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文1】白圭,周国人。魏文侯时,李克致力于开发土地,而白圭却喜欢观察市场行情及年成丰收、歉收的变化,所以别人低价抛售的东西他就收购,别人高价收购的东西他就出售。年岁丰收时,就买进谷物,抛售丝和漆;蚕茧结成时,买进帛絮,抛售粮食。太岁在卯,五谷丰登;明年收成将会很糟糕。太岁在午,发生旱灾;明年收成将会很好。太岁在酉,五谷丰登;明年收成将会变坏。太岁在子,发生大旱灾;明年收成将会很好,雨水充足。太岁行到卯位的时候,囤积起来的货物大概要比普通年份多一倍。想让价钱上涨,就收买质量差的谷物;想提高谷物的份量,就买进成色好、虚耗少的上等谷物。能够做到不在乎吃喝的好坏,节制嗜好和欲望,节省穿戴,与做事的僮仆同甘共苦,抓住发财的时机就像是猛兽猛禽搏取猎物时那么迅捷。所以他说:“我从事经商,就好像伊尹、吕尚出谋划策,孙子、吴起用兵作战,商鞅实行新法一样。所以说智不足以随机应变,勇不足以作出决断,仁不能够合理取舍,强不能够有所坚守,即使想学习我的经营之术,我终究也不会教给他的。”因此天下人都说经商之道要学习白圭。白圭或许是有所尝试吧,尝试而能超群出众,并不是马虎随便就能行的。——《史记》
2、白圭的个人简介白圭是战国时期周人,非常善于把握商机。别人丢弃、抛售的货物白圭都能善加囤积,别人蜂拥追求的货物白圭都能放开出售,因此赚取了大量的财富。风调雨顺、粮食大丰收的年景,白圭就用丝、漆来和百姓交换粮食;当蚕农缫丝织成布帛时,白圭就用自己囤积的粮食和蚕农交换布帛。白圭囤积的物品往往和年岁相反。白圭认为,若是为了获取钱财、积累资本,在购进粮食供自己食用的时候,可以买进一些质量比较差的谷物;若是为了作为种子,获得来年的丰收,就要购进上等的谷种。白圭在做生意的时候,能够严格节制自己的欲望,粗衣蔬食,与下人同甘共苦;在把握时机的时候,他又能像猛禽捕获猎物那样果断有力。白圭常说:“我做生意,就像伊尹、吕尚治国,孙武、吴起用兵,商鞅施行法令那样有大手笔。因此,如果一个人的智谋不足以懂得灵活机变,勇气不足以决断大事,仁爱不足以放弃自己的一切,强盛时不能有所坚持,即使学了我的方法,也不会取得多大的成功。”白圭在经商上取得的巨大成功,使得中国古代的商人都推奉他为商业的祖师爷,宋真宗还亲自封白圭为“商圣”。以上案例非常符合《素书》中的“道”。在我国古代就有一些古书被称为奇书,邪书,玄书,并不被推荐给民众看,比如:鲁班书,奇门遁甲,推背图,通胜等。《素书》就是其中之一,是一本奇书,天书,据说一般人也看不懂。《素书》相传为秦末黄石公作。民间视为奇书、天书。假如你真的能读懂,那么人生会有不一样的逆袭。
3、白圭简介资料战国时期的白圭,是中国古代贸易经商的鼻祖。白圭善于观察市场丰收还是歉收,当货物过剩低价抛售时,他就收购;当货物不足高价收购时,他就出售。白圭依据自己总结出的规律,逆向思考,提出贸易致富的理论。司马迁在《史记》中评价,白圭捕捉赚钱的时机就像猛兽捕捉事物那样迅速。
4、白圭读音白圭,周人也。当魏文侯时,李克务尽地力,而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夫岁孰取谷,予之丝漆;茧出取帛絮,予之食。太阴在卯,穰;明岁衰恶。至午,旱;明岁美。至酉,穰;明岁衰恶。至子,大旱;明岁美,有水。至卯,积着率岁倍。欲长钱,取下谷;长石斗,取上种。能薄饮食,忍嗜欲,节衣服,与用事僮仆同苦乐,趋时若猛兽挚鸟之发。故曰:“吾治生产,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是故其智不足与权变,勇不足以决断,仁不能以取予,强不能有所守,虽欲学吾术,终不告之矣。”#说是即非#白圭简介#
5、白圭的历史简介李嘉诚教你把生意做大 书摘:有一个名叫白圭的商人从李悝的经济改革中受到了启发,经过反复思考,他想出了一种致富的办法,这个办法说起来很简单,那就是当别人不要时,我就想办法要过来。按照这个办法,白圭在农民丰收的季节———大家都有多余的粮食,这个时候他就以低价将粮食买过来。等到饥荒年月,当人们需要粮食时,他再以高价把粮食卖出去,这样就可以实现致富的目的。白圭的致富办法总结为一句话,就叫“人弃我取,人取我与”。——《李嘉诚教你把生意做大》#白圭简介#
6、白圭人物介绍《生活论语先进篇》5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生活论语先进篇》5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 今日头条
7、白圭一生简介白圭,战国时期中原(洛阳)人,名丹,字圭。有“商祖”之誉。在魏惠王属下为大臣,善于修筑堤坝,兴修水利。《汉书》中说他是经营贸易发展生产的理论鼻祖。他主张减轻田税,征收产物的二十分之一。提出贸易致富的理论。主张根据丰收歉收的具体情况来实行“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的方法经商。谷物成熟时,进收粮食;蚕茧出产时收进絮帛,出售粮食。白圭并提出了农业经济循环说,认为农业的一个周期为12年。他亦认为经商要按时机,就像孙子吴起用兵、商鞅行法。#历史 #读书 #人物故事 #每天学习一点点 #书摘
8、白圭的精神#洛阳24小时# 【从白老板到白老师】洛龙区有一条白圭街,是以白圭的名字命名的。这个白圭,名头不小,他是商人的祖师爷,被尊奉为“商祖”。白圭虽是“商祖”,却也是鬼谷子的徒弟。东周时期,著名谋略家、纵横家鬼谷子在汝阳云梦山创办“鬼谷军校”,收徒传艺,门下弟子个个是人才。相比鬼谷子的其他高徒,比如纵横捭阖、名震四方的苏秦和张仪,白圭在政坛的名气似乎不算大,但在商界,他若排第二,没人敢排第一。发财的诀窍史载,白圭生于战国时期的洛阳,名丹,字圭,是著名经济谋略家、理财家。在白圭生活的那个时代,洛阳是王城所在地,不仅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商贸中心。尽管周王室被诸侯架空,名存实亡,但洛阳商业繁荣、机遇遍地,许多外地商人不远千里来洛淘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相传,鬼谷军校开的有政治课、军事课、商业课,别的同学跟着鬼谷子学权术谋略,出将入相,纵横天下。白圭有经商天分,对商业课情有独钟。老师教了他一个致富妙招:“将欲取之,必先与之。”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要得到先付出,给他人实惠和好处,大伙儿共同富裕。白圭深以为然,将其奉为圭臬。当时的商人大都喜欢做珠宝生意,卖珠宝利润高,一夜暴富不是神话。白圭则另辟蹊径,专做农副产品贸易,把甲地的粮食倒卖到缺粮的乙地,再把乙地的丝织品倒卖到缺丝帛的甲地。他认为,珠宝可以不戴,但饭不能不吃,农副产品是生活必需品,薄利多销,照样有钱赚。《史记·货殖列传》里说,白圭“乐观时变”,善于观察生产规律及市场变化,预测行情,把握时机进行理财规划。别的商人囤积居奇,垄断市场,牟取暴利,他偏要反着来。当商品供过于求,无人问津时,他就趁机买进;当商品供不应求,价格大涨时,他会趁机卖出。丰年粮食产量高,粮食滞销,奸商趁机压价,农民手里的粮食卖不出去,只能贱卖。白圭逆势而为,加价收购粮食,低价出售畅销的丝织品、漆器等货物。灾年粮食减产,粮价大涨,奸商坐地涨价,他反而加价收购蚕丝、帛絮等滞销品,便宜出售库存的粮食。这一通反向操作,让白圭人气飙升,大伙儿都夸他是有良心的商人,争着跟他做生意。小本买卖赚大钱,白圭迅速登上了东周富豪榜。总结他发财的诀窍,那就是“人弃我取,人取我予(与)”,满足顾客需求,乐于给他人实惠。这样,别人也会给你大开方便之门,机会多了,发财的概率自然大。经商的秘籍古代重农抑商,商人地位不高,有钱却不体面。白圭本有机会当国相,像他的洛阳老乡苏秦一样成为“人上人”,但他自愿放弃高官厚禄,弃政从商。他出师之后,当过魏国国相,魏惠王奉其为座上宾,对其礼遇有加。魏国都城大梁(今开封一带)挨着黄河,常常闹水灾,百姓苦不堪言,大臣们束手无策。白圭认为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派人加固堤坝、兴修水利,堵上了“蚂蚁窝”,治住了黄河水患。这里得插句话:史学界也有人认为,治水的白圭跟经商的白圭不是一个人,只是同名;不过大多数人更愿意相信,此白圭就是彼白圭。按说,白圭治水有功,在魏国大有可为,他却主动辞职,放弃了官位。原因据说是魏国官场腐败,他不屑与那些国家蛀虫为伍。齐国、中山国的国君,听说白圭从魏国辞职了,争相聘请他帮忙治国,但他不干。战国时期礼崩乐坏,某些诸侯国不讲道德,没信义、没实力,还治理个啥劲儿?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他才不要陪着他们亡国。秦国国力强大,重用商鞅变法,重农抑商。白圭跟商鞅观念不合,无法共事。如此一来,他只能经商。白圭认为,商场如战场,经商如用兵,做买卖要像治国统兵一样运筹帷幄,必须审时度势,顺应时机,果断出手,方可立于不败之地。把经商之道拔到治国的高度,可见其自信。富豪的良心身为东周头号富豪,白圭发财不忘本,反对唯利是图,追求共同富裕。相传,他创建了河洛地区最早的“商学院”,传授经商之道。《史记》记载,白圭的教学标准很高,要求学生“智、勇、仁、强”,做有勇有谋、有仁有义、有文化、有素质的厚道商人。他身体力行,言传身教,生活俭朴,与员工同甘共苦,分享红利。天下有难,他慷慨解囊,捐款赈灾。顾客手头紧,他主动让利,“赔钱赚吆喝”。格局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眼光长远、胸怀宽广的白老板,利国利民,他不发财谁发财?(记者 张丽娜)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白圭的个人简介(白圭之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