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家陈景润的故事简介(陈景润简介)

1、陈景润简介

1983年,新婚不久的陈景润考虑再三后,向组织打了一份报告。邓小平看后,立即做出批示:这三件事,必须一周之内解决。1933年,数学天才陈景润出生了,他对数学的热爱和刻苦钻研,使他成为了厦门大学数学系最好的学生,并当上了北京四中的老师。但不善言辞的他,做研究可以,当老师却差强人意,最终被学校辞退。幸好得到华罗庚的赏识,才进入了中国科学院工作,潜心研究数学。1973年,陈景润发表了(1+2)的证明,长达200页的手稿,见证了他对哥德巴赫猜想的重大突破。他的这一证明,让世界都对中国高看了一眼,被称为“陈氏定理”。1978年1月,徐迟采访陈景润后撰写的《哥德巴赫猜想》出版后,陈景润更是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人物。邓小平由衷地赞赏道:“像陈景润这样的科学家,中国要是有一千个,就不得了了。”而在知道陈景润还住在一间6平米的锅炉房中后,非常生气,专门派人看望,并为陈景润安排了新的住所。1978年3月,邓小平亲自主持举办了一场科学大会,陈景润被特别邀请参加。会上,邓小平掷地有声地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座的每一位,都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和每一名中国人,都应该感谢你们。”听到这句话后,陈景润和多名科学家,都激动地留下了泪水。不喜欢交际的陈景润,看到邓小平走近后,居然大踏步向前,佝偻着身子,紧紧地握住了邓小平的手,表达着自己的喜悦和感激之情。邓小平微笑着对陈景润说:“我是你们的后勤部长,遇到什么难题,一定告诉我,我会尽力帮忙解决。”这是两人的第一次见面,却让陈景润倍感亲切。之后,邓小平践行着诺言,时常关心陈景润的工作和生活。但令人难过的是,由于长时间在空气恶劣的环境中伏案工作,陈景润身体越来越差,47岁的他,再次住院治疗。这一次住院,让他对医生由昆一见钟情。两人在一起后,陈景润身体渐渐好了起来,工作也愈发顺利。1981年,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的学部委员,成为了一名院士。然而,成为了院士的陈景润,住的房子不大,加上由昆当时是从武汉派到北京医院进修,进修结束后,两夫妻开始了分居生活,这让陈景润感到非常不适。思虑再三后,他犹疑着向组织打报告,提出了三个诉求:一是希望组织帮忙解决由昆到北京工作的问题;二是想有一个稍微大点的房子;三是自己身体状况不佳,需要一名秘书协助开展研究工作。邓小平收到这份报告后,十分欣慰:“这是陈景润对我的信任啊!”他立即做出批示:一周之内,给陈景润解决这三个问题。很快,陈景润夫妇二人得以团聚,并搬进了新的房子,而且,邓小平还特别指示,把陈景润升为了一级研究员。1984年,由昆生下了一个大胖小子,陈景润非常高兴。“人逢喜事精神爽”,陈景润似乎年轻了好几岁。然而,好景不长。陈景润51岁时,被诊断出帕金森综合症。逐步僵化的身体,让陈景润的生命进入了倒计时。邓小平得知后,第一时间鼓励陈景润,让他一定坚强地活下去。同时,邓小平还要求相关部门,务必为陈景润提供最好的治疗。因为有家人的支持和邓小平的关爱,陈景润下定决心:好好活下去,坚持研究,为国家做贡献!他对妻子说:“没有小平同志,就没有今天的我,我一定要更加努力,才不会辜负小平同志对我的期望和关心。”1992年,陈景润被推选为《数学学报》的主编,妻子担心他身体,劝他放弃,他却坚持道:“我还能思考,就不会停止工作,我想多为国家培养一些数学人才。”同年,陈景润获得了华罗庚数学奖。病魔没有将他打垮,反而把他磨炼成了一名钢铁战士。1996年,陈景润在与病魔抗争了12年后,因肺炎去世,年仅63岁。第二年,一代伟人邓小平去世。由昆听后,悲痛大哭:“小平同志去世后,我像是又失去了一名亲人。如果景润还在,定会比我还伤感。”小平同志以他独到的眼光和高超的智慧,拯救了中国的科学事业,成就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科学家。而邓小平和陈景润,这两个名字,将永远刻在中国人的心里。作者:柚白编辑:剩草#头条创作挑战赛##历史##陈景润简介的故事#

2、数学家陈景润的故事简介

中国数学天才陈景润,为科学奉献一生,47岁娶29岁漂亮女军医,唯一儿子后来如何?1933年,陈景润出生于福建福州,从小便展示出过人的数学天赋。别人的孩子还在嬉笑打闹的时候,他却痴迷于数学。不论是我国古代的趣闻还是古希腊哲学家们留下来的疑问,他都听得乐在其中。这也为他后来的数学之路做了铺垫,1949年,这一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陈景润顺理成章地考上了厦门大学数学系。四年的专业学习增长见识的同时,也让陈景润能够接触到更广的方面。因为成绩优秀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任教。但这职业生涯却有些波折,后来被反应口齿不清,被学校停职。回了老家的他反而忙里偷闲、乐得自在,没多久又去了厦门大学做资料员。时间空闲的他,常常开始钻研数学理论,而这也正是他数学科研之路的开端。在历时两年之后,陈景润发表了著名的《塔内问题》,而这一著作这正是对标当时已经享誉国际的华罗庚的《堆垒素数论》。陈景润的横空出世,也让华罗庚先生感到惊讶。1957年,华罗庚主动联系陈景润,问他是否愿意来到中科院数学研究所来工作,陈景润欣然答应。没过几年,他被调到大连化学物理所工作,这么多年来,他依然潜心研究。功夫不负有心人,1965年,陈景润声称自己已经证明了(1+2)理论。又过一年,他又发出了一个正式证明。这是德国著名科学家哥德巴赫的一个猜想,这么多年以来无数的数学家们,前仆后继为了证明这个结论,耗费多少心血。但碍于当时的时代大背景,他一直不敢发表,反倒是他的师兄王元偶尔告知了军官,军官层层上报,后来竟然连周总理都知晓此事,让他大胆发表,再到后来所有人都知道陈景润已经研究出了(1+2)理论。从1966年到1973年,陈景润先后发表三次论文证明(1+2)的理论,直到最后一次发表在《中国科学》上的详细证明并且改进了先前的数值结果。这一下彻底震惊国际数学界,谁也没有想到在遥远的东方,有这么一个年轻人,竟然真的做到了其他知名科学家做不到的事情!他的这次研究,对哥德巴赫猜想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陈氏定理”也由此而来,此后多年,都是数学界津津乐道的人物。1974年他更是被周总理推荐称为第四届人大代表,1979年又完成了论文,将最小素数由80推进到16。他的这一生都在为数学科研奋斗,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坊间流传着这么一句话,“职场得意,情场失意”。而这句话套在陈景润的生活上却不太适用。早年间,陈景润一心钻研数学,根本没有心思花在感情上。又加上他们这些做科研的总有些怪癖,陈景润不爱说话,又不懂情爱。到了44岁的时候还没结婚,但此时命运的齿轮已经悄悄转动,也终于在他44岁那年,遇上了与他携手一生的那个女人。那时候陈景润因病住进了医院,当时刚好碰见从武汉来进修的由昆。平时不近女色的他在见到由昆的第一眼,就特别俗套地落入了爱情。这下话也不少了,也不再想一辈子单身的问题了。由昆被派到陈景润的病房当值班医生,陈景润也借此摸清了这位女军医还是单身。他借此展开追求,由昆则能不明白他的意思,可是两人的年龄相差太大了。由昆考量多不免犹豫,加上陈景润名气大,她不相信对方真的能喜欢自己。在听了由昆的原因后,陈景润立马解释,我就认准你了,如果不愿意,那我就不结婚了。他这样斩钉截铁地回答,也让由昆感动了。1980年8月25日,29岁的由昆与47岁的陈景润在北京结婚。又过了几年,由昆便怀孕了。对于孩子陈由伟两人的教育一直是平等、尊重的,他们和孩子相处成朋友,也尊重孩子的想法。虽然陈景润希望孩子能够子承父业,可陈由伟从小对数学并不太感兴趣,夫妻两人也不干涉。1996年,陈景润因病去世,享年63岁。他的去世对整个中国数学科学界都是巨大的损失,而作为一个丈夫、父亲,一个家庭的顶梁柱,对待他的家庭打击更大。陈由伟当年才15岁,失去父亲的痛苦让他不能忍受,再到后来,陈由伟上了高中选择读文科,刻意地回避了父亲钟爱一生的数学。读大学的时候又拒绝了厦大的邀请,远赴加拿大攻读商科。但骨子里的东西是没有办法抹去的,他还是展示出了数学的天赋,他告诉由昆,自己想考数学系的研究生,他也成功做到了。后来回国又创立了自己的公司,专攻医疗。这就是陈景润的一生,他推动了我国的数学研究,也让中国在国际数学界上占有一分席位。他不是为了自己,而更是为了这个国家。直到现在,我国的数学研究都在国际上十分知名。

3、陈景润的故事简介10个字

“我终于有脸去给爸爸扫墓了。”2007年的一天晚上,由昆接到身在加拿大留学的儿子陈由伟的电话,说他终于成功转了专业,考上了数学系研究生。他为何要转专业?学数学与他去给父亲扫墓有什么关系?1977年冬,解放军309医院里面,住进了一位“名人”,他就是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为国争光的数学家陈景润。医院里的医生护士,都迫不及待地想看一看,这位一等一的聪明人,到底长什么样?不过见到真人以后,众人难免有些失望——陈景润确实长得太过普通。不但身材瘦弱,而且为人内向木讷,不善言谈。他和其他人交流沟通不多,只和从武汉调来的由昆有的聊。原来陈景润在初一见面,就对这位爱笑的开朗女孩有了好感。住院期间,陈景润同她说的话,恐怕打破了前半生聊天数量的总和,通过闲谈,由昆也了解到了陈景润平凡又不凡的前半生。原来这样一位杰出的数学家,也是从一个父母双亡的贫寒家庭走出来的乡村少年。1950年夏天,陈景润进入厦大数学系学习,毕业后来到北京任教。可是陈景润有一个天生的性格弱点,他为人内向木讷,也不擅长表达自己,所以教书这份职业可能不适合他。但这样一个人才,不能就这样埋没,在“数学泰斗”华罗庚的帮助下,陈景润的人生得到了转机——他被调入数学研究所,当了一名研究员。研究员的工作让陈景润感到如鱼得水,每天不用考虑其他,只专注于自己的研究课题,这样的生活简直是天堂。1966年,厚积薄发下的陈景润,开始崭露头角——他用一种空前的方式,证明了数学界三大理论猜想之一“哥德巴赫猜想”。这篇论文一经发表,就震惊了国内数学界,人们纷纷惊呼,一名默默无闻的研究员,居然作出了这样的成绩,真是人不可貌相。1973年,陈景润提出著名的“1+2”理论,并把7年前的证明方式加以改进,整理成文发表在《中国科学》杂志上。这一下全世界都知道了中国有个陈景润,他真的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因为他为国家做出的突出贡献,陈景润得到邓小平总理的接见,为了给他治疗身体,陈景润得到特批,进入309医院就医。听着陈景润平淡的叙述,由昆不由得打从心底涌出了一股崇拜之情——这种对于自己的事业的专注,比俊朗的外表更能打动她的心。在交流中,两颗心越走越近,陈景润鼓起勇气表白了爱意,而由昆也同意了恋爱交往,3年后一对相差18岁的“老夫少妻”举行了婚礼,第二年两人爱情的结晶——儿子陈由伟降生到了人间。由昆是陈景润的初恋,对于这位比自己小十几岁的妻子,他能做的只有加倍爱护,不过对于两个人的孩子,他却始终带着一些遗憾。因为不知什么原因,自己的儿子虽然聪明伶俐,是块学习数学的好材料,却坚决不学数学。而且在中学文理分科的时候,还故意选择了文科。陈景润不知道的是,儿子不喜欢数学的原因,恰恰因为他是陈景润的儿子。从小时候开始,周围的人和他聊天的时候,总是离不开数学。不是问他数学成绩好不好,就是问他有没有参加数学竞赛。相似的问题反复地问,陈由伟早已不厌其烦。而且他深知,在数学领域无论如何努力,都很难超越父亲的成就——他不希望将来别人在背后嘀咕:“陈景润的儿子比他爸差远了。”1996年3月19日,饱受病痛折磨的陈景润,在北京的医院中离世,享年63岁。儿子陈由伟嚎啕大哭,他知道父亲临终前那殷切的眼神中,包含的含义,可是他知道自己恐怕要让父亲失望了。不久后,陈由伟登上了楚国的飞机,开始了异乡留学的生活。在这里没人认识他,也没人把他和数学联系在一起,更不会有人把父亲身上的压力,转到他的肩膀上。不过令陈由伟没想到的是,一件突如其来的事情,改变了他的想法。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国外听到了大学教授对“哥德巴赫猜想”的讲解,和对陈景润的介绍。听着外国人对父亲的溢美之词,这时的陈由伟终于理解了,自己的父亲是多么的杰出,他为之奋斗终身的事业是多么的伟大。跳出自己本身儿子的身份,换个角度来解读父亲,解读数学——这个方法让陈由伟一下子跳出了心灵的桎梏,心中封印已久的数学的种子也开始发芽。他转学数学,并考上了数学系硕士,在给母亲打电话报喜的时候,陈由伟眼含热泪,这眼泪中除了成功的喜悦,还有对父亲深切的缅怀。对此,读者朋友们有什么看法吗?#陈景润##文史安澜学府##数学##华罗庚##哥德巴赫猜想#

4、陈景润之子简介

他曾用了6麻袋草稿纸攻克了世界数学难题这就是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陈老曾在一间不足6平方米的锅炉房里,用掉6麻袋草稿纸,攻克了世界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他忘我钻研,取得解析数论研究领域多项重大成果。他说:“在科学道路上我只是翻过了小山包,真正的科学高峰还没有攀上去,还得继续努力。”1973年4月,中国科学院主办的《中国科学》杂志,公开发表了陈景润的论文《大偶数表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接着,中国科学院《科学工作简报》第七期发表了题为《数学基础理论研究的一项成就》一文,概括地介绍了陈景润的这项研究成果。中央某领导看了这份简报,要求中国科学院将陈景润的论文写一份详细摘要。1973年4月20日,中国科学院将陈景润的“1+2”论文放大印制在八开纸上,报送中央。因长期的恶劣生活工作环境和超强的工作,1973年,陈景润到清华大学医院会诊出身染严重的肺结核和腹膜结核病。1984年又患上了帕金森综合征。直到1996年3月19日13时10分因肺炎并发症去世,享年63岁。今天是#科学大师陈景润逝世27周年#缅怀,致敬

5、陈景润人物简介50字

1980年,47岁的数学奇才陈景润,娶了29岁女军医由昆。当时,陈景润说:“如果你不同意嫁给我,我这一辈子就不结婚了。”这句话把由昆吓了一跳,同时心里也有些愧疚和担心,怕陈景润会真的因此不结婚了。陈景润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1973年,陈景润证明了“1+2”,这可不是一道简单的数学题,而是解开世界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最重要的一环。陈景润的成就至今无人超越,被命名为“陈氏定理”。然而,搞研究的人多少会有一些偏执,这些偏执会让他们有更多的思考更大的发现,但一定程度上也会使他和外面的世界有一些的生疏。陈景润的前半辈子只有数字,他醒来就在看书就在研究就在思考,他也许睡着的时候还在解方程式,他把自己的所有时间都送给了那些灵动的数字。因为不在乎外部不在乎别人的看法,所以陈景润也多少有一些不修边幅。陈景润前半生认识或者比较熟悉的女生一个手就可以数过来,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甚至他自己都觉得自己大概不会结婚了。直到因为一次住院遇到了女医生由昆,他的感情世界才被彻底打开。那是1978年,已经在数学界有了很大名气的陈景润因为肺病住进了医院。在这里,他与前来进修的年轻医生由昆相遇。当时的陈景润已是家喻户晓,他每天收到上百封来信,其中有年轻姑娘的信和照片,但他却置若罔闻,直到他遇到了穿军装的由昆。那天,陈景润正躺在高干病房内,手握纸笔快速演算着数学运算公式。由昆就和同伴混在医护人员查房的队伍中,来到了陈景润的床前。由昆看到陈景润的第一眼,觉得他也和平常人一样,并没有什么“三头六臂”,反倒是比想象中多了几分随和。可由昆不知道的是,已经45岁的陈景润,看到她的第一眼,竟然平生第一次体会到了心动的感觉。此前,陈景润连女人名字的边都不粘,连句话都不说。那天,由昆随意一问:“您怎么天天吃面条?”陈景润并不直接回答,反而问:“你爱吃什么?”由昆说:“我爱吃米饭。”陈景润就暗示说:“那好啊,你喜欢吃米饭,我喜欢吃面条,我俩正好互补。”紧接着,陈景润向由昆表明了心迹,由昆当时吓坏了就抛给了他三个难题。没想到生性害羞、说话结巴的陈景润犹如神助一样,口齿伶俐的见招拆招,把难题一一化解。由昆说我不会做饭,陈景润说那我们吃食堂;由昆说我不会做衣服,陈景润说我穿你剩下不会穿的军装;由昆说我脾气特坏,陈景润说正好我脾气好,年纪又比你大,可以包容你。看见由昆还在犹豫不决,结果陈景润又下了一剂猛药:你不要和我结婚,我就一辈子单身。就这样陈景润终于用他的真心俘虏了由昆的心。婚后的陈景润是个妥妥的宠妻狂魔。妻子生孩子,他对妻子说:“你生孩子太辛苦,就让他随你姓,叫由伟吧!”但由昆没有同意,“孩子是我们俩的,就叫他陈由伟吧,小名欢欢。”儿子欢欢诞生后,陈景润的家庭生活更甜蜜了,妻儿给他进行科研之余的时光里带来了无限的欢乐。遗憾的是,他还没来得及充分体味这种甜蜜和欢乐,无情的病魔就残酷地袭击过来。60年代初,恶劣的生活条件加上一心扑在数学研究中,无暇他顾,生活非常没有规律,年轻的陈景润就被病魔击中过。由于当时的陈景润还很年轻,年轻就是本钱,病魔一时还奈何不了他,却为他晚年的病中埋下了祸根。1984年,陈景润骑车外出,被另一骑车人撞倒,后脑先着地,当即昏迷。在住院过程中,医师又确诊他患了帕金森综合症。1985年,陈景润乘公共汽车时,被拥挤的人群挤到汽车底下,再次摔昏。此后的12年,他一半的时间在医院度过。而在这些年里,由昆更是默默地陪伴在他身边,无微不至地照顾着陈景润。直到1996年,陈景润病逝,年仅63岁。临终前,他捐赠了遗体,供医院解剖。多年后,妻子由昆接受采访时说道:“他就是累死的,我太惯着他了,如果他不是走那么早,我愿意一直为他理发,剪指甲……”回看陈景润一生,他的爱情虽然并不轰轰烈烈,却是许诺一辈子的专情,也是最长情的陪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正是他们的写照,也是爱情最美好的样子。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数学家陈景润的故事简介(陈景润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