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刘公全剧(小刘公第三部)

1、小刘公第三部

公元前192年,11岁的张延在祖母的安排下嫁给了她的叔叔汉朝的伊迪。七年后**死,张延的儿子继位称帝。然而,当张岩死后,人们发现她仍然是一个美丽的女人。张岩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她的父亲张敖是刘邦的创始人、赵王张耳的儿子,她的母亲吕渊公主是刘邦和吕后的女儿,也就是说,张延实际上是刘邦和吕后的孙女。有这样的家庭,应该是很幸福的,但生活总是出乎意料。张岩出生几年后,父亲张敖被祖父刘邦怀疑,以阴谋罪在长安被抓。张家顿时陷入了恐慌。后来,幸运的是,赵向官高证明了张敖的清白,张敖是死是活,但王却不是来的,只能是一侯。此后,张燕随父母住在长安,过着谨慎的生活。公元前195年,刘邦去世,他的儿子刘英(汉朝人)继位。刘英生性仁厚软弱,但大权掌握在吕后手中。吕皇后还是不满意,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地位,她做出了一个可笑的决定:让孙女张延嫁给儿子刘英。需要注意的是,当时张岩只有11岁。她还是个孩子。即使在那个年代,她也远远没有到结婚的年龄。对于这个家庭,身为母亲的公主陆渊和舅舅刘英都表示反对,但他们却无力改变结果。公元前192年,张延在父亲的叹息和母亲的哭喊中进了故宫,成为了汉朝的第二位皇后。但她不再是那个善良、热情的叔叔,而是一脸严肃、冷漠的丈夫。刘英很无奈,他无法抗拒自己的母亲,只能用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当他带着张延进宫后,他不知道以什么身份和这个可怜的小侄女面对面,所以他躲在其他宫女中,喝掉了悲伤,留下年轻的张延一个人在空荡荡的寒冷的殿前。张岩婚后日子冷冷地过去了。她的父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来宫中看望她,刘很少露面。奶奶经常来,但每次不是来教她房钟的手艺,就是来催她早日怀孕。随着时间的推移,张燕发现奶奶来的次数越来越多。可以看到她的胃没有动静,祖母的脸色也越来越差了。但那天,奶奶似乎心情很好。她笑着对张燕说:“从现在起,你必须装怀孕。”张燕不知道为什么,但她只能这么做。几个月后,吕后又抱了一个孩子。她告诉张燕:“没必要再装怀孕了。这是你的儿子刘公。张岩就是这样迷茫地当上母亲的。然而,有了孩子之后,张岩的生活充满了希望,凄凉的大厅终于活过来了。但好景不长。公元前188年,刘英因抑郁症去世,留下15岁的皇后张延成为最年轻的寡妇。不久,她的儿子刘公被吕后推上了皇位。因为刘公年轻,吕皇后还在朝廷中,而张衍不能称为太后,所以她仍然是皇后,独享后宫。一年后,吕渊公主去世了,只是没有丈夫的张延再次失去了母亲,但厄运并没有打算让张延走。公元前184年,刘公发现自己的生母不是已经被吕后杀害的张延。刘公抱怨说太后怎么能杀我的母亲呢?等我长大了,我一定要报仇。”刘公的话被吕后听到了,吕后担心后事,就先废黜刘公,然后杀了他。几年后,张岩的父亲张敖也去世了。公元前180年,他的祖母吕后也去世了。然而,在短短8年的时间里,张燕失去了所有的近亲,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孤独者”。但她的不幸还没有结束。吕后死后两个月,官员们杀了吕氏家族,立刘恒为皇帝。就是汉文帝。但这样看来,张岩的存在是很尴尬的。于是大臣们把她从王位上撤了下来,把她关进了冷宫。23岁的张燕(音译)在生活中没有什么可期待的。17年后,张岩终于结束了她悲惨的一生,死在一个僻静的冷宫里,年仅40岁。张岩死后,按照礼仪,应该葬在**i墓的东北方向,但这里没有她的位置,所以她只能葬在不规范的西北角。此外,由于张延没有孩子,她的陵墓建造得很简单。但令人惊讶的是,它是如此简单,没有密封土。我们现在看到的密封土堆是后人加起来的。汉皇后最后受到如此不公的待遇,真是令人遗憾!但在皇室,她受到的待遇并不好,但在平民社会,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当臣民们听说皇后在下葬前被剥去了她的身体,发现她仍然是一个纯洁的女人,他们都叹息。人们不仅同情她的悲惨经历,而且欣赏她的高尚本性,所以要为她设立寺庙,定期崇拜她,还把她尊为花神,为她设立的寺庙被称为“花坛”。但张岩看不到这一切。狠最御家!然而,我想这些,她早就应该在意了,在生活中如此这般,以后还能怎样控制事情呢?2000多年过去了,曾经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早都烟消云散,只剩下那小小的封土堆还默默驻立,似乎向人们无声地诉说着过去的故事。#小刘公简介#

2、小刘公全剧

大宋景佑年间,后生玉郎为了帮姐姐冲喜,乔装打扮一番被迎娶到刘公家,因新郎官病入膏肓无法拜堂,刘夫人便差小女慧娘与玉郎拜堂成亲。到了晚上,母亲又差小女晚上来陪“嫂嫂”睡觉,谁曾想这一睡,就睡出问题来了。刘公原是一中医世家,与夫人共同生有一对儿女,这一对儿女虽只相差一岁,但均生得相貌堂堂一表人才,并说好了人家,一个待娶一个待嫁。儿子刘璞16岁这年,刘公看已到婚娶年龄,想尽早给儿子完婚,不料自幼体弱多病的他,此时却偶感伤寒一病不起,生命垂危。刘公怕耽误孙家女儿日后幸福,想等儿子病好择日再婚。可是刘夫人却坚决不同意,差人找来媒婆张六嫂,到孙寡妇家提亲,想给儿子冲喜。哪料这一幕被邻居李名荣意外得知,此人曾在他家管过解库,得了些不义之财,总想挤兑刘公搬走好霸占他的房产,此时急忙去给孙寡妇家通风报信。孙寡妇相公在孩子尚在襁褓时,便已不在人世,孙寡妇与养娘一起把两个孩子抚养长大,姐弟俩生得是貌美如花,不分彼此。得知刘公家吉日已定,新郎身体又令人堪忧,娘俩抱头痛哭,此时,玉郎想到了一个两全主意,由自己替姐姐去成亲。他们跟刘公家说好,成亲后女儿只在婆家待3天就回,等相公病彻底好了,再回来圆房。孙寡妇盘算得好,让儿子玉郎去,既冲喜了,万一新郎官以后身体有个闪失,也不至于误了女儿名分不好再嫁。这天,玉郎一番乔装打扮后,还真是跟家姐分不清你我。到了刘公家,玉郎一眼便被新郎官的妹妹慧娘吸引,心想,如果我那已下聘的娘子是她就好了;而此时,慧娘也不由得被玉郎深深吸引。心想,如果我那已给聘礼的相公长得这般容貌就好了。接下来,刘夫人差慧娘与玉郎拜了堂成了亲。到了晚间,刘夫人让慧娘与“嫂子”同睡。怎料原本心生爱慕的一对,此刻说笑间不知不觉滚到了一起,慧娘才知道,原来玉郎是嫂嫂的弟弟。意外的是,儿子刘璞 经这一冲喜,身体竟果真日渐硬朗起来,这天,他硬撑着来看自己的娘子,竟发现娘子生得是如此美貌;与此同时,玉郎看了姐夫,也对姐夫心下非常满意,觉得姐姐嫁给姐夫也算是桩好姻缘。初尝禁果的俩人,在接下来的3天里,如胶似漆难分难舍。想到马上就要分离,不由得抱在一起偷偷流泪。就在二人正惺惺相惜之时,不料被刘夫人逮个正着,迫于无奈,慧娘便把实情一五一十告诉了母亲,并央求母亲把自己嫁给玉郎。没想到这事又被邻居李名荣知晓,赶紧跑去告诉了慧娘的婆家裴九老。他以为如此一来,刘公一家在这儿住不下去搬走了,房子自然就成自己的了。裴九老闻听此事顿时气得七窍生烟,心想怪不得我三番五次去提亲,你不答应说女儿尚小,感情是早找好了野汉子。他一路狂奔而来,到了刘公家,一言不合就跟刘公扭打起来。并扬言要去告官府。这边刘公也是气愤不已,如今小女闹出此等丑事,都怪这个孙寡妇家。那边玉狼一看形势不妙,早已逃回了家里。这天早上,裴九老到衙门去告状,恰巧碰到了刘公也来这儿,准备状告孙寡妇家。俩人在门口又扭打起来。乔太守别名乔青天,因断案如神秉公执法,深受百姓爱戴。听了二位的诉说,一听这局中有局,便命人将所有当事人叫到堂前,才理清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原来,正因为刘夫人不听劝告,不愿意等儿子病好以后择日再娶,导致了孙寡妇护女心切出此下策,而他们顺理成章睡在一起,也是刘夫人一手促成的此事。看着木已成舟的玉郎与慧娘,俩人爱而不得的痛苦样子,吴太守当即做了个决定,将慧娘许配给玉郎,玉郎的姐姐原嫁给刘璞,原聘给玉郎的女子,许配给裴家公子。并限三家即日即一起完婚,如有不服,定重治。于是,隔日三顶花轿三对新人,在乔太守的乱点鸳鸯谱下,成就了三桩美满姻缘。不久,玉郎与刘璞 都考上秀才,后来到京城做了大官,裴公子也在他二人的提携下,仕途顺利;而那个心怀不轨的邻居李名荣,却在他们成婚后心中不爽,不久于人世,他的房子也归了刘公家所有。真是恶有恶报,偷鸡不成蚀把米。而乔太守之所以如此受百姓欢迎,也是因为他有着,懂得顺势而为成人之美的美德。此故事来源于《今古奇观》乔太守乱点鸳鸯谱一章,故事经典引人深思。#我要上 头条##古文故事#

3、小刘公故事

【悬壶济世】清朝初年,我(作者)的故乡有位刘公,名子仪,是个老学究。他以教书为生,困顿不支,不得已卖掉居住的一栋大房子,拿钱另租城北临街的一间商铺,内居家眷,外做小本买卖。刘公性格旷达忠厚,不善于斤斤计较,一年多下来,本钱赔光,依旧口袋空空。再观新居,狭窄低矮,只能遮风蔽雨而已。庭院四面,生长很多野生药材,如人参、三七等,长势茂盛,蔓延石阶。刘公心生厌恶,想全部锄去,改种花草。某晚,他梦见一位黄衣老叟,指着院中的野生植物相告:“这些都是良药。掺和铅粉、桐油熬成药膏,能治疗各种毒疮,为何要剪除它们?”刘公醒后,牢牢记住,翻检查阅《药性编》,确如老叟所言。他心喜不已,急购铅粉、桐油,苦无煎药的炉灶。刚好门前有个女乞丐,箩筐内有只铜釜,短柄,三只脚,刘公花一百文钱买下。又购得小铁炉,凑齐用具,切碎碾磨药材,细心炼煮,熬成药膏。先找个患疮的乞丐小试一番,的确有效。第二年春,细雨绵绵,久无晴日,城中积水达一尺来深。夏天则出奇干旱,毒日蒸腾,沙煎石铄,农夫和商人无论老幼,都患上湿症,医家束手无策,只有刘子仪家的药膏能治愈此病。来求医问药的人络绎不绝,他因而赚了不少钱,日常生活也宽裕很多。然而刘公秉性淳朴善良,即便深夜,乞丐登门买一文钱的膏药,他也必定起床接待。某晚,刘公刚躺下,窗外风雪满街,忽闻一阵焦急的敲门声传来。他在枕上大声询问是谁,对方答道:“要饭的前来买药。”刘公披衣急起,打开双门,一个乞丐跛行而入。乞丐的左腿有个疮,大如铜钱。刘公细视疮面,然后裁纸取膏在炉火上烘热,计量肯定够用。不料膏药调好,乞丐的毒疮忽大如碗;刘公只好再调,毒疮又大如瓯;再换,毒疮忽大如盆;如冰盘,不断变化。前后调取十几次,都不足以盖住疮面。这时左邻右舍的公鸡开始乱鸣,墙上的一盏油灯闪烁不定。妻儿见刘公长久不回内室,几番催促。刘公如若不闻,俯首呵寒,仔细敷贴,绝不因一文钱的琐碎而埋怨恼怒。可乞丐反而发脾气了,粗声粗气地叱道:“嘻!你这小气鬼真是鄙陋!膏药平常至极,何必每次都算得这般精细!”刘公不语,仍旧给他换药。再观锅中,膏药已经告竭,乞丐忽然狂笑,声震屋瓦。他从袖内摸出一文钱,掷入锅里:“聊以酬谢你一夜辛劳。”说完,出门踏雪而去。刘公熟视锅底,上面嵌着一枚非常古老的五铢钱,坚滞如铸,无法取出。锅上熬药的热气腾腾而上,结成五色香云,终夜氤氲不散。不知怎地,从此刘子仪的膏药更加灵验,人们怀疑那个乞丐是神仙。刘公活到八十岁,无疾一笑而终。他的子孙爱读书,不少成为秀才,依旧悬壶济世为生,世世代代保守铜锅、小铁炉,视作如连城璧一般珍贵。我幼年曾亲眼目睹:铜锅,是古代的勺斗;小铁炉,是个小的断脚铛。译自《夜雨秋灯录》中【刘子仪膏药】一篇

4、小刘公大结局

冬至起我们一起背诵四时之诗之四十春日与闲山居士小饮 其一北宋 · 苏轼一杯连坐两髯棋,数片深红入座飞。十分潋滟君休赤,且看桃花好面皮。这首小诗是老苏调侃其朋友刘公的,非常有生活趣味。首句写连干数杯,次句是写脸上转红了,好似红花飞入座中到两髯脸上。第三句是做比兴写法,十分潋滟君休赤,前四字是写红色状态,后三字是写朋友不要害羞,不要脸红。为第四句作铺垫伏笔。第四句调侃的非常雅致而有趣味,幽默而活泼。说朋友刘公犹如桃花脸一般,估计刘公看了也是哭笑不得吧。北方桃花可能在四五月份才能盛开,不过也快了。苏轼如果放在今天也是很多人又爱又恨的,他心思单纯无城府,嘴不加锁不把门,想说啥就说啥,一树梨花压海棠嘲笑张先80岁娶18岁的新娘也也绝绝子了。原文如下: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哈哈,博大家一笑。

5、小刘公是什么故事

(二)老军儿子哭倒在地,刘公夫妇扶起劝他,老军儿双膝跪下哭告道:“儿子不幸,前年丧母,未能入土,故与父商议回原籍,求取些银两来殡葬。不想逢此大雪,路途艰难。得遇恩人,赐以酒饭,留宿在家,以为万千之幸。谁料皇天不祐,父忽得病,哪知竟不能起,此间举目无亲,囊乏钱钞,衣棺之类。料不能办欲求恩人借数尺之土,把父骸掩盖,儿情愿终身为奴仆 ,以偿大恩。不知恩人能否帮我?”刘公扶起道:“小官人休虑!这送终之事,我帮你办,定会好好安葬。”刘公取出银子,买办了衣衾棺木。唤两个土工来,收拾入殓过了。又准备羹饭祭奠,荧化纸钱。抬到屋后空地上埋葬好了,又立了碑额。过两日刘公跟老军儿说,想让你回去找亲族搬丧回乡,怕你年少,不认路,等有熟人经过,托他带信,然后再想办法运回棺柩,你看怎么样?老军儿跪泣告道:“儿受公公如此大恩,地厚天高,未曾报得,岂敢言归。且 恩人无子嗣,儿虽不才,倘蒙不弃,收充奴仆,朝夕伏侍,少效一点孝心。万一恩人百年之后,也好在坟前拜扫。那时到京取回先母遗骨,同父骸葬于恩人墓道之侧,永守于此,这便是儿子心愿。”刘公夫妇大喜道:“若得你肯如此,乃天赐与我为嗣,岂有为奴仆之理,今后当以父子相称。”小厮道:“既蒙收留,即今日就拜了爹妈。”认了父子之后,遂改姓刘,刘公又不忍没其本姓,就将方字为名,唤做刘方。自此,刘方帮家过活,奉侍刘公夫妇,极其孝敬。时光似箭,不觉刘方在刘公家里已过了两个年头。时值深秋,大风大雨,下了半月有余,那运河内的水,暴涨有十来丈高下,犹如白沸汤一般,又紧又急。往来船只,坏了无数。一日午后,刘方在店中收拾,只听得人声鼎沸。急走上前去看,却是上游一条大客船,被风打坏,流下来,船上之人,已落水大半,余下的抱桅攀舵,呼号哀泣,大喊救人,因风水利害,岸上人只能看着,忽然一阵大风,把那船吹近岸边。岸上人用挠钩二十多把,一齐搭住船,救起十数多人,被救之人中有一少年,年纪不上二十,身上被挠钩伤几处,行走不动,倒在地下,气息将绝,尚紧紧抱住一只竹箱,刘方在旁触景伤情,想道:“此人之苦,正与我一般。我们当时若没有刘公时,父子尸骸不知归于何处。这人今日却没人怜救了。且回去与爹妈说知,救其性命。”急忙回家,把这事报知刘公夫妇,意欲扶他回家调养。刘公道:“此是阴德美事,为人正该如此。”父子二人,行至岸口,只见众人正围着那少年观看。刘公分开众人,叫道:“小官人,你挣扎着,我扶你到家将息。”那少年点点头,刘公同刘方向前搀扶。一个年幼力弱,一个年老力衰,不济事,旁边一个力大的后生帮助架起,刘方帮助拿着竹箱,弄回家去。(未完待续)#小刘公简介#

6、小刘公38集

有对老夫妇无儿无女,前后分别收养了两个落难少年为义子。两个儿子为义父义母送终以后,哥哥才发现弟弟竟是个女儿身。在明朝宣德年间,有个老者叫刘德,夫妻两六十多岁无儿无女,开一家小酒馆过日子。刘德好善,常周济人,有人少他酒钱也不计较。有一年隆冬,天下着大雪,刘公夫妻两正在火炉旁喝酒。门外有一老一少的父子二人,衣衫褴褛,背着包裹冒着风雪而来。老者和小儿姓方,他们进了刘公的店要些酒喝了暖身。刘公烫了一壶热酒,切了一盘牛肉端到桌上。方家父子因为身上没钱,只喝酒不吃牛肉。刘公道:“这样冷的天,吃些酒肉才能挡风寒。你们只管吃,我不收钱。”老者不信,刘公说:“我不比别家,既然没有盘缠,就算我请的。”方老汉见刘公没有开玩笑,父子二人才举筷子尽情吃了个饱。吃完方老汉拿钱付账,刘公怎么也不收,老汉千恩万谢,背上包裹要出门。门外风雪越来越大,一个人影也没有。刘公见如此寒冷,留下父子二人在家住宿。那方老汉受了寒气,当晚发起高烧来,刘公花钱请医生来家。医生开了药递给刘公道:“用生姜为引,煎给他吃。如果吃了药发出汗来就有希望,否则没有救了。”方老汉吃了药没出一点汗,刘公再去请医生,医生已不肯再来。七天后,方老汉就呜呼哀哉了。可怜那小方才一十二岁,前年丧母还未入土,本想与父亲在外谋些银子回家葬母,没想到父亲又忽骤病去世,悲切地哭倒在地。刘公夫妇取了银子,买些衣衾棺木,找两个土木工收拾入殓,在屋后空地上把方老汉埋了。又见小方年幼,怕他回去认不得路,就收留在家,待过几年长大些再图运柩回去。小方跪下哭拜道:“受公公如此大恩,未曾报答不敢言归。恩人且无子嗣,倘蒙不弃,原充奴仆朝夕伏待,尽点孝心。万一恩人百年之后,亦为坟前拜扫之人。那时回乡取先母遗骨,同父骸葬于恩人墓侧,永守于此便是儿之心愿!”刘公夫妇大喜,收下小方为义子,从此以父子相称,遂改名为刘方。刘方自此日夜辛勤帮家里做事,侍奉刘公夫妇极尽孝敬。老夫妇也对他如亲生一样看待。两年后的一个深秋,河床发大水,有只客船被风打坏,有个少年有幸没有被水溺,受了伤不能行走,气息将绝倒在岸上,怀里紧紧抱住一个箱子。刘公带着刘方,父子二人一起把这少年扶回家将息调养。这少年叫刘奇,两年前随父母进京考试,没想到遇上瘟疫,父母俱丧,竹箱内便是父母骸骨,准备带回家安丧却遇上洪水。刘奇在刘公家受到精心照顾,两日后就能下床。刘奇为人温和礼貌,刘公夫妇十分爱他。刘奇与刘方年龄相当,二人命运相仿,情投契合结拜为兄弟,友爱如嫡亲兄弟一般。刘奇是个饱学之士,他教刘方读书。刘方也很聪明,一点便通,也很好学,不过数月,经书诗词都能精通。刘奇在刘公家住了小半年,彼此互敬互爱,胜如骨肉。此时他的伤早好了,想要回故乡归葬先人,便对刘公辞行。刘公也不好强留,刘妈妈收拾包裹给刘奇路上用,临行时大家都不忍分离,最后不得不洒泪而别。刘奇回到故乡,谁知家乡遭黄河水泛滥,房屋人畜被荡尽,几十里地没有人烟。刘奇无处投奔,访问亲友一无所获,只得又回到刘公处,求一块空地埋了父母。刘奇再次回来,刘公夫妇看见如喜从天降,道:“官人,想杀我也!”刘奇哭诉家乡的惨景,欲拜刘公为父,依傍于此,朝夕侍奉。请刘公夫妇上坐,拜为父子。将骸骨也葬于屋后。从此,刘奇刘方兄弟二人,齐心协力勤劳持家,家业渐渐兴隆。侍奉父母尽人子之礼。时间又过了两年,刘公夫妇年纪已老,患起病来。二子衣不能带极尽服侍,但医药无力,二老相继过世。兄弟二人商量要将三家父母合葬一处,刘方回家乡取了母柩迎来。择了吉日,刘公夫妇葬在中间,刘奇父母葬在左边,刘方父母葬于右边,三坟拱列如连珠。自从刘公亡故后,刘奇刘方二人同眠同食,把酒店收了,开起布店。二人少年志诚,物价公道,生意很好,不到两年就挣下老大家业。刘奇与刘方商量要找媒人娶亲,刘方老是推拖不肯。刘奇见弟弟如此,也不好独娶。有一天,刘奇作词一首在墙壁上,刘方也补了一首。刘奇怀疑弟弟是女儿身,把这事告诉朋友。朋友问他:“你们每日同吃同睡,你会不知道?”刘奇说:“刘方从来都穿衣服睡,连袜子也不脱,只是觉得奇怪并无疑心。”后来,刘奇作词,刘方也和了一首。刘奇看了便道:“原来贤弟是女子!”刘方羞得满脸通红,只得把事情告知。当初刘方跟父亲出门,为了方便才女扮男装。因还要迎母柩归来,所以一直隐瞒。刘方节孝,与刘奇同榻数年不露一毫,刘奇对刘方又敬又慕。第二天,刘奇请朋友作媒,刘方换回女装,刘奇备办衣饰,择吉日二人先往三个坟墓上祭告,然后洞房花烛结为夫妇。婚后,二人相敬如宾,挣起大家业,生下五男二女。至今子孙繁盛成巨族,人们称为“刘方三义村”。故事改编自《醒世恒言》之《刘小官雌雄兄弟》。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小刘公全剧(小刘公第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