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舜大传(虞舜的事迹)

1、虞舜的事迹

壬寅年湖南省公祭舜帝大典在今天隆重举行,这是2005年以来举行的第六次全省公祭舜帝活动。湖南永州九嶷山舜帝陵是舜帝的安寝之地,自夏朝始建,历朝历代传承不息,为历朝历代祭祖朝圣之所。“天下明德,自虞舜始。”舜帝是中华民族始祖五帝之一,中国道德文化的创始人。9月7日,是农历八月十二,也是舜帝的诞辰日,选择今天这个日子举行公祭舜帝大典,是尊祖制、循惯例,尊重老祖宗定下来的规矩。这也是传承弘扬优秀传统孝文化、凝聚民族情感的一件大事。大家对于舜帝有什么印象呢?

2、虞舜大传

河东成语典故(44)王景林(原创)山西运城,古称河东。表里山河,钟灵毓秀。中华文明滥觞之地,虞舜夏禹建都之处。4600万年前,人类远祖世纪曙猿涉足,1800万年前,古人类点燃第一把圣火。6000年前,黄帝元妃嫘祖教民养蚕缫丝。炎黄二帝融合华夏民族,唐尧天下访贤,虞舜实施善政。大禹治水实现九州统一,姒启建立夏朝始有阶级。春秋战国争霸称雄。帝王将相,文韬武略。历史上许多成语典故与这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由于河东位于中华民族黄河文化的中心地带,历史悠久,文化发达,因此,在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百花园中,河东成语典故一枝独秀,绽放出朵朵艳丽的花朵。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典出:《左传·僖公十年》《史记·晋史家》晋献公有八个儿子,其中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公子夷吾较为贤能。后来,晋献公宠爱的骊姬生下了公子奚齐,晋献公便想废黜太子申生,改立奚齐为太子。骊姬就设计陷害太子申生,迫使太子申生自杀,公子重耳和夷吾感到害怕,先后逃往国外。晋献公二十六年(前651)9月,晋献公病危,他担心国卿里克不能扶立奚齐即位,便任命大夫荀息为国卿主持朝政,里克失去权力,非常气愤。晋献公去世后,荀息不顾里克等人反对,将奚齐立为国君。十月,里克带头发难,杀死了奚齐。荀息又拥立骊姬之妹的幼儿悼子为君。十一月,里克发动政变,杀死悼子,逼杀荀息。派人去梁国迎接夷吾回国即位。夷吾接到里克的书信后十分高兴,许诺回国即位后把汾阳城邑封给里克。夷吾回国即位(即晋惠公)后,担心重耳回国夺取他的君位,又害怕里克发动政变充当重耳的内应,便自食其言,不但没有给里克封地,反而夺去了他的职权。一天,晋惠公召见里克,对他说:“我不幸落难,几年来一直流亡国外,没有你的帮忙, 我是不可能回国当上国君的。尽管这样,你作为大臣,轻易连杀两个国君和一个大夫。看来,谁做你的国君,都是很危险的啊!”里克立刻听出了话中的意思,知道晋惠公要除掉他,便说:“我不杀两君一大夫,你怎么能当国君?耍给一个人加上罪名,岂能找不到借口么? (不有废也,君何以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 ) ”于是,长叹一声,拔剑自刎。南辕北辙 典出:《战国策·魏策四》战国时,魏国大臣季梁在路上,听说魏安釐王准备进攻赵国的消息,便匆匆赶了回来。他来不及弄平衣服上的皱折,顾不得拂去头上的尘土,就去见魏王。一见到魏王,就给他说:“我这次回来,在大路上遇到一个人,正驾着车子望北面走,他告诉我说:‘我要去楚国。’我觉得奇怪,就问他:‘你要去楚国,为什么朝着北面走呢?’ 他说:‘ 我的马好。’我说:‘你的马虽然好,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啊!’他说:‘我的路费多。’我告诉他:“路费即使多,但这不是去楚国的方向啊!’他接着又说:‘我的车夫驾车的技术很高明。’我最后说:‘你这几样都好,但方向错了,那样走下去,不是离开楚国的路程越来越远了吗?”季梁讲完这个故事后对魏王说:“现在大 王要想成为一名霸主,一举一 动都应该让人信服。如果仗恃自己国大兵多,用武力攻打邯郸,借以扩充土地,树立威望,那就离开你想做诸侯领袖的理想越远了,这正象要到南方去的楚国人却驾着车子往北走一样,那是多么荒唐的事啊!”安釐王听了这番话后,觉得季梁之言有理,就取消了攻打赵国的计划。

3、虞舜小说

舜作为五帝之一,被人千古称颂,可是为什么道家老祖之一的庄子和明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王阳明却都骂舜不孝?舜,本来叫做重华,又被人称为虞舜;与黄帝,唐尧,帝颛顼,帝喾,并称五帝。少时家境贫寒,地位低下。舜的父亲瞽叟,是个盲老头。舜的生母早逝,后母生下了弟弟象。象很讲究享受,待人很傲慢,而瞽叟却很偏爱他。相比之下,舜就惨的多了:只要有小的过错,就要受到重罚不说,父母还总想杀他,只是一直没被找到机会就是了。舜很有才干。舜耕地,周围的人们互让田地边界;舜捕鱼,捕鱼的泽畔人们互让居住的地方;舜做陶器,没有一个陶器是粗制滥造的;舜做生意,赚了很多钱。舜住过的地方,一年发展成了村落,两年成了小镇,三年后就成了都市。于是人们都夸他,尧听说了,就把两个女儿嫁给他,又赐给舜细葛布衣和琴,替舜建造粮仓,还赐给了他一些牛羊。这样看来,怎么着舜也是爽文大男主的水平:起身贫寒,无所不能,历尽苦难,终得正果;白手起家赚到腰缠万贯,娶妻娶贤还是两个公主。但是谁让他有一个大反派作父亲。瞽叟看舜富有幸福了,又想要杀舜,他想抢了舜的家产给象。他先是让舜爬到粮 仓上去修仓顶,然后趁其不备在下面放火烧仓。舜用两顶斗笠护住身体,跳下粮仓,竟然成功逃离火海。瞽叟一计不成,又施一计。他又让舜去挖井,舜在挖井时偷偷挖了一个暗道。当舜把井挖得很深,瞽叟和象就一起往井里填土。可是舜又从暗道中逃出,脱离险境。暗道很长,舜一时半会儿没有回家。瞽叟和象以为舜死在井里了,非常高兴。象和父母分割舜的家产,象说:“最先出这个主意的是我,所以舜的妻子,房子和琴给我,牛、羊、粮仓分给父母。”分完之后,象就住在舜原来的屋子里。舜回到家的时候,象正弹着舜的琴,象看见舜,不高兴的大惊说:“我思念哥哥,正在伤心呢?"舜没有多说,只回答:“那当然,你是我的庶弟嘛!”瞧瞧这回答,多么阴阳多么茶。但是此后,舜更恭敬地侍奉父母、爱护弟弟,即使接受了禅让,也没有忘记用车载着旗帜给父亲行礼,还封了象为诸侯 。舜在位很长时间,夫妇和睦,他老去的时候去南方狩猎,最终死在了在苍梧的郊野。他的夫人们娥皇和女英听说了十分难过,悲泣的泪水落在竹子上,形成了很漂亮的斑点,于是后人称这种带着斑点的竹子为潇湘竹。——————————在《传习录下》中,王阳明有一个惊人之语:“舜是世间大不孝的子,瞽叟是世间大慈的爷”。这原本是王阳明用于论述“反身而诚”的。在王阳明看来,“舜常自以为大不孝,所以能孝;瞽叟常自以为大慈,所以不能慈。” 说白了,也还是对舜的夸奖之言。而庄子之骂也不一定是庄子本人骂的,来于“尧不慈,顺不孝,禹偏祜,汤放其主,武王伐纣…”,是《庄子•盗跖》中 ,原本骂孔子的,但是好巧不巧,以世人最崇拜的这几个明君为例,就被骂了。当然,后人也有从另外一种角度思考的,这就有些厚黑学了。舜的父亲,并不仁慈,舜行为虽然至孝无恶,但是并不能说明他心中没有怨言。舜不箴规,反而不断示弱以放纵父亲和弟弟为恶,使之千百年来留下骂名,或许也是一种报复。

4、虞舜小学

河东成语典故(43)王景林(原创)山西运城,古称河东。表里山河,钟灵毓秀。中华文明滥觞之地,虞舜夏禹建都之处。4600万年前,人类远祖世纪曙猿涉足,1800万年前,古人类点燃第一把圣火。6000年前,黄帝元妃嫘祖教民养蚕缫丝。炎黄二帝融合华夏民族,唐尧天下访贤,虞舜实施善政。大禹治水实现九州统一,姒启建立夏朝始有阶级。春秋战国争霸称雄。帝王将相,文韬武略。历史上许多成语典故与这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由于河东位于中华民族黄河文化的中心地带,历史悠久,文化发达,因此,在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百花园中,河东成语典故一枝独秀,绽放出朵朵艳丽的花朵。艰难险阻 典出:《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楚国联合曹、卫两国进犯宋国,宋国向晋国求救。晋文公立刻出兵救宋,一鼓做气攻下曹、卫两国。楚成王看到两个盟国被攻下,晋国又与齐国、秦国结成了新的同盟,心里十分恐惧,于是就叫围攻宋国的楚将子玉撤离宋国,并告诚他说:“晋文公在外流亡了十九年才回国做了国君,什么样的艰苦日子,各种磨难生活他都经历过了,他懂得人民的爱憎,清楚怎样治国与谋略,这样的对手很难对付(险阻艰难, 备尝之矣,民之情伪尽知之矣),这一仗很难取胜,你还是撤兵吧。” 楚成王还告诉他:“兵书上说过,进攻要适可而止,如遇到难于战胜的敌人,应该退却。”可是子玉不听,说:“不行,我们要打下去。”由于楚国不撤兵,晋、宋、齐、秦四国便会师在城濮与楚军大战,结果,楚军大败。兵败后,楚将子玉因没有得到楚成王的赦令,便羞愧自杀。坚甲利兵 典出:《孟子·梁惠王》魏国地处中原,打起仗来易攻难守。魏惠王感到国势日衰,四面受敌。正在这时,孟子前往见他。他向孟子说: “魏国的强大,过去是没有别的国家能赶得上的。这点,您是清楚的。可是到了我执政的时候,东边和齐国打了一仗,我们败了,我的儿子也死在了战场上了。西边和秦国打了一仗,又败给了秦国,丧失了河西之地七百里。南边又被楚国抢去了八个城池。这实在是奇耻大辱啊!我希望自己能替魏国所有的阵亡将士报仇雪恨,夺回失去的城池土地。您说有什么办法吗?”孟子十分认真地说:“纵横只有一百里宽的小国,都可以施行仁政而使天下归服,何况魏国是一个大国呢?您若能施行仁政,减免刑罚,减轻赋税,使百姓有吃有穿。同时在农闲的时候,对老百姓进行孝顺父母、敬爱兄长、为人尽心竭力、待人忠诚守信的教育,那么遇到战争,百姓为了保护自己的国家,也会拿起䦆头木棒等简陋的武器上阵,去抗击拥有坚实盔甲、锐利刀枪武器精良的秦楚军队了(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虞舜简介#

5、虞舜的历史简介

河东成语典故(41)王景林(原创)山西运城,古称河东。表里山河,钟灵毓秀。中华文明滥觞之地,虞舜夏禹建都之处。4600万年前,人类远祖世纪曙猿涉足,1800万年前,古人类点燃第一把圣火。6000年前,黄帝元妃嫘祖教民养蚕缫丝。炎黄二帝融合华夏民族,唐尧天下访贤,虞舜实施善政。大禹治水实现九州统一,姒启建立夏朝始有阶级。春秋战国争霸称雄。帝王将相,文韬武略。历史上许多成语典故与这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由于河东位于中华民族黄河文化的中心地带,历史悠久,文化发达,因此,在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百花园中,河东成语典故一枝独秀,绽放出朵朵艳丽的花朵。大公无私 典出; 《吕氏春秋·去私》春秋时,晋平公有一次问祁奚(别称黄羊):“南阳县缺个县令,你看,谁去担任这个职务比较合适?”祁奚毫无迟疑地回答:“叫解狐去吧,他是最合适的,一定能够胜任。 ”晋平公惊奇地问:“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你为什么要推荐他呢?”祁奚回答说:“您问的是谁能担任县令,不是问谁是我的仇人!”于是,晋平公就派解狐去担任南阳县令。解狐到了那里后,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受到了南阳人们的称赞。过了一些日子,晋平公又问祁奚:“现在朝廷缺个法官,你看谁能胜任?”祁奚十分恳切地说:,“祁午能胜任这个职务。”晋平公又觉得奇怪,他说:“祁午不是你的儿 子吗?”祁奚说:“您问的是谁能担任法官,并没有问祁午是不是我的儿子呀!”于是,晋平公就派祁午做了法官,祁午当上法官后,替人们办了许多好事,同样受到人们的爱戴。由于祁奚忠公体国,急公好义,誉满朝野,深受人们爱戴。孔子也称赞道:“黄祁羊说得太好了!他推荐人,完全是拿才做标准,不因为他是自己的仇人,心存偏见而不推荐;也不认为是自己的儿子,怕别人议论而不推荐。像祈黄羊这样的人,可够得上大公无私了(美哉! 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耳闻不如目见 典出:刘向《说苑·政理》战国时,魏文侯派西门豹去邺地担任邺令。临行前,魏文侯嘱咐他,到了邺地,一定要注意实地调查,讲求实事求是,决不能轻信路语传闻。他推心置腹地说:“耳朵听到不如亲眼看到,亲眼看到不如再走近它,走近它不如用手接触它(夫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足践之,不如手辨之)。”西门豹到了邺地后,谨遵魏文侯的嘱咐治理政事,他深入调查,看到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到处是一片冷清。通过走访,他弄清了是因当地的官绅势力勾结巫婆神汉,每年假借河神娶亲,勒索老百姓钱财,戕害良家女孩,害得许多百姓家破人亡,人们便纷纷逃离此地。西门豹了解到这些情况后,便借参加河伯娶妻的机会,狠狠惩治了地方官绅势力,严厉地打击了一批为害多年的巫婆神汉,教育了广大百姓。随后颁布律令禁止此风。于是,逃走的百姓陆续回到自己的家园。接着,他率领人们勘察水源,发动百姓老百姓兴修水利,在漳河两边开挖了12条渠道,引水灌溉耕地,大片土地成为旱涝保收的良田,使邺地面貌发生了很大改观。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他还在邺地实行“寓兵于农,藏粮于民”的政策,很快就使邺地民富兵强,成为战国时期魏国的东北重镇。西门豹的作法,得到了老百姓的交口称道。

6、虞舜简介资料

河东成语典故(42)王景林(原创)山西运城,古称河东。表里山河,钟灵毓秀。中华文明滥觞之地,虞舜夏禹建都之处。4600万年前,人类远祖世纪曙猿涉足,1800万年前,古人类点燃第一把圣火。6000年前,黄帝元妃嫘祖教民养蚕缫丝。炎黄二帝融合华夏民族,唐尧天下访贤,虞舜实施善政。大禹治水实现九州统一,姒启建立夏朝始有阶级。春秋战国争霸称雄。帝王将相,文韬武略。历史上许多成语典故与这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由于河东位于中华民族黄河文化的中心地带,历史悠久,文化发达,因此,在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百花园中,河东成语典故一枝独秀,绽放出朵朵艳丽的花朵。唇亡齿寒 典出:《左传·僖公五年》晋献公十九年(前658),晋献公准备攻打虢国,但是晋国要到虢国需要经过虞国。晋献公问大臣荀息:“怎样才能顺利通过虞国呢?”荀息献计说:“虞国国君是个目光短浅、贪图小利的人,如果我们送给他美玉宝马,他一定会借路的。”晋献公一听有点舍不得,荀息看出了献公的心思,就说:“虞虢两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虢国灭了,虞国还能独存吗?您的美玉宝马不过是暂时存放在虞公那里罢了。”献公采纳了这个计策,就派荀息带着美玉宝马,去虞国借路。虞国国君见了珍贵的礼物,非常高兴,答应借道。这时,大夫宫之奇听说后,赶紧劝阻虞公,说:“不行啊,虞国和虢国就像牙齿和嘴唇的关系,没有了嘴唇,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我们两个小国相互依存,有事可以彼此帮助,万一虢国被消灭了,虢国也就难保了,借道给晋国万万使不得!”但虞公听不进宫之奇的话,答应了晋国的请求。两年之后,荀息再次向虞国借路,去攻打虢国。宫之奇又劝虞公不能再借路给晋国。他说:“不能再答应了。虞国和虢国的关系就象车子与车旁的夹板一样紧密。 车子要依靠夹板,夹板也要依靠车子,否则就不稳固。如果我们借路给晋国去打虢国,那么虢国在早上灭亡,我们虞国就会在晚上被消灭。所以,千万不能借路给晋国啊!”虞公还是听不进宫之奇的忠告,还是把路借给了晋国。宫之奇没有办法说服禹公,只好带着家人离开虞国。结果,此次荀息带兵过路虞国去攻打虢国,把號国灭了之后,回来时顺道又消灭了虞国。华而不实 典出:《左传·文公五年》春秋时代,晋国大夫阳处父访问卫国,回国后路过宁邑住在一家客店里。店主宁赢看见阳处父相貌堂堂,举止文雅,谈吐不凡,十分钦佩。他悄悄地对妻子说:“我早就想投奔一位品德高尚的人,可是过年来一直没有找到,这几天与阳处父交往,觉得这个人就是我要寻找的人,我决定跟着他去。”阳处父离开客店时,宁赢跟着阳处父一起走了。一路上,阳处父同宁赢东拉西扯,不知道谈了些什么。宁赢一边走一边听,刚走出宁邑,就改变了主意,便告别阳处父,返回家中。宁赢的妻子见他突然折回,感到奇怪,就问: “你不是决心很大,跟着一位品德高尚的人去学习,为何这么早就返回来了呢?你是不是放心不下家里的事呢?”宁赢回答说:“我跟了阳处父的这几天,只见他夸夸其谈,大都是些空话,而且言过其实,我觉得他这人性格太刚强,容易与众人结怨(华而不实,怨之聚也)。我担心从他那里学不到好处,反而会带来祸害,所以我就离开回来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虞舜大传(虞舜的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