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福简介及其作品英文(笛福的英文版简介)

1、笛福的英文版简介

一个小学生的读书笔记:《读鲁滨逊漂流记有感》你能独自一个人去航海吗?你能独自一个人在荒岛上生活几十年吗?你能在物质贫乏的情况下,用自己的智慧和顽强的毅力创造美好生活吗?相信大多数人都会觉得困难,但是有一个人做到了,她就是笛福笔下鲁滨逊小说的主人公鲁滨逊。他出生于一个比较富裕的家庭,一生志在遨游四海,在一次去非洲的海上途中遭遇风暴,他独自一人漂流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岛上,开始了与世隔绝的生活。他凭借着坚韧的意志与不懈的努力,在荒岛上顽强地生存下来,经过漫长的28年两个月零19天,终于返回了家乡。读完这个跌宕起伏的情节和曲折的故事,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便浮现在我的脑海里,鲁滨逊是一个勇敢乐观的人,他来到孤岛,他什么都没有,内心也充满了绝望,但这一切都是短暂的,他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开始一心一意的安排自己的生活,他靠着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利用简单的枪支和工具,自力更生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岛上王国。他是个乐于助人的人,他从一帮野人手里救下了一个俘虏,那天是星期五,鲁滨逊给他取名叫星期五,从此星期五就成了他忠实的伙伴和仆人,鲁滨逊还教会了他说英语。终,他用辛勤的劳动换来了令人欣慰的回报,他变得有船用,有面包吃,有植物园,有牧场,还有两处豪华的住所。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因一些挫折和失败变得心灰意冷,我们应该学习鲁宾逊乐观向上,坚毅勇敢的精神,凭自己的双手打造一个充实无悔的人生

2、笛福简介及其作品英文

《上帝与黄金》读书心得与思考(三)20211003英美之间为什么联系如此深广?盎格鲁撒克逊的理念与使命是什么?划重点:第二章提到:欧陆人经常用安格鲁-撒克逊人来称呼英美人,但美国人认为自己是种族和文化多样性,并不喜欢这样的标签。这种其实还是更多的指心理和文化,一整套关于世界如何运作的理念和价值。英美两个安格鲁-撒克逊国家在政策的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之间显示出更为连续的平衡。英国人把自己看做是有道德之人,而把美国人看做是伪君子。英国背景和美国历史之间的更多亲密性有助于美国人理解两国社会之间的文化和政治纽带有多深。eg,光荣革命的理念和倾向给美国政治、文化留下了持续持久的印记。《独立宣言》明显的模仿了《权利法案》。英国由移民组成的,不存在英国“种族”。古代,有很多是欧洲大陆逃避宗教战争的难民。英国对移民的开方是使这个国家更为富有、进步的重大力量。笛福提出了《独立宣言》的基本理念。若统治者侵害国民权利,国民有权推翻统治者。如果国王们不能给国民带来利益,就丧失了合法性,国民有天赋权利进行反叛。笛福认为,血统不能造就一个英国人,共享的价值观可以。这些价值观深植于英伦岛屿的历史。回顾日耳曼部落的制度和法律——塔西佗,英国应将自己的自由和绝大多数重要的机制归功于这些古老的传统。优秀英国古老的宪法理念,随美国殖民者跨越大西洋。柯克指出,盎格鲁撒克逊法律是英国自由的基础。杰斐逊众生都是盎格鲁撒克逊研究和价值的支持者,他和每一个真正的盎格鲁撒克逊人,都将激进主义和保守主义奇怪的混合在一起。共同的盎格鲁撒克逊认同纽带对于英美人的友谊和合作是重要的。共同认同和讲英语国家共同拥有征服世界的命运已经成为很普遍的事情。盎格鲁撒克逊的使命是:正如那些在迦南地的犹太人,征服这片土地,拥有这片土地。不仅把它们的语言,还把法律传给世界,并且对抗地球上所有暴君的权利。商业、英语、民主政治、基督教,这是盎格鲁撒克逊人带给世界的福祉,这也是世界允许他们进行统治的工具。心得和感悟:1、英美有很多如此相像的地方,就源于英国移民者到了美国大陆,把之前英国的一些优秀的文化、理念、制度和思想传播了过去,美国是盎格鲁撒克逊文化的继承者,虽然他们自己未必承认。2、盎格鲁撒克逊使命就是不断征服和占有,这些来自于古老的日耳曼文化中的精神。日耳曼的传承+英国岛屿地域的环境,造就了盎格鲁撒克逊的精神内核。3、盎格鲁撒克逊理念认为,他们的商业、英语、民主政治、基督教,用其统治他人是天赋神权。这里面涉及到了重点教义的说辞和理解。4、盎格鲁撒克逊,不是一种人种,而是一种共同的价值观理念的认同,这个远超过地域、人种的概念。这是一种泛文化的更宽广的概念。

3、笛福介绍的英文简介

《鲁宾逊漂流记》中的殖民主义思想体现在哪里?《鲁宾逊漂流记》是丹尼尔·笛福于1719年创作的一部著名小说,被誉为早期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开山之作。作品中,主人公鲁宾逊在一次海难后被困荒岛,他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勤劳,建立起一个独立的生活体系,观察作品中鲁宾逊与岛上原住民的互动,我们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着殖民主义思想的影子。殖民主义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通过控制和占领其他地区的土地、资源和人口,实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控制和剥削。这种殖民主义在欧洲探险和帝国主义时期达到鼎盛,与资本主义的发展紧密相连,一时期的欧洲国家以西方文化为优越,认为自己有责任和权力向其他地区传播所谓的“文明”。在荒岛上,鲁宾逊始终将自己视为“文明”的代表,他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原住民,认为自己应该引导他们脱离“野蛮状态”,接受欧洲的文明与价值观。鲁宾逊在岛上建立了一个小社会,他通过武力和技术优势,掌握了对原住民的权力。他将原住民从自由状态剥夺,使其成为他的劳动力和从属。他自视为上帝的选民,认为自己被困荒岛是上帝的试炼和派遣,他应该利用自己的智慧和技术改造原住民,使他们摆脱“原始状态”。鲁宾逊将自己的文化视为的正确和优越,忽视了原住民的独特文化和价值观,我们应该超越文化偏见,尊重和保护每个文化的多样性。殖民主义思想强调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而真正的合作和平等是建立在尊重和相互理解的基础上的,我们应该努力消除不平等和压迫,追求平等和合作的社会关系。《鲁宾逊漂流记》中的殖民主义思想将欧洲文明与原住民的“野蛮状态”对立起来,我们应该反思“文明”的定义和内涵,避免将自己的文化标准强加于他人,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态度看待不同文明的发展。在《鲁宾逊漂流记》中,原住民的观点和声音被忽视和边缘化,他们被描绘为被征服和依附于鲁宾逊的角色,缺乏独立性和主体性。这反映了殖民主义思想中对被征服民族的忽视和压制,我们应该重视并倾听原住民的视角,给予他们平等的权利和机会来表达自己的文化和需求。鲁宾逊在岛上实行了大规模的资源开发和环境改造,这种剥夺性的行为也是殖民主义思想的一种表现。这引发了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生态系统的破坏,对环境的无视和剥夺,我们应该意识到人类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关系,推崇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保护和尊重自然环境。虽然《鲁宾逊漂流记》中存在殖民主义思想,但也可以找到一些反抗和解放的线索,原住民并非完全被动接受鲁宾逊的统治,他们也展示了自己的智慧和反抗精神。这提醒我们,即使在被压迫和剥削的情况下,人们仍然保持着尊严和自由的渴望,他们可能会采取各种形式的抵抗和反抗来追求解放。尽管《鲁宾逊漂流记》是一部古典小说,殖民主义思想在当今世界仍然存在,许多地区仍然面临着外部势力的控制和剥削,经济不平等和文化侵略依然存在,我们需要关注和批判当代的殖民主义问题,支持被压迫民族的自主发展和权益保护。后在对《鲁宾逊漂流记》中殖民主义思想的批判中,我们也可以引入后殖民主义理论的观点,后殖民主义理论强调被压迫民族的主体性和反抗,鼓励恢复自身文化的力量和自主性。我们可以看到在殖民主义历史的阴影下,被压迫的文化和民族不断寻求文化复兴和自我认同,这使我们思考如何支持和促进这种文化复兴的过程,以每个文化都能够自主地塑造自己的未来。殖民主义思想在教育系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教育传递特定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塑造人们对文化、种族和权力的认知,教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教育体系,推动多元文化的教育和批判性思维,以培养更具包容性和平等意识的世代。通过对《鲁宾逊漂流记》中殖民主义思想的深入分析和扩展,我们能够更全面地理解这一问题的复杂性和深远影响。对殖民主义的反思和启示能够引发我们对人类平等、合作和多样性的重要价值观的思考,只有通过摒弃殖民主义思想,尊重不同文化和人类的平等权利,我们才能够建立一个更加公正、和谐和可持续的社会。#笛福英文简介#

4、英国笛福英文简介

剖析英国人口和经济产业的变化是什么?一、前言本文观察工业革命的英国虽然带来了生产的增长,但同时还带来了伴随社会变迁到导致的许多新问题,其中至为重要的就是社会贫困,产生了许多贫困者、失业者等,工资低于生活水平,难以养家糊口。然而全国平均水平或价格工资系列并没有反映出这些不同的经历。但我们从贫困劳动者的生活水平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审查区域环境和人口数量来强调它们的影响。通过对大多数英国郡县的地理位置人口数量的调查。二、英国贫困区域的状况1834年,议会对英格兰和威尔士的贫困救济问题进行了调查,监督穷人对工人的工资、生活条件和饮食的不满。团体纺织厂的受访者在西约克郡的宾宁省有5000名居民的小镇,报告了为当地劳工提供的全年轮就业机会。典型的家庭每周20英镑。从事劳动的人可以负担得起足够的煤来做饭,并继续生存。燕麦粥,小麦和燕麦面包,牛奶,土豆,偶尔还有一点牛肉或羊肉,培根或熏肉。在遥远的南方,情况不同。本特利是汉普郡北部的一个农业郊区,有728名居民。问题是这里没有那么多工作,有10名成年男性通常在夏天失业,25名在冬天。而这种情况导致工资更低,燃料价格更高,所以即使是有孩子的家庭,同样为工资工作的人在付了房租后每周只有9英镑买面包和衣服。穷人和劳动的人过着不同的生活。然而,国家的统计数据并没有反映出这些差异。三、经济产业与人口数的变化在1834年,劳动者的生活水平在这两个英国社区有所不同,两者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前八十年,这两个村庄的人都更多了。特别是希珀霍尔姆的人口自1801年以来几乎翻了两倍,当时有2879人居民。希珀霍尔姆位于哈利法克斯以东2.5英里处,到18世纪早期,已经处于一个毛纺纺织制造区的中心。纱线是旋转的,然后是手工编织,密集集中的村庄已经很明显不同于其他英国地区了。这个工业区在曼彻斯特和利兹公司专业生产棉花、羊毛和精纺纺织品。 还有像希珀霍尔姆这样的单一产业制造业村庄都被这些产业填满。到1831年,有了更多超过40个制造业村庄,这个工业区的一部分人口在3000到8000人之间。如此密集的村庄在任何地方都是前所未有的。他们多产的扩张,以及更大的城镇和他们生产的织物是工业革命的核心。宾特利的人口增长较慢从1801年到728年只增加到了504人。三十年后,地区境况发生在不同的经济条件下,本特利比希珀霍尔姆更平坦,更肥沃。四、以汉普郡强调说明在中间18世纪,它的居民和附近村庄的居民把他们农业就业与小规模的国内制造业结合在了一起。然而这样,英国北部的工业产品销售南方,职业数量下降。汉普郡是一个相对较大的县,占地面积超过100万英亩。它在 1750年,144,633名居民使其成为人口第15大城市。到1831年,它有320,587人排名第十四。 而约克郡的主要是在两者之间的东部和西部,汉普郡的关键地区在北部和北方之间。南方北汉普郡是一个肥沃的内陆地区,专门从事可耕地的农业。 它与南汉普郡被南丘陵隔开。南方的汉普郡部分是农业地区,但其经济主要与沿海地区有关贸易和海军。 它包括该县大的两个城镇南安普顿和 朴茨茅斯和怀特岛。在18世纪晚期,北汉普郡基本上降低了工业化程度,它的经济越来越关注耕地农业。关于城镇呢,北汉普郡缺少,宾宁山脉不断增长;希珀霍尔姆比它的任何一个地方都要大。不同于英格兰,团体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变化经历得严重。它们也在研究工业化对劳动生活水平影响的历史学家。人生活水平不能通过国家的计算来理解因为这概不代表他的经历,也不代表他的生活。五、总结综合以上资料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在1834年英国《济贫法》本身也进行了广泛的历史研究, 特别是在《济贫法》通过后,救济的变化程度在1834年的修正案。认为新的济贫法是一个已经开始的渐进变革过程的一部分,但也是促进英国人口增长和工业发展的一个进程。参考文献:箭牌学,早期英语人口普查,(牛津:牛津大学出版社,2011)丹尼尔·笛福,一次穿越整个大不列颠岛的旅行:分为电路或期刊,卷 二国王陛下专员调查行政和实际运作的报告 《济贫法》(1834年)

5、笛福英文简介中文对照

陈衡哲和胡适暗生情愫,不料几个月后,胡适却说自己要走了,因为母亲为他说了一门亲事。陈衡哲一气之下决定不婚,后来她又嫁给了任鸿隽,婚后,陈衡哲将胡适的照片挂在家中,并告诉任鸿隽:我和胡适是好朋友!那是1916年,胡适提倡用白话文写作,受到众人指责,搞得他很郁闷。就在这时,陈衡哲用白话文写了一篇小说《一日》,发文支持,这让胡适倍受鼓舞。之后,俩人开始通信。短短5个月,他们写了40多封。然而,母亲的来信,让胡适无法舍弃孝道,他只好舍弃“爱情”,接受了传统婚姻。陈衡哲知道后,决定成为一位不婚主义者。但是,因为这篇小说,她不经意间成了中国第 一位用白话文写作的作家,第 一位新文化运动的女作家。陈衡哲是怎么做到的呢?其实,这与她所受的家庭教育,息息相关。1890年出生陈衡哲,出身于书香世家。祖父是名儒,父亲是诗词达人,母亲是画家。7岁之前,她的教育在家中进行。而蕞开心的事,就是三舅庄蕴宽的到来。庄蕴宽喜欢讲新奇故事,欧美文化和西洋音乐。他还常常对外甥女说:有志气的女孩子应该学习西洋文化,成为一名独 立的女子。1903年,13岁的陈衡去广东求学,之后,又转去上海中英女子医学院,因此,打下了坚实的英文基础。然而,正在上学的她,却被父叫回家成亲,嫁给一个官二代。陈衡哲情急之下,逃到了大姑母家。1914年的一天,陈衡哲从报纸上看到清华大学招收留美学生,担心自己底子差,不敢应试。大姑母就鼓励她说:不用担心,如果不成功,只有我知道;如果成功了,所有人都会知道。当知道自己被录取时,陈衡哲泪如雨下。她感觉到了生命中的光亮。也知道女子要不安命,不怨命,而是要自己造命。1915年夏,陈衡哲来到了美国著 名的瓦莎女子大学,开始学习西洋历史。而她又创造了两个第 一:中国 第 一位留美 女学生,第 一位“西洋历史”专 业的女学生。1916年,陈衡哲向杂 志投了自己创作的两首诗歌,编辑任鸿隽看后,赞叹不已,心里默默地喜欢上了这个女孩,并把她推荐给了胡适。胡适也欣赏陈衡哲的才华,于是俩人开始了飞雁传书,只是囿于母亲,胡适就此止步。1919年11月,任鸿隽来美考察,向陈衡哲表达了爱意,为了等她回复,在美国待了整整八个月。深受感动的她接受了任鸿隽。1920年陈衡哲毕业回国,8月与任鸿隽订婚,并在胡适的引荐下,来到北大任教。她写出了影响深远的《西洋史》,并成为了中国第 一位女教 授,还打造了一批民 国才女,比如林徽因、林淑华、石评梅等,都是她的学生。1921年,陈衡哲和任鸿隽完婚,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担任证婚人。打翻醋坛子的胡适,送了他们一副对联:无后为大,著书蕞佳。人们把胡适和陈衡哲、陆小曼与徐志摩、盛爱颐与宋子文之间的恋情,戏称为“民 国三大恋情史诗”。然而,任鸿隽并没在意流言蜚语,相反,他很珍惜与胡适的友情,珍爱陈衡哲,不但给予了妻子蕞大的尊重和信任,并用自己的一生守护着她。从此,三个人成了蕞好的朋友。没过几年,胡适5岁的女儿夭折。陈衡哲不仅从精神上给予安慰,还用自己的积蓄从经济上支援胡适。胡适女儿的离去,也让陈衡哲顿悟:母亲是文化的基础,精微的母职是无法代替的。1935年,任鸿隽赴任四川大学校长,陈衡哲跟随执教西洋史。没想到,人们一窝蜂地来她家,只是为了看”女博士”。来川大后,陈衡哲关注和支持妇女独 立运动,号召女子要有“独 立自主”的意识。1936年,陈衡哲在某杂 志上发表了三封公信,揭露四川当局的阴暗面,引起轩然大 波,受到当局围 攻,并给她扣了“侮辱女子”的帽子。气得的陈衡哲建议丈夫离开川大,任鸿隽便辞去了校长一职。之后,陈衡哲开始关注妇女儿童教育问题。写出了倡导妇女解放的小册子,谈论妇女与家庭、子女教育的问题。在谈到儿童教育问题时,她说:母职是一种神圣的职业,同时也是蕞专职的事业。你可以雇人代你扶养教育你的子女,但你的心仍然不能自 由。她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就在事业无 比辉煌之际,她毅然辞去工作,投入到家庭教育。没想到,竟然硕果累累。长女任以都,美国哈佛大学毕业,获博士学位,留美担任大学教 授。次女任以书,毕业于美国瓦莎大学,后就任上海外国语学院。小儿子任以安,获美国地理学博士,在美担任大学教 授。此时的陈衡哲由一名女斗士,转变为出 色的专职母亲。英国作丹尼尔•笛福曾说:做父母的对于子女的早年教育绝 不是一种无效劳动,虽然在某些年月里,好像被教育者处于沉睡状态,没有见到效应,但是,到后来,终有一天,会看见大有好处的。受益于原生家庭教育,投身于家庭教育的陈衡哲,收到了早教的大好处。对此,你是怎么看的?#民国风月# #陈衡哲# #我要上 头条#

6、笛福的代表作

有无搞错,乌克兰战争乃俄罗斯与北约,美国间博弈之恶果,与已衰落为二流小国的英国有半点风马牛不相及之毛关系?把蛋扯远点能看清脉络,找到根源。干脆更远点扯到根上去,英国人,俄罗斯人早从哪而来?——都来自“北欧海盗”,据说英格兰人系从丹麦(当时还没有丹麦国家概念)那地界南下者,俄罗斯人属从瑞典一带向东南方向迁徙人群的后裔。这也不是根上呀,北欧海盗——维京人又来自何处?那就要说到“走出非洲”了。人类在5万年前走出非洲后,其中一路(另一路向东)向北越过地中海走到欧洲地界后,因气候变冷,日照减少皮肤变白,脑容量变大,头发,眼睛变颜色而形成欧洲人特征。黄头发,蓝眼睛即这拨人走到北欧,因日照少,弱形成的特征。直线性走到北头无法再向前走了,便调头往回扇面形“回迁”,德国,英格兰,法兰克人皆为“回迁”之北欧人(丹麦方向)与越过地中海留在原地人群(希腊人,凯尔特人,罗马人……)混合而成,越向南,其北欧成分越递减弱;从瑞典方向向东南回迁的人群与土耳其,中亚人群混合成斯拉夫人群,越向东南,其北欧成分越递减弱。为什么“北欧海盗基因”如此具有侵略和扩张本性?貌似与北欧人个体高大强壮,气候寒冷(似国人中的东北人)密切相关?但正像一个人的性格形成既有先天遗传,也有后天塑造一样,英国和俄罗斯截然不同的扩张形式也与他们后来截然不同的遭遇,及后天塑造有关。英国式扩张和俄罗斯式扩张有什么不同?——英国是思想扩张,俄罗斯是领土扩张。英格兰人早从北欧向南迁徙抵达英伦三岛,与“土著”苏格兰,威尔士,爱尔兰人混合组成“新”英国人。17世纪,英国民主科学体制,早完成工业革命,领导世界新潮流,迅速打造出一个强大“日不落帝国”。大航海时代,大英帝国殖民地从北美的美国,加拿大;到亚洲印度,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中东巴林,卡塔尔,科威特,巴勒斯坦……;非洲南非,肯尼亚,乌干达,再到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到20世纪初帝国鼎盛期,“英联邦”总人口达4—5亿,占当时世界人口1/4,总领土面积约3367万平方公里,占世界陆地总面积1/4。但一个小小的,人口如今才只有6000万英国,根本无法靠军队,用镇压,杀戮,移民的原始野蛮方式去统治这么多领土和人口。所以,英国人采取了一种宽松,松散的“统治(管理)”方式。以“英联邦”名义让各殖民地国家认同英国为宗主国,让各地基本自治,英国只委派总督等少数人参与监督,而主要靠贸易,传播宗教,文明的形式施以“思想统治”。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印度。早是葡萄牙人殖民印度,后英国赶走葡萄牙、法国成新宗主。从1773年——1950年印度独立,英国共委派了45任总督(多为英国贵族,任期5年)。除偶尔发生小规模反抗起义,英国人与印度人基本相安无事。有故事说,一个只有几百个英国人的“东印度公司”,成功统治3亿印度人近200年。甚至在独立后,印度仍保持了英国人留下的法律和管理体系,把英语作为官方语言,一直与英国保持着良好关系,还对英国人把原来七零八落的印度社会打造成一个现代国家感激有加。英国人选择“思想扩张”应有两个原因,虽然他们拥有当时世界先进的工业基础、军事力量,扩张也往往靠武力侵略开路,但他们同时还拥有比武力更强大的“思想武器”:宗教、贸易、科学、文学、法律、英语……,科学家有万有引力牛顿、进化论达尔文、发明电的法拉第、发明蒸汽机的瓦特;文学家乔叟、莎士比亚、狄更斯、勃朗特姐妹、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笛福(《鲁滨逊漂流记》);库克船长;电影音乐艺术披头士,卓别林,憨豆,007系列,福尔摩斯……英国还是人类现代体育发源地,首倡fair play(费厄泼赖)精神,除田径,篮球外,包括足球在内的几乎所有现代体育项目皆为英国人发明,所有这些都充分代表和体现了自由,民主的普世价值。所谓“普世”,即符合人类的人性特征,容易被大多数人群所接受。另一个原因与英国地理位置有关。一个孤岛,无法将任何侵占的土地,殖民地与其本土相连,一体化之。无法从实体、物质上相连,只好以思想、价值观固之,而思想上的联系却更加稳固。英格兰人当初以“外来户”身份与原居民苏格兰人、威尔士人、爱尔兰人的融合中,有原始的武力冲突,杀戮,但也有很多克制和包容色彩,如今英国的苏格兰、威尔士、北爱尔兰仍有独立的议会、足协,对内特色鲜明、争吵不断,对外却高度一致,典型的“君子和而不同”,这也是英国人早“思想扩张”的雏形。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笛福简介及其作品英文(笛福的英文版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