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是一味古老的中药,别称龙沙、卑相、卑盐等,早在汉代的《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葛洪是晋代有名的医学家和化学家。他的医书《抱朴子》也记载过麻黄的药用性能。麻黄不仅见于古代许多著名医书的记载,在现代药物界也能大显身手,它是作为很多药物的原材料。下次吃感冒药的时候,可以拿起盒子看看成分表,说不定里面就有麻黄的身影。为什么麻黄这么有用?现代科学家们在实验室里对麻黄的成分进行了分析,发现麻黄中含有丰富的麻黄碱、挥发油、多糖等化学成分,麻黄的药效正是来自它们。金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肺炎双球菌等致病细菌,都害怕麻黄中的挥发油。麻黄虽然用处多多,可是也有副作用,还因为这个原因被称为“麻烦草”。如果用量太大,就有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心律失常等中毒反应。有些犯罪分子还会用麻黄提取麻黄素,用以制作冰毒等毒品!幸好很多国家意识到了毒品的危害,对麻黄的使用进行了监管。美国在2003年就已禁止在减肥药中加入麻黄成分。我国对麻黄类药物进行了严格管控,麻黄类药物已成为处方药,没有医生开具的处方,一般人是很难买到的。除了具有药用价值,麻黄的植株还耐旱抗寒,在我国的内蒙古和新疆等地区大面积种植麻黄,还能起到治理沙漠和防止草场退化的作用。历史上会使用麻黄这味药的名医很多,吴佩衡就是其中一位。吴佩衡是我国有名的中医学家,也是云南四大名医之一,他使用麻黄这味药的次数很多。行医几十年的他,非常推崇附子、干姜、肉桂、桂枝、麻黄、细辛、石膏、大黄、芒硝和黄连十味药材的使用,甚至把它们称为中药“十大主帅”。根据他的学术思想,后人还编写了一本《吴佩衡中药十大主帅古今用》,书中详细介绍了这十种药材的功效和使用方法。另一本书《吴佩衡医案》则记载了他行医过程中遇到的85个案例,其中有18个案例都介绍了麻黄。在云南,吴佩衡有一个外号,这个外号在他的病人当中口口相传。跟麻黄一样,附子也是一味“有毒”的药,一旦用得多了,就会危害病人,很多中医都不敢随便使用它。吴佩衡因为对药物的药性了解得比较充分,用起药来非常大胆。他会根据实际情况,让病人大量服用附子,每每药到病除,因此人们送了个“吴附子”的外号给他。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吴佩衡是谁,但“吴附子”的大名却是如雷贯耳。1930年冬天,吴佩衡作为云南医生的代表前往上海,抗议国民政府取缔中医的命令。在医生们的反对下,政府收回了命令,还批准成立中央国医馆,将中医发扬光大。后来,吴佩衡留在了上海,用医术在上海滩闯出了名气,直到1936年才回云南。新中国成立前,他建立了云南第一所中医学校——云南省私立中医药专科学校,后来又成了云南中医学院院长,把自己当医生的丰富经验传授给了学生们。吴佩衡医术精湛,还把儿子和孙子也都培养成了医生。直到今天,很多医生仍会学习他的用药方法。2009年,他的后人、传人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医学界同行齐聚昆明,召开了“著名中医学家吴佩衡学术思想研讨暨纪念吴佩衡诞辰120周年大会”,人们在他去世几十年后,一直在怀念他。2010年,科学家王鑫和郑少林在辽宁省朝阳地区发现了1.25亿年前的整株麻黄植物化石。这个发现表明,麻黄在地球上已经居住了上亿年,且早在白垩纪时期就已经大量出现。这种小小的看似不起眼的植物,居然曾与巨大的恐龙肩并肩。亿年过后,完好无缺的整株植物,穿越漫长的时空,终于与它现代的后辈相遇了!植株化石保存了植物亿年前的模样,硅化木的年轮刻画了植物生活时的温度与光照变化,花粉化石还能告诉人们它当年的生活环境。你知道吗?在如今湿润的上海,也曾发现过麻黄的花粉化石。在上海自然博物馆的“上海故事”展区,仅有微米大小的花粉化石,在放大镜的作用下,小小的黄色微粒清晰可见。现代的麻黄喜欢在干旱的地方待着,干旱和荒漠地区才是它理想的生长环境,从美国西南部的加利福尼亚,到非洲的阿尔及利亚地区,都可以找到它的身影。麻黄在中国北方也广泛分布,比如新疆、内蒙古、河北、山西等地都能找到它。不同的麻黄长相也不一样,大多数是低矮的灌木类型,也有高大的乔木类型和可以攀爬的藤本类型,以及草本类型。中国的麻黄主要有木贼麻黄、草麻黄、中麻黄等,它们都是常见的中药材。那这些在上海发现的花粉化石来自哪里?原来,上亿年前,青藏高原还没有隆起,今天中国所在的这片大陆的地形还是西低东高。上海所在的位置属于干旱地区,一株株麻黄破土而出,肉眼不可见的细微花粉飘落地面,在风和流水的搬运下,坚硬的外壁保护它不受损害,花粉就这样被沙土掩埋,保存下来成为化石。沧海桑田,如今珠穆朗玛峰已成世界最高峰,上海地区则变得越来越湿润。终于有一天,细心的科学家从地层中把它们提取出来,在实验仪器的帮助下,他们兴奋地说:“上海曾经也是干旱地区,麻黄可以在这里生长,花粉化石就是证明气候变化的证据!”
2、化学家的生平讲解2021诺贝尔奖化学奖得主、美国化学家 David MacMillan 在瑞典诺贝尔博物馆的椅子上签名,斯德哥尔摩。6月14日,2021年诺贝尔奖获得者们一同参观访问诺贝尔博物馆,按传统在博物馆咖啡厅的椅子底座上留下签名。诺贝尔博物馆建成于2001年,专门介绍诺贝尔奖创始人 Alfred Nobel 的生平、诺贝尔奖以及历年获得者,展品主要来自博物馆征集的诺奖得主私人物品与文献档案,重要藏品包括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Albert Einstein 的私人信件。摄影师:Claudio Bresciani
3、著名化学家及事迹简介舍勒是瑞典著名的化学家,氧气的发现人之一,同时对氯化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氮等多种气体都有深入的研究。他14岁起就在一家药店当学徒。经过大量实验,舍勒发现了许多新元素,瑞典国王决定授予他荣誉勋章,作为嘉奖。消息很快传到舍勒工作的药店,同事们都感到很荣耀,而舍勒只是笑了笑,又继续埋头做实验。半年过去了,勋章却迟迟未来。原来,国内还有一个同名同姓的舍勒,糊涂的国王竟然把勋章颁发给了他。大家愤愤不平,想去找国王要回勋章,却被舍勒阻止了:“不就是一枚勋章吗,何必去计较?”那之后,再有人来交流化学问题,舍勒便介绍他们去找那个冒领勋章的家伙;一些国家发来的学术会议邀请,舍勒也转交给那人代劳。他自己则把精力都用在了研究上,并在32岁时当选为瑞典科学院院士。这时,国王前来祝贺,才知道自己当年发错了勋章。他恼羞成怒,要惩罚那个冒领者,舍勒笑了笑,说:“正是因为他替我领了勋章,才让我可以不受干扰地从事科学研究,陛下应该代我感谢他才对呀!”得与失,不过相对而言。没有绝对的得,也不会有纯粹的失。人生往往就是这样,当你认为得到时,可能你正在失去其他东西;当你觉得失去时,或许你已经得到另一些东西。得与失,是一种选择,也是一种放弃。没有一种选择十全十美,没有一次决定万无一失。只要搞清楚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人生就不会迷茫。
4、化学家的简单介绍【默哀,又一位国之栋梁离开了我们】10月4日晚,南开大学官网发布讣告称,中国共产d优秀d员,著名教育家、化学家、农药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南开大学教授李正名同志,因病于2021年10月4日11点16分在天津逝世,享年90岁。中国工程院官网介绍,李正名1931年1月出生于上海,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南开大学讲席教授,有机化学与农药化学家。1953年毕业于美国欧斯金大学获化学学士学位,1956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化学系获硕士学位。逝世前任南开大学教授、博导、南开大学科协主席。曾任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所所长,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化学学院副院长,农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等职。长期从事有机合成,农药化学、生物活性分子设计及构效规律研究。承担国家“六五”到“十二五”期国家科技攻关、国家863、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等项目均通过国家验收。(央视新闻)
5、化学家齐仰之【朱元璋定规矩,化学家受益】朱元璋规定,子孙按五行相生顺序排辈取名:成祖朱棣取“木”,建文允炆取“火”…后人起名时为免重名,只好找生僻字,于是出现不少怪名,如慎镭、同铬、同铌等。1869年化学家徐寿遇难题:怎样把各种化学元素译成中文介绍到中国来?他意外得到朱氏家谱,发现很多字与元素符号的含义相同,可直接借用;而其他元素用字则可按此思路进行选择或创新,最终完成用汉字指代相应元素的使命。#化学家的简介#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化学家的生平讲解(化学家侯德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