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林科夫最新信息(马林科夫介绍)

1、马林科夫介绍

历史上的今天1988年1月14日,也就是34年前的今天,苏联政治家马林科夫去世。在斯大林去世之后,马林科夫是担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在1953年3月9日莫斯科举行的斯大林追悼会上,有三个人讲话:马林科夫、贝利亚、莫洛托夫。当时马林科夫任部长会议主席和d中央书记 。

2、马林科夫最新信息

江青在1950年代体弱多病,从1949年到1956年前后4次到苏联去治病。第一次是1949年5月。江青得的扁桃体炎,高烧不退,在莫斯科做了扁桃体切除手术。在那里她静养了7个月,于11月回到北京。第二次是1952年的初秋。江青得的肝炎,肝区疼痛,发高烧,用青霉素消炎治疗,大约治疗和休养了11个月才回国。第三次是1955年7月。江青得了子宫颈癌,在莫斯科进行治疗,不久回国。第四次是1956年夏天,江青的子宫颈癌恶化了,又回到莫斯科的医院里。她这次的病很重,身体衰弱,情绪很不好;白血球降到3000,稍有感冒就有生命危险。在给她做放射治疗时,一边输血一边吸氧。1957年春天,江青才脱离了危险。她吃不惯苏联的饭菜,让工作人员打电话给北京,要可口的菜。北京用飞机运去了活鱼、香蕉、苹果、茄子、西红柿和其他新鲜蔬菜。在她情绪比较好的时候,苏联最高领导人的夫人发出邀请,江青愉快地接受了邀请。赫鲁晓夫、马林科夫、莫洛托夫、卡冈诺维奇等苏联领导人的夫人坐在江青左右,宴请她并谈她的健康问题,江青面带微笑。回到别墅,江青觉得在克里姆林宫没有吃饱,坐下来又吃中国可口的饭菜。曾经在江青赴苏期间担任其翻译的苏联资深外交官、汉学家顾达寿,回忆他第一次在莫斯科见到江青时的情景:一个渐近寒冷的傍晚,我随卫生部四局的同志,驱车前往莫斯科郊区军用机场迎接江青。从专机上走出来的中国第一夫人,一身灰绿色薄呢大衣非常醒目,配上异常精美的黑色皮靴,显得美丽动人。她身材适中,姣好的面容和白皙的皮肤,配上一副深色眼镜,举止真不失雍容高雅。后来我才知道,江青曾是上海演艺界的一位绝色演员。我第一眼见到她,觉得她才30岁左右。顾达寿对具体时间可能记错了。江青到莫斯科治疗子宫颈癌是在1955年,不是1950年。在按等级分配各种资源的那个时代,江青的医疗待遇远远超过她的干部级别,也超过了政治地位与毛相差不多刘少奇、朱德、周恩来等领导人的夫人。据说毛泽东的保健医生李志绥曾提醒周恩来要隄防江青时,周叹了一口气说:"我对江青仁至义尽。1945年我在重庆,江青要看牙齿,我特地飞回延安将她接来。她一九四九年和一九五六年到苏联治病,还不是我给安排的。"…

3、马林科夫事件

苏联元帅朱可夫是二战期间一颗冉冉升起的“将星”,成为享誉世界的名将,然而在战争结束后,他的命运却几经沉浮,甚至一度险些被捕,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正所谓“功高震主”,朱可夫在二战期间获得了极高的威望,引起了一些人的不安。1946年,朱可夫回国后不久,就被人诬蔑要发动军事政变,结果遭到了降职处分,由陆军总司令成为乌拉尔军区司令员。在苏联最高领导人签署的命令中,是这样指责朱可夫的,“不谦虚,过于傲慢,把战争期间取得所有重大战役胜利的决定作用归功于己”,“朱可夫元帅怀着仇恨,准备网罗一些失意者、被撤职的司令员,从事反对政府和最高统帅部的活动”。直到1953年,朱可夫才迎来了东山再起的机会,因为那位忌惮他的男人永远地离开了。朱可夫作为国防部第一副部长,指挥了逮捕贝利亚的行动。1957年,在朱可夫的帮助下,赫鲁晓夫击败了马林科夫等人,成为苏联的头号人物。然而,赫鲁晓夫也对朱可夫也不放心,他指责朱可夫阴谋夺权,免去其所有职务。此后的朱可夫一直受到监控,甚至他与妻子在卧室内的谈话都受到监听。朱可夫的晚年生活非常落寞,没有人敢与他往来,直到1974年,朱可夫走完了他的一生,终年77岁。

4、马林科夫生平简介

贝利亚曾是苏联安全部门的总负责人,同时也是斯大林很多大清洗运动的执行者,斯大林去世之后,贝利亚、赫鲁晓夫和马林科夫三个人争夺权力,由于贝利亚掌握着情报机关所以具有很大的优势,但是最后赫鲁晓夫和马林科夫联手将贝利亚逮捕并枪毙,原因就是贝利亚掌握的秘密材料威胁了其他人的政治安全和人身安全,所以他们不得不给贝利亚安上各种罪名并将他逮捕、审判并消灭,贝利亚及其团队的覆灭,才是斯大林时代的真正结束。

5、马林科夫的真实情况

从“小夫”到“赫鲁晓夫”,仅仅是因为手上多了两个玉米吗?玉米代表的不只是玉米,而是获得至高权力的通行证。1953年斯大林逝世,由于生前并没有指定接班人,苏联政坛出现权力真空,几位有希望登上最高权力宝座的人蠢蠢欲动。在这些人中,赫鲁晓夫的排名并不靠前,在他身前至少有三个人,分别是时任部长会议主席的马林科夫、时任内务部长的贝利亚以及时任外交部长的莫洛托夫。贝利亚率先登场,他利用职务便利给很多之前受冤枉的官员平反,获得满堂喝彩,但由于发力过早,而且手中掌握苏联所有高级官员的秘密档案,贝利亚成为众矢之的。很快,在斯大林逝世三个月后的一次主席团会议上,贝利亚被逮捕并枪毙,权力格局重新洗牌。面对当时的一号人物马林科夫,赫鲁晓夫改变了策略。当时苏联的情况是重工业发达但轻工业和日常物资生产比较落后,于是,马林科夫和赫鲁晓夫不约而同地将主战场选择在经济领域改革上。马林科夫首先提出要大力发展轻工业,降低重工业比重,这个方案看似合理,但由于过于激进,损害了很多既得利益者的核心利益,遭到了苏联高层的反对。而赫鲁晓夫则提出要继续把重工业放在发展的优先位置,与此同时大力发展农业,通过开垦荒地种玉米的方式提高粮食产量。这一方案既解决了民生问题,又不至于动摇官僚阶级的根基,赫鲁晓夫因此在同马林科夫的较量中占据上风,在1956年的苏共二十大上成为继斯大林后苏联的下一任领导人。看懂了这些,再看赫鲁晓夫手上挥舞的玉米,玉米还是玉米吗?#历史回眸# #历史杂谈# #苏联#点赞加关注,感谢您的支持!#马林科夫简介#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马林科夫最新信息(马林科夫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