,渴望恢复周礼,政治上一辈子不得志,却无意中成为万世师表。处在大变革时代,处在政治风云中,孔子有忧惧,有困惑,有纠结,但从未彻底消沉,对事业他永不放弃,对学生他诲人不倦,这种直面人生的积极态度是孔子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孔子所开创的儒家,第一次把“人”作为政治的目的。他主张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核心思想是“仁”和“礼”。儒家的“仁”不分族类和地域,这是2000多年前的共同价值观。中国能克服自然地理的巨大差异,成就幅员辽阔的大一统国家,这个共同的价值观起了关键作用。这种仁也潜移默化地成为我们中国人骨子里的温良,推动着中华民族砥砺前行,最温柔也最有力量。
2、孔子姓名来历简介孔子是个强大、和善、有点幽默的理想家,那些说他刻板老古董的人大多是既没了解过孔子生平事迹,也没读过儒家文献,恐怕连春秋的历史环境也了解不多吧。
3、孔子周游列国简介我介绍孔子的生平,咱也不知道为什么给段波了啊,犯规了,哪不知道哪里犯规了。10分钟以后大家再接着看吧。这次咱们不介绍孔子了,直接讲论语。
4、关于孔子简介资料大全盘点丨那些历史名人不为人熟知的一面1、孔子——明面上是儒圣,其实还是一个身高2米武力值爆表的猛男。◆孔子长相:仲尼之状,面如蒙倛。(见图1)这是荀子描述孔子的长相,意思就是长得凶神恶煞。◆孔子身高:1.9m-2.2m之间《史记》记载,孔子身高有九尺六寸,按照鲁尺约为1.97m,按照汉尺2.2m,路人都惊叹孔子的形象:“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要知道根据考古资料春秋时期男子平均身高只有1.61m。◆孔子体魄:力大无穷、行动矫捷、武力精湛《吕氏春秋》记载:孔子之劲举国门之关,这指的是孔子能举起城门栓门的木头(又粗又重,要一群人才能打开),对此庄子确认过孔子“力能叩关”。《淮南子》记载孔子,“足蹑与郊菟,力招城关,能亦多矣。”,力气不仅大,跑得还跟兔子一样快,这妥妥的运动达人啊。《礼记·射义》曾记载:“孔子射于矍相之圃,盖观者如堵墙。”除了身体好,射箭还是一绝,经常吸引一群人围观。所以,在那个混乱的时代,孔子带着弟子周游列国,没点本事能保障人身安全么。2、康有为——名义上是戊戌君子,实际上是个欺世盗名的江湖骗子。◆公车上书确实是康有为和梁启超发起的,但实际上康有为因为怕影响个人前途最终没有在文章上签字,此外光绪压根没看到那篇文章,所以这事只能算是“公车拟上书”。◆假照片维新变法的核心是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只见过康有为一刻钟,而梁启超压根没见过光绪帝,康有为却拿着与光绪帝、梁启超的合影,忽悠了一辈子。(见图2)◆海外捞钱维新变法失败后,“戊戌六君子”英勇就义,而康有为早就逃出海外了,并且靠着假照片和自己的嘴皮子,筹集了大量的救国捐款,然后他娶了姨太太享受生活去了。哦对了,徐悲鸿还专门为他及他的妻妾子女们画了一幅作品《康南海六十行乐图》。3、张飞——不仅是个猛将,还是个书画家。◆书法精湛明代《丹铅总录》:“涪陵有张飞刁斗铭。其文字甚工,飞所书也”这物证已殁,无从稽考。不过现存清光绪年间一个拓本,为《张飞立马铭》。(见图3)虽然碑刻正文留下的字数不多,但依然能看出笔画丰满遒劲,气势刚健凝重,结体浑朴敦实,书法功底了得。◆除了书法好,绘画据说也不赖。明代卓尔昌编《画髓元诠》说张飞:“喜画美人,善草书”。清代《历代画征录》:“张飞,涿州人,善画美人。”所以,别因为读了《三国演义》就说俺张翼德是个粗人了。4、曾国藩——既是名满天下的晚清名臣,又是杀人如麻的“屠夫”。曾国藩治学、理家、做官很有学问,甚至被后人把看作是继王阳明之后又一个“圣人大儒”。但曾国藩并非完人,他有一个外号叫“曾剃头”,剃的不是头发而是脑袋。◆曾剃头的恶名剿灭太平天国的过程中,他狠辣地制定了“焦土”策略,湘军攻入天京城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疯狂屠杀苏南地区的民众。《太平天国》一书中记载,杀害百姓的血腥场景,连英国人都看不下去。曾国藩的下属也是弟弟曾国荃,奉命半天就杀了一万多俘虏,害怕死后有报应,写信给曾国藩流露后悔之意。对此曾国藩回复道:“你现已带兵,就要以杀贼为志,何从后悔杀人多?”根据统计,屠杀天京十万人被杀害,老人妇女孩子无一例外,尸体堆满秦淮河,河水染成红色。屠城自古都是背负骂名之举,湘军先后对九江、安庆、天京的屠城,这一大污点,注定曾国藩难称“完人”之名。(见图4)#大有学问#
5、孔子的简介50字孔子为何每十年“上个台阶”中国的很多城市有文庙,文庙正殿会悬挂孔子画像,上面通常会题写“大成至圣先师”或“万世师表”几个字,意思是最有成就的、达到圣人境界的老师,是后世的表率。那么,孔子是如何成为“至圣先师”的呢?孔子像(资料图)史书记载,孔子三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十七岁时,母亲也离世了,天地间只剩下他孤零零一个人。种种不利条件没有阻止孔子的向学之心。孔子晚年回忆:自己十五岁就立志向学,坚持十五年,到三十岁小有成就,在远近有了点名气,一些人开始上门求教。可孔子并未停下学习的脚步,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习永远不感到满足,教育学生永远不感到疲倦。他曾向远在周朝国都的大学问家老子请教礼。见完老子后,他对学生感慨:“鸟在天空展翅飞翔,鱼在水里自由自在游泳,野兽在陆地欢快地奔跑;天上飞的可以用弓箭射下来,水里游的可以用钓钩钓上来,地上跑的可以用网捕起来。它们都是平凡的动物,但龙是神圣的动物,能兴云作雨、上至九天,我们不可能捕捉到它,甚至了解它也很难。我今天见了老子,感觉他就是一条龙。”孔子认为,除了有学问的人可以当自己的老师,其他人也有值得学习的地方。他说,路上一起行走的几个人,他们身上必定有值得学习的地方,我可以向他们学习好的地方,而看到他们身上不好的地方可以反省自己有没有同样的缺点或不足。最有意思的一次,孔子竟然拜七岁童子为师。孔子周游列国,来到一座城门前;门前有一个小孩,用土石堆成一座小城,挡住了去路。孔子问他:“马车来了,为什么不避让?”小孩回答:“自古以来,只有马车避让城墙的,哪有城墙避让马车的道理。”孔子见小孩聪明伶俐、能言善辩,就走到小孩跟前,问了其他一些问题,但怎么都没有难倒对方。最后,小孩反问了孔子几个问题,孔子却一个都没答上来。孔子感到非常惭愧,于是俯身作揖,拜这个小孩为师。传说,这个小孩名叫项橐。这个故事里的孔子,非常符合其谦虚好学的历史形象。孔子曾经感叹:十户人家的村落里肯定有道德品质好的人,但他们肯定没有自己好学;放大到全国,能像自己这么好学的可能也很少。鲁哀公曾问孔子:你的三千弟子,哪个最好学?孔子说:只有一个颜回很好学,但他不幸很短命。可见,孔子对好学的看法标准极高,从不轻易许人。正是因为孔子坚持不懈地学习,才能每十年上一个台阶,三十岁学有小成、四十岁无所困惑、五十岁知道天命、六十岁包容异见、七十岁从心所欲且都能在规矩法度之内。孔子生前,就有人尊其为圣人了,但遭到拒绝。孔子将人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圣人,生下来不用学习就懂得人生大道;第二类是通过学习才能明白的人;第三类是遇到困惑、困难,自己通过学习去解决的人;最后一类则是自暴自弃,有了困惑也不学习的人。孔子说自己属于第二类,绝对不是生而知之的圣人,只是特别热爱文化并勤勉学习罢了,有时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但他乐在其中。正是通过锲而不舍的学习,孔子才能从一个破落的贵族后代变成万世景仰的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的弟子在编辑《论语》时,将孔子论述学习的话放在第一条——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作者:刘涛 单位:上海师范大学)原标题:孔子如何成为“至圣先师”?刘涛:通过锲而不舍的学习
6、孔子72门生简介熟悉孔子生平的人都知道,孔子祖上是宋国的贵族,因为避难逃到了鲁国,从此成了鲁国人。那孔子所说的这个祖先是谁呢?他就是孔父嘉。孔父嘉是宋国始祖微子启的弟弟微仲的八世孙,宋国第五任国君宋闵公的五世孙。所以说,孔父嘉是宋国的贵族。孔父嘉,子姓,名嘉,官至大司马,是孔子的六世祖。在孔父嘉的身上发生了什么事情,致使他逃难到了鲁国呢?这还要从宋国的国君更替说起。话说宋宣公死的时候,没有传位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位给了自己的弟弟宋穆公。宋穆公在位九年之后,将君位还给了宣公太子与夷,并让自己的儿子住到了郑国去。孔父嘉受嘱拥立与夷,是为殇公。但是,这个殇公是个非常好战的国君。在位十年,打了十一个大仗。老百姓的厌战情绪非常的高。那这和孔父嘉有什么关系呢?说起其中的关系也很偶然。话说,孔父嘉有一位继氏夫人长得“美而艳”。赶巧,有一次这位夫人乘车出门的时候,一阵风吹开了帷帐,让一位登徒子看到了夫人的绝世容颜。这位登徒子也不是普通人,他是当时的太宰华督。华督看到了孔夫人的容颜后,一心想谋夺。华督利用了当时老百姓的厌战情绪,到处传播说,殇公之所以到处开战,都是孔父嘉撺掇的。老百姓不明所以,受到华督的煽动后,就聚众冲到了孔父嘉的府中。当时孔父嘉正在家里和儿子下棋、喝茶一点防备也没有,就被暴民砍杀而死。华督趁乱掳走了孔夫人,孔夫人贞烈不从,撞柱自杀了。这场暴乱来的突然又猛烈,孔父嘉几乎遭到了灭门,只有一个襁褓中的小婴儿在仆人的保护下,幸免于难。后来,这个仆人就带着这个孩子逃到了鲁国,从此孔父嘉这一脉就在鲁国定居下来,并孕育出了孔子这样伟大的至圣先师。#关于孔子简介资料#
7、孔子简介哪个朝代读史:让人容易想入非非的孔子出生孔子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被称为至圣先师。经过历代帝王的加封,孔圣人的地位深入人心,成为读书人的象征。孔子的主要生平事迹在《史记》中均有记载,所以想要了解孔子生平,《史记》中的《孔子世家》很值得一读。但现代许多人只是读一下《孔子世家》的第一段就会想入非非,对孔圣人产生桃色的想法。《孔子世家》第一段自然是介绍孔子的身世来历,介绍他的祖上来源。文中对于孔子的出身是这样介绍的:“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孔子的出生地没有什么可以琢磨的,关键是孔子的父母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生下的孔子。“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这让许多人联想到小视频,也有人赞叹梁叔纥太有情调了,还在野外做这种事?一些民间野史对此进行发挥想象,说梁叔纥根本没有想娶梁征在,只是不小心梁征在有了身孕,所以梁叔纥才纳了梁征在。这让梁叔纥的形象大损,也让孔子的出生蒙上了一层不雅的色彩。其实这是对“野”字的误解。如果这件事是真的,难道当时有人旁观并且郑重地记在史书上?那时的梁叔纥也不是什么值得天下人瞩目的人物,怎么会有狗仔队去二十四小时盯着梁叔纥的一举一动,并且记下梁叔纥的私事?即使梁叔纥真的这样做了,作为儒家思想提倡者的太史公司马迁也不会把这样的野史杂文郑而重之地记在《史记》上。为尊者讳的道理司马迁还是懂的,他不会把这样的私生活记到孔圣人头上的。那么这里的“野”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梁叔纥是在七十岁左右与孔子的母亲颜征在成的婚,那时的颜征在还是一个少女,他们是典型的老夫少妻。按照当时的观念,男子之数为八,女子之数为七。男子八月长牙齿,八岁换牙齿,十六岁具备生育能力,六十四岁失去生育能力;女子七月长牙齿,七岁换牙齿,十四岁具备生育能力,四十九岁失去生育能力。梁叔纥生孔子的时候超过了六十四岁,这个年纪生育不符合《周礼》对于男女的认识,所以称作“野”字。《论语》中“野哉由也”的文字,还有“先进于礼乐,野人也”的文字,这里的“野”都是不符合礼仪的意思,所以不要对孔子的出生做不必要的桃色联想,那只是对于传统文化的不了解而已。
8、孔子简介孔子家谱孔子的生平不复杂。公元前551年,他生于今之山东曲阜,比道教创始人老聃小几十岁,比庄子、孟子早百余年。古印度的释迦牟尼,古希腊的柏拉图、巴门尼德、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也活动于那个时期,二十世纪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称之为“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文明历经两千五百多年,仍以不同的方式返回到那个轴心。——《品中国文人系列(全五册)》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孔子姓名来历简介(老子简介孔子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