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冲县界头(腾冲县勐福)

1、腾冲县勐福

保山市下辖腾冲县级市相对富裕,隆阳区贫穷,隆阳区不是贫穷这么简单,是负债累累。

2、腾冲县界头

这是一座悲壮而又坚强的城市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日军侵占腾冲,在滇西设腾越省和腾冲县。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9月14日,中国远征军光复腾冲。腾冲是抗日战争以来中国部队收复的第一个有日军驻守的城镇。

3、腾冲县简介视频

魅力古镇,边陲名胜,云南和顺“远山茫苍苍,近水河悠扬,万家坡坨下,绝胜小苏杭。”这是民国上将,爱国将军腾冲李根源称赞和顺,如今的“中国十大魅力古镇”魁首,云南保山市腾冲县和顺古镇的诗句。和顺古镇,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在众多边陲小镇中别具魅力。因一年四季阳光和煦,绿柳和风温婉娴静,初名“阳温墩”。又因有小河清流蜿蜒绕村,又改名“河顺”,后来,又取“士和民顺”之意,雅化演进为今天的“和顺”。吸引人的是和顺文化传承。在和顺,各式各样古建筑把世界文化汇聚一堂,有粉墙黛瓦徽派建筑神韵,也有小桥流水江南古镇倩影,还有南亚风情、欧洲风格、英国铁艺,中原文化与南亚文化、东南亚文化、西方文化在此碰撞,与本土文化交织相融,异域元素与四合五天井、三房一照壁的云南古民居珠联璧合,融为一体。震撼人的是规模庞大的各种古建筑群。满城庭院深深,老宅林立。100多所百年宅院,每一扇门后都是一个传奇故事。有8大宗祠、9座寺观、9座石桥、6个洗衣亭、9座牌坊、13道闾门、24个月台,每一古建筑都蕴含着和顺先人崇文尚教、热爱故土、关怀家人、造福乡邻的精神,堪称古建筑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的“活化石”。难忘的是文风鼎盛的百年图书馆。和顺文风鼎盛,崇文尚教世代相传,钟灵毓秀,人才辈出。一代哲人艾思奇、缅甸国师尹蓉、华侨领袖寸尊福、翡翠大王张宝廷等都出自和顺。和顺在全国古镇中地拥有一座百年历史的乡村公共图书馆——和顺图书馆。始建于1928年,前身是清末同盟会员寸馥清组织的“咸新社”和1924年成立的“阅书报社”,1928年扩建为图书馆。和顺是云南省著名的侨乡,图书馆得到了在外华侨的大力捐资赠书,图书得到切实发展和充实。深厚的是源远流长厚重历史。和顺的祖先大多是明代奉命入滇的军屯中原移民,传承了中原文化、技艺和审美。明朝中叶开始,和顺人沿着南方丝绸之路“走夷方”闯荡,造就了一批批跨国商号,以及多位雄商巨贾、文化名人。和顺古镇过往的繁盛岁月,可以从这里大批保留的明清时期的建筑寻到踪迹。享受的是不失繁华的静好慢生活。和顺是一座“活着”的静雅古镇,一个繁华的世外桃源,城中漫步,有过一座座沧桑的古建,仿佛在聆听着先人的历史,河上捣衣洗菜,街上闲坐对弈,宁静祥和,怡然自得。和顺,或许是我退休后的一个理想居所。

4、腾冲县史志

腾冲行,让我理解唯文化与精神长存腾冲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是中国通向南亚、东南亚的重要门户和节点。提起腾冲,很多人用三个词概括:玉石、温泉与边陲小城。这里是翡翠集散地,火山地热让它名扬天下,“极边第一城”,历代都派重兵驻守,具有深厚的人文历史,也是著名的侨乡。趁着五一,带着一颗怀旧的情怀,顺着历史的河流,走进腾冲。和顺,一座滇西小镇,被六百年的历史孕育而成,和顺,古名“阳温墩”,就是一年四季阳光和煦,不冷不热。“阳温墩”因河水绕镇,改名“河顺”,后取“士和民顺”之意,雅化为“和顺”。和顺有国内第一魅力名镇之美誉。中原先民带来的汉文化和建筑艺术,成就了如今和顺古镇仍有传统民居1000多座,其中清代民居100多座,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的活化石,粉墙黛瓦,麦浪白鸥,一派和谐顺畅景象。古镇的八大宗祠是和顺宗祠文化的一个个载体,它延续了儒家文化的传统,每年春秋两祭,八大姓的族人都会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各自的宗祠,举行盛大的祭祖活动。镇虽小,却有全国大的乡村图书馆--和顺图书馆,迄今为止,和顺图书馆有藏书7万多册,古籍、珍本1万多册,内有胡适、熊庆来、、李石曾等诸多文化大家的题字。现在,图书馆内仍订阅了全国各地的报纸,面向古镇居民开放。人不多,却培育出了许多文化名人、富商大贾,历代人才辈出。仅明、清两朝取得过功名的和顺人计809人,其中举人8位、秀才600余位,在朝廷任过职者180多位。一代哲人艾思奇生于斯,百年后又魂归故里。和顺男儿到了十几岁就开始“走夷方”,待功成名就后荣归故里,光宗耀祖。正因为有种习俗,才出现了很多商贾大富,成就了翡翠大王寸尊福。腾冲市滇西抗战纪念馆、国殇墓园位于来凤山北麓、叠水河畔,全园(馆)面积53300平方米。滇西抗战纪念馆与国殇墓园相辅相成,是一个全面真实展示滇缅印抗战史实的抗战专题纪念馆。滇西抗战纪念馆于2013年8月15日建成,以场景融入式集中呈现自1942年至1945年1月中国远征军的峥嵘岁月,再现了中国远征军、盟军和普通国人保家卫国的壮举。腾冲国殇墓园是为纪念滇西抗战中攻克腾冲的第二十集团军阵亡将士,于1945年修建的烈士陵园。由于参战的中国远征军士兵,大的26岁,小的13岁,平均年龄不到18岁。李根源先生取屈原《楚辞》中《九歌·国殇》的篇名为墓园命名,意指为国作战捐躯的都是年轻战士。站在纪念馆和国殇墓国中,还有多少故事值得细细聆听,还有多少壮举历久弥坚,让我们一起去品读吧。1944年6月,在远征军对日作战的松山战役中,1000多名娃娃兵殉国,而年仅9岁的张全胜和战友们不幸被日军俘虏。当日军问他:“你年纪这么小,为什么要上战场?”张全胜听了,轻蔑地回答道:“家都被侵略狗占领了,不去上战场拼命,难道去要饭吗?”张全胜此言一出,果然激怒了日本兵,便威胁道:“既然你那么想死,那就成全你,说吧,你想怎么死?”可却丝毫没有吓到张全胜,他轻蔑地看了一眼对方,说了五个字:“我已经死了!”旁边被俘虏的远征军战士听了全都哭了!终,张全胜和战友们都被日军杀害,以身殉国。陈友礼1942年从贵州入伍,年仅11岁成为中国远征军里的娃娃兵之一。陈友礼参加了滇西抗战,随后又参加过渡江战役和抗美援朝战斗。当抗美援朝胜利后,陈友礼跟随部队回到祖国,却回乡当了一名普通农民。2014年8月,贵州老兵关爱公益性项目的志愿者到这位曾经参加过抗战的老兵家中慰问时,才发美国国家档案馆解密的“娃娃兵”照片,就是眼前已经83岁高龄老人。这虽是张平淡无奇的照片,却看到中国人特有的乐观精神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的淡泊名利精神。今天墓园里把“娃娃兵”铜像树立在草坪上,就是告诫人们面对苦难要乐观,面对名利要淡泊。1942年5月10日,当日本侵略者进犯滇西,占领腾冲。88岁的寸大进老先生不顾年老多病,找到远征军要求参军抗日,遭到婉拒。当远征军知晓老人是1941年中条山战役以身殉国的十二师师长寸性奇将军之父时,全体将士向老人家起身敬礼。寸老恨自己年迈多病,不能亲临战场杀贼,而端坐于一棵被雷劈断的千年古杉之下,绝食而死。三个儿子先后在抗日战场为国捐躯,腾冲寸家堪称满门忠烈。80多年前发生在云南西部的滇西抗战,以其惨烈与悲壮,举世闻名。当硝烟散去,抗日英雄逐渐离我们远去,生活也早就恢复了宁静与祥和,但抗日英雄们的故事和精神,应当永远被铭记。腾冲,这一座抗战时期曾满目疮痍的英雄之城,不曾忘记英雄远去,丰碑永存!20230506

5、腾冲县地图

生活中常见的鸡蛋,竟然还能用草串着卖?如果你来到云南保山腾冲,你会看到一排排用草捆放串摆整齐的鸡蛋。腾冲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由保山市代管,所以我们也常介绍说保山腾冲。其名始于《旧唐书》,亦作“腾充”,意为“藤条充盈之地”。此处属云南高原滇西峡谷区,地处横断山脉南端,是我国著名的新生代火山区。而因火山活动形成的汽泉、温泉群多达 80 余处。“遥望峡中蒸腾之气,东西数处,郁然勃发,如浓烟卷雾,东濒大溪,西贯山峡”,这便是徐霞客笔下的腾冲热海。更为奇妙的是,这里有一个常年温度保持96℃以上的“大滚锅”,“锅底”的温度能达到102℃。用草拴住的鸡蛋只需要一整条放入,五六分钟后就可取出食用了。不由感叹当地人的玲珑心窍。“鸡蛋用草穿着卖”,既能让鸡蛋仔崎岖山路运输中保持完整,又方便在滚锅之中取煮。吃完鸡蛋,仍有些意犹未尽。我们的目光又投向了更为神奇的食物。街边被穿在竹签之上叫不出名字的虫子,没想到在云南变成了一道美食。“蚂蚱当做下酒菜”,这是云南十八怪中的另一怪。听当地人讲,这样的虫子蛋白含量高,用油炸过后,酥香可口。出于好奇,我壮着胆子尝试了一下。看着其貌不扬难以下咽,但吃到口中后,确有些许酥香。尝试过以上“两怪”后,我对云南十八怪越发好奇。而在晚上,我又见证了云南的另一怪,“有话不说歌舞代”。许多来过云南的朋友或许都听过云南的山歌。从耳熟能详的“大理三月好风光”到热情霸道的“阿老表,端酒喝,阿表妹,端酒喝”,欢快轻松的旋律,总能不经意调动起我们的欢乐因子。随着歌声,烦恼也逐渐烟消云散。云南的十八怪,蕴含包罗了其独特地理风貌,多彩的民族风情,诙谐有趣地概括了这片神奇土地的自然风物与人文特色。如果你来到云南,不知道有没有发现这些新奇有趣的“怪”呢?#云游风物之旅##我眼中的大美西南##我眼中的云南#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腾冲县界头(腾冲县勐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