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史馆讲解(团史馆展厅图片)

1、团史馆展厅图片

据说,试飞团的团史馆(可能叫这个名,反正是个馆,具体忘了叫啥名了)里,仍然馆藏着一本若干年前的《中国空军》杂志,这本杂志是我们当年办的。杂志的封面文章,就是我写的关于试飞员的一篇文章。那次去试飞团,基本上和当时在位的试飞员们聊了一个遍。印象最深的是后来成为中国“赫伯斯特机动第一人”(这名我起的,不权威)的某位试飞员(具体叫啥不便公开了)。当时他还没在国产飞机上飞过过失速机动,但是试飞尾旋是家常便饭。即便道听途说大家也都知道,尾旋试飞是比较危险的。而且,当时他飞的那款飞机,是一款新型号,尾旋特性和之前的型号有很大不同,他是第一个飞的。改出尾旋科目难的是倒扣状态下进入尾旋,倒扣尾旋险的是遇到发动机停车。结果有一次,这个哥们就遇到了倒扣尾旋加发动机停车。我问他这咋办。“没啥,先改出尾旋,再启动发动机。”这就是试飞员的举重若轻。我希望也相信《长空之王》能让更多人走近试飞员这一很少出现在聚光灯下的群体,知道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是飞行的先行者,科学的冒险家,是飞机设计的参与者,他们通过挑战战机和自己的极限,守护着祖国的蓝天。#电影长空之王#

2、团史馆讲解

在某红军团的团史馆内,珍藏着一张极其显眼的黑白照片,泛黄的老照片里仅有半截老式牛皮带,上面烙有“长征记”三个字。这条红军时期的半截牛皮带,是红军团的一件“传家宝”,它的主人是原红四方面军31军93师274团8连(今红军团4连)战士周广才。1936年7月初,红二、四方面军在甘孜会师后,进行短暂的修整,随即按照d中央的指示北上抗日。红93师、91师277团和其他兄弟部队,从炉霍地区出发,经毛尔盖,向包座地区开进,由此开始第三次穿越荒无人烟的沼泽草地。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此时,红军战士面临着恶劣的环境、遥远的路途、严重短缺的粮食等多重打击,官兵不得不靠挖野菜、嚼草根、啃树皮来充饥,最后饿得把皮带也煮了吃。一天,周广才班里的6名战友们饥饿难耐,对年仅14岁的他说:“轮到吃你的皮带了。”周广才听后不禁泪流满面。原来,这条皮带是周广才在1934年的一次战斗中缴获敌人的战利品。但为了使全班战友活下来,他只得含泪将皮带拿出来。皮带被切成几段丢入滚烫的热水中,煮熟后每人夹起“一截”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当锅里还剩最后“一截”时他哭着说:“同志们,咱们留着它作个纪念吧,带到延安去见毛主席。”怀着对革命胜利的无限渴望,最终他们把这截皮带留了下来。后来,周广才的6位战友相继牺牲,只有他随红四方面军胜利到达延安。为缅怀牺牲的战友,纪念这段岁月,他用烧红的铁钳在皮带上烙下“长征记”三个字。新中国成立后,周广才保留下来的这条半截皮带被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收藏。这截皮带经历了艰辛而充满希望的岁月,见证了万里长征的伟大胜利。

3、广东省团校团史馆级别

参战老兵“八一”聚会有感今年是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d建d100周年,在这举国欢腾的日子里,我们迎来了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缔造和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4周年。今天,正值“八一”建军节,应家乡战友的盛情邀请,我们在县城及外地工作、生活的战友不顾旅途劳累,从四面八方回到自小生活、学习的家乡,共聚一年一度的“八一”建军节。近十多年来,随着战友们的年纪不断增长,芳华不再,但彼此之间思念之情油然而生,自然而然在这一天相约聚首,嘘寒问暖,互致问候和视福,共同回顾我们的曾经光辉岁月,为我们曾经是一个兵而感到自豪和娇傲。1978年春,我们怀着一颗赤诚的心,积极响应祖国的征召,光荣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员。经过绿皮火车几天几夜的一路“咣当”,我们到达了中原素有"铁军"之称的叶挺独立团驻地。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中一支历史悠久、战功卓著,是中国共产d掌握的第一支武装力量,被人们赞誉为“铁军”的英雄部队。曾记得,我们新兵入伍后,上的第一堂课是团史串讲课,学的第一首歌是《叶挺独立团团歌》;第一件事就是集体参观团史馆;“北伐撼天一声雷,南昌城头第一枪,井冈星火渐成长,长征先锋千百仗。……”早晨6点,豫西黄河南岸的一座座军营在铿锵豪迈的军歌声中苏醒。寒来暑往,这激越的歌声承载历史与光荣,守卫着一方安宁,也守望着梦想与和平。通过学习教育,使我们认识到精神是一支部队永远鲜活的灵魂。纪律严明,作风硬朗,“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是叶挺独立团丰厚的精神积淀与传承,也熔铸着新时期这支铁军的军魂。作为“铁军”传人,我们深深体会到胸膛里该怀有什么样的信仰,血管里该流淌什么样的血液精神支柱,从而心中有信仰,行动更坚定。在火热的训练场上,作为骁勇善战的铁军一员,我们始终坚持把能打仗打胜仗作为最高追求,聚焦打赢,锤炼铁拳。在岗位大练兵、技能大比武、素质大排名训练热潮下,我们一个个从社会青年逐渐成为一个个合格的军人,真正肩负起巩固国防,抵抗侵略的重任。在我们短暂的几年军旅生涯中,我们曾经有幸经历了战火的考验。1979年2月17日至3月10日,我们奉命参加了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战斗。从1979年2月16日夜里开始,我们所属的127师攻击各部就先后向预定攻击出发阵地隐蔽前进。17日6时40分,全线发起火力准备。我们127师为东线战区第一路,在张万年师长的指挥下,五战五捷,进展神速。在广西宁明县爱店镇边境战线上,奉命先后攻歼支马、龙头地区之敌,然后向禄平方向发展进攻,西援谅山。在18日的下午,《解放军报》记者李启科冒着越军炮火来到前线,在师前指所在的一条堑壕里采访了张万年。当天晚上,李启科就写出了题为《新一代最可爱的人——寄自广西边防前线某部》的战场通讯。3月3日,《解放军报》第一版以近二分之一的版面将其发表,重点报道了43军127师将士前仆后继、英勇作战的情况。这篇通讯迅速传遍神州大地,引起巨大反响,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的指战员由此被称为“新一代最可爱的人”。记忆犹新的是在这篇报道里,专门介绍了我所在的一连一排长刘成乾烈士、张杰班长的英雄事迹,干部战士倍受鼓舞。从2月17日起至3月10日止,张万年率127师出国作战共22天。出色地完成了上级赋予的各项战斗任务,成绩显著。我所在的连队被广州军区授予"阻击英雄连"称号,全连受到王震副总理的接见。我们团9连荣立集体一等功,被中央军委授予"能攻善守英雄连"荣誉称号。俗语说,“铁打的营房,流水的兵”。经过几年的军营历练后,同年入伍的战友们完成了保家卫国的历史使命,先后退伍返乡。之后,不忘初心,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扬革命军人的光荣传统,继续为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发展添砖加瓦。时至今日,岁月流逝,皆已步入了老人行列,有的子孙满堂,尽享天伦之乐;有的继续发挥余热,力所能及干一些体力活,增加家庭经济收入。在今天的聚会上,战友们不分贵贱和富有,回首往事,畅所欲言,开怀畅饮,尽表同一个战壕同生死、共患难的战友情,纷纷表示要保重身体,活在当下,心情愉悦来年再聚首。#团史馆简介#

4、团史馆的意义

【岁月有情】1999年9月由原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老将军杨成武作序,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题写书名的长篇历史纪实文学《铁流雄师》精装本正式出版发行后,不少老首长、老战友纷纷来信或来电向我索要,我均未应允,这并非是我小气,而实在是印数不足之故。但有一人例外,他就是参加过云南老山地区防御作战的一等功荣立者一一赵富新。《铁流雄师》这部书的功臣名录里就有他的名字。我和赵富新的第一次见面是在老山前线1985年“12.2”出击作战的前一天,我带着新华社记者去采访,正赶上团里召开出征誓师大会,突击队员们全都披红戴花,各级首长前来和他们一起喝“壮行酒”,并给每个突击队员录音留言。轮到赵富新,这个江苏南通籍的硬汉捧出了刚刚写好的日记,高声朗读,字重千斤:“大战在即,我的誓言是:生为祖国生,生生死死都伟大;死为和平死,死死生生都壮丽……”。甭问,当初他是做好了死的充分准备的。然而他的命硬,阎王爷不收留他。多少年后,朋友们还常就此和他开玩笑:“你赵富新没负一点伤,咋就立上个一等功呢?”每听到此,富新总板着脸,不作声。但有一次,我却亲眼见他象要吼起来:“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作为一名班长,我的职责是坚决完成作战任务,以小的代价换取大的胜利,你们知道吗?!”他说的全是真的。在战场上,他所在的七连担负着出击拔点的艰巨任务,全连编成三个攻击波次,采取选精兵、小编队、多波次、超越式攻击、速战速决、快打快撤的战术手段,强行出击敌盘踞的三个高地,并要在歼敌后迅速撤回。生死危险是不言而喻的。为了减少伤亡,当班长的他带领战友们起早摸黑,苦练加巧练,潜心研究热带丛林山地作战方法,练就了一身过硬本领。战斗中,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全班荣立集体一等功,他个人也荣立一等功并火线提干。“无论到天涯海角,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那些在战斗中光荣牺牲的战友,不能忘记全师将士团结奋斗,顽强拼搏,以英雄壮举创造出来的无私奉献的老山精神。”从前线归来后,富新又在新日记本上写下了自己的誓言,并以此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和工作动力。为了当好一名合格的指挥官,他给自己制定了学习计划,在训练之余刻苦读书,边想边记,不断磨砺提高。1987年春,一纸命令将他从连队调往团机关任宣传干事。俗话说:“隔行如隔山”。拿惯了枪的手又拿起了笔是多么的难。但他认准一个理: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夏日酷暑,当战友们避暑午休时,他却用两桶水泡泡脚降温,稿纸、钢笔成了他最好的伙伴;三九严寒,当同行们围着火炉与家人嗑瓜子、拉家常时,他却在滴水成冰的办公室里默默地“爬格子”……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没过多久,他终于在军区简报上有了属于自己的“豆腐块”,之后又在《解放军报》、《前卫报》、《基层建设通讯》等报刊杂志上频频见稿,其中有政工论文、新闻特写,也有通讯、报告文学等,不少作品连队生活气息浓厚,语言生动,给人留下强烈的时代感的印象,深受部队首长和战友们的好评。几年下来,他的职务也不断晋升,2000年年初他被任命为67军199师596团副政委。上任后,他仍坚持业余写作,结合工作实际,写了不少反映部队火热生活的文章,并积极组织撰写团史资料,筹建团史馆,他要为那些用鲜血和生命谱写我军光辉历史的革命前辈和英雄烈士们树碑立传,以激励后人,弘扬传统,珍惜荣誉,再创辉煌。岁月已逝,但真情永存。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富新的人生之路,必将放射出更灿烂之光!(此文为2001年6月由黄河出版社出版的赵富新文学作品集《一片兵心为打赢》序)#团史馆简介#

5、北京团史馆

我是07年兵,04年的时候江主席曾经去过我们团,被我们团称为巅峰时刻。新兵时候参加团史馆,师史馆看到了江主席坐过的椅子,坐过的汽车,倍感亲切。江主席的离世让人心痛如绞,敬爱的江主席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团史馆讲解(团史馆展厅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