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严羽《沧浪诗话》云:“诗者,吟咏性情也。”此一句话,言诗最透彻明了也。诗歌,就是诗人的情感载体、情感呈现,可直抒胸臆,可含蓄隽永。俄罗斯文学中有一位女诗人——吉皮乌斯 ,被誉为20世纪世界最优秀的女诗人之一,她的诗,就是她的思想与情感的再现,她的喜,她的忧,自由而理性地在诗中穿梭。在她的诗选《月亮与迷雾》中,读者会领略到她对大自然、国家的热爱,对世界和平的渴望,对爱情与善恶观的理性认知。此时正值寒冬,雪作为冬天的精灵,会是许多诗人诗歌的中歌咏。大诗人李白曾形象地咏出:“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诗仙总是气魄雄伟。诗人徐志摩《雪花的快乐》:“不去那冷寞的幽谷,不去那凄清的山麓,也不上荒街去惆怅——飞扬,飞扬,飞扬,——你看,我有我的方向!”爱情始终是有方向的,雪花成了他爱情的借代表达。吉皮乌斯对雪是如何歌唱的呢?在《雪絮》一诗中,她写到:“白色的雪絮轻柔又蓬松,好似一堆快乐的蜂窝,勇敢的雪絮嬉闹着,在我的身后紧紧追逐。”形象而逼真地把雪花的飘洒与自己此时愉快的心情抒发出来。在《雪》一诗中,她又采用另一种角度抒发对雪的喜爱:“依然是它,又从隐秘的来处降临,它蕴含迷人的寒气和沉醉的忘却……我永远等待它,仿佛等待上帝的奇迹,我熟悉它身上奇异的同一。”就连雪的寒都认为是迷人的,对皑皑白雪的喜爱可见有多深厚,而且认为白雪的从天而降是奇迹,更是附上一层溢于言表的眷恋之情。吉皮乌斯的每首诗,皆情感丰富:“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在吉皮乌斯的《晚霞》中这样呈现:“一阵人间未有的清凉飞飘,自慢慢消逝的晚霞。无论幸福,无论快乐——都不需要。只要燃烧,霞光,尽情地燃烧!”黄昏中的晚霞,尽情地燃烧,这份尽情地舒展,不涉幸福,不涉快乐。尽情地去做某件事,其实就是一种更大的幸福与快乐。“尽情”是生活中的哲学,尽情去爱,尽情去读书,尽情去工作,尽情去享受大自然的美,尽情去创造每一天的快乐……诗中有激情,诗中也有生活哲学。在诗中漫步,你会看到春花秋月、夏风冬雪。爱诗吧,没错。#读书# #荐书# #阅读的温度#
2、严羽介绍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评》:“建安之作全在气象,不可寻枝摘叶。”话是这么说,可是好的词句为啥不能拿来我用?@夜夜舞蹈 的文章也是很有气象的,我知道。但这并不妨碍我循行数墨,寻章摘句。摘出来,字斟句酌,就像拆解零件,熟悉每一个部位,了解透了,再拿过去,组装到一起,再整体研究。如果一篇文章给我了中心思想,我领悟了,然后我又能从其中再感悟到特别的道义,不是更善哉善哉吗!所以,文章内涵太大,就得分段研究,当然,我不针对严羽诗词评论,我这是借题发挥,借花献佛?下面就开始进行挑选:
3、严羽简历江行严羽〔宋代〕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声。译文我坐船在江上行驶,极目远眺,夜色笼罩在岸边的芦苇上,一片苍茫。雪已残,雁声断,新月初升,潮水汹涌。天空映照到水面,好像天已到尽头。船行驶在映着树梢的江面上,好像船跟着树梢在前行。我离开家已经几个夜晚了。这时,船工在划桨时尽情地唱着渔歌,我却因离家多时听起来感到厌烦。注释暝:黄昏。蒹(jiān)葭(jiā):芦荻,芦苇。蒹,没有长穗的芦苇。葭,初生的芦苇。雁断:大雁的鸣声中断。杪(miǎo):树枝的细梢。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赏析“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蒹葭苍茫,语出《诗经·秦风·蒹葭》篇中的句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秦风·蒹葭》中对水中伊人的思慕和追寻成了后世诗人心中一个永恒的情节。因为“道阻且长”,伊人可望不可即,所以才成为永恒。这伊人并不专指情人,也可以是家人、朋友,有时还指皇帝,而更多的时候指的则是诗人心中的理想。只有理想才真正具备这种因可望不可即而成为人们永恒追求的特性。严羽对于江边丛生的蒹葭所造成的苍茫境界颇为敏感,蒹葭是他诗中的常客,在他的《临川逢郑遐之之云梦》中有这样的句子:“明发又为千里别,相思应尽一生期。洞庭波浪帆开晚,云梦蒹葭鸟去迟”。都是“旅情”,一思家乡亲人,一思旅中好友。然而无论思念的对象如何变化,思念的媒介却是一如既往,这就是“蒹葭”。而傍晚的“暝色”更为丛丛蒹葭增添了苍茫之感,也更加突出了诗人心中的茫然和疑问:“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作者并非不知道自己的乡关何处,只是因避乱才来到江楚,有家而不能归比无家可归更痛苦。“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古人喜欢用残断的意象来传达心中的无奈和绝望,如“残月”“笛声残”“梦断”“肠断”等等。残雪本是天气转暖春将至的信息,应该是喜讯,可春节又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而诗人却有家不能归,不仅不能归,就连传书的大雁都断绝了。诗人的希望和绝望尽在其中了。“新月带潮生”一句,化用张若虚的“海上明月共潮生”(《春江花月夜》)的痕迹很明显,但与“残雪和雁断”对仗得却极为工整,于此可见诗人的功力。明月与蒹葭一样,都是蕴含相思的意象,而用明月寄相思在古诗中更为常见和频繁。“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如果能够乘月而归,那份喜悦也早已把月亮给淹没了。“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既然雁声已断,不能传书,所以只能许愿与月,托它打探故乡的消息了。“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舟中远眺,天在水中,水与天接,江天一色,彼此不分;小舟起起伏伏慢慢前行,树杪隐隐约约缓缓后退。天无尽,水亦无尽,而行舟又悠悠,真不知这样的行旅何日是尽头。“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声”。离家的日子,诗人是每天都在心头盘算的。天天盘算着,日子一长也就茫然了,“今几宿”的疑问,一则说明诗人离家之久,二则表明诗人心中盘算着回家的次数之频。桨声一如游子心中的离家悲歌,一声声、一阵阵,把心都敲碎了,更敲倦了。“惆怅此时频极目,江南江北路迢迢”(严羽《和上官伟长芜城晚眺》)。虽然棹歌已听厌,但回家的路却“迢迢”;纵然厌听,但还是得遥遥无期地听下去。严羽严羽,南宋诗论家、诗人。字丹丘,一字仪卿,自号沧浪逋客,世称严沧浪。邵武莒溪(今福建省邵武市莒溪)人。生卒年不详,据其诗推知主要生活于理宗在位期间,至度宗即位时仍在世。一生未曾出仕,大半隐居在家乡,与同宗严仁、严参齐名,号“三严”;又与严肃、严参等8人,号“九严”。严羽论诗推重汉魏盛唐、号召学古,所著《沧浪诗话》名重于世,被誉为宋、元、明、清四朝诗话第一人。#严羽简介#
4、严羽为什么是第一人诚斋体是南宋杨万里所创的诗体。杨万里字诚斋,因其诗自成一格,故严羽在《沧浪诗话》中称之为“杨诚斋体”:“杨诚斋体其初学半山(王安石,号半山)、后山(陈师道,号后山居士),最后亦学绝句于唐人。”诚斋体的风格特征是活泼自然,饶有谐趣。形成诚斋体的要素之一是诗人把自己的主观情感最大限度地投身在客观事物上,他笔下的草木虫鱼乃至山水风云无不具有知觉和情感,无不充满生机和灵性;要素之二是杨万里作诗想象奇特,但不用奇奥生僻的字句或天矫奇崛的结构,而是用浅近明白的语言和流畅直致的章法,近于口语。诚斋体讲究“野”、“趣” 、“真”。“野”是说诗要有自然的韵味;“趣”是指诗要风趣,饱含对生活的鲜活感受;“真”是指感情真挚,不矫饰做作,不无病呻吟。他的五七言绝句,有意用晚唐体绝句的空灵轻快来矫正江西体的以学问为诗,变宋诗以人文意象为主为以自然意象为主,减少了诗的理趣,增加了诗的机趣,改变了宋诗瘦硬生涩的旧格,一变而为天真自然、生动活泼,成为南宋诗风转变的一大关键。他继承了宋诗的创新精神,变埋首书斋为走向自然,变活用定法为无待于法,变避熟就生为化生为熟,被公认是真正的“活法”诗。代表性作品有《晓行望云山》、《小池》等。
5、严羽的个人资料抄书打卡陶穀 (九0三-九七0),自秀实,邠州新平(今陕西省邠县)人。本唐代诗人唐延谦之后,因晋代唐而有天下,改姓陶,历仕晋为知制诰,仕汉为给事中,是周至兵部侍郎,翰林承旨,仕宋为礼,刑,户部尚书等,总之,一生都在做官,并且总想做大官,诗如其人。这首诗是自我嘲讪的诗,说做官要有命,全靠命,光有本事,才能不管用。当一般的官只能依样画葫芦就行了。据宋人文莹《续湘山野路》和魏泰《东轩笔录》说:北宋初年,陶穀在翰林院当差,托人在宋太祖面前积极活动,想得大用,但赵匡胤却不大看得起这批词臣,说:翰林草制皆检前人旧本,改换词语,所谓依样画葫芦耳。给他泼了瓢冷水,所以他写下这首诗发发牢骚,依样画葫芦这句话便沿用到现在。这首诗值得一提的是,它敏锐地概括了宋一代的官方和诗风,官方是一切率由旧章,依样画葫芦,不思进取,诗风也同样如此,躺在前人成就上坐吃遗产,如法炮制,这种时代风尚都同“官职须由生处有,文章不管用时无”的政风大有关系。宋诗的特点之一是爱发议论,所谓以议论为诗,严羽《《沧浪诗话》,这诗就是较早的代表作,得一代诗风之先。不过议论中有点牢骚,反映了整整一个历史时期,一些人对社会的认识和情绪,客观上暴露出一部分官场痼疾,所以有一定的生命力。
6、严羽主要成就晨读历史北宋哲学家、理学家、数学家、诗人邵雍(接续1)德感世人司马光以邵雍为兄,他二人高尚品德为周围乡邻所仰慕。父亲训斥儿子,哥哥教育弟弟时往往说:“你做不好的事,恐怕司马先生、邵先生会知道的。”有官员、读书的士子到洛阳,即使不去拜访官府,必会去邵雍住处拜望。邵雍德行甚为纯正,来拜访的人一望就知邵先生之贤良,但邵雍自己却从来不表露自己,也不提防别人什么,和大家在一起谈笑风生的,没有避讳的。与人交谈,喜欢说人家的长处而不喜欢说别人的缺点。有向他问教的他总尽力解答,从来不用强制的方式向别人说教。邵雍待人不分贵贱,都是一样的诚恳。所以,贤良的人喜欢他的德行,不贤良的人也被他感化了。一时间洛阳人才辈出,忠厚之风闻天下。熙宁三年(1070年),宋神宗全面推广新法,官吏受胁迫难以推行,有的就递上引咎辞职的呈文,想要离开。邵雍居住在州县的门生旧友都带着书信造访邵雍,邵雍说:“这是贤德的人应当尽力的时候,新法固然苛严,能尽自己为官之力对百姓宽厚一分,那百姓就会受到一分恩赐。弃官对百姓又有什么好处呢?”隐而不仕宋仁宗嘉佑时,皇帝下诏求散失的贤才,西京留守王拱辰把邵雍上荐应诏,任命他为将作监主簿,下诏再推举有杰出才能的人,补任颍州团练推官,都坚决推辞之后才接受任命,最后还是称病不赴任。病卒简葬邵雍患病垂危期间,司马光、张载、程颢、程颐这些知名人士早晚在他跟前守候照料,将死去时,大家在外厅共同商议他的丧葬事宜,邵雍都可以听到那些商议的话语,就召唤他儿子邵伯温到跟前交代说:“诸君欲葬我近城的地方,应当从于先祖的坟地,一切从简。”邵雍坐像熙宁十年七月五日(1077年7月27日),邵雍去世,终年六十七岁,宋神宗追赠他秘书省著作郎。元祐时又赐予他谥号康节。程颢所做的墓铭志里称邵雍的学问纯正统一而不杂乱,就邵雍所达到的境界,可以说是安且成矣。邵雍所著书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渔樵问对》,诗有《伊川击壤集》。史籍记载《宋史·卷四二七·列传第一八六·道学一·邵雍》。《邵氏闻见录》。主要成就儒学成就两宋理学(或称新儒学)的产生,标志着中国儒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复兴阶段。在理学的创立阶段,邵雍和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宋史·道学一》的排列次序为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邵雍。朱熹也把邵雍同周、张、二程和司马光并称为道学的“六先生”。上述诸人都是理学的创始人,他们的学说在理学阵营中各具特色,各成学派。然而,诸人都以儒学为宗,为探讨、发挥“六经”、“四书”之义理,以振兴儒学为职志。文学成就同其他北宋四子相比,邵雍在文学尤其是诗歌领域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实绩。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诗学观的影响和对理学重道轻文观念的偏见,诗论家对以邵雍《伊川击壤集》为代表的理学诗的文学成就始终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但在南宋严羽的《沧浪诗话》中,以说理为主的“康节体”赫然与苏黄王陈等宋诗诸大家相并列,充分地体现出其强烈的个性化色彩,这也是在文学批评史上第一次对邵雍诗歌进行的诗学化的身份确认,具有重大的认识价值。邵雍立像《伊川击壤集》在东亚文化圈内也有着非常广泛的传播与影响,并且在日本和朝鲜都曾多次刊刻,现今亦有朝鲜刊本与和刻本传世,虽然《伊川击壤集》不是宋诗中的正格,但他却以自身的文学实绩切实地参与了宋诗精神的创建,对于宋诗风貌的形成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应该在文学史的书写中占有一定的地位。易学成就邵雍是两宋理学奠基人之一,形成了对《周易》的独到理解,其所作《皇极经世书》的基本精神是质诸天道而本于人事。邵雍编制宇宙年谱的目的在于经世,其对道的概念的形而上理解超越了以往历代儒家,对于宋代理学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邵雍半身像首先,以天地之数和圆方之数作为天地源起之象征,并以此二数分为十六大位,以穷究天地体用之变化。其次,以阴阳奇偶之数作为天圆地方之数的基础,并以阴阳刚柔之四象、八卦配合干支之数,参以天地变化之数和体四月三之原则,以导出象征生灵万有之动植通数。再次,结合前两部分所探讨之天圆地方变化十六位数和阴阳刚柔奇偶动植通数,以呈现出一体用生物运行具象之数,以此代表天地万物的流行生化之象《天主运行,地主生化》。再次,将天行刚健之数进一步具体细分为元会运世之数.以成就邵雍独创之历法纪年。同时,将地生柔顺之数进一步体现于律吕声音之多元性和差异性来表现动植生物之不齐与参差。最后,以此五类大数施行、旁通而统贯于自然界与人文界之一切万有,以作为邵雍易学中穷理之学的终结。家庭成员父:邵古。子:邵伯温,官至提点成都路刑狱、利州路转运副使。孙:邵溥、邵博、邵传。(待续2)
7、严羽江行木心先生喜欢嵇康,超级喜欢。他最喜欢对嵇康的评论是四个字“兴高采烈”。这四个词来自《文心雕龙》,刘勰说“叔夜俊侠,故兴高而采烈”。叶嘉莹先生关于这句话的讲解特别精彩。她说,这里说嵇康的“俊侠”,是俊杰、挺拔、伟岸的意思,我们知道嵇康不管他的才华或是他的仪表都是俊杰的,人家说他“美辞气,有风仪”,其身高七尺八寸,其站立时“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巍峨若玉山之将崩”,因此有人以为他是比较注意外表的。其实不然,虽然历史上记载说嵇康是“龙章风姿”,即外表上有龙的神采,内在有凤的本质,但实际上他却是“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他视自己的形体与土木一样轻贱,绝不像历史上传说的有人喜欢在衣服上喷香,“桥南荀令过,十里送衣香”(李商隐诗句),或是“傅粉何郎”之类的。你看他一月十五日不洗脸、不梳头,可见他并不注意自己外表的修饰,不过他在本质上是一个很“俊杰”的人,无论其才华或风貌,而且他还是刚肠疾恶,很有侠义之气的人,所以刘勰说他“故兴高而采烈”。叶嘉莹先生说, “兴高采烈”这个词,我们现在看,似乎觉得不大合适,还不是说刘勰用的不合适,而是我们后来把这个词用得与它的本义不相合了,这就跟“风流”这个词一样,现在说到“风流”总以为贬意的成分更多一些,而古人,像苏东坡所写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里说的“风流人物”却是诸葛亮、周公瑾这类英雄俊杰。“兴高采烈”也同样,现在大家都用它来表示很高兴的意思,其实这个“兴”,是感兴,一种感发的力量,宋朝的文学批评家严羽的《沧浪诗话》曾标举“盛唐诗歌唯在兴趣”,这个“兴趣”也不是你对打球有兴趣的兴趣,而是因兴象高远而唤起的一种内心感应,由此可知所谓“兴高”就是说嵇康的诗有很高、很强大的感发力量,而“采烈”是说他的文辞强烈,极富感情色彩,这是由嵇康的性情所决定的,惟其“俊”,所以才文采浓烈;惟其“侠”,故文辞刚直,感发的力量就直率和强大。#笔记##历史开讲#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严羽介绍(严羽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