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胡长春(株洲胡长春)

1、株洲胡长春

三十六岗杜鹃红攀行半日登峰顶,穿越千年入锦宫。何处岗峦三十六,一岗更比一岗红。2023年4月21日,谷雨次日,多云,应文友胡长春(昵称林中虎,文友尊称虎哥)之邀,与汪银宝、杜亮、殷红斌等赴安徽省级老山自然保护区——棠溪镇石门村三十六岗看高山杜鹃,虎哥女同学宣州冯异随行。七时五十分,沿村东的新岭古道上山,午时至贵池、青阳、石台三县界碑处。后沿山脊防火隔离带自南向北,又越十余峰,从灰石壁树林中攀援而下,手脚并用如猿猴。行至黄梅山,已是下午三时,微信计步两万五千余,四十里许。#手机摄影# #池州# #原创诗词# #映山红#

2、株洲市胡长春

看看我家的花

3、

感春文~胡长春​独守田园忘旧春,龙舒河畔数年轮。​行云白马如流水,谁说桃花不笑人?

4、

《问夏》(开放大学期考有感)胡长春初通概论忘虫蛾,几点荧屏汉影多。名薄清闲知底事,心尘静处问为何。从来傲物存元曲,休向平庸学醉歌。作赋还须池上客,晚成珠玉伴青荷。

5、

柏岩(百安)旧事,三大姓历史兴衰文/胡长春概述百安古时亦称“柏岩”,因其北山蜈蚣形(孙氏族谱中称鳌山),山势陡峭且多苍柏,而得柏岩之名,据府志记载“在城东南七十里,岭多老柏,故名”,后世称百安,是因其谐音之故,以讹传讹,才致百安之名传之今日。百安地处古徽道要津,东往青阳、南连石台,西下秋浦,北接刘街。龙须河贯穿全境。百安历史悠久,是古徽道上最重要的商埠之地。其形成最早可追溯至三国东吴,孙权之后孙楚隐居于此,谓之“柏岩孙”,后有鲍氏、黄氏、高氏等族在此定居。百安在历史上非常兴旺,柏岩曾有文武二条街之说,外地孙氏族谱尊称柏岩为“柏岩老派”。百安除了孙氏,鲍氏亦有名,据鲍氏后人介绍,鲍氏在此居住比孙氏要晚得多,即使这样,鲍氏在百安也存在了近六百余年,当年,最兴旺的时候,上半段为“柏岩孙家”,而百安下半段则为“柏岩鲍家”。整个老柏岩曾有河边谓之“前街”,靠山处谓之“后街”之说。历史上的百安与今日差异甚大,清嘉庆元年(1796年)以前,龙舒河道就在现百安路北新村下面,与齐石路平行而下(可参见孙氏族谱老地图)。百安一部分老街沿龙舒河两岸而建,河以北为北街,河以南为南街,分别有“北边孙家”和“北边鲍家”之说。古时百安在清嘉庆元年农历五月时,曾遭受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毁灭性洪灾,洪灾之烈,北街悉数尽绝,南街低矮处也未能幸免,仅高处逃过一劫(现在的百安老街,也称后街)。而河道则永远地改向了北边的宝胜寺一侧,宝胜寺下方一百多亩良田也毁于一旦!至今人们还能挖掘到故河道北边一带古地基和砖头瓦砾等物。百安孙氏据《孙氏宗谱·卷之一》记载:孙休,吴国君,即景帝(孙权第六子,235年—264年,在位六年)。其次子——孙楚,即柏岩孙氏始祖,亦称一世祖(晋之初,曾任池阳知府)最早因宫廷内斗,曾避难于虎林(今贵池乌石),晚年归隐于崇义乡。孙氏后代居此历经南北朝、唐、宋、元、明、清、民国至今,已有1700多年。孙氏历代多有能人志士辈出,如孙氏三十二世孙挺,曾任池阳正将军,其死后葬于宝胜寺后面蜈蚣形(也称鳌山);三十九世孙谅曾官至龙图阁大学士,其夫人亦封为诰命夫人;近代清朝孙绍闻九十岁时还被当朝皇帝钦点为“举子”。传说木竹坑,古称“凤楼坑”,山口有二处奇特的地形,形如人的生殖器官。一处谓之“阳形山”;另一处谓之“阴形山”二处相合为人形(俗称人形堂)。孙氏族人得高人指点,遂在此处葬坟,风水先生要求一未婚青年男子裸体“暖坑”,事毕,该男子得连夜裸体奔走他乡,至天明时乃止。孙氏大房无人愿试,唯小房一长工(小青年)往坑试之,连夜向东奔走,天明时分至南陵地界,遇一哑吧女,竟开口讲话,入赘招亲,成就了一则神奇佳话。姑且不论传说真假,如今南陵孙氏之后有二万多人,却是不争的事实。其后裔各地都有分布,其中这几处较为著名:本地湾里孙、刘街查回孙、里山大路孙、外县有南陵丫山镇、枞阳孙家畈等。百安鲍氏百安鲍氏族谱因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四清运动”时被烧,其来历已然模糊了。现依据鲍氏后人介绍,百安鲍氏先人来百安定居,距今约六百余年。青阳南阳鲍氏,都是百安鲍氏一支。现在百安鲍氏后人仅鲍新润和鲍新生俩弟兄,所幸后继有人。凤楼坑(木竹坑)凤形山上是鲍氏祖坟所在地,山下则是鲍氏先祖一支居住地,上世纪七十年代“三线”建设时毁了不少鲍氏老宅基地和祖坟,时人曾见过坚硬的“三合酿”地基和条石。在老百安下街,沿河两岸则全是鲍氏人家,因鲍氏处在下游低矮平原,清嘉庆元年一场洪水,遭受了灭顶之灾,仅山边几家得以幸免。上世纪七十年代,三线厂在百安下方建教学大楼时,于二米深处地层里,曾发掘出很多老地基,这就是鲍氏北街遗址的一部分。鲍氏祠堂位于现在的百安木材加工厂里,面积广大,建国初期还残存半截祠堂,而祠堂后面山脚下,全是鲍氏祖坟。本文未完待续,欢迎参阅续集#胡长春简介#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株洲市胡长春(株洲胡长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