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杲老师是谁(脑场李杲个人简介)

1、脑场李杲个人简介

这5种常见的中药材,很多人家里都有,你可能不知道它还有一种功效——抗衰老1、何首乌(1)典籍出处:宋代《开宝本草》称之“久服长筋骨,益精髓,延年不老”。(2)临床研究:邢台人民医院心脑血管及妇产科医生史艺红表示,何首乌具有健脑益智,降脂,预防和减轻动脉粥样硬化,增强免疫功能以及强心、护肝、抗衰老等功效。(3)推荐吃法:将药店购买的何首乌洗净、用水浸泡;鸡去内脏洗净;将何首乌放入鸡腹内,同时在瓦煲中放姜、适量的清水,用大火煲沸,转小火煲大约2.5小时,取出何首乌,再煲一会儿加入盐、色拉油调味即可。功效:养血益肾、温下气、滋阴养肝。2、黄芪(1)典籍出处: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脾胃派代表人物李杲认为黄芪“益元气而补三焦”,清代的黄宫绣称黄芪为“补气诸药之”。(2)临床发现: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副院长彭康主任医师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黄芪可以补气,不仅能扩张冠状动脉,改良心肌供血,提高免疫功能,还能够延缓细胞衰老的进程。(3)推荐吃法:每天用黄芪30克左右,水煎后服用。或黄芪30克,加枸杞子15克,水煎后服用,对气血虚弱的人效果更佳。3、人参(1)典籍出处:《神农本草经》认为,人参能“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2)临床研究: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副院长彭康主任医师提到人参也是补气良药。它还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疲劳、保肝、调节心血管功能、兴奋造血系统功能等作用。吉林中医研究所霍玉书等用人参果皂甙对50岁以上年龄的人进行抗衰老研究,证实人参果皂甙有“返老还童”的功效。(3)推荐吃法:将整根人参或切片后洗净放入容器中,加入清水,浸泡30分钟,再盖上盖子,用文火煎熬1小时左右,待参汁变温后饮用。功效:补益作用强、起效快。4、三七(1)典籍出处:清代名医赵学敏在他所著的《本草纲目拾遗》中说:“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称三七为“中药之珍贵者”。(2)现代研究:日本医学家发现,三七多糖A对人体子宫颈癌的抑制率高达90%。三七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与人参有相似之处。其人参总皂甙含量超过人参。三七可扩张血管,降低血管阻力,增加心输出量,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和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在心血管病防治方面比人参有明显的优势。(3)推荐吃法:三七杞子炖乌鸡:净锅上火,放入清水、乌鸡、姜片、三七、红枣、枸杞子,大火烧开转小火炖50分钟调味即成。功效:活血散淤,消肿止痛,补血养血。5、刺五加(1)典籍出处:《本草纲目》称之“久服轻身耐老”,“宁得一把五加,不用金玉满车”。(2)临床发现:中西医结合医学硕士、针灸师、中医师杭群表示,剌五加是备受欧美各国医学界瞩目的中药。 对多种癌症有抑制功能。它可抗衰老、抗疲劳(其抗疲劳作用比人参皂甙还强)、强壮作用,还能调节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功能,且有抗菌消炎和一定的抗癌作用。(3)推荐吃法:凉拌刺五加:将刺五加嫩茎在沸水中焯半分钟立即捞出,将水沥干备用;将刺五加嫩茎切成小段,放入精盐、味精、生抽、醋、花椒油、辣椒油、蒜蓉,调拌均匀即可上盘食用。功效:清热祛火,增强食欲。我是健康养生医生,如果大家还有其他的想法或者疑问,欢迎在下方的评论区留言。

2、李杲老师是谁

《丹溪心法》。全书十二册,共四百七十多页。作者为元代朱震亨(1281年—1358年),字彦修,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医学家,和金朝刘完素、张从正、李杲合称“金元四大家”。初学文,后来弃文学医。拜罗知悌为师。

3、李杲简介

金元四大家:中国古代金元时期的四大医学流派。即刘完素的火热说、张从正的攻邪说、李东垣的脾胃说和朱震亨的养阴说。1、刘完素,字守真,号通元处士,河间人。他在医学上大力提倡运气说,著有《图解素问要旨》八卷,以运气说研究《素问》;又著《素问元机原病式》一卷,详细论述五运六气盛衰胜复之理。2、张从正,字子和,睢州考城人。他在学说上推崇刘完素,用药也多寒凉。又在钻研古医书“汗下吐法”的基础上,创“张子和汗下吐法”,主张治病重在驱邪,邪去则正安,不可畏攻而养病。3、李杲,字明之,号东垣先生。镇州人。幼年好医药,不惜千金从名医张元素学医,尽得其传。张元素治病主张不用古方,认为“运气不齐,古今异轨,古方新病不相能也”,创古今异轨之说,用药方法为之一变。4、朱震亨,字彦修,学者尊为丹溪翁。婺州义乌人。初习科举学业,后弃儒习医。拜罗知悌为师,知悌授以刘完素、张从正、李杲诸书。他研求三家学说,推衍其义,主张“因病以制方”,反对拘泥于“局方”。

4、李杲老师近况

三才封髓丹与潜阳封髓丹的区别?三才封髓丹是李杲在《医学发明》中的方子,“三才”具有道家色彩,指“天、地、人”,对应着方剂中的天冬、熟地和人参。之后再加上黄柏砂仁和炙甘草,从而组成这个方子。用来降心火、滋肾水、养血固精。主要调节阴虚火炎所致的梦遗失精,头晕目眩,腰膝无力,口干咽燥,舌红苔少等症。郑钦安将“黄柏砂仁和炙甘草”命名为封髓丹,在其基础上加附子温阳,龟板潜阳,以加强温阳潜阳密阳之效果,形成了潜阳封髓丹。所以,“三才”长于滋阴、“潜阳”长于温补,二者听起来很像,但可不能乱吃哦!#中医#

5、李杲老师个人简介

【母亲因病去世,他半路学习终成名医】李杲(1180—1251),是中国医学史上“金元四大家”之一,中医“脾胃学说”的创始人。今河北省正定县人。李杲自幼聪颖爱读书,家境较好。他学医出于偶然。他20岁时,母亲患病卧床不起。请了不少医生调节,都无济于事。痛失母亲后,他恨自己不懂医术,下定决心学医。听说400里外有一位名医叫张元素,他马不停蹄地赶去,花重金拜师。踏踏实实地学习和钻研多年后,李杲成为一代名医,还开宗立派,成为中医“脾胃学说”的创始人。#李杲个人简介#

6、李杲视频

经过加工炮炙好的yao物新陈之不同,粗细之不等,倘不择而用之,其不效者,yi之过也!———李杲#李杲个人简介#

7、李杲事迹

在宋金到元代时期,出现了几位杰出的中医代表人物,分别是刘完素(刘河间)、李杲、张从正和朱震亨。历史上通常称他们为"金元四大家",这四位大家实际上代表了两个学派。刘完素、张从正和朱震亨属于河间学派,而李杲(李东垣)则属于易水学派,同时也是易水学派的核心人物。河间学派是以“火热论”为核心的一个学术流派。火热论主要从病理的角度提出观点,并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火热论包括了病因和病变两个概念。在常说的风、寒、暑、湿、燥、火等六淫中,“暑”和“火”都属于火热论的范畴,火和热占据了六种病因中的三分之一。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所述的病机十九条,火热占据其中的9条,其中5条属于火,4条属于热。这共有9条,占据了病机十九条的一半。这表明火热问题不仅仅是刘完素特别重视的,而且在中医学的病因和病变范畴中也是很重视的。

8、李杲的新视频

经常打嗝难放屁的,多半是胃气“不和”,不通容易成病胃为六府之一,六府以通降为顺,不降则滞,反升则逆。细思胃病的表现,大多胀闷不适,欲求嗳气则舒,虽然有气却难打一屁,气上不下可知。【胃不好的6大表现,占2个,就该重视了】1、胃痛、胃痉挛紧张时胃痛、生气时胃痛、有没有理由都会胃痛,这都是胃部功能降低,局部的黏膜炎症或者溃疡形成,经过情绪或者食物刺激,有明显的疼痛感。2、打嗝、嗳气、胃胀凉的辣的一律不敢吃,打嗝嗳气是常事,怎么揉都不消化,甚至不吃饭都会不自觉地打嗝,就需要重视了。3、便秘、肥胖脾胃运化能力减弱,就会导致大肠动力不足,继而造成功能性便秘。跑了几趟厕所都只能坐在马桶上干瞪眼,怎么使劲儿都没法轻松。4、口气大、口臭当我们吃进去的食物在胃肠道停滞时间过长,就会导致浊气上溢,出现口臭的情况。5、反酸、烧心胃酸增多,人体就会很容易出现烧心、反酸等症状。往往在饭后还会出现腹胀、嗳气、恶心等不适症状。6、食欲不振食欲不振,胃口下降,食物的摄入量明显减少说明胃部功能降低,可能是局部的病灶在发展。胃和的关键就在于胃的润降,降则生化有源,不降则传化无由,壅滞成病。和胃气换句话说,就是开胃。胃不开,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即可形成食停、气滞、血瘀、湿阻、痰结、火郁,六者皆可致病。胃胀、气滞、打嗝、难放屁?送你一剂通气丸,行气,解郁,气消人舒。《黄帝内经》说:“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如何强健胃气呢?推荐一道健脾养胃气的小食,八珍丸。这个八珍丸原来是明朝的御医陈实功开的,陈实功自己每天吃八珍丸,他后活了81岁,在那个短寿的年代,已是罕见。乾隆皇帝从49岁的时候就开吃八珍丸,后来慈禧太后有一日便溏,太医开了八珍丸,吃了一天就好了。从此慈禧与八珍丸每日形影不离。详细的方子是:山药、茯苓、芡实、陈皮、炒薏米、白扁豆、莲子、炒麦芽。①山药、莲子、薏米有醒脾开胃,清虚脏腑之功,能够唤醒脾胃,通胃气,带走胃里的浊气,帮助消化。②茯苓,《本草通玄》曾赞其:“补脾胃之药,更无出其右者。”茯苓可渗水利湿,经常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等症。③麦芽、山楂,健脾养胃,行气消食,能够滋养气血,通利血脉之功,对胃的负担是小的,在滋补上的作用总是缓慢而有力,就好像朋友一样,温和的滋养气血。④白扁豆和芡实能够保护脾胃,主要是给脾胃上一层保护伞,让“补”的过程更加平缓。名医李杲说:“丸者缓也,舒缓而治之”。这个方子比较平和,阴阳双补,而且几乎全部是食物,我想大多数人是适合的。现代工艺八珍丸做法用的是中药里水蜜丸的制作方法,八珍方子还是原来的,丸子的做法相对其他的方式相对来说,可能更复杂些,但辅料少,药效的利用更充分。脾胃一直不好有上述表现的,但是检查又没有什么大问题,可以试试成品。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李杲老师是谁(脑场李杲个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