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大海简介图片(胡大海脸谱)

1、胡大海脸谱

【“将胡大海的儿子斩了!”朱元璋怒气冲冲地说道,旁边的人弱弱地说道:“可是,胡大海将军还在前线啊!”朱元璋严肃地说道:“宁可胡大海背叛我,也绝不能让法令废弛。”】这是发生在1358年的一件事情,朱元璋派出了大将胡大海进攻浙江婺州([wù zhōu],金华旧称)。都说胡大海是朱元璋的一员福将,但攻打婺州却是久攻不下。朱元璋有些着急,亲自率领大军前去助阵。都说“上阵还需父子兵,打虎还得亲兄弟”,此话不假,朱元璋和胡大海经过商量,让胡大海的养子胡德济带领一支队伍,去攻打附近松溪元军的车师,因为这支车师,相当于婺州军队的偏师,作用很大。减弱附近松溪元军对婺州元军的支援,能起到成功攻打婺州的作用。或许是立功心切,或许是想快速解了父亲的困境,胡德济出手很是有效,没多长时间,竟然打败了松溪的车师,婺州守军力不能支,开始退却,婺州就这样被攻克了。这边,胡大海继续和退却的元军作战。那边,朱元璋等人进了城,朱元璋看到因为战争导致粮食短缺,百姓日子苦不堪言,因此,有过悲惨经历的朱元璋下令:禁止酿酒,禁止浪费粮食,如有违背,立即斩首。但是,很快,有一个人顶风作案了,他是胡大海的儿子,当然不是那个养子胡德济,而是胡大海的长子胡三舍,此人刚到弱冠之年,也在军中,这可是胡大海的亲儿子。朱元璋知道情况后,下令处决胡三舍。但是,都事官王凯急忙说道:“胡大海将军目前还在前方作战,希望能从宽处理,以安胡将军的心。”听闻此言,朱元璋怒火中烧:“军法无情,岂可徇私枉法?宁可胡大海背叛我,也不能让法令废弛!”就这样,胡大海的长子胡三舍被剁了。朱元璋为什么要这样做?就是做给浙东名士、百姓看的,让大家看到朱元璋治军严谨,让百姓看到朱家军军容整体,军法执行很严格。杀了胡三舍,确实让浙东的人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军队。听闻消息,胡大海很痛苦,但终究还是理解了朱元璋,并上门诉说“教子不严”。不理解又能怎样?还敢反了朱元璋不成?没那个实力。胡大海的心情,做父亲的都会理解,那种痛,痛彻心扉。但是,谁让自己的儿子要往枪口上撞呢?后来,胡大海和二儿子胡关住,都被叛将蒋英所杀,生命定格在了1362年。再后来,朱元璋抓捕了蒋英,血祭了胡大海,算是给胡大海父子报了仇。一些道理,一些官二代不懂,老子就算再厉害,在国法面前,在国家机器面前,啥也不是。妄图利用老爹的影响力,妄图利用家族的财富和影响力,做些出格的事情,终究会遭到天谴,毕竟,纸再大再硬,也包不住火。【参考史料:《明史》】

2、胡大海简介图片

回回在元朝不用提,二等民族,地位很高,但是有机会它也是要博一下第一等级的的,所以元末大乱时候,回回也跟着适时起哄。朱元璋本人不好说,他的队伍可有大量的回回官兵,这里说一下常遇春胡大海甚至徐达蓝玉等等到底是不是回民?我认为不见得,因为明以前,色目人不会或很少起个汉名的,之所以现在比如常遇春的后代是回民,大概是他的部属有许多色目人,后来明政府要求色目人集体改汉化姓名,很多军户就以当年的主帅姓氏为姓,或者他的后人有某些支系皈依伊教,当然,也有常遇春本人的姓名就是色目人后改的这种可能,总之,明朝建立以后,回回的社会地位依旧很高(甚至不排除高于元代的可能),这恐怕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国大江南北各大城市回民大多占据城市繁华的商业地带,比如南京,济南,开封,昆明,泉州,西安,当然还有北京等等莫不如此,即使现在,这些城市有这样的印记,典型的比如南京,只不过规模相对来说比之明代差了许多。清朝入关以后,对回回当然瞅着极不顺眼,一个明显简单的原因:满洲人可是正宗养猪食猪肉民族,一个民族的嗜好恰恰是另一个民族所忌讳的,这种生活习俗的对立经常是民族冲突的爆点,所以清政府对回回异常讨厌,极尽打压,回民也对清廷有刻骨仇恨,对立高潮发生在同治回乱或者说回民起义时期,经此一乱,云南,西北回回的人口与势力大大减弱,比如西安,虽然现在最繁华的市区旅游景点依旧是所谓“回民街”但是大多数是假的回民,整个陕西省回族人口比例也远低于外省 。只是由于回回人口众多,几百年来形成的势力相当庞大,更由于与汉人的大混居,清廷也无法彻底灭亡之,这并非清廷或左公仁慈,于是形成了些许妥协,清廷招安了部分回回武装势力,以至于形成了清末乃至民国的回族军阀武装,比如甘军、西北马家军等等,直到新中国成立,成规模的回民军事力量才彻底消失,但是,元明清三代以来色目人及回回在中华大地上的形成的影响已经根深蒂固很难消除。中国回民虽然笃信伊教但其依旧是中华文化特质占主导,这可能是明朝皇室的刻意要求或授意,还有长期大量与汉人通婚混血造成,比如中国回回很多精通儒学,起汉名,有字有号,清真商铺的名字也大多叫什么“斋”比很多汉族商铺名字更具华夏特色,回民及其热衷中国传统武术,这恐怕与其祖先大多数来自蒙古色目人部队有关,唱京戏说相声也大有人在,最起码近现代中国这几个领域出了好几个回民大师级人物,9比如大刀王五,马连良,马三立,于魁智等等,影视演员回民占比(相对本民族人口)也远高于汉族和其他大多数民族(另一个高比例当然是满族),一来说明中国回回骨子里并不虔诚伊教,因为真正的伊斯兰是严禁偶像文化的,二来也说明回回还是相对生活水准高于普通汉人的,常言道“穷文富武”,归根到底,练拳,混演艺界都属于“武”。旧社会也是如此。

3、胡大海韩跃

燕王扫北34:铁臂山亲人相见,原来老寨主就是越国公胡大海,老胡一看朱棣兴义兵捉奸d,愿意帮忙。这下朱棣的队伍又壮大了,众人兵合一处将打一家向南进发。——书接上文:田再彪看这种阵势,决非一般山寇可比,真是训练有素,杂而不乱,与国家正式的军队相差无几。再看正中央旗角之下,闯出一匹高头大马,马鞍鞒上端坐一人,草包大肚子腆起多高,见此人四方大脸,鬓发皆白,头戴王冠,身穿蟒袍,手拿打马御鞭,马前马后有十几员大将相随,这哪里是山王草寇,简直比朝廷的显官还要威风十倍呢!这个总辖大寨主刚刚来到两军阵前,田再镖一眼就认出来了,此人正是越国公胡大海。“哎哟,您老人家怎么在这儿?”田再镖撒手扔枪,滚鞍下马,分褟尾撩战裙,用磕膝盖当脚走,来到老胡的马前,一边喊一边磕头:“老人家,您一向可好,田再镖礼过去了。”燕王朱棣也认出胡大海了。他急忙来到老胡的马前,跳下战马,抱腕秉手:“二伯父一向可好?小侄朱棣给您施礼了。”燕王营中众将无不滚鞍下马,把老胡围在正中。那位要问,胡大海怎么跑到这儿占山来了?这真是小孩儿没娘,说来话长啊。大明朝建国之后,老胡以为这下天下太平,可该过几年安稳日子了,没想到朱元璋无事生非,连徐达、刘伯温、郭英都遭到他的陷害,或赐死,或杀头,或骂走,老胡可就灰了心了。他一想,我这个人说话不看脸,说不定你朱元璋早就画上我这一道了,干脆,也不用你来杀我,我走了得了。于是他带着自己的家眷,偷偷地逃出南京。离开南京上哪去呀,漫无目标地走,后来路过这个铁臂山,被一个山王截住了。胡大海上前一看,认识,这山王是谁呀?原来是北侠唐云的祖孙、紫面天王唐文豹之子,人称铁棍将唐顺。唐文豹也被韩马奸d所害,唐顺逃出南京流落到了这里。唐顺一见胡大海,可把他乐坏了,急忙把老胡一家接上山去。老胡一看这地方满不错呀,干脆咱哪也不用去了,就在这儿住下来吧。唐顺十分地高兴,就让胡大海做了总辖大寨主,唐顺和老胡的两个儿子胡强、胡得记负责各处山口。这座山方圆百里,都跟着老胡沾了光。胡大海已经操练了一万多人马,就等着看韩金虎他们能落个什么下场。现在老胡已经是一大家子人家了,胡强、胡得记都有一个儿子,胡大海平日逗着孙子玩玩,倒也可以享受一点天伦之乐。但是他一想起来那些被杀害的功臣良将,他的那些好朋友,心里就十分难受,几十岁的人了还常常抱头痛哭,他恨不能抓住韩金虎、马兰,把他们碎尸万段。他正在山上骂韩金虎呢,唐顺带着伤败上山来,说是来了明朝的官军,在山下打仗,胡大海一听可来了劲了,他马上点鼓聚将,告诉儿子胡强和胡得记,如果是韩金虎来了,你们可一定要把他活捉过来,我要剐他一刀问他一句,非活活把他剐死不可。老胡点兵五千,来到了铁臂山下。胡大海列开旗门,等待厮杀。待到他定睛一看,闹了半天不是韩金虎,而是田再镖和朱棣。朱棣挂孝出征的消息,老胡早就听说了,没想到今天从这路过,可把老胡乐坏了,他“哎哟”一声,从马上就掉下去了,好像倒了一座小山。众人急忙一拥而上,把老胡扶起来,老胡是先笑三声,又大哭起来,众人无不落泪。哭罢多时,胡大海拉住燕王和田再镖的手说:“众位,不管怎么说,你们都是我的晚辈,咱们到山上谈谈吧!”众人说说笑笑来到山寨。在聚义大厅,胡大海命人摆上了酒宴。酒席宴前,双方各道了这几年的情况。胡大海把大肚子一腆,高兴地说:“燕王千岁,你们这次起兵我早就听说了,我老胡活了这么大岁数还不死,就是盼着这一天哪!没想到你们会从铁臂山路过,这下可好了。我这里有一万多军队,你都带去,狠狠地揍马兰和韩金虎那些小子,给死去的功臣报仇。我呢,再卖卖老,也跟着你们一块儿去。别看我不能上阵厮杀,可是我能给你出点子。”燕王众人无不高兴。他们都知道胡大海虽说能耐不大,可是主意特别多,很多人都叫他福将,说是只要有他在,准能逢凶化吉,遇难成祥。有这么个老宝贝,谁不高兴啊。老胡和燕王商议,别来个棋胜不顾家,他留下儿子胡强、铁棍将唐顺镇守山寨,还留下一千名喽兵,两个媳妇和两个孙子也留在这,其余的人马都改换服装旗号,随燕王出征。燕王的人马声势更大了。浩浩荡荡,过了老黄河,来到济南,鲁王朱檀和齐王朱榑,因为和燕王比较亲近,都被废为庶人,现在驻守济南的大将盛庸、铁铉无力抵敌,早已撤走了。燕王来到济南,想起当年的情景,不禁潸然泪下。燕王的大军一路上势如破竹,这一天就来到了淮河北岸的沭阳城。由于当时的黄河是从徐州东南走向流入淮河以后东入大海的,所以淮河就成了一道比较大的屏障,而在淮河北岸的沭阳城,就是燕王大军南进的主要障碍。驻守在沐阳的是一位老将军,八马将军铁戟赛典韦丘彦臣。这个丘彦臣现在究竟倒向哪一边,谁也说不清楚,反正那么多功臣遭到韩马奸d的陷害,可他倒没有事。#评书# #燕王扫北#

4、胡大海小说

以前听评书,对《明英烈》中胡大海的印象是:大块头、大嗓门、腆着一个大草包肚子,还特能耍贫嘴吹牛瞎白话;且每每逢凶化吉、遇难呈祥,跟初唐“福将”程咬金(也是评书中的形象)几乎一模一样,只是所处的朝代不同而已。但历史上真实的胡大海绝非如此,既没有评书中的那般诙谐、搞笑,也远没那么幸运,而是命运多舛,后继无人,“福将“二字又从何说起?据有关史料显示,胡大海长身铁面,智力过人。虽是个文盲,却能折节下士,收聚人心;且军纪严明,不妄杀人,不掠妇女,颇受朱元璋信赖。胡大海只有两个儿子,但都很不幸。朱元璋曾经下过一道严苛的禁酒令,严厉禁止民间私自酿酒,违令者斩。胡大海的一个儿子没怎么在意,认为这能有多大的事?怎么就只许州官放火,不让百姓点灯?咱明着干不行,私下里不为人知总该可以吧。结果还是让朱元璋给知道了。胡大海的儿子按律当斩。考虑到胡大海正在前方浴血奋战,有人就善意提醒并劝谏朱元璋,能否饶恕其子不死,改为从轻发落?谁知朱元璋毫无退让之意,说,宁可使大海粄我,决不可使我有法不行。然后亲自动手,杀掉了胡大海的这个儿子。胡大海得悉后心痛不已,可又无可奈何。胳膊拧不过大腿,谁让你明知故犯?依然一如既往地为朱元璋效命。胡大海还剩一个叫胡关住的儿子。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二月,胡大海的部将蒋英特意邀请“胡长官”前往视察士卒操演,胡大海并无多虑便欣然前往。结果被降将蒋英趁其不备而击杀。其子胡关住也一同被害。胡大海就此而亡,也没后代留下。事后,朱元璋念及胡大海的忠勇,追封其为越国公。历史上大多数王朝的更迭与换代,都伴随着千千万万人的流血与牺牲,正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只有极少“老天特别眷顾”的幸运儿能够成功登峰,成为主宰天下的新君王。朱元璋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这些“天之骄子”们或许会蓦然回首,但见“残阳如血、白骨森森”,免不了物伤其类、兔死狐悲。朱元璋虽然残暴冷血,但却也能饮水思源,将逝者铭记于心,体现出其难得的一点人情味,实属难能可贵。姣姣者易折,大将难免阵前亡(比如胡大海),这是一种悲哀的宿命。另外,朱元璋不听劝告而执意杀掉为大明江山舍命征战的下属胡大海的儿子,其个性之刚毅,行为之果决,法度之严苛,无不让人心惊而肃然。

5、胡大海简介及后代

1358年,朱元璋通知爱将胡大海:我已亲手处死了你儿子,你是背叛我,还是继续追随我,由你选择。胡大海字通甫,长得高大威猛,皮肤黝黑,很有智慧。在朱元璋刚刚脱离郭子兴的时候,胡大海就前来投奔。朱元璋在见过胡大海,并与他交谈之后,知道这个人不简单,直接就任命他为先锋官。朱元璋很有眼力,在接下来南征北战的战斗中,胡大海屡立军功。不久就被提拔为右翼统军元帅,并且宿卫帐中,与朱元璋形影不离,时刻保卫朱元璋的安全。朱元璋攻下宁国后,邓愈和胡大海两位心腹将领共同防守。后来,两人又率军攻打徽州,徽州刚被攻克,元朝就派大将杨完者率10万精兵前来,想把徽州夺回去。胡大海此时唱了个空城计,他让邓愈率少数部队驻城防守,自己则在城外率兵设伏。当杨完者10万精兵到城下时,城内、城外两路兵齐出。杨完者一时不知对方究竟有多少人马,也没心思战斗了,吓得一路逃窜。杨完者原名杨通贯,元末天下各路义军反元时,杨通贯组织人马效力于元朝,后来屡次挫败张士诚兵马。因为战功赫赫,元顺帝嘉奖他“克全忠义”因此,赐名杨完者,能得到元顺帝的赐名,可见杨完者的不简单。然而,他率领的10万精兵,还是败给了胡大海。杨完者在此次战败后,似乎对朱元璋的军队有了恐惧症,在接下来和朱元璋的几次战斗中,连连败退。后来,建德一战,胡大海、邓愈、李文忠,一下子俘虏了杨完者3万人马,朱元璋大喜,立即加封胡大海为枢密院判官。1359年,胡大海率军一举攻克了诸暨,之后,马不停蹄地继续南征北战。这时,张士诚派手下悍将吕珍,想拿下朱元璋的诸暨,胡大海立即率军回援。吕珍是张士诚的心腹爱将。1353年,张士诚组织的18条扁担起义,不怕死的吕珍便参加了。后来一直为张士诚效力,朱元璋手下的名将廖永安,就是被吕珍擒获的。吕珍到诸暨后,仔细观察了一番地形,立即控制了堰水,他想利用堰水淹了诸暨。但胡大海可不是吃素的,率军一举夺下了堰口,反而放水淹了吕珍的军营。吕珍吓坏了,折箭发誓撤兵,胡大海看吕珍真诚,便同意了。这时,郎中王恺向胡大海进言:吕珍那么狡猾,你怎么能答应他?现在,我军应趁胜追击。胡大海答道:男子汉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怎么能出尔反尔,不讲信用。于是,胡大海放走了吕珍。1358年,朱元璋为了储存粮食,严禁酿酒,而胡大海的儿子胡三舍,居然对朱元璋的禁令不管不顾,胆大妄为的酿酒赚钱。朱元璋得知后,立即要将胡三舍处死,这时,王恺劝谏朱元璋:胡大海领兵在外,你千万不能杀他儿子,防止胡大海叛变。朱元璋怒道:宁可让胡大海背叛我,也不能有法不依。朱元璋干脆自己动手,杀死了胡三舍。胡大海得知儿子被处死后,虽然心里难受,但他并没做任何出格的事,继续效忠朱元璋。胡大海在攻下严州时,三员苗将蒋英、刘震、李福,前来归降。胡大海看到这三员将领骁勇善战,便重用他们,还留在了自己身边。1362年,这三员将领竟然又背叛了胡大海,他们商量着策划了一场阴谋,邀请胡大海去八咏楼观弩。胡大海也没多想就去了。到了八咏楼后,蒋英手下一个叫钟矮子的人,就假装慌慌张张的样子,跪在了胡大海的马前,说蒋英不分青红皂白就要杀他。胡大海扭头正要问蒋英是怎么回事,蒋英走到胡大海眼前,趁他不防备,突然从袖子里掏出铁槌,猛击胡大海头部。胡大海当场身亡,胡大海次子胡关住也遇害。蒋英等人逃窜到了张士诚那里。自此,胡大海和他的两个儿子全都死了,胡大海面临绝后。不过还好,胡大海有个养子胡德济,算是把胡大海的血脉又延续了下来。胡德济后来追随徐达征讨定西,结果,胡德济所率部众失利,徐达大怒,将胡德济手下好几员将领斩杀。徐达也考虑到胡德济是胡大海后人,因此没有处死他,而是押解到京师,交由朱元璋处理。朱元璋看见胡德济,便想起了胡大海,因此手下留情,放了胡德济。1366年,朱元璋外甥李文忠,率军攻破杭州,活捉了杀害胡大海的凶手蒋英。朱元璋立即处死蒋英,并用其血祭奠胡大海,还亲自做了祭文。明朝建国后,朱元璋加封胡大海为越国公,建立功臣庙后,胡大海位列其中,并且还得到了配享太庙的待遇。参考资料:明史。#头条历史##胡大海简介#

6、胡大海山西

朱元璋麾下的名将胡大海有一句名言:“吾武人,不知书,惟知三事而已:不杀人,不掠妇女,不焚毁庐舍。”意思是:“我胡大海是一介武夫,没读过书,我只懂得三个道理:不乱杀人,不抢掠妇女,不毁百姓的房舍。”因此,胡大海打到哪里,哪里的百姓都纷纷来投奔他。在朱元璋创业早期,胡大海是他最倚重的将领之一。当时,胡大海在朱元璋心目中的地位,甚至可以和徐达并列。胡大海身材高大,脸色黝黑,在滁州投奔朱元璋,屡次担任朱元璋的先锋官,立功甚多。朱元璋在皖南和浙西的大部分地盘,都是胡大海打出来的。1358年,朱元璋正要整顿军纪,胡大海的儿子胡三舍撞在了枪口上。胡三舍违反军令,在军中酿酒售卖。朱元璋一怒之下杀了胡三舍。胡大海不仅没有因此记恨朱元璋,还认为朱元璋做得正确。从这件事可以看出,胡大海是一个非常有是非观的将领,这和他上述“不杀人,不抢掠妇女,不毁房舍”是一个道理。不过,朱元璋杀了胡三舍后,还是后悔了。因为在4年后,胡大海在镇守严州时,被麾下两名叛徒刺杀身亡。虽然朱元璋最终杀掉了两个叛徒,为胡大海报了仇,但胡大海的次子却和胡大海一起被杀了。这意味着胡大海没有了继承衣钵的血脉,朱元璋为此遗憾不已。明朝建立后,徐达北伐,北伐将领中有一员参将名叫胡德济,此人曾是胡大海的义子。在徐达和王保保的对战中,胡德济竟然临阵脱逃,徐达将胡德济遣送回京城,按照朱元璋以往的脾气,胡德济死罪难逃。但朱元璋想起自己昔日和胡大海的情分,竟然赦免了胡德济之罪。有明一朝,胡大海被追封为越国公,在太祖庙中,胡大海在功臣中排名第七位,仅次于明朝“开国六王”。若胡大海不早死,他必定会跻身于徐、常之列,成为明朝的另一位无敌战将。胡大海:功臣庙排名第七,配享太庙,朱元璋杀他儿子,他仍无二心

7、胡大海最新排名

除少数如常遇春、邓愈、胡大海、沐英死于军中,其余要么罹于狱祸,要么被赐自尽,要么疑为朱元璋毒死,得善终者似仅汤和一人。汤和“独享寿考”绝不是低调做人,而是他“感疾失音”形同废人,话都说不出来,自然也就可以让他自己老死,不必除掉他了。其他的人,则不能不是另一种命运,比如徐达、刘基。徐达功勋盖世,但从不居功自傲。朱元璋屡加试探,用各种小花招窥视徐达内心,每一次都不过进一步证明了徐达的高风亮节。但朱元璋绝不会因此释疑。洪武十七年徐达患病,开始,病情看上去很重,像是不起的样子,朱元璋表现得很积极,几次亲往探疾,积极调集医生治疗。治了很久,徐达居然出现了好转的迹象。就在此时,朱元璋忽然派使者赐膳,徐达一见,当即泪如雨下,在内使的注视下吃了送来的东西;待内使走后,徐达密令给他治疗的医生赶快各自逃命。果然,不久徐达就死去,年仅五十四岁。朱元璋闻徐达已死,“蓬跣担纸钱,道哭至第”,下令抓捕所有曾为徐达看病的医生,全部杀掉。此不载于正史,然细节精彩、情理皆然。投毒这事,朱元璋至少还干过一回。李文忠,朱元璋的外甥,靠着作战异常勇敢,“临阵踔厉风发,遇大敌益壮”,屡建奇功。他不但能武,而且能文,好读书、长诗文、有思想,以儒将鸣于当世。然而,恐怕就是有思想这一点害了他。建国后他被释去兵权,居家与高士儒者交,忧国忧民,屡屡将所讨论的意见谏达上聪,如劝朱元璋“少诛戮”,对东征日本的计划表示异议,批评宫中宦官太多,等等。一来二去,朱元璋早就不爽。洪武十六年冬,李文忠病,朱元璋也是亲往探视,也专门派人护其医药,翌年三月,正当英年的李文忠不治而故。这次,朱元璋主动指责李文忠是被毒死的,负责治疗的“诸医并妻子皆斩”——滑稽的是,医生们与李文忠素无仇隙,他们为何要冒死毒害一个身为皇戚的大人物呢?——总之,证据消失了。还有一位也被毒死,那便是被誉为“张良再世”的传奇人物、明初智慧象征刘基。明建国后,朱元璋累次提出进其爵秩,刘基均坚辞,只接受了远低于其贡献的伯爵封号。要他当宰相,亦不受命。洪武四年,刘基早早引退,回到家乡做老百姓。所以如此,只是出于文人的狷介。问题是,朱元璋为罗致天下人才效力,曾明令:“寰中士大夫不为君用,是自外其教者,诛其身而没其教。”刘基的做法,等于带头违抗此令。如果明哲保身,刘基应该改变态度,但史传说他“性刚嫉恶,与物多忤”,“慷慨有大节”,“义形于色”,他佐朱元璋得天下,乃为苍生,功成身退则是为了自我人格的完整,他在拒绝出任宰相时没有虚与委蛇,寻找借口,而是直截了当表示不喜欢、不想干:“臣疾恶太甚,又不耐繁剧。”对此,朱元璋衔之颇深,几年后还借故暗示刘“忠臣去国,不洁其名”。刘基执意退休后,胡惟庸被任命为左丞相。这是一个典型的政治小人,刘基曾再三劝阻朱元璋不要拜其为相,不听。现在,胡正好寻隙报复,而且他揣摩过这一定会得到朱元璋的支持。胡支使人检举刘基替自己相中一处墓地,称此地“踞山面海,有王气”。朱元璋“颇为所动”,亲笔致信刘基,“历言古之君子保身之福,作孽之祸,及君臣相待之义,词甚详;末言念卿功,姑夺其禄而存其爵。”这是严重的警告。刘基得书,照例诣阙“谢恩”,“乃留京,不敢归”。留京期间,像是对胡惟庸的鼓励和奖赏,又像是专做给刘基看,朱元璋将胡惟庸“转正”、升为右丞相;刘基闻知此讯,“大慼”曰:假如当时是我说错了,那就是苍生之福啊!于是,“忧愤疾作”,就此病倒。这时,朱元璋偏偏派刘基最反感——反过来同样也对刘基心怀怨恨的胡惟庸为代表,来探望刘基。正是在这次以皇帝名义进行的探视过程中,胡惟庸拿出一种药,让刘基服用。刘用后“有物积腹中如拳石”。随后,朱元璋放刘基还乡,至家“居一月而卒”。与徐达、李文忠之死不同,这次朱元璋没有亲自施毒,利用两个政敌之间的恩怨,假人手行之。几年后,胡惟庸事发,有人揭发刘基是被胡毒死,使胡罪状上重重加上一条,而胡惟庸只好咎由自取,他显然不能辩称自己其实是揣摸上意、替君除忧。胡惟庸的下场,是有“前车之鉴”的。朱元璋的前水军司令,德庆侯廖永忠立有两项大功:一是鄱阳湖朱陈大战时,廖在最紧急关头,击退张定边,救了朱元璋一命;一是至正二十六年朱元璋派他迎韩林儿归应天,途中制造翻船事故,淹死韩林儿,从而为朱元璋称帝扫清障碍。这两项功绩,对朱元璋皆同再造,但廖永忠干掉韩林儿后,朱元璋却声明与己无关,是廖自作主张。洪武三年大封功臣时,朱元璋再次做秀,将廖“止封侯而不公”,并指责廖害死韩林儿是“窥朕意、徼封爵”。廖永忠便永远背上这口黑锅。洪武八年,朱元璋又以某种借口将廖永忠“赐死”。胡惟庸其实就是“廖永忠第二”,两人故事如出一辙。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胡大海简介图片(胡大海脸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