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9年,辽景宗出动8万大军,分两路攻打北宋。李继隆放弃宋太宗的“布阵图”,宋军灵活应对,辽军战损2万余人,宋军赢得保定之战的胜利。8万大军分两路南下。其中,韩匡嗣统帅的东路军6万是主力,耶律休哥、耶律斜轸等追随。韩匡嗣,赫赫有名的“摄政王”韩德让的父亲,此时他儿子还不是摄政王,但并不影响他在辽国的地位。耶律善部率2万大军,从西路发动攻势,牵制宋军。契丹铁骑南下,赵光义早有准备,并做了相应的部署。幽州之战惨败后,赵光义一路狂奔,但并未丧失理智,他在边境留下重兵防守后才回京。此时,主持边境军务的是赵廷翰,此人地位不高,却能有效平衡前线各节度使之权势,符合宋朝利益。赵廷翰主持军务,各大将领基本能团结合作,一起对付契丹。但是,由于幽州之战损失惨重,宋朝北部边防十分虚弱,难以抵挡契丹骑兵攻势,况且契丹还有能征惯战的耶律休哥、耶律斜轸坐镇。如此,契丹快速突破边境,直接杀向保定府。保定府,宋朝战略重镇,是抵御侵犯南下下的一道防线。保定若沦陷,契丹骑兵就可以纵横在一马平川的平原上,不用多长时间就可以杀到开封府,威胁宋朝的核心地带。如此,宋军必须做出反应,在保定与契丹进行一场对决。契丹骑兵速度很快,韩匡嗣、耶律休哥、耶律斜轸一路所向披靡,契丹大军直抵满城县,保定府危在旦夕。不过,宋军早有准备,契丹大军还没抵达满城时,宋军就主动出击,分两路迎战契丹,准备打一场堂堂正正的野战,找回自信。大将崔彦进率2万兵马,自关南北上黑芦堤北面,然后转向西进,沿长城口潜师辽军侧后。刘廷翰则率主力在满城外徐河列阵,准备正面硬抗契丹精锐,两路宋军对辽军形成夹击之势。此时,问题来了,赵光义给刘廷翰的“布阵图”与实际不符,根本行不通。“布阵图”,是宋太宗赵光义在军事上的一大“创新”,是北宋军队屡次战败的重要原因。赵光义为了控制军队,让将领绝对服从自己的命令,他要求前方将领必须按照自己事先布置的阵法作战,否则就算胜利也严惩不贷。战败局势变幻莫测,岂能拘泥于“布阵图”呢?不得不说,“布阵图”是个败笔,赵光义瞎折腾。刘廷翰拿着“布阵图”,准备排兵布阵,将兵力分散在八个相互隔离的区域,让各部队“独立”战斗。对此,刘延进提出反对意见,崔翰、孟玄喆等大将也不满意,纷纷要求更改“布阵图”,根据实际情况部署兵力,否则肯定会惨败。刘延进、崔翰、孟玄喆的反对并不是没有道理,辽军主力云集城北,宋军只能集中兵力破敌,而不是分散使用兵力打游击战。宋军分散用兵,结果只能被辽军各个击破,重蹈幽州之战覆辙。所以,“布阵图”必须得改,不然大家都要阵亡沙场。更改“布阵图”,刘廷翰不敢,因为他担不起责任,赵光义第一个找他算账。众将心急如焚,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却不知如何是好。此时,李继隆站出来,支持更改“布阵图”,直言:“事有应变,安可预定,设获违诏之罪,请独当也。”李继隆出面,表示愿意独自承担责任,刘廷翰非常高兴,他同意更改“布阵图”,集中兵力对付契丹。李继隆,明德皇后的亲哥哥,赵光义的大舅子,地位特殊,有他担保,刘廷翰自然不害怕皇帝怪罪。更关键的是,李继隆是名将,非常擅长指挥骑兵作战,是契丹的劲敌。更改“布阵图”后,李继隆派人去辽军大营会见韩匡嗣,表示愿意投降,条件是契丹不能屠城,保全城内民众性命。韩匡嗣之前在幽州之战中击败宋军,认为此时宋军已经是惊弓之鸟,便同意投降。耶律休哥是个明白人,他拒绝宋军投降,认为李继隆使诈,但韩匡嗣不听。韩匡嗣同意接受投降,辽军放松戒备,李继隆乘着夜色突袭辽军大营。宋军从四面冲杀而来,韩匡嗣猝不及防,辽军阵脚大乱,一溃千里。耶律休哥整顿溃兵,与宋军血战一番,突出重围。途中,辽军又遭到崔彦进埋伏,被宋军两面夹击,损失惨重。保定满城之战,辽军被斩首万余人,俘虏2万人,东路军损失过半。西路的耶律善补得知韩匡嗣战败,立刻率军返回,途中被宋军袭击,狼狈逃窜。此战,宋军虽然获胜,但赢得非常“尴尬”;赵光义瞎指挥,“布阵图”问题多多,前方将领苦不堪言。此战,若不是赵光义大舅子李继隆出面担保,刘廷翰也不敢更改“布阵图”,宋军不但无缘胜利,还可能遭遇惨败,重蹈幽州之战覆辙。宋军靠“抗旨”获胜,未免赢得太“尴尬”,赵光义被打脸了。换个角度看,脱胎于唐末五代的宋军,战斗力并不差,名将也不少。可惜,赵宋皇帝“崇文抑武”,过度削弱武将权力,本该强悍的宋军变成了病猫,连战连败。
2、韩匡嗣扮演者是谁萧太后初问朝政萧思温得势了,韩德让也接近而立之年了。韩匡嗣急于想把儿媳妇娶回府,最后敲定这门权贵亲家。此时的萧燕燕女大十八变,也渴望着早日成婚。你想啊,《西厢记》里的崔莺莺,本是宰相府第的千金小姐,平时大门不出、二门不进,饱受“男女授受不亲“思想的熏陶,尚且与张生一见倾情,很快投入他的怀抱,何况一个情窦初开的契丹女子呢!萧燕燕长大了,需要异性的关爱和呵护。比起崔莺莺来,萧燕燕是幸运的。因为令她心仪已久的那位郎君,是父母给他选定的。但是,此时的萧思温却借口公务繁忙,无暇操办,将儿女婚事一拖再拖。公平地说,这时的萧思温也的确够忙活的。他除了操持自己的新任职务外,还要陪君伴驾去祭祖;新皇帝一气封下七、八位亲王,他都得一一去祝贺,等等,哪有功夫操办女儿的婚事儿呀?但韩匡嗣却感到大事不妙,认为萧家要悔婚了。知情者也都看得出,如今萧思温大权在握,又深得皇上倚重,怎能不趁着大好机会推出一位皇后呢?这可是光宗耀祖、合族望眼欲穿的大事啊!果不其然,萧思温晋升枢密使不到一个月,就把三个女儿送到新皇上耶律璟面前。耶律璟毫不犹疑地从中选出他的梦中情人“细娘“。当初他自觉没有资格同帅哥韩德让竞争,如今当了皇上,生杀予夺大权在握,除了天上的月亮,鞭长所及,还有什么不能揽入怀抱呢?公元968年,耶律贤二月登基,三月加封萧思温,不久即选招萧燕燕为贵妃,五月就册立其为皇后。至此,萧燕燕进军皇后的速度之快,怕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生长在后族,整日间耳濡目染,皇后的头衔恐怕也是萧燕燕向往已久的了。一个花季少女,突然被捧到了母仪天下的宝座上,其激动、喜悦的心境可想而知,与韩德让解除婚约应该不会让她感到遗憾。新郎比她大五岁,新婚燕尔,小两口本应好好享受一番男欢女爱了。但是,似乎上天早就给萧燕燕安排下了一项历史使命,迫不及待地把她推进政治漩涡,经受历练。就在萧燕燕进宫两年之际,其父萧思温被人刺杀身亡了。萧燕燕顿感天塌下来一般,在顺利的人生旅途上遭受到不堪承受的一击。她的成长,得力于萧思温的精心培养;她的进宫册封皇后,也全靠萧思温一手提携;她们一族的荣耀,也有赖萧思温权势的支撑。萧燕燕知道,皇后与她的家族血脉相连、休戚与共,一枯俱枯、一荣俱荣;如果没有强势的外戚做后盾,她这个皇后随时面临被挤兑的危险。她一下子成熟了。她决定靠自己的奋斗,立足于朝廷这个角斗场,保住她和她的家族的生存和地位。萧燕燕是有资本的,也是幸运的。她用她的美丽、学识和智慧,征服了君王耶律贤;而且,进宫两年后,她的头胎生了个儿子。母以子贵,萧燕燕的皇后宝座虽因乃父的离去而受到威胁,却因儿子的诞生而得到了加固。耶律贤对皇后除了宠爱之外,又增加了几分敬重,对她几乎言听计从。正是依靠皇帝这棵大树,萧燕燕开始涉足朝政。她的第一步,就是追查杀害其父萧思温的凶手。辽国实行“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两套管理制度,设有北、南两个枢密院,简称北院和南院,其长官称枢密使,其下还设有宰相府。北院沿用契丹制度,枢密使是契丹人,主管契丹兵马群牧事务;南院仿效唐、宋制度,枢密使由汉人担任,治理汉人州县租赋兵马诸事。由此看来,“一国两制“在中国早已有之。北院宰相从拔里氏、乙室巳氏和述律氏外戚三族中选任。萧思温没有显赫的战功和从政业绩,只凭拥戴新帝登基有功,就从一个侍中一跃而登上北院枢密使兼宰相之职,成为辽国数一数二的权重大臣,因而招致来自朝廷内外权的妒忌。其中最为不满的,是具有北院宰相备选资格的外戚有功之臣。保宁二年,即公元970年,萧思温在盘道岭遇刺身亡,凶手就是国舅萧哈济和萧哈里。追查这两位国舅肯定是有难度的。但“辽主因后故,求盗甚急“,很快查办了国舅萧哈济和萧哈里,砍掉了脑袋。连他的弟弟也被流放到黄龙洲,交给祖神看管,不久也找个借口杀掉了他。这当然是皇后萧燕燕的主意。但萧燕燕并没有就此罢手。她清楚,二国舅不过是充当了杀手而已,他们的背后还有地位更高的主谋。在辽国,最有权势的族团是皇族耶律氏和后族萧氏,可谓势均力敌,它们群齿相依而又矛盾重重。另外,汉族作为第三势力也迅速壮大起来,加入权力角逐的俱乐部,与契丹宗亲贵戚明争暗斗,愈演愈烈。萧思温的得势和受宠,令一位汉族权贵感觉地位受到威胁,极欲除之而后快。他就是拥戴耶律璟登基的汉族有功大臣、南院枢密使高勋。高勋敏锐地意识到,因为萧思温的崛起,辽国政权中汉人和契丹人的势力平衡被打破了,他在朝廷中的分量严重缩水了。他找到太尉那里,密谋除掉萧思温。#韩匡嗣简介#
3、韩匡嗣是谁982年,辽景宗耶律贤病逝,年轻貌美的萧太后私下找到了汉臣韩德让,含情脉脉望着他说:“我曾许嫁给你,奈何被先帝强行拆散,如今你我二人何不重修旧好?以后皇帝也是你的儿子。”为了留住韩德让,萧太后还暗中派人毒杀了他的妻子。这位萧太后名叫萧燕燕,可别小看她这个女人,她可很有手段,辅佐儿子将辽朝发展得特别迅速,多次入侵宋朝,宋朝差点在她手中灭亡,是宋朝的死敌。这萧燕燕与韩德让的缘分还得从她没出嫁时说起。萧燕燕的父亲叫萧思温,是辽朝的贵族,也是宰相,而韩德让是一位汉人,他的祖父跟随辽太宗四处征战,也让他们韩家的地位逐渐上升。韩德让的爹韩匡嗣是辽朝的一员大将,韩德让也不比父亲差,在战争中屡立奇功,深受皇帝的信任,辽国有几大势力对抗,一股就是以萧思温为首的,几股势力势均力敌各不相让,萧燕燕的爹想要巩固自己的势力。将自己的几个女儿都嫁给了有前途的女婿,而萧燕燕是他的最小的女儿,也是最受父亲喜欢的。萧思温挑来挑去挑中了很有前途的韩德让。韩家也是备受皇帝器重的,如果两家联姻那实力会很强。萧燕燕长得很美,在辽朝也是很受世家子弟的喜欢,韩德让也对他倾慕已久,韩德让也是萧燕燕喜欢的对象,两人很般配,在双方家人的操持下定下了婚约。但是当时还是太子的耶律贤从中横插一脚,将两人打散。他不顾萧燕燕已经婚配,对自己的父皇说:“我喜欢萧宰相家的小女儿萧燕燕,求父皇为我指婚。”皇帝说:“这萧燕燕已经许配人家了,你知道吗?”但是耶律贤并不在乎,一直央求皇帝,皇帝宠爱自己的儿子,只能下令指婚。对此,萧燕燕和韩德让没有办法,只能顺从,谁让人家是太子呢,而萧燕燕的爹也为女儿能嫁给太子沾沾自喜,自然不会再管韩德让。萧燕燕不仅长得漂亮,从小熟读诗书非常有头脑,嫁给耶律贤后,一直被耶律贤宠爱,经常帮着耶律贤出主意。耶律贤虽然不是一个英明的君主,但好在他非常听从萧燕燕的意见,由于他身体不好,后来他让萧燕燕直接参与朝政,萧燕燕对于国事的处理有自己的一套办法。但是耶律贤这人不长命,才35岁时就病得不行了,临终前他立下旨意说:“朕死之后,太子继承皇位,皇后萧燕燕垂帘听政。”此时萧燕燕的儿子只有12岁,根本没有能力压制朝中那些手握大权的重臣,很多人对他们孤儿寡母虎视眈眈,萧燕燕为了儿子的皇位能坐稳,就想要找一个有力的靠山。想来想去,曾经与他有过婚约的韩德让是不二人选,韩德让手握大权,是朝中汉臣的领军人物,有了他的助力就可以和那些反对自己的贵族势力做斗争。思考一番后,她就下定了决心,于是就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要说这韩德让在心中一直也没有忘记萧燕燕,如今面对萧燕燕的投怀送抱,他自然是非常乐意。但他此时却很害怕,怕是萧燕燕戏耍他,问萧燕燕说:“太后,您说的是真的吗,还是您在戏耍微臣?”萧燕燕也知道韩德让有了动摇,于是大胆地上前坐进了韩德让的怀中,对韩德让说:“韩大人认为我是在骗你吗,还是你认为我如今年老色衰了,配不上你?”韩德让听后慌忙说:“我心中一直没有忘记过你,您不老,在我心中你永远年轻。”于是在半推半就中韩德让把萧燕燕抱上了床,对萧燕燕许诺说你的儿子就是我的儿子,我一定会尽全力保你们母子平安。而萧燕燕的儿子,这位辽朝新任的皇帝,对于母亲的做法也没有表示反对,反而还很赞同,还给韩德让赏赐了皇家的姓,并且当众称呼韩德让为叔叔,对他像父亲一样孝敬。萧燕燕的这一举动在朝中引起了轰动,朝中贵族都认为她这样做伤风败俗,但萧燕燕一点也没有受谣言的影响,公开与韩德让出双入对。为了韩德让死心塌地的对自己,还派人把韩德让的妻子毒杀了。在韩德让的助力下,很快地将朝中那些不服萧燕燕母子的朝臣都降服了,辽朝也在萧燕燕和韩德让的治理下蒸蒸日上。
4、韩匡嗣的真实照片公元982年,辽景宗耶律贤病逝,正值葬礼当天,太后萧绰却打扮得花枝招展,偷偷召见了汉臣韩德让,妩媚道:“奴家愿意把自己交代给你,希望你不要负我!“韩德让听完后,吓得直接跪地,连头也不敢抬头。萧燕燕出身于辽国贵族,是后族重臣萧思温的女儿。她不仅长得明艳动人,还非常的有智慧和谋略,其父很小的时候就断定,“此女长大后定有大作为!”公元969年,辽景宗耶律贤继位后,萧思远就把小女儿萧燕燕嫁给了他,让她成为了辽国的皇后。虽然成为皇后是多少女孩子梦寐以求的事情,可是萧燕燕却一点高兴不起来。因为那时候她已经爱上了韩德让,两个人两情相悦发誓要永远在一起。韩德让本来是汉人,可是自从祖父那辈已经被带到了辽国。经过祖父韩知古和父亲韩匡嗣的努力奋斗,等到了韩德让这一辈时,已经成为了辽国重臣。韩家和萧家本来也算是门当户对,可令萧燕燕没想到的是,父亲却将她嫁给了耶律贤,她和韩德让就这样的遗憾地错过了。成为皇后的萧燕燕过得并不幸福,耶律贤不仅身体不好,性格还十分的暴戾。公元982年,耶律贤因病去世,生前留下遗诏,让他和萧燕燕的儿子,年仅12岁的耶律隆绪即位。并且把国家军事大权都交到了萧燕燕手中,希望她能好好地辅佐儿子。可是当时朝中各种势力都蠢蠢欲动,萧燕燕作为一个柔弱的女子如何能够应对呢?为了能够让儿子能坐稳这个皇位,萧燕燕急需要在朝中找到一个依靠,思来想去她还是决定求助年少的情人韩德让。作为臣子的韩德让,根本没想到皇后萧燕燕会说出这样一番话,感动之余又觉得此事非常的不妥。虽然辽国不像宋朝有那么多的繁文缛节,可是皇后和臣子要是想在一起,也是很难能被众人接受的。不知如何回答的韩德让,跪在地上一句话也不敢说,萧燕燕看到他的反应后难过地哭起来,“德让,难道你忘了我们昔日的情谊了吗?现在耶律贤突然去世,留下我们孤儿寡母,大辽内忧外患,难道你眼睁睁看我们母子陷入困境吗?”韩德让看着萧燕燕无助的样子十分地心疼,想起昔日他们的情谊,他最终还是应承了下来。萧燕燕高兴地一把抱住他说,“德让,我是心里真的有你,从今后,我的儿子就是你的儿子,你可一定要好好辅佐他。”《乘轺录》:萧绰私下给韩德让表白:吾尝许嫁子,愿谐旧好,则幼主当国,亦汝子也。半年过后,萧燕燕作出了要下嫁韩德让的决定。朝野内外一片反对,认为他们这是有失体统。萧燕燕却丝毫不在乎,以太后的身份和韩德让成了婚。有了韩德让的助力,她渐渐地稳定了朝局,为儿子保住了皇位。当然萧燕燕也没有亏待韩德让,不仅让他成为了辽国第一重臣,还让自己的儿子认韩德让为干爹,并且赐名耶律隆运,给足了韩德让面子和偏爱。有一次,韩德让在上朝的时候,和大臣耶律虎古发生了争执。对方出言不逊,韩德让一时没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失手砸死了对方。众臣要求严惩韩德让,没想到萧燕燕却极力维护:耶律虎古以下犯上,死有余辜,事情就这样不了了之。萧燕燕能够替儿子坐稳天下,除了韩德让的帮助,还得益于她自身卓越的政治才干。早在耶律贤还在世的时候,萧燕燕就经常帮助他处理国家大事,对于军国事务更是信手拈来。在《辽史》有这样记载,萧太后临朝后,习知军政,赏罚信明,将士用命。在她和韩德让的共同努力下,辽国开始慢慢的走向了鼎盛!可北宋却只听闻萧燕燕 私生活混乱,以为辽国国力空虚,趁机来犯。1004年,萧燕燕为了彻底的让北宋降伏,和儿子耶律隆绪一起御驾亲征,所到之处令敌人闻风丧胆,最后把宋朝打服了,两国达成了《澶渊之盟》。两国维持宋旧有的疆界,宋国每年向辽国提供三十万金帛,真宗还要尊萧太后为长辈。两国结束了多年不息的争战,进入了长达百余年和平时期。1009年,57岁的萧太后还政于耶律隆绪,同年在行宫病逝,谥圣神宣献皇后,葬于乾陵。仅仅2年后,韩德让也随她而去。辽圣宗听闻韩德让的死讯后,悲痛不已。不仅辍朝还按家人之礼为他服丧,并以亲王礼陪葬于乾陵之侧,追赠尚书令,赐谥号“文忠”。萧太后摄政辽国27年,在她的努力下使辽国由衰而复兴。虽然下嫁臣子惹人非议,可这并不能因此否认她做出的巨大贡献。萧太后是中国历史上最当自无愧的,少数民族女政治家和军事家!
5、韩匡嗣是怎么死的公元982年,辽景宗耶律贤病逝。正值国丧,皇后萧燕燕却打扮得妩媚动人,偷偷召见了汉臣韩德让,暧昧道:“奴家愿意以身相许,不知韩大人意下如何?”韩德让惊愕万分,根本不敢抬头,也不敢接话。萧燕燕见韩德让低头不语,凑上前去:我心中一直是有你的,只不过造化弄人,先皇耶律贤抢走了我,让我们两个人分别了这么多年,可如今我已经贵为太后,他也已经离开,我们两个终于可以再续前缘了。听到这里,韩德让心中五味杂陈,自己又何尝不日夜惦记着太后呢,两个人从小就有婚约,如果不是先皇捷足先登,眼前这位太后就是自己的妻子,真的是命运的捉弄啊。说起韩德让与萧燕燕,这还有个故事。韩德让与萧燕燕俩人曾有过婚约。韩德让的父亲与萧思温是知交好友,他曾替儿子求娶萧燕燕。只是后来,萧思温将萧燕燕嫁给了耶律贤,这桩婚约自然也就作废了,韩德让也娶了别人。这段前尘往事,谁都不再提起。在萧燕燕当皇后期间,也十分重用韩德让。在她的举荐下,韩德让步步高升,最终取代其父留守辽南京(今北京)。耶律隆绪继位后,萧燕燕成为了萧太后。隆绪年幼,萧太后为了巩固其政权,只得拉拢韩德让。可要怎么拉拢呢?想来想去,萧太后决定下嫁韩德让。不过辽朝确实有不少人对韩德让不满,只是他们不满的是韩德让凭借和萧太后的亲密关系而获得高官厚禄、执掌大权。萧太后也知道韩德让会被许多人嫉恨,所以她对胆敢污蔑、得罪韩德让的宗室大臣毫不留情。如983年,涿州刺史耶律虎古与韩德让争论,韩德让一怒之下,拿起兵杖猛击虎古的脑袋,虎古当场毙命。虎古是六院夷离堇觌烈之孙,可谓出身高贵,而且虎古曾得罪韩德让之父韩匡嗣。所以韩德让很可能是故意的,但萧太后并未追究韩德让“失手”之罪。虽然辽朝内部确实有不安因素,但到了宋太宗部署北伐时,萧太后与辽圣宗在韩德让等人的辅佐下,已经渡过了最困难的时光。辽统和四年(986年)是北宋的雍熙三年。这一年,宋太宗欺负辽国是寡母孤儿当政,发动了著名的“雍熙北伐”。韩德让实在了得,亲自率军,击败了北宋北伐部队,得封为“楚国公”,旋即进封“楚王”。萧燕燕极其欣赏这位曾经名义上的“夫君”,一天朝议结束,他对韩德让说:我当年差点就嫁给你了,虽然现在的皇帝不是你亲生儿子,但也和亲生的差不多,你就当亲儿子看吧。韩德让看着儿时的青梅竹马,现在依然风韵犹存,当即表示笑纳,从此无所避讳出入萧燕燕的帐幕,萧、韩两人同桌吃饭,同帐而眠,恩爱无比。圣宗皇帝耶律隆绪也默认了自己韩德让这个父亲。一般人会以为辽圣宗迫于无奈,因为母亲掌权,他是儿皇帝,可是萧太后病故后,辽圣宗还是很尊重韩德让,把韩德让当成长辈一样服侍。在我看来,这是因为韩德让对萧燕燕母子二人真的太好了,可以说是全心全意的辅佐,用真心换真心,原来萧绰活着的时候,辽圣宗把韩德让当做父辈来对待,这回母亲太后大人死了,他竟然把这个曾经父辈的人赐名“耶律隆运”,让他占讳“隆”字,与自己“耶律隆绪”同辈,就是把原来与她妈平辈的拉成与自己平辈。对于韩德让来说,就是一夜之间“爷们”变成了“哥们”。韩德让在辅佐期间,一样是战功赫赫,他内整朝纲,外御北宋,宋太宗发动“雍熙北伐”的时候,萧太后亲身挂帅出征,韩德让陪同在侧,大破宋军,活捉了宋朝大将杨业。韩德让有过6次立子嗣,但是却没有一次成功,这或许就是天意。本来韩德让自己就不能生育,所以这对他来说,或许就是命中注定。他的身份注定了,他不能和太后拥有孩子,韩家的子嗣每次都消失,不乏是受到了其他人的伤害。毕竟韩家累积多年的势力,任何人能够得到都是一个很大的助力,所以为了争夺他的权利,人人都无法顺利得到。世人对萧太后褒贬不一,但对于女人而言,当男人和儿子只能选其一时,想必大多数的女人都会毫不犹豫的选择自己的骨肉,所以萧太后才看似成全了自己的初恋,实则在历史上画出了一笔浪漫又势力的太后改嫁史。萧韩二人在爱情与事业之间平衡得恰到好处,纵然有命运从中作梗,也难将二人彻底地分离。公元1009年,一代名后萧太后意外离世,享年57岁。两年后,韩德让也死在了征高丽的征途中,享年71岁。辽世宗将其葬于萧太后的乾陵墓旁,如果爱情真的可以至死不渝,那么韩德让做到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韩匡嗣扮演者是谁(韩匡嗣最后怎么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