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人常恨古人少,今得见之谁谓无?欲学渊明归作赋,先烦摩诘画成图。小池已筑鱼千里,隙地仍栽芋百区。朝市山林俱有累,不居京洛不江湖。——黄庭坚 追和东坡题李亮功《归来图》乐天早退今安有,摩诘长闲古亦无。五亩自栽池上竹,十年空看辋川图。近闻陶令开三径,应许扬雄寄一区。晚岁与君同活计,如云鹅鸭散平湖。——苏轼 李伯时画其弟亮功《旧隐宅图》注:李亮功,名公寅,北宋大画家李公麟的弟弟。李公麟,字伯时,号龙眠居士。北宋著名画家。王维画《辋川图》,山谷鬱盘,云水飞动,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尝自题诗云:“当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春来发几枝##李伯时简介#
2、李伯时字号#主动学习养成记#辛弃疾赏析小重山席上和人韵送李子永提干旋制离歌唱未成,阳关先画出,柳边亭。中年怀抱管弦声。)难忘处,风月此时情。 夜雨共谁听。尽教清梦去,两三程。商量诗价重连城。相如老,汉殿旧知名。【讲解】这是一首送别词。李子永曾任溧水县令,坑冶司干官。此词大约作于李子永离开坑冶司时。词的上片写送别。前三句写宴席上赋诗作画的情景。如《墁画录》所载,李伯时送别友人时,曾赋诗作画为别。因知“旋制离歌”,写有人赋诗为别;“阳关先画出”,写有人作画送行。完成虽有先后,抒写离情则一。亭曰“柳边”,隐含折柳送别之意。“中年”句写离宴。《世说新语·言语篇》载:“谢太傅语王右军日:‘中年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而此句是说,人到中年,常为哀乐事动感情,每逢与亲友分别,总有好几天不痛快。这种伤感情绪,从“管弦声”中可以听出来。“难忘”二句总承上文,言此情此景,令人难忘。结束上文,领起了下片的描叙。词的下片写相忆。白居易《夜雨招张司业宿》诗说:“能来同宿否,听雨对床眠。”张元干《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词云:“回首对床夜雨,雁不到,书成谁与?”“夜雨共谁听”,虽然主要是化用白居易诗意,但也包括了张词“对床夜语”之意,表达作者对李子永去后无人谈心的叹息。王勃《别薛华》诗说:“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而韦庄《女冠子》词则云:“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而“尽教”二句虽然和王、韦诗词所写不尽相同,但为别而梦则一。作者不说“空有梦相随”,而说“尽教清梦去,两三程”,则其依依惜别之情,殷殷相随之意,不言可知。“商量”句言其诗价值连城;“相如”二句写其名动朝廷,年纪虽老,仍将受到乡里和社会的敬重。张炎《词源》说:离情之作,“全在情景交炼,得言外意,有如‘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乃为绝唱。”这首词能把叙事和抒情结合起来,融抒情于叙事之中,不失为一首好的送别词。
3、李伯时诗歌郭应春是开国坦克副军长之一,我军开国坦克副军长只有16位,编制上没有坦克军长。开国16位坦克副军长分别为:第1军,范景明;第13军,李伯时;第14军,贾德修;第15军,高书官;第16军,安怀(上校);第26军,宋昆(60大校);第28军,谭洪顺;第38军,孙为(上校);第39军,王千祥(64大校);第40军,童振声;第46军,刘益民;第50军,李佐(大校);第60军,杨济;第63军,郭应春(大校);第64军,李振寰;第67军,李洪元。
4、李伯时故事《画禅室随笔》作为明代董其昌的著作,阐释精辟,观点独到,为后人学书留下针砭时弊之言,其内容论述自身习书历程中所思、所感及论点,对后世书学者有所裨益。《画禅室随笔》的作者究竟是谁,这始终是一个在书画史上引得争议的话题,亦有人认为此书为清初杨补在董其昌《容台集》遭禁毁后,辑录董其昌书画语录而成。但,这些已不重要。附贴摘录《画禅室随笔》三则。(临内景黄庭跋)内景经,全在笔墨畦迳之外。其为六朝人得意书无疑。今人作书,只信笔为波画耳。结构纵有古法,未尝真用笔也。善用笔者清劲,不善用笔者浓浊,不独连篇各体有分别。一字中亦具此两种,不可不如也。(题楷书雪赋后)楷书以智永千文为宗极。虞永兴其一变耳。文征仲学千文,得其姿媚。予以虞书入永书,为此一家笔法。若退颖满五簏,未必不合符前人。顾经岁不能成千字卷册,何称习者之门?自分,与此道远矣。临海岳千文跋后)米海岳行草书,传于世间,与晋人几争道驰矣。顾其平生所自负者为小楷,贵重不肯多写,以故罕见其迹。予游京师,曾得鉴李伯时西园雅集图,有米南宫蝇头题跋,最似兰亭笔法。已丑四月,又从唐完初获借此千文,临成副本,稍具优孟衣冠。大都海岳此帖,全仿褚河南哀册枯树赋,间入欧阳率更,不使一实笔。所谓无往不收,盖曲尽其趣。恐真本既与余远,便欲忘其书意。聊识之于纸尾。□此余已丑所临也,今又十年所矣。笔法似昔,未有增长。不知何年得入古人之室。展卷太息,不止书道也。戊戌四月三日。
5、李伯时最新图片苏东坡的机锋岁月如梭,时移事改。不觉到了元祐三年,自正月乙丑至三月戊申,翰林学士苏轼奉诏主持知贡举,同知贡举的有吏部侍郎孙觉、中书舍人孔文仲。这日,三位主考在太学里碰头,苏轼对孔文仲说道:“蒙太皇太后恩典,令下官主持今次恩科进士试。眼见考期一日日地近了,负责命题、阅卷、录用把关的参详官还差二个名额,你可有恰当人选?”“苏公门生遍布朝野,个个皆是八斗之才!”孔文仲道,“你提名,我等会签,付署奏请朝廷审核即可。”苏轼道:“原本拟定黄庭坚与陈轩两位,论才学皆堪当此任。就怕赵挺之一干人从中作梗,故此犹豫不决。”孔文仲爽朗一笑说道:“这二人学贯古今,定能胜任。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我看此事就这么定了,孙侍郎你看如何?”“尽管说内举不避亲,但还是不落下口舌为好。”孙觉点了点头,接着说道:“苏公看得上的人,定不会错。这事你俩做主吧,在下表个态:黄、陈二人才学足以当担此任。”苏轼笑道:“孙侍郎表态,下官就与孔中书一个吹笛子,一个按眼,把这事定下来。”元祐三年的恩科会试,参详官阵容堪称惊艳,有黄庭坚、李公麟、李昭玘、张耒、晁补之、廖正一、蔡肇、陈轩、单锡等十五位大才参详、校定、检点试卷,来自全国四千七百多名举子,齐都汇聚到太学应试。自正月下旬锁院之日起,直至三月初一日,考官都要吃住在贡院里,不许私自外出,不许会见亲友。庭坚为参详官,李公麟为考校官,命题与评卷完毕之后,还须在这封闭的院落里等候吏部录名公榜,这之间十来天无所事事,众考官俱都变着法子打发空闲。这日飧食之后,东坡来邀庭坚闲庭散步。二人边走边聊,东坡道:“人若过了五十岁,要想解忧,还须做三件事。”庭坚甚为好奇,问道:“哪三件事?”“第一件嘛,便是将一文钱偷偷埋在地下,天知地知。”东坡手理着长髯,神秘说道,“我一日日将钱踩在脚下,老夫伺候它大半辈子了,为了五斗米天天折腰事权贵,如今,要看淡它,不为其都是本性。”庭坚听着新鲜,边点头附和,边追问:“那第二件事呢?”东坡道:“二是含一粒米在口中。南华临济禅师在米缸里拿一粒米,含在嘴里。断然不是为了肚皮温饱,而是磨一磨心态和性子。时刻管住自己的嘴,不乱发脾气,不啰嗦唠叨,做一个和蔼的老人。”“哈哈,难怪朝云说你满肚子不合时宜,看来,是说到节骨眼上啦。”庭坚被东坡逗得忍俊不禁,笑问:“第三件事只怕是更加出奇吧?”“第三件事便是把一枚针放在袖内。”苏轼似笑非笑,故意停顿了一会,吊一吊庭坚胃口,见庭坚眼睛瞪得滴溜圆,这才接着说道:“谁家娘子手里离开过线?我袖里有了这根针,还怕穿不上线?也便是提醒自个儿珍惜枕边人,包容伴侣,老来方能不孤单。”庭坚低头沉思这些话头,虽然古怪,却点检了尘世的道理。东坡见庭坚不言不语,忽问道:“李伯时这些天如何打发?”庭坚道:“在都绣房哩。天天足不出户,使劲地琢磨画马的绝活。”东坡拉着庭坚臂膀,道:“走,看看去。”
6、李伯时的画【3 | 好头赤】题款:右一匹元祐二年十二月二十三日于左天驷监拣中秦马好头赤九岁四尺六寸九岁的好头赤比其他四匹马更出名一些,它是皇家仪仗队成员,夕阳下的毛色赤中带金,通身的气派,平日里训练有素,见多识广,华贵典雅,有分寸感。《五马图》在溥仪逊位前,真本一直在内府流传有绪,后来给了日本人,就一直被雪藏,杨仁恺老先生在《国宝沉浮录》中做过考证。真本之外,有两个版本是世人比较熟悉的,一个是珂罗版的北京故宫博物院图书馆藏品,另一个是摹本版的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艺术博物馆藏品,这两版的题款有误,颜色也都是黑白的。2018年12月16日起,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举办“颜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笔”特展,《五马图》真迹展出,大家这才看到真本是赭石设色的,好头赤毛色最美,李公麟白描勾出,清晰地表现出肌肉骨骼的结构,体量感,软硬质感,乃至橙色的光泽。它除了被李公麟以《五马图》入画,还被苏轼写进了诗里《戏书李伯时画御马好头赤》。【诗是这样的:山西战马饥无肉,夜嚼长稭如嚼竹。蹄间三丈是徐行,不信天山有坑谷。岂如厩马好头赤,立仗归来卧斜日。莫教优孟卜葬地,厚衣薪槱入铜历。】那些作战的马,饿得都瘦了,夜里就嚼些稻秸麦秆,像啃竹子一般,白天拼命奔波,奋蹄三丈,有陷阱一般的坑谷,也要奋不顾身向前。那些专为皇帝作仪仗队的骏马,比如好头赤们,它们很舒服的,白日立仗归来,沐浴夕阳之下,可别叫优孟为它们挑选葬地,放进铜锅里煮成了菜肴。用战马和御马做比对,其实大约也是在说他自己,被贬了,又再次启用了,一时如战马,一时如好头赤,顺境逆境都是生活。#绘画##五马图##阅读的温度#
7、李伯时画作您见过苏东坡的真容吗?快来瞧瞧!#金牌解说##在家云旅游##涨知识##科普##苏轼#说到苏东坡,大家比较好奇他究竟是长什么样子?苏小妹曾笑他: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未流到腮边。很多人会笑,苏东坡就是一张大长脸吧。您现在看见的这块碑,是迄今为止保存最完整的、最接近苏东坡真容的画像碑。碑上有首题诗是苏辙题的,他在落款里面说到:李伯时笔,子由词,元祐五年五月十六日。元祐五年苏东坡55岁,正在杭州做知州,他的好友李公麟为他作了一幅画像,弟弟苏辙来题诗,后来黄庭坚又写了一段跋语。画中东坡盘腿坐在水中的大石头上,有人说这块石头像莲花台,有人却说它像一块龟背。其实李公麟把苏东坡作的好像打坐参禅,儒释佛道一身。可是仔细看他面相,又觉得他在杭州过得特别好吧,有些心宽体胖的样子,可是再看一下胡子,又觉得不太像我们在平时生活中看到艺术作品中的苏东坡。因为艺术作品中,很多时候他都是大胡子,而在这里他却是三缕小胡子,这是您心目中的苏东坡的形象吗?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李伯时字号(李伯时高清大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