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悼孙毓敏先生孙毓敏先生于2023年3月28日晚于协和医院不幸去世,享年83岁。荀派当代两大超人孙毓敏、周志强(荀派琴师)都走了,京剧界的巨大损失,荀派的不可估量的损失!两位在同一领域做出了惊人的不同贡献,还没听说目前的京剧界还有哪两位合作得比他们二人更默契、更出彩。孙先生的突然去世令戏迷们难以接受。先生千古!#孙毓敏简介#
2、孙毓敏最新消息泪目我的师傅孙毓敏先生[流泪][流泪][流泪][流泪][流泪][流泪]!感恩在央视《非常6+1》师傅现场收我为徒!感恩师傅对我京剧的口传亲授和厚爱[流泪][流泪][流泪]。今后将为传承京剧荀派艺术不遗余力[流泪][流泪][流泪]
3、孙毓敏徒弟京剧名家孙毓敏的人生非常坎坷,在特殊年代,因为孙毓敏和从香港来的顾铁华经常在一起交流京剧,被误会成双方谈恋爱而遭到众人质疑,于是孙毓敏被“调配”到河南。其实,对于性格坚强的孙毓敏来说,原也并非下了诛杀令,她在河南依然演出了现代京剧《沙家浜》《奇袭白虎团》等剧。但两年之后,身在异乡、举目无亲的孙毓敏因不堪终日被批斗,打开三楼的窗户,一跃而下……空中的一簇树枝,无意中成了她的救星,她未死。大夫说,高位截瘫,永远不能再站起来了……她一个人躺在床上,不能动,没有亲人,绝少朋友,她需要有人喂饭,需要有人背她去卫生间、更需要有人带她去医院……绝望中,一个男人出现了,一位普普通通的工人,他同情她、惋惜她,并默默地承担了这一切。这就是毓敏至今的伉俪—老洪。也许,冥冥之中感动了哪位神灵,奇迹终于出现,不管她流了多少血、淌了多少泪,忍受了多少常人难以忍受的锥心般的疼痛,她终于创造了人间奇迹,她站起来了,再一次穿上彩鞋,在舞台上跑圆场、走蹉步、摔倒、爬起、再摔倒、再爬起……终于寻回了京剧旦角所需要的一切唱、念、做、打。在河南、在中原大地,她仍然是好角,仍然站立在舞台的中间。阴霾尽散,孙毓敏又重返首都舞台。当时,作为北京京剧院三团主演的她应该唱什么戏?当然是荀派的经典剧目。可当时在首都舞台上,荀派精英比比皆是,且不说早已成名的吴素秋、赵燕侠、宋长荣,和自己年龄相仿的还有荀派的后起之秀刘长瑜、岳慧玲、张逸娟等,个个都是艺压群芳、荀声惊人。聪明的毓敏想出了一条自己的路:排新戏。她要把自己多年来所经历的人生苦难和对人生的思考注入新人物的塑造中去。于是,一出出的新戏《三姑闹婚》《宋公奇冤》《哑女告状》《一代贤后》《双玉缘》等相继问世。特别是一出《痴梦》,把崔氏的喜怒哀乐、追求、希望、幻梦、破灭,演绎得淋漓尽致,和她的荀派传统戏《红娘》《红楼二尤》《荀灌娘》《棒打薄情郎》,同时成为她最具特色的保留剧目。在艺术表演上,她成功了,拿奖了,拿了那么多的奖,并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荀派艺术的三位继承人之一。在孙毓敏年过半百时,她当了北京市戏曲职业学校的校长,为培养京剧继承人呕心沥血。她和另一个也有着“拼命三郎”精神的京剧人吴江搭档,夜以继日,不分寒暑,把北京戏校弄得风生水起,培养了许多的后起之秀。同时她又做了很多京剧推广活动,如“四小须生下江南”“少儿京剧百场演出”等。戏是一天一天地演,人才是一年一年地出,学校火了,声誉有了,成绩出了,他们在京、津、沪、汉演毕,又跨出国门,到欧洲、日本、东南亚,在外国的舞台上,京剧的小童星们风光了一把,而外国人也因此迷上了东方艺术……孙校长精力太旺盛了,光教小学生还不够,又到全国各地广收门徒,虽然最后所收门徒未过百人,也庶几不远矣,真可谓桃李成蹊,高徒云集,教育有成。她的这些行为获得了政府的嘉奖和社会的赞誉,不愧是一位杰出的京剧教育家。孙毓敏不仅会演戏,还会写,她的文字功底相当深厚,她出了一本书叫《含泪的笑》,写她的坎坷经历,写她的咬牙奋进,写她的倔强坚持,写她的趴下,再写她的崛起,写她的哭,写她的笑。
4、孙毓敏相声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戏曲教育家孙毓敏先生请一路走好!我们怀着沉重的心情沉痛悼念孙毓敏先生是基于她对京剧的痴迷、热爱以及为京剧发展所做的贡献。孙毓敏先生千古!
5、孙毓敏教学京剧表演艺术家孙毓敏、刘长瑜的经典荀派京剧《十三妹》选段
6、孙毓敏经历了什么孙毓敏担任中国戏校校长多年,不但自己带出了多名荀派传人,而且桃李满天下。对于京剧传承做出突出贡献,受到广泛赞誉和尊重!孙校长一路走好!
7、孙毓敏书法孙毓敏是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剧代表性传承人、第二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四大名旦之一荀慧生亲传弟子,前北京市戏曲学校校长。前半生经历坎坷,从北京外放郑州,因腿伤瘫痪5年。后来重新回到北京,重登舞台,并大放异彩。她自己讲她的人生转折点是……怀念恩人黄镇部长孙毓敏尊敬的黄镇部长于1989年12月10日突然逝世了。这消息如晴天霹雳砸向我的心头,我仿佛失去了精神支柱,一下子瘫坐在椅子上。心里有说不出的难过,无法用文字表达出来…我为什么这么难过呢?看了我的文学自传《含泪的笑》一书便可以了解。我是一个曾经受苦受难的中年京剧演员。解放那年我才9岁。1959年毕业于北京市戏曲学校。“文革”期间因与一华侨青年恋爱,被诬为“里通外国”,并被揪斗、下放,无奈跳楼自杀,腰、足摔成重伤,瘫痪经年。后经艰苦锻炼,终能重新站立,学会走路……那本《自传》里专门辟了一节,叫作《黄镇部长的接见》,在那拨乱反正的年代里,黄部长短短20分钟的接见,扭转了我的后半生,使我得以从“阴沟”里爬出来,重新抬头做人。那是1978年夏季,正值黄镇出任文化部d组书记兼部长期间。为了加强d群关系,每逢星期六上午,黄部长专门接见文艺界同胞。我是在李万春之后被接见的。从1000多封来信中,我有幸受到安排。我从遥远的郑州来到北京。在朴素的接待室里,黄部长慈祥宽厚的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记得当时他操着浓重的安徽口音问我:“你是哪里的?有什么问题,慢慢地讲。”我见部长平易近人,心里便踏实下来,按照早已背熟的程序,简明扼要地介绍自己的身世和遭遇。说到流派区别时,我就连说带唱,用梅派和荀派作对比,逗得他哈哈大笑,连说:“有意思!有意思!”当我说到在“文革”中受屈致残的经过时,他感慨地说:“啊!这么年轻,吃了苦了,不容易!”接着,我又讲了自己对京剧事业的愿望与要求。他痛快地说:“好啊!正巧北京9月份有一个京剧流派会演,你可以来演一演么!”“我能来吗?”我赶紧叮问。“你来好了!”他笑着说。“那太好了。可是我听说像《红娘》这样的老戏算是黄色的,恐怕不能演吧?”“不!《红娘》是古典名著《西厢记》中的嘛,怎么不能演?可以演。”“那我就演《红娘》,定下了!”“你先回河南,我们会通知你的。”临走时,我把师娘托交的《荀慧生剧本选》和《演剧散论》两本书亲手交给黄部长,请他抽空看一看。其实当时的我,连走路还走不稳呢!跪也跪不下,圆场也跑不动。但非凡的信任,给了我无穷的精神力量。我急忙回到河南,苦练了两个月,终于练出了舞台上所需要的“遮丑法”,使长短不一的一双残足暂时适应了舞台的需要。1978年9月,我来到北京,以50分钟的《红娘》首次与阔别12年之久的首都观众见面,创造了瘫痪病人重登舞台的奇迹,重新开始了一年连演150场左右的舞台生涯,在领导的关怀下揭开了我后半生的第一页……在此后的12年中,我尽了很大努力,夺回失去了的青春年华。但我所取得的所有成绩和进步,都离不开黄镇部长那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接见。这不寻常的“20分钟”,成了我一生坎坷经历的转折点。
8、孙毓敏红娘致敬孙毓敏老师京剧名家孙毓敏先生,一生致力于京剧艺术的传播和传承 。京剧艺术传承至今已经二百多年历史了,其间,京剧界出现了许多的名家和名角儿,也创排出了许多的优秀剧目。孙毓敏先生是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工旦角,正宗荀派,是京剧大师荀慧生晚年的弟子 。从艺术的角度来说,孙毓敏老师的荀派艺术属于其创新的荀派,可称其为“新荀派”。孙毓敏老师的荀派艺术当中其实是有张君秋大师的张派艺术特点的,因为她最初学习的也是学习的张派艺术。这是孙毓敏老师的一种创新,无论是传统的唱法还是创新的唱法都是值得提倡的。京剧艺术的传承讲究守正创新。 “守正”固然重要,然而“创新”那就更重要了。孙老师对京剧艺术的传承作出了重要贡献,这里的传承不仅仅是京剧荀派艺术的传承,而是整个京剧艺术的传承。为什么这么说呢?我认为,首先,孙毓敏老师是北京戏校的第一位团长,她在其中作出了很大的付出和努力和贡献。其一,那就是在北京戏校创办时期最缺乏的那就是老师,而孙老师出面请来了许多的京剧名角儿。但是,当时南。北、方京剧演员在一些艺术上有不同的见解,而因为艺术上见解的不同也出现了一些矛盾。关键时刻,孙毓敏老师协调了其中的矛盾。其二,那就是北京戏校确实培养出了许多的优秀京剧演员,像我们熟知的“四小须生”,当时可以说是十分的火爆。这“四小须生”就是孙毓敏老师一手推出来的。孙毓敏先生是京剧艺术“守正创新”之大师,实至名归!我非常敬仰!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孙毓敏最新消息(孙毓敏讲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