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山书法学习:如何在继承中创新?文◎赵磊傅山,一位享有盛誉的书法大家,其书法的成就来自其对前人的学习和自己的创新。傅山早期学习晋唐楷法,后来又接受了赵孟頫和董其昌的影响。在探索过程中,他对颜真卿遒劲大气的书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将颜真卿视为人品大义凛然的楷模。从傅山的众多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颜真卿笔法的继承与发扬。在继承前人书法的同时,傅山并未止步于模仿。他的作品具有宽博庄严的气质,章法错落有致却不显杂乱。他的笔触刚健有力,运笔重拙,具有篆籀之气。正是在学习颜真卿的基础上,傅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傅山书法的成就,充分体现了在继承中创新的价值观。我们应当学习傅山的精神,既要尊重和传承前人的经验和智慧,又要勇于探索和创新,这样才能在各个领域取得更大的成就。傅山书法的传承与创新,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想的学术发展模式,让我们从中汲取灵感,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开拓书法新境界。#溥山简介#
2、溥山书法忌“俗”不忌“丑”,这部行楷拍出4.3亿亿,看不懂者:丑书关于书法的审美,第一个提出“丑书”的是傅山,他因看不起赵孟頫的人品,将其书法贬为“匪书”、“俗书”,并提出了:“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后来的田蕴章先生把自己欣赏不了的书法,统统归为“丑书”,甚至大骂中书协的人,大部分都是写“丑书”的!在傅山之前,书法的审美就没有“美丑”之分,只有“雅俗”之分!王羲之对那些“上下方整,前后平齐,便不是书法,但得其点画耳”斥为“俗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印刷体”、“美术字”!所以说,书法忌“俗”不忌“丑”!2010年,保利5周年春季拍卖会上,宋四家之一黄庭坚的《砥柱铭》拍卖到4.368亿元,目前已知拍卖价最高的书法作品,高于赵孟頫的《心经》!《砥柱铭》原文为唐朝魏徵所作,鼓励人要“持砥柱之节以奉身”,黄庭坚非常喜欢,他一生多次抄写,惠赠朋友。而这部《砥柱铭》为自己忘年交杨明叔所作,一是感谢他对自己的照顾,二是鼓励杨明叔要“忠贞屹立,溢于言表”!《砥柱铭》可以说是黄庭坚长枪大戟、绵劲迟涩书风经典之作,字字珠玑,鞭辟入里!作为黄庭坚的行楷代表作,《砥柱铭》可以说笔笔精到,气势开张,结体舒展,自成一家!然而在那些只能欣赏“印刷体”、“美术字”的人,看不懂这样的书法,属于“丑书”!《砥柱铭》能拍卖如此高的价格,关键在于他具有个性鲜明的特点:落笔奇伟,点画用笔沉着痛快,笔笔似自空中荡漾而来,充满飞动之势。如此佳作,能卖到如此高的天价,也不足为奇!今天特别向大家推荐黄庭坚的《砥柱铭》的高清复制品,采用博物级的复制技术,宣纸材质,期待您的喜欢!
3、颜真卿晚年一件书法,将“丑拙”之风发挥到了极致!米芾、董其昌看了都惊叹,专家却说他把楷书写“死”了!明末草书大家傅山曾提出关于书法的“四宁四毋”: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要在丑拙奇崛中包孕书法之美是不容易的,放眼整个书法史,能做到的也就颜真卿、祝允明、傅山、八大、金农几人而已。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既是“天下第二行书”,也因涂抹改正太多被批评为“丑书”。作为“楷书四家”之一的颜真卿,其“颜体”一直以古拙浑雄著称,但也有专家认为他过于追求字形的生拙、墨色的华滋,使楷书陷入僵化,把字写“死”了。颜真卿晚年作品有一卷将“丑拙”之美发挥到了极致,此作为《送刘太冲叙》,它将行、草、楷三种融为一体,颜真卿突破了“二王”飘纵洒脱的书风,这也是为何有人说他此件作品在艺术价值上超越了王羲之。《送刘太冲叙》作于唐大历七年(772年),是他为送别好友刘太冲而作,全文共计160余字。刘太冲是唐代诗人,颜真卿担任平原太守时,曾召他为从事,二人关系很好,故有此作。此帖在书史上评价很高,米芾以“龙蛇生动,见者目惊”形容此帖气势之足,明代书画家董其昌附和道:“颜鲁公送刘太冲叙,郁屈瑰奇,于二王法外别有异趣。米元章谓如龙蛇生动,见者目惊,不虚也。”《送刘太冲叙》以瑰奇不俗取胜,不为二王之法所囿,令人耳目一新。《送刘太冲叙》全卷无半点媚气,“刘”“也”“骧”“平”等字古拙中有遒劲之笔力,书法专家评价此帖在融合楷、行、草笔法时还掺入篆籀气笔意以及隶书的点画多姿,五体皆备。结字时为避免笨重臃肿,颜真卿着意中宫留白、左右开张,将竖弯钩夸张化,撇捺也拉长外展,如“吏”“在”等字。在“聲”“昔”等上下结构的字中,上放下敛,险奇中重心却很稳实。《送刘太冲叙》每个字拿出来都非常值得玩味。以“勖”字为例,秃宝盖将原本左右结构的字变为了上下结构,整个字的重心在上半部,为了整体的稳当,下半部分的“力”被整体缩小了,“冒”字的秃宝盖如黄罗伞盖压住了整个字的左右之势,充满意趣。《送刘太冲叙》作为颜真卿行书中“丑拙”风格大成之作,在摒除习气后,兼取众体、保留篆籀笔意,并突破了二王成法,很是难得,所以历朝历代都被书画家所临摹,而浙江省博物馆所藏的南宋留元刚《忠义堂帖》本,是此作目前最佳的摹本。现在,我们将颜真卿这一卷《送刘太冲叙》进行了博物馆级别的超高清1:1复制,点画清晰自然、纤毫毕现,装帧精美,特向您推荐,期待您的喜欢!
4、傅山书法欣赏
5、康熙刚说一声:“快哉!”周云龙便指着他的鼻子骂道:“哪里来的野杂种,给我拿下!”康熙化名“龙德海”,微服去五台山拜佛,路过大同时,夜宿沙河堡一老店,偶遇当地名士傅山(傅青主)。康熙叫上店老板和傅山几个人围炉闲聊,他问店老板,老百姓的日子过得咋样。店老板说县太爷刘清源是个好官,而大同府台周云龙,却是一个爱财的主儿,弄得百姓苦不堪言。他说:“这个周府台一肚子学问都喂了狗,邻居家因拿不出捐,硬把人家15岁的女娃子讨去做妾。”老板又说:“最近他扣押了河南几个贩马客的200匹牲口,刘太爷已求他归还人家,不知道能不能办成。”这时,傅山听得也是满腹凄恻,他摇着头说:“明天就在沙河堡宴请周云龙,我也在被邀请之列。”康熙马上对傅山说:“青主先生,明天带我一起去赴宴可好?”傅山看康熙不是一般的贵公子,随即答应了。等人都散了,康熙问魏东亭:“马政一事,朝廷自有制度,周云龙要这么多马干什么呢?”魏东亭答道:“周云龙是吴三桂的亲信,他应该是给云南征的马。”第二天,沙河堡为周云龙接风,宴席设在当地缙绅蔡亮道家。其实,刘清源宴请周云龙,就是为了那200匹马。河南几个贩马客从内蒙古回来,被周云龙以调用军马为名,将200匹马全部扣留。几个商人打听到县太爷刘清源是他们的河南老乡,便走了个后门请他出面通融一下。刘清源是个好官,可对上司周云龙也很无奈。蔡亮道是刘清源的同年,主动请县令、府台同来他家商议此事。康熙带上魏东亭和太监小毛子,跟着傅山来到蔡亮道家,找了个角落坐了。半小时后,周云龙和刘清源便到了。只见两个人一个仪表堂堂,一个萎缩寒酸。康熙叹曰:人不可貌相啊!周云龙也注意到了气度不凡的康熙:“这位是谁?”“不才龙德海,去五台山进香,承蒙蔡公邀请……”他“唔”了一声就坐了上座。酒过三巡,大家便进入正题——蔡亮道说,眼看开春了,河南垦荒用马,这几个贩马客是刘县令的老乡,若能网开一面,放他们回去,也是一大善政……刘清源替周云龙斟了一杯酒,也劝道:“这几个马客带着开封府的证明,不是私自贩马的奸商,若不还马折个价给他们点银子也好。”周云龙说话了:“好啊,请贵县从火耗中追加一些,补出马价就行了,又何必兴师动众弄这些虚的?”周云龙真够狠的,本来他收的火耗比朝廷规定的多出很多,还想盘剥百姓来补账。刘清源呆了:这200匹马,需要九千两巨款!康熙早听得不耐烦了,正想起身,周云龙却笑道:“我们还是吃酒吧!一味纠缠办不了的事没意思。我出一酒令,说不上来的罚酒。”酒令的要求是:先说一个天上的事物,再说一个地下的事物,然后说一个古人手里拿什么、口里说什么。周云龙说:天上有月轮,地下有昆仑,有一古人刘伯温——手执酒杯——说是“酒杯之外不许提!”周云龙的意思是,除了喝酒,其他事免提,也就是说,把马要回去没门儿!刘清源却说:天上有华盖,地下有羽盖,有个古人秦琼倒运做乞丐——手执一对四面锏——说是“还我马儿来!”众人哄然大笑,康熙笑得直跺脚,推着魏东亭说:“这个有趣,你也快说一个!”魏东亭说:天上有天河,地下有汾河,有位古人叫萧何——手持一本大清律——说是“惩罚贪官污吏!”大家一听,面面相觑,周云龙的脸霎时红了:“你说得好!我又有了!”他说:天上有灵山,地下有泰山,有一古人叫寒山——手执一把扫帚——说是“请自扫清户前雪,莫待令尹把门灭!”这简直就是赤裸裸的威胁了,没有读过多少书的小毛子坐不住了,他站起来走了两步,说道:天上有个玉皇帝,地下有个康熙帝,有一古人洪武朱皇帝——手执三尺龙泉剑——说的是“剥贪官皮!”一听“剥贪官皮”,众人惊得面如土色,只有康熙拍掌大笑道:“快哉!快哉!这个酒令好!”周云龙把桌子一拍,指着康熙骂道:“哪里钻出来的野杂种,如此放肆!你们今天专门是为了糟蹋我吗?与我拿下!”几个差役一起向前围住了康熙,不料魏东亭一转身打出去,几个差役被打翻在地。蔡亮道浑身发抖,贩马客们脸如死灰,只有刘清源冷眼旁观:他已看出康熙不是等闲之辈。正在混乱中,只听小毛子一声:“接——圣——驾!”八名腰佩宝剑的侍卫列队而入:“万岁,请降旨发落!”蔡亮道和刘清源对视一眼,双双跪下,众人也纷纷跪了。再看那不可一世的周云龙,眼睛一翻,瘫倒在地。康熙索来纸笔,大笔一挥写下几个字,又盖上随身携带的玉玺,交给刘清源:“你办得好!你马上去大同府任职,依律办了这个奴才,将文案发往吏部、刑部!”就这样,大同府台周云龙被就地免职,而县令刘清源,直接代替周云龙做了府台。这是《康熙大帝》中的故事。康熙在位时,多次微服出行,查民情,诛贪官,不拘一格启用贤良之才。由此可见,康熙是当之无愧的一代圣君!#诗漫大讲堂# #历史真知棒##真知新坐标#
6、傅山的书法不仅仅是艺术的表现,更是他个人魂魄的写照。他的作品展现了他的豪放个性和对自然之美的追求。他以纵横交错的笔触勾勒出文字的神韵,使每一个字都饱含着生命的力量。
7、于少平(愚公)研究傅山,求神不求形为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