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诸葛亮的信息资料(诸葛亮的资料400字)

1、诸葛亮的资料400字

公元234年,诸葛亮于五丈原病逝,临终前他选择点亮七星灯,从表面上看是为了续命,但实际上此举却暗藏着玄机,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诸葛亮是刘备“三顾茅庐”请出来的军师,刘备可以建立同曹魏和东吴对峙的蜀汉政权,一大半的功劳都要归功于诸葛亮。在刘备死后,诸葛亮也没有擅权夺位,而是辅佐刘禅,五出祁山,想要一举铲除曹操的士兵,入主中原。关于诸葛亮的生平事迹,几乎家喻户晓,特别他在用兵时的各种计谋更让后世人拍案称绝。然而已经过去了1700多年,可是诸葛亮的墓地,依旧没有出现过任何盗墓者。原来竟是他最厉害的计谋竟发挥效果,长达1700多年都没有人能够破解。据说,诸葛亮病重之际曾使用“七星灯续命法”试图延寿,结果因魏延的闯入而被迫中断,延寿之法也以失败告终。对于古人来说,他们对于生命的敬畏,远远要高于现代人,并且深信通过某种法术,就可以延缓人的性命。七星灯续命就是其中一个传说,据说在道教的典籍当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这部书叫做《云笈七笺·稟生受命部》。书中记载,只要将人的魂魄和北斗七星一一对上,最终七星会汇聚成一星,预示着新的生命的诞生,也就是所谓的重获新生的意思。这种说法,其实在商朝时期,就已经有了记载,而且很多炼丹的人士,都对此深信不疑,并且将其认定为仙术。诸葛亮对于用七星灯来续命,当然不陌生,但是依照诸葛亮的智慧,应当知道这种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根本不可能实现,但是诸葛亮还是点了七星灯,这其中有什么玄机呢?诸葛亮表面上是借七星续命,实则暗中布下了一个大局,这应当是诸葛亮临死之前为刘备做的最后一件事了吧。诸葛亮第六次北伐时,没能成功的杀掉司马懿,但是诸葛亮已经时日无多了,为了不让战士们丧失斗志,于是诸葛亮点燃了七星灯。将士们对诸葛亮信任不已,他们见诸葛亮点燃了七星灯,便觉得诸葛亮定能续命,所以一时间士气大振,司马懿进攻蜀军的时候,士兵们才能不慌不忙从容有序的应对。因为那时候士兵们心中想的应该都是诸葛亮还在,这场仗必定会赢,司马懿曾经败过一次,只要有诸葛亮在,他再来还是必败无疑。这就导致最后蜀军安全的撤离,司马懿只敢在原地观望,等蜀军撤离完毕,大家才知道,诸葛亮是真的死了。诸葛亮还通过七星灯一事,引出了心怀叵测的魏延,魏延得知诸葛亮要续命之后,闯进诸葛亮的帐中趁机吹熄了一盏灯。诸葛亮的布局谋略之深不得不让人佩服,但是诸葛亮的忠心也是天地可鉴,他在临死前都没有多少私心,临死之前想的都是保全蜀军的兵力和铲除有异心的臣子。诸葛亮死的时候都不到六十岁,这样一个多智而近妖竟然是因为过劳而亡,作为一个军师为什么如此操劳?当然是因为队友不给力,诸葛亮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战场上度过的,只有刘备去打孙权的时候,诸葛亮没去,结果造成刘备被孙权人马火烧连营。军师,是丞相,而军师和丞相都不是领兵打仗的人,只有将军和元帅才是,诸葛亮没有必要去带兵打仗,在后面出出主意就好了。但是注定的诸葛亮是闲不下来的,他真的是对刘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自从关羽荆州战败,刘备夷陵战败后,蜀汉损失了大量的精英人才。导致蜀汉后继乏人,逼得诸葛亮这么个文臣亲自带兵打仗了,可见蜀汉内部是多么的缺乏人才。《资治通鉴》有记载:亮遣使者至懿军,懿问其寝食及事之繁简,不问戎事。使者对曰:“诸葛公夙兴夜,罚二十以上,皆亲览焉;所啖食不至九升。”懿告人曰:“诸葛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可见诸葛亮这是有多忙,吃的少,事情又多,连个休息的时间都没有,为了蜀汉诸葛亮操碎了心。诸葛亮的操劳也是因为心知汉国运已去,但是他依然鞠躬尽瘁、呕心沥血,数十年来不改“初逢汉昭烈帝刘备的衷心”,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坚韧,千古以来无人能出其右。这也是后世帝王都渴望拥有一个,诸葛亮般的军师的原因,后世不管是哪一个皇帝都对诸葛亮推崇备至。参考资料:《三国志》#历史开讲##分享历史五千年##把地球的故事讲给宇宙##关于诸葛亮的资料简介#

2、关于诸葛亮的信息资料

诸葛亮出山,为什么选择刘备?《三国志》诸葛亮传中对诸葛亮生平有详细的记载,诸葛亮已经成为一个智慧的代名词。是因为诸葛亮非常懂得选择永远大于努力的人生智慧。首先诸葛亮正确的估计三国的打工形式,做好了职场定位。原来诸葛亮在卧龙襄樊隐居读书,静观天下大事,广交天下文化名士。他在和黄承彦、司马微、徐庶的交流当中常常自比一代名相、管仲、乐毅、萧何。诸葛亮的职场定位是:高管、高新,主公、军师辛苦了。如何的正确选择自己打工的公司和老板?诸葛亮答案是什么?在这里看这副对联:唯德于贤,可以服人,三顾频繁,天下计。当时的三国最大的老板有三个曹操、孙权、刘备按照一般的习惯什么?我们都选大公司,靠谱,选曹操。但是诸葛亮并没有选择曹操,为什么?因为曹操的德不好。曹操在三国时期有一句著名的人生格言:宁叫我负天下人,天下人不能负我。什么意思?我可以对不起全天下人,天下人不能对不起我,这种人德不好肯定不能选他。·第二个苏东坡曾有写诗称赞道:生子当如孙仲九,为什么?孙权也是一代民主的楷模。孙权这个人虽然非常的礼贤下士,但是这个人主见特别强,他对你的建议只作为参考不会言听计从。而诸葛亮选择那个人既要德要贤,同时对他还能够言听计从,给他提供更好的施展才华的空间。这个人就非刘备莫属。在职场当中如何选择正确的面试方式?诸葛亮的方法堪称教科书式的智慧。诸葛亮利用三顾茅庐的方式吊足了刘备的胃口,让刘备下定了坚决请他出山的决心。那种感觉简直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3、关于诸葛亮诫子书的资料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赫赫有名的人物,他为了国家大事日夜操劳,留下了很多传奇事迹,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在临终前,却留给了儿子诸葛瞻86字的家书《诫子书》。这封家书的内容包含了他一生修身处世的总结,对培育良好家风具有重要借鉴作用。俗话说:“人必有家,家必有训。”以前翻开各姓族谱阅览,都会有《家训》映入眼中。现如今,大家似乎都忽略了这一项传统,很多家庭都忽视了家训家规的重要性。但其实,家教和家训对一个人的影响至关重要,可能会影响一个人的一辈子。林肯小时候家里很穷,但母亲却很注重培养他,而且很注重方式方法,总是用寓教于乐的形式进行,她总会花心思设计一些游戏来教育孩子。比如,有一个游戏名称叫“为岁月签名”,是锻炼耐力的。在一个烈日炎炎的午后,她会让小林肯提着水桶,用水把自己的姓名在晒热的地面上写365遍。火辣的太阳让小林肯写的字马上就干了,他一会儿就厌倦了,但为了完成游戏,小林肯只好一直写一直写,到了最后,进入到专注状态的他竟然忘记了艰辛和干渴,自己的名字也越写越流畅、越写越好看了。正是因为母亲小时候培养了林肯持久的耐心,才使得他后来在政治上有着超人的耐力,在多次失败后,依然执着追求,最终入主白宫。这个故事叫做“别出心裁的家教”,来自于《哈佛家训》这本书,通过这个小故事告诉家长和孩子,小时候就培养孩子的耐心很关键,因为无论从事什么行业,谁能持之以恒、耐心细致、锲而不舍,谁就是最终的成功者。像这样的小故事在《哈佛家训》里还有很多,这本书通过一个个短小精悍的小故事,讲述了很多人生哲理、生活智慧,用来做家风家教的读物再适合不过了。它不像晦涩难懂的古文,也没有通篇大论的大道理,更贴近我们的生活现实,因此,这本书不仅适合家长看,还很适合孩子读,家教也在读故事中潜移默化融入进去了。如果你对这本《哈佛家训》也感兴趣,点击下方链接即可看到详情,相信你会有不一样的收获。#翻阅2021#

4、诸葛亮个人资料简介

诸葛亮字孔明,公元181年出生于阳都故城,约公元193年,诸葛亮13岁时随叔父诸葛玄去豫章,琅琊阳都(今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是其出生和少年居住生活的地方。现在沂南为了弘扬诸葛亮文化,在卧龙山东侧建诸葛亮公园,这里山翠水清,风光秀美,并建立了体积和重量为世界之最的诸葛亮铜像,铜像后方修筑了介绍诸葛亮生平的汉画像弧形墙,建成后偶然发现此墙具有十分清晰的回音功能。南阳和襄阳争的不可开交,好在出生地还没人争……

5、诸葛亮资料简介100字

《诸葛亮陵墓被挖出后,墓中只找到一把扇子,考古人员:他没骗我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脍炙人口的8个字,最初是用来形容诸葛亮的,作为三国时期最著名的谋士之一,诸葛亮在军事、文学、内政方面,都有着很高的造诣,他一心匡扶汉室,这种忠诚之心也让人十分感动。诸葛亮的聪明才智,不仅体现在生前,还体现在他死后,他为自己的墓地设计了很多机关,没有别的目的,就是想要在死后图个清静,不想让盗墓贼打扰自己。根据相关记载,要是有人强行进入诸葛亮的墓地,就会触发机关,轻则受伤,反应不够迅速、身手没有那么灵敏的人,可能就直接命丧当场了。据说诸葛亮把自己一生中用过的东西、总结出来的经验,都放在了自己的坟墓里边,要是有人能够得到,并且真正意义上理解、融会贯通,那么就能和诸葛亮一样,充满了智慧和计谋。也正是因为诸葛亮生前的算计,很多盗墓者无法进入到墓地深处,最终只能徒劳无功地离开。到了现代,那些复杂的机关,也给考古工作者们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困扰。病死在北伐路上后,诸葛亮被埋在了陕西境内,这一点,基本上是大家众所周知的。作为三国时期最知名的人物之一,他的墓地,绝对有着非比寻常的研究价值、历史意义,墓中景象要是可以公布的话,必然会轰动整个历史学界,要是能从墓葬中拿出一些东西,进行分析和研究,那对于我国的考古工作,好处就更多了。有的人说,考古不过是官方在搞盗墓,这种说法实在是过于片面了,盗墓贼下墓是为了什么?为了里边的金银财宝,为了让自己发财暴富,所以他们的行为,一般都十分简单粗暴,可以说,毁掉的东西,比他们带走的东西还要多,墓地里的书本竹简,有的比金银器皿有价值多了,但盗墓贼们只看重金银珠宝,很容易就会破坏一些珍贵的史料,让考古学家们心痛不已。考古学家们就不一样了,他们对待文物更加严肃认真,不会造成大规模的破坏,只会在合适的范围内进行考察研究。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国家的考古技术也在进步之中,终于,学者们觉得是时候打开诸葛亮的墓地,一探究竟了。但进入诸葛亮的墓地后,里边的场景,却让不少人惊讶住了:里边没有金银珠宝,甚至没有诸葛亮的遗体,有的,只是一把羽毛扇子而已,虽然羽毛扇子看起来很轻不是很值钱,但做工还是挺精良的,对历史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关于这把羽毛做成的扇子,相信熟悉历史的同学,都不会觉得过于陌生,诸葛亮生前,常常将这把扇子带在身边,那副拿着羽毛扇子、指点江山、舌战群儒的样子,是无数文人们的至高向往。之所以会如此,考古学家们推测,这是因为诸葛亮料到自己死后,会有人进入自己的墓地,于是只建了衣冠冢,在里边放了一些自己穿过的衣服,还故意放出去了消息,让人误以为他真的被埋在了那里。至于他真正的永眠之地,除了当时埋葬他的人以外,应该没有人知道了,如此一来,诸葛亮就可以享受真正的宁静了。不少考古学家发现这个结果以后,直言诸葛亮并没有欺骗我们,根据相关的历史资料,他的衣冠冢其实还有很多,分布在其他各个地方,考古学家在陕西发现的那一个,只是其中之一而已。在历史记载中,诸葛亮是一个十分淡泊名利的人,按照他的计划,他帮助刘备完成光复汉室的大业以后,会回到老家,继续在田园里边劳作,陈伟业一个普通的农民,他对那种宁静自由的生活,一直都是十分向往的,但是很可惜,壮志未酬就死在了路上。诸葛亮不光足智多谋,还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作忠诚、仁义、道德、智慧,他和蜀汉的那些英雄豪杰们,就像是一盏盏灯一样,在漆黑的乱世里边,给老百姓们带来了些许的光明和希望。虽然希望诸葛先生能够得到安息,但他的墓地,必然会使我国考古研究工作前进一大步,期待有一天,我们可以发现他真正的安葬之处,解开更多的历史谜团,相信诸葛先生要是在天有灵的话,也是会理解我们的心情的。#历史##打开眼界#

6、最新诸葛亮排列五资料

他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一个在烽火中崛起的英雄,他就是——诸葛亮。诸葛亮,字孔明,生于东汉末年,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化名人之一。他一生坚守忠诚,倾心于国家和人民,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年轻时开始,诸葛亮就深谙兵法,熟练掌握政治,是当时三国时期最杰出的人才之一。他不仅是刘备的智囊,更是他的左右手,为刘备立下了汗马功劳。在赤壁之战中,诸葛亮制定了周密的计划,成功协助刘备击败了曹操的大军,从此扶持刘备建立了蜀汉,成为了三国中一支强大的势力。除了在政治上的才华外,诸葛亮还是一位文化名人。他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文化名人之一,他的著作《诸葛亮集》、《孔明笔记》、《后汉书·诸葛孔明传》等,成为了中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部分。他的生平不仅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肯用心去学习,就能成为一位杰出的人才。更重要的是,他的忠诚和信仰,让我们明白了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决定了他的一生。这种精神,不仅是历史的骄傲,更是我们今天应该学习的重要品质。总的来说,诸葛亮这位历史人物的故事,不仅有着吸引人的传奇色彩,更有着深刻的教育价值。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向诸葛亮一样,为了信仰和理想,奋斗一生,成为一位杰出的人才。

7、三国演义诸葛亮资料

诸葛亮评价诸葛亮字孔明,东汉末年,南阳人士。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他留给后人“智慧”、“贤相”的光辉形象,是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留下了不少流传千古的故事和脍炙人口的名言。一、生平诸葛亮生于汉灵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亡于蜀汉后主建立十二年(公元234年),享年54岁。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诸葛亮是年27岁,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大势,提出鼎足三分,联孙抗曹,进而统一天下之路,即著名的“隆中对”:“自董卓造逆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 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 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 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 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含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二、评价诸葛亮的才能是多方面,从其初见刘备分析当时政治形势,判断天下三分的可能性,提出天下统一的步骤;到出山辅助刘备及承担托孤重任所为来看,其人确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堪称德才皆优。放眼历史,德才如此的人,并不多。一是治国理政才能。诸葛亮的政治才能集中体现于治国理政方面。首先是为刘备提出谋取天下的根本战略,这就是隆中对。诸葛亮分析说当时天下有2强,即曹操和东吴,但2强不在一个层次。因此刘备要想创业就要避强联弱,建立自己的地盘。其次是担任丞相辅助刘备治理四川。主要是作为丞相,协助建立政府、颁布法令、任用人才、发展国家经济。第三是托孤后实际主持西蜀大局。在此期间分别有安居平五路、收南中、对外联盟东吴、对内稳固政权、并对魏国发起统一战争。第四是对自己病逝后的安排。逝世前对自己身后接班人选做了安排,并严格得到落实。保证蜀国在其逝世后仍存在数十年。第五是人才培养。这点很多人说“蜀国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以此贬低诸葛亮培养人才的失败。其实,诸葛亮培养的几个接班人都在其死后执掌蜀国大权,维护蜀国的稳定和发展。军事将领也不是没有,如姜维、张翼等人。虽然这些将领出色的不多,但反观魏国,其后代较出色的也就钟会和邓艾2人,吴国后代较出色的是陆逊的儿子陆抗。事实上在和平时期,将领作战能力不容易表现,比如在邓艾越过阴平时,蜀将黄崇就力主占领要点持久抵抗,其人能力也好,但没有机会表现。二是军事才能。第一是预见能力。预见能力体现在对天下形势的分析和预见。第二是治军能力。此点已是公认。第三是指挥战争能力。此点较有争议,说其不善奇谋。其实当时和诸葛亮对阵的是魏国一流将领司马懿,其人是公认的军事家,善出奇谋,但他和诸葛亮对阵时,占据较大优势:兵力优势(体现在兵力数量多于蜀军、军队居于守势)、地形优势(自家阵地)、后勤优势(自家门口),占据这些优势而司马懿却仅能防守,无法主动出击,这说明司马懿没有办法打退诸葛亮,只能采取坚守战略。由此再见,诸葛亮指挥战争能力强于司马懿,故诸葛亮是一流的军事家。三是德行高尚。主要体现在托孤后主持西蜀大局期间。尽管其成为事实上蜀汉的最高统治者,也有刘备如其不可,君可代之的托孤言,但诸葛亮始终以臣自居,不越一步,忠心无二。反观曹操、司马懿诸人,皆有野心及行为。品德不可谓不高尚。四是其他方面才能。如口才,体现在其外交、对内诸方面。如巧思,体现在工具的设计、武器的开发等方面。如待人,敌人都崇敬他。五是对历史的贡献。辅助刘备建立西蜀,治理发展蜀国免于战乱。以自身从政事业绩树立贤相楷模,为后代做出榜样。留下《将苑》《便宜十六策》及治国治军经验。六是失误。表现:失街亭,由于其指挥军事经验不足所致;关羽失荆州时无有效行动呼应,此点无可靠史实判断原因;刘备攻吴时未能劝阻,是因为其估计刘备攻吴时不致大败,这是由于其情报工作不到家;第一次攻魏时准备不足。我以为应当缓二年再攻魏,准备再夯实一些,毕其功于一役为好。这可能是其人太过自信。三、结论由上观之,诸葛亮不但是出色的政治家,也是出色的军事家,其善于奇谋不应有异议。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关于诸葛亮的信息资料(诸葛亮的资料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