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绍翁的夜书所见(叶绍翁简介及代表作品)

1、叶绍翁简介及代表作品

博士论诗《头条》论证博士的人不少,但专业玩诗词的大概只有文学博士诗道骏言一个。说他完全不懂格律,不懂文学鉴赏,那肯定是冤枉人;但看他的写诗和论诗,有时又不免让人生疑。有证据吗?博士初入头条时,大约那时还有几份艺术殿堂的纯真,放眼一搜,发现有人竟然提出从语文课本中删除汉乐府诗《江南可采莲》!于是,挺身而出,义正辞严地喝斥道:“这个建议有道理吗?这完全是外行人,外行话!”不知是头条混久了,沾了一身江湖气;还是真的“不打不成交”,文学博士与这个“外行人”竟成莫逆,并且心甘情愿地当此外行的“新闻发言人兼辩护人”。外行每有新作,无论好坏,必大为鼓吹。这不,一篇诗意平平,夹缠不清的《游园不值》,硬是被文学博士吹成了“难得的好诗”:博士最初嘲笑的那个“外行”就是“非著名诗人靳军”。很明显,“非著名”的《游园不值》是受了南宋真著名诗人叶绍翁的同题诗“启发”而成,尽管非著名一再宣称“中唐以后无好诗”。那么非著名的《游园不值》究竟有何难得呢?请看博士如何说:“第一句,起句,从写景开始,描绘园中春色繁盛,繁花把围栏都覆盖了一半,“半遮栏”突出园内春光之“盛”,比“一枝红杏出墙来”还要繁盛。起句把浓浓的春色写得极具张力。“半遮拦”还有一意,围栏松松散散地遮拦着园里风光,门禁并不森严。”艺术鉴赏的差异性真的很大哟!在博士的眼中,“满园春色半遮栏”比“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来得更繁盛,更富张力。张力是啥,在下不知道,就想问博士一声:人家春色不仅满园,而且关都关不住了,以至“一枝红杏出墙来”;你的呢?充其量就是“满园春色”吧?怎么就你的更繁盛呢?文学博士不懂“侧笔铺垫”的艺术表现手法吗?叶绍翁通过“苍苔”,“红杏”侧面暗示主人隐逸高雅的情趣,而非著名的呢?两诗优劣,不需要博士那么高的学历,稍微懂点儿诗的人都能看出,“不是好诗的”宋诗与“引领风骚”的“靳体诗”相差不可以道里计。诗之事,无外写景抒情。写景已见识了,“非著名”的抒情又如何?关于“半遮栏”,作者与博士的意见完全相左。我们当然以作者自己的解释为准:“我意指围栏不密不固,……”“围栏不密”是常态,除非围墙;“不固”则是特例,特例是需要补述的。如果仅仅是描写围栏的形状或状态,写成“满园春色透斜栏”不就完事了吗?如此就妨碍粉蝶戏花间和君子钻栏入吗?与“门禁不严”有甚关系?说到底是作者状物拟情的功夫太差。作者继续解释“半遮栏”道:“如执意进入,可入。”最初,在下私自揣度,常规写法,第三句该轮到“不值”了;可是非著名到底非同凡响,半天空里掉下一截猪大肠:“君子未允当莫入。”几个意思?看了作者的解释,方才醒悟:原来非著名的立意不似叶绍翁的寻幽访友,而是想“表达规则和行为的关系及后果,希望能引起读者思考。”写诗的人都知道,诗之立意求新求深。非著名的这个立意如何?围栏“不密不固”,不想买票而执意进入,是完全可以办到的,但“君子未允当莫入”。这就奇了怪了,现在的公园除一些商业性的娱乐场所例如“迪士尼”,基本免费开放。围栏除了防备“畜生”破坏,其功能基本上就是“防君子不防小人”的摆设,何劳你煞有介事,四处嚷嚷而“引起读者思考”?你的所谓“君子未允当莫入”,不就是公园门口张贴或悬挂的“凭票入内”,“无票不得阑入”的公告吗?何须故作高深,故弄玄虚?另,如果是商业性娱乐场合,商家“准入”的依据就是买票,并不因为你是君子就特别照顾,或你是小人就坚决拒绝。相信人人都有“凭票入内”的经历,只有小人贪小便宜,明知不允也要想方设法诸如翻墙打洞而“执意进入”;正人君子自律甚严,怎会“未允而入”呢?博士不嫌“立意粗浅”,避重就轻地说此句“读起来不太顺口,算是微瑕”;然后笔锋一转:“但它把诗人的真情实意完整准确地表达出来了。舍其小而取其大,不失诗人本心。这样的安排是值得肯定的。”请问博士:梅疮是桃花吗?因为非著名的《游园不值》不是访友,只是纯粹的“寻花问柳”,结合上文分析,我们就有理由怀疑这个游园人不是悭吝,就是“寡人有疾”:访友不值,欲去留连,以至日暮可以理解;游园忘带钱或没有“出行安全绿码”,打道回府明日再来就是了,何须眼巴巴地站在公园外干等至天黑,等“你妈喊你回家吃晩饭”?这是所谓的“诗以情运”?写景不活,叙事不畅,立意平平(平仄就不谈了)。在下不明白因了什么,这样子的一首小诗怎么到了文学博士的眼中,就成了“稀世珍宝”;堂堂的文学博士竟然站队反传统,曲意逢迎“半诗盲”!你怎好意思写下这样的评语,不心痛吗:“综上分析,我认为,靳军先生的《游园不值》是一首难得的好诗。”难得在哪里?“阿兰德龙”吗?文学博士诗道骏言在头条自介:解读唐诗,介绍唐文化。有趣,有料,有观点……我相信博士说的都是真话:只会解唐诗,宋诗以后特别是现代诗就“差那么一点点”;趣,料,观点都有,就是缺点儿坚持真理的文人风骨!

2、叶绍翁的夜书所见

春之曲•杏花闹春农历二月十五那天,见老家邻居家院子的杏树花苞憋得涨涨的,拍了张照片,心想啥时能开花呢。这不,才过了三天,杏花灼灼地缀满了一树,已经有蜜蜂飞来飞去采蜜,一只鸟也来凑热闹,全身灰色,差不多喜鹊大小,我叫不上它的名字。杏花近看花是白色,远看有点淡粉色,是因为花苞外层有红色的蒂的缘故,也有本身就是粉红色的花,若胭脂薄施,眉眼娇羞。说起杏花,常常会想到“杏花春雨江南”的迷离景致。霏霏细雨,假如走过一位撑着油纸伞的女子,偶尔飘落下几片杏花瓣,会是一番怎样的诗意?如今大概是不能出现了吧。不过,许多画家笔下多是配着白墙黛瓦,小桥流水,船姑轻盈地摇橹的丰姿,教人赏心悦目。我特别喜欢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风格,既有传统的笔墨,又有现代生活气息。如果说南方的杏花曼妙多姿,那么我们北方的杏花就感觉阳刚,热烈奔放,约略雨少些许吧,显得炸哄哄的。诗词中描写杏花的很多,如唐王维的《春中田园作》中前二联:“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我在想,我看到的鸟儿说不定就是斑鸠呢。唐吴融的《途中见杏花》:“一枝红杏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更忆帝乡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这是诗人被贬荆南,途中遇到杏花时的感受。值得注意的是,这也是第一次出现描写红杏出墙的诗句,引起了后来诗人们的喜爱与化用,五代冯延巳《浣溪沙》词上片云“春到青门柳色黄,一梢红杏出低墙。莺窗人起未梳妆”。宋叶绍翁《游园不值》诗中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最有名气。而宋代宋祁更是因《玉楼春》词中一句“红杏枝头春意闹”,获得了“红杏尚书”的雅号,其词为:“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宋陆游的七律《临安春雨初霁》颔联“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也历来为人称道。百度百科上说“杏花原产于中国,以黄河流域为分布中心,华北、西北、东北栽培最多”,和我们平常印象中的“杏花春雨江南”,以为江南杏花最多有差异。不过又说“除南部沿海、台湾省外、大多数省区皆有分布。”杏花春天供人们观赏,是心情的愉悦;而到麦忙时杏子成熟,又增添了真实味觉的甜蜜。记得少年时候,一位同学家有棵杏树,大约十米来高、直径四十厘米粗,春来繁花如盖,需仰头观花,如果下一场春雨,便花瓣满地,却也未觉凄意,我们常在树下做作业。最感动的是,到杏子成熟了,她会用手绢包一包给我送来,多年后,我写了一首小诗,回忆起此事,颇为感慨。杏花不仅是观赏优品,还有很好的外用美容功能,常用杏花水洗脸能祛斑,对于今天的一些女性朋友们来说这个药用价值可大了去了。可是,这么介绍大概又不受人待见,呵呵!

3、叶绍翁简介20字左右

【十句诗词集锦之诗词里的十种昆虫】昆虫是自然界微小的灵动之物。它们很早就成为中国古典诗词的吟咏对象。《诗经》里有“蟋蟀在堂,岁聿其莫”,“营营青蝇,止于樊”,“蜉蝣之羽,衣裳楚楚”等等诗句。古人在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过程中,留下很多吟咏昆虫的诗词。本期十句诗词集锦栏目介绍十首吟咏昆虫的诗。[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1.蜜蜂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唐•罗隐《蜂》2.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隋末唐初•虞世南《蝉 》3.蜻蜓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小池》4.蟋蟀(促织)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宋•叶绍翁《夜书所见》5.蝴蝶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兼无叶里花。蛱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唐•王驾《雨晴》6.蚂蚁一骑初来只又双,全军突出阵成行。策勋急报千丈长,渡水还争一苇杭。——宋•杨万里《观蚁二首其一》7.蚕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唐•李商隐《无题》8.萤火虫(流萤)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唐•杜牧《秋夕》9.蚯蚓一夜春雷百蛰空,山家篱落起蛇虫。无端蚯蚓争头角,触破莓苔气似虹。——宋·王禹偁《春居杂兴 其四》10.蝗虫(蚂蚱)新禾未熟飞蝗至,青苗食尽余枯茎。捕蝗归来守空屋,囊无寸帛瓶无粟。——唐•戴叔伦《屯田词》(节选)#四月芳华享阅读##头条创作挑战赛##叶绍翁简介20字#

4、叶绍翁拼音怎么读

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作者简介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人也就是今天的浙江人。他是南宋中期文学家、诗人。他的祖籍是在浦城。原名是姓李,绍翁因祖父关系受累,家业中衰,少时即给龙泉叶姓为子。识字识读促织:蟋蟀,也叫蛐蛐。挑(tiǎo):①挑逗,引诱。本诗句中意为用细长的物件逗引。 ②拨,拨动,挑动。“醉里挑灯看剑。” 引申为弹奏弦乐器的一种指法。“轻拢慢撚(niǎn)抹复挑。” ③挖,掘。“时挑野菜和根煮。” ④揭露,显露。“贵人有过端,而说者明言礼义以挑其恶。” ⑤用杆子把东西悬挂起来。“将酒望子挑起来。(酒望子:酒店门前招徕酒客的幌子。)”挑(tiāo):①担,挑。“用铁尖扁担,便于肩挑。” ②通“佻”。轻佻,不庄重。“其服不挑。”

5、叶绍翁简介拼音版

《春日》 【南宋 】 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今日立春,我觉得朱熹这首《春日》是很好的诗句,如果说唐诗是言情,宋诗特点是说理,这话是有根据的,朱熹是儒家学派代表,其理学思想在当时以及后世影响非常巨大,他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这可是非常了不得啊!要知道古代知识分子的梦想就是去世能进孔庙啊,就如同现在走仕途的理想就是:活着能进中南海,死后能埋八宝山一样。正因为朱熹的历史地位非常高,自带儒家和理学耀眼光环,所以他的诗自然就不是一般的诗,看表面,这首诗好像是写春天的景色,其实不然,这里的泗水,就是作者暗指是孔子,表达了朱熹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染万物的春风。朱熹的文学成就非常大,他重新归纳整理了四书五经,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他的儒家思想深得统治者的青睐,南宋的赵汝愚当宰相的时候,大力推崇朱熹的思想,迅速让朱熹走红,一时间程朱理学光芒万丈,深入人心。树大招风,名人是非多,等韩侂胄上台后,打倒赵汝愚后,就开始批判朱熹,一时间控告弹劾朱熹的奏章满天飞!什么和儿媳妇私通,和尼姑鬼混等,开始对朱熹进行人身攻击,这和当初政敌攻击欧阳修,说他私通外甥女如出一辙。写过“一只红杏出墙来”的叶绍翁曾经著有《四朝闻见录》,里面有介绍过朱熹这些“脏事”但记录终归是记录,不见得是真的。只不过咱们老百姓看不惯那些“满嘴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罢了。朱熹为官造福于民,重视教育,创建书院,自身修行很高,对于他的反面言论,我认为纯属就是谣言!我最喜欢这一句:万紫千红总是春!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叶绍翁的夜书所见(叶绍翁简介及代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