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校长胡适在《胡适家书》中,一篇写给儿子胡祖望的书信中写道:“功课要考优等,品行要列优等,做人要做上等的人,这才是有志气的孩子。”道出了为人处世大的哲理。只有满怀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怀有自信沉浸在生活中,并实现自己的意志。智力取消了命运,只要一个人在思考,他就是自主的。亦舒也曾经说过:“真正的才华如火焰般难以收藏,总会燎原。”每个人的前途只能靠自己的意志、自己的努力来决定。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而成。那些真正能够成大事的人,都懂得去做上等的人。如果你仔细观察身边优秀的人,他们往往都独来独往,有自己的处事原则,不卑不亢,受人尊敬。他们都有自己独立的远大志向,心中笃定并奋力持之以恒的前行。做自己的事,但不可妨害别人的事;要爱护自己,但不可妨害别人;能帮助别人,就要尽力帮助别人,但不可帮助别人做坏事。人分三六九等并不是指一个人的出身和地位,而是说一个人的素养和境界。每个人都要励志要做上等人,才会督促自己每天都努力。运气永远不可能持续一辈子,能帮助你持续一辈子的东西只有你个人的能力。我们每个人在今天的社会中确实面临了巨大的生存压力,不断地被内卷和焦虑所包围。我们有时会迷茫,会失去动力,会绝望也会失望。但是,我们不是失去希望,有希望才有未来。周国平在《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说:“哲学的使命乃是投一光束于人的内心,促使每个人去发现他的真实“自我”,去独立地探寻他的生活意义。”只有强者才有认识的自由,弱者却只需要生活在欺骗之中,精神的强者,出于内在的丰满和强盛,与一切相嬉戏,玩弄至今被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事物,藐视至高无上者,只有这样的强者,才能真切的体验到人生的意义,从人生的痛苦中发现人生的快乐。“一种未经思考过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一个人要在人世间有所建树的人忌悲观主义:“看破红尘——这是巨大的疲劳和一切创造者的末日”。做人一定要心存高远,努力做上等的人,才能时刻鞭策自己,不枉来世间走这一趟,后可以自豪地说“我活过”。
2、胡祖望 三代1962年2月24日,被国民d运送到台湾的胡适,在一次酒会中,心脏病突然发作,晕死在地,但是胡适到死都不知道,自己遗嘱里提到的那个继承人,受他连累,5年前就在大陆上吊自杀了。胡适去世前,经济拮据,只给家人留下几包书和135美元,但是他依然把遗产分为三份:一份给妻子江冬秀,一份给长子胡祖望,剩下的给次子胡思杜。然而,胡适怎么也没想到的是,他的小儿子胡思杜早在5年前就自杀身亡了。至于胡思杜为什么自杀?胡适为什么好几年不知道儿子已经离世?背后的原因得从胡适的婚姻说起。胡适和妻子江冬秀,是在母亲的安排下结婚的,留学在外接受西方思想的胡适,面对斗大的字不识几个的文盲江冬秀,内心极不情愿,但是为了孝顺母亲,不违背她的意愿,还是遵从着答应了。结婚后,第一个孩子懵懵懂懂出生了,到了第二个孩子胡思杜出生时,胡适愈发不满,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其中一句如下:“树本无心结子,我也无恩于你。 但是你既来了, 我不能不养你教你, 那是我对人道的义务,并不是我待你的恩谊。”无爱的婚姻无异于坟墓,胡适把对妻子的不满,延续到儿子身上了。可怜的胡思杜,在父母不相爱的背景下,来到这个世界上,更悲催的是,在胡思杜2岁时,胡适出轨了,和他的表妹曹诚英卿卿我我,同居数月,还让对方怀了孕。江冬秀知道他们的丑事后,一哭二闹三拿剪刀,对着胡适大喊:“你要是敢离婚,我先杀了你两个儿子,再自杀!”胡适一方面爱面子,另一方面也没有他的文章看起来那么强大,乖乖屈服了老婆,和曹诚英彻底断了。我们试想一下,一个男人,在儿子出生后的前两年,不管不顾,跑去和别的女人花前月下浪漫,回家还要面对老婆的数落,孩子幼小的心灵能不受伤害吗?胡适是知名的文学家、教育家没错,但是他错过了孩子的佳教育年龄。此后,也是一心扑在自己的文化事业上,对孩子放任不管,以至于散养的胡思杜,从小就对父亲没什么好感。他在叛逆中,长到19岁,长到接受高等教育,塑造三观的大学时期,可是胡适却在给他选择学校时,马虎大意,让他去了美国一所教学水平不怎么样的学校。在学校里,也不允许胡思杜根据兴趣选择他喜欢的政治学科,而是给他报了历史专业,胡思杜一度抗争,得到的,不是父母好言相劝的“为你好”,就是一顿毫不留情的训斥。后的结果是,胡思杜留学8年,染上吃喝玩乐的坏毛病,好几门挂科,没法毕业,被学校遣送回国。无奈之下,胡适再次不征求儿子的意见,把他安排在北大图书馆。胡思杜这次不情不愿地收心了,但是父子关系日益紧张,几乎到了无话可说的地步。1948年12月,国民d开展所谓的“抢救运动”,将胡适等专家学者运送出国,胡思杜当即明确表示不与父母一起出国,此后,父子二人再未见面。1950年9月,胡思杜发表《对我的父亲——胡适的批判》一文,字里行间不乏对父亲胡适的侮辱和轻蔑,摆明了要与父亲划清界限,胡适得知后气的直跳脚,但是嘴上坚持认为儿子是受人指使了。其实,胡思杜之所以这么做,一方面是两人所选的服务阵营不同,另一方面是父子之间多年积怨的爆发宣泄,还有就是当时的形势所逼,胡思杜必须为自己靠近新社会这条大船做铺垫。胡适的反应,与其说他是在回避矛盾,不如说是他子女教育方面的失败。后,胡思杜在1957年的运动中,不甘受辱,上吊身亡。当时,身在台湾的胡适并不知情,还以为儿子依然活在这个世界上,哪怕是后来有人告诉他,胡思杜死了,他依然不相信。所以,在遗嘱中提到了胡思杜。
3、胡祖望百科简介1962年,胡适突发心脏病,倒地的瞬间,头不小心磕在了旁边的桌角上,一位记者拍下了这张照片,当时现场乱作一团,有人忙着拨打急救电话,有人忙着扶着他的头。然而1962年2月24日这一天原本是一个令人激动的日子。这一天,中央研究院举办了一场酒会,而胡适则是该研究院的院长,这一天,他满面红光,因为此次会议有不少人才来了,连海外的那四位院士也来了。胡适讲话的声音也因此激动起来,这可都是国家的栋梁!他抑扬顿挫地将酒会上的一些人介绍了下,又发表了一番讲话。下来以后,胡适便跟那四位院士聊了下天,谈起了他一生追寻的思想自由。很快,这一场思想讨论的酒会就结束了,胡适向各位离开的人点头道别。可就在此时,胡适先生脸上的表情却忽然僵硬起来,手也不受控制地颤抖了一下,随后酒杯就脱离了手。朝他点头道别的人看见他脸色难看地往后倒,吓得赶紧冲上去,但是人们都距离他有些远,全都慢了一步,只能胡适先生的后脑勺磕在桌上,随后闭着眼倒在地上。“快叫救护车!”人们手忙脚乱地照顾着他,可看着他紧闭双眼,一时间有些不知道如何是好。没过多久,救护车就带着医生来了,那医生蹲在地上查看了一下,就判定了病情—心脏病发作。他们赶忙将胡适先生带到医院里去,然而都只是无用功,胡适的心脏病发作太突然了,他们赶到的时候人已经没气了。江冬秀看着自己丈夫的遗体,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可是还是得忍着悲痛给孩子们写信,让他们过来处理一下后事。胡适先生的死讯一传出,不少人前来吊唁。因为孩子们都还没回来,而江冬秀又年事已大,因此当天晚上就组出来了一个103人的治丧委员会,他们在第二天便将胡适先生的遗体放到了台北极乐殡仪馆。从公祭日那天开始,来灵堂的人就数不胜数。路上几乎都堵死了,到处都是人,人人脸上都挂着雨水与泪水的结合体,满脸悲痛。万人哀痛,可胡适有三个子女,后却只有大儿子胡祖望来了。江冬秀看着他身后空无一人,满脸诧异。“思杜怎么没来?”胡祖望知道此时瞒不住了,只能老实说出来,“思杜早就已经死了。”胡祖望说完有些不敢看母亲,他也心痛,这消息他还是从弟弟的同事那里得知的。胡思杜虽然顽皮,但是对祖国的热爱是丝毫不减,但是因为实在太贪玩了,胡思杜从小就被胡适更多关注着。但是因为他时不时要出去出差,每次交给朋友托管都会被说生性顽劣,必须有人在身旁教导,于是胡适便将他送到了国外读书,想要以此让他获得更高的觉悟,获得更多的知识。可胡思杜依旧每日玩耍,读了两所大学都没有毕业,没办法,胡适只好让他回来,此时的胡思杜已经长大了,该去工作了,因为胡适在文学界的地位,不少大学朝胡思杜抛下橄榄枝。但是胡适明白自己儿子还没达到那个境界,便将他安排到了北大图书馆。后来几经颠簸,胡思杜又成了华北人民革命大学的一个学生。他此时仍旧怀揣着为国家效力的心思,并且因为父亲的影响力大,他不想靠父亲,便在进学校以后发表了一份思想汇报《对我的父亲——胡适的批判》。而他也因为这个举动获得了赞赏。但是他的人生却并未这般平坦,后来出现整风运动,他提出自己关于教育改革的办法,但是却遭到了驳斥,不仅如此,人们还发文批判他,说他是反动右派胡适的儿子,说他手段卑鄙。因此,他经常被拉出来批斗,胡思杜看着面前冲他骂骂咧咧的人们,怎么也想不明白,他已经与父亲划清界限,并且一心投入教育,为什么会遭到这样的待遇,在精神与现实压力的双重打击下,他在1957年的一天晚上上吊自杀了。江冬秀知道自己儿子的死讯,还是在好几年前就已经没了,一股巨大的悲痛袭来,直接双眼一翻,晕了过去。胡祖望忙将她带回家里休息,一个人将后事处理好。而为何没有提到另一个孩子?那是因为这个孩子早年夭折。实际上胡适与江冬秀还有一个女儿,名叫胡素斐。此时胡适儿女双全,开心的不行,而胡素斐又从小乖巧可爱,胡适喜欢得很。可是没想到,胡素斐五岁的时突发重病,他们将能请的医生都请了过来,可是还是没能挽留她的性命,为此,胡适也是无比伤心。一代文豪,后却只剩下一个儿子,不过好在他在机械上有大成就,也算是继承父亲的精神,为国效力了。参考文献:《中国传记评论》#分享历史五千年##把地球的故事讲给宇宙#
4、胡祖望学历这是一张罕见的胡适和长子胡祖望一家人的合照。胡适有两个儿子,不过他们的命运截然不同。一个才华横溢,一个与胡适断绝关系!胡适是民国文人里少有的只娶一个老婆的,他的老婆是江冬秀。两人的婚姻是封建时期的包办婚姻。结婚之前,胡适根本不喜欢江冬秀,甚至排斥这段婚约。但拗不过母亲,也不愿伤了母亲的心,胡适便娶了江冬秀。和很多因反对封建婚姻,婚后便对妻子冷淡不同的是,胡适婚后对江冬秀很好,给足了江冬秀尊重,把她当成一个妻子对待。因此婚后两人十分恩爱。而江冬秀在婚后也给胡适生了两个儿子,长子叫胡祖望,儿子叫胡思杜。1917年,胡适和江冬秀结婚,彼时的江冬秀27岁,胡适26岁。2年后,也就是1919年,她们的第一个儿子胡祖望出生了。之所以取名祖望,胡适是希望大儿子能光宗耀祖。1921年,她们的第三个儿子胡思杜出生。胡适给二儿子取名思杜,是因为怀念自己的恩师杜威才这么取的。胡适对两个孩子的期望很高,所以从小就大力栽培,希望他们都能成为栋梁之材。两兄弟虽然只差3岁,但人生轨迹却天差地别!胡祖望从小就爱读书,也很刻苦读书,因此学习成绩的好。胡祖望性格沉稳,很少让父母操心,是父母眼中的乖乖仔。因为学习好,所以胡祖望很顺利的考上了大学,并就读于西南联大。大学毕业后,胡祖望便追随父亲的脚步,去美国留洋深造。不过他不是跟父亲一样选择学哲学,而是学机械,他去美国康乃尔大学主修机械工程。胡祖望从康乃尔大学后,因为是高材生,所以找工作时根本就不愁没工作。胡祖望的第一份工作是在美国斯都德贝克汽车厂上班,在这里他干了挺长的时间。而后,在父母的要求下,胡祖望回到国内,并担任了中国航空公司的工程师。1949年,在新中国成立之前,胡祖望跟随父母去了台湾,并在台湾担任台湾驻美国机构“经济参事”等职。胡祖望这一生,虽然达不到光宗耀祖,成就也没有超过父亲胡适,但已经比绝大部分同龄人都优秀了。而相比于胡祖望,胡思杜则是一个让胡适十分操心的孩子。胡思杜从小就喜欢玩,不喜欢学习,他喜欢交朋友,整天都和朋友嬉戏打闹。因此,少年时期的胡思杜没少让父母操心。成年后,因当时国内处于战争环境,因此胡适便把他送到了美国去念大学。但胡思杜天生就不是读书的料,他在美国8年,辗转了2所大学,但都未能顺利毕业。1948年胡思杜回国。因为拿不到文凭,胡思杜之后也没有找到工作。无奈之下,胡适便把他安排到北京大学图书馆去工作。1949年北平解放前夕,胡适要带着家人去台湾,但胡思杜却拒绝和家人一起走,他要待在大陆。因为他天生玩性,觉得不会有什么事。胡适在强行劝阻无果后,只能让他留在北京。北平和平解放后,胡思杜便被派到华北人民革命大学政治研究院去学习改造。在这里,他的思想发生了天翻覆地的变化。为了融入新社会,在学校的学习会上,他多次上台发言,指出要和父亲胡适划清界限。之后胡思杜还在香港《大公报》上发表文章,批评父亲胡适,言辞极其的尖锐。借助《大公报》,胡思杜对外挑明了自己和父亲的关系。虽然声明与父亲断绝关系,但是胡思杜之后的日子并不好过。1957年9月21日“反右运动”期间,胡思杜被定为“右派”分子。之后他多次被拉出来接受革命群众批斗。批斗的次数多了,胡思杜的精神也就崩溃了。之后他便上吊自杀身亡了,年仅36岁。后来,在胡适夫妇去世后,胡祖望在胡适夫妇合葬墓的东南侧立了一块碑,纪念弟弟胡思杜。1980年11月,在经过组织重新审查后,胡思杜得以平反昭雪。都说认知决定选择,选择决定命运。在1949年的命运的选择上,胡适的两个孩子做出了不同选择,让他们有了不同的人生轨迹。
5、胡祖望人生胡适先生的故乡留在了脑海,其归宿令人怀想——台北东郊南港区的中研院路上,胡适纪念馆(故居)、胡适墓园及路另一侧的胡适公园为其高山仰止、“智德兼隆”(蒋中正题)的中国新文化运动地位盖棺论定了!胡适墓冢同時是其妻江冬秀、長子胡祖望的墓地,及滯留大陆「反右」上吊自杀的次子胡思杜的紀念碑所在,博士服銅像「胡適之先生像」由于右任先生题写,台阶上黑色大理石镌刻着胡适学生、思想启蒙先驱者毛子水所写的墓志铭:“这是胡适先生的墓。生于中华民国纪元前二十一年。卒于中华民国五十一年。这个为学术和文化的进步,为思想和言论的自由,为民族的尊荣,为人类的幸福而苦心焦虑、敝精劳神以致身死的人,现在在这里安息了!我们相信形骸终要化灭,陵谷也会变易,但现在墓中这位哲人所给予世界的光明,将永远存在。”
6、胡祖望公示1962年,胡适弥留之际留下遗嘱,把财产平分给2个儿子。但他不知道,5年前,他年仅36岁一生未娶的幼子已经自尽,而且生前就宣布跟他断绝了父子关系!胡适的女儿胡素斐5岁时不幸夭折。他一度陷入深深的自责和无尽的悔恨中,责怪自己的疏忽和缺少陪伴导致女儿离世。但他并没有吸取教训,以致于类似悲剧在幼子身上重演。胡适的长子胡祖望毕业于西南联大,后来去美国学习机械工程,是中国航空公司的工程师。幼子胡思杜却早早沾染了不良习惯,连大学都考不上。胡适把他送到美国读书,混了七八年都没拿到1张文凭,还被学校开除、被驱赶回国。回国后,他碌碌无为,日渐平庸,连个妻儿都没有,早早便结束了自己的一生。纵观胡思杜悲惨的人生际遇,胡适难辞其咎。胡思杜比哥哥小3岁,1921年他出生时,31岁的胡适正瞒着妻子江冬秀,在杭州和曹诚英双宿双飞。曹诚英怀孕后,胡适向江冬秀提出离婚。暴脾气的江冬秀抄起菜刀:“离婚可以,我先杀了2个儿子,然后自杀!”胡适立马怂了,打消离婚的念头,乖乖回归家庭。但胡适的心,并没有放在家庭上。工作之余,他要么呼朋唤友去北戴河避暑、南京同游,要么是去上海治病,在家的时间屈指可数。胡思杜5岁时,胡适被派去英国、美国,回家的次数更是少得可怜。他一直跟着母亲长大。江冬秀是旧式女子,彪悍归彪悍,却没有读过多少书,每天除了家务就是打麻将。胡思杜7岁那年,胡适对2个儿子的教育重视了起来,专程给兄弟俩请了家庭教师。可他的重心放在了长子身上。他把10岁的胡祖望送去苏州读书,经常写信给他,劝诫他好好学习,自立自强。至于幼子,胡适则想等孩子长大几岁后再来教育。不怎么爱读书的幼子胡思杜,就一直“放羊式”生长。很快,抗战爆发,胡适带上长子前往美国。却把幼子胡思杜留在国内,跟着江冬秀四处避难。这段时间恰好是胡思杜的青春期。他沾惹了许多恶习,19岁时,还差点被学校开除。胡适得知后,当机立断把胡思杜也接到了美国。长子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就读,每年学费1200美金。胡适拿不出更多的钱,只能把小儿子送到普通高中。胡思杜很快就学坏了,跟着一帮不学无术的美国小青年做了不少坏事。胡适给儿子转了2次学,但没有任何作用。整整8年,胡思杜什么都没有学到,因多门成绩不及格被学校开除,驱逐回国。胡适婉拒朋友们给儿子提供的体面工作,一门心思把儿子送去北大图书馆当管理员。他希望儿子能静下心来多读书、多学习。但胡思杜对父亲有着深深的怨念,根本不明白父亲的良苦用心。胡思杜回国几个月后,北京就要解放了,胡适被国民d带去了台湾。1957年,胡思杜自尽,年仅36岁。其实,胡适早在1939年就已经开始反思、检讨对两个孩子的教育方式。他在给江冬秀的信中写道:你和我两个人都对不住两个儿子。现在回想,真想补报,只怕来不及了------我真有点不配做老子。平时不同他们亲热,只晓得责怪他们功课不好,习气不好。胡适信中所说的高梦旦,是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部部长。高梦旦的儿子、女儿都说:“吾父不仅是一个好父亲,实兼一个友谊至笃的朋友。”胡适的好友赵元任和杨步伟的4个女儿则个个优秀:长女赵如兰就读于哈佛女校拉德克利夫学院,获得西方音乐史学士、硕士学位、东方语言和中国音乐博士学位,是哈佛首位华裔女教授。次女赵新那毕业于哈佛大学化学系。三女赵来思就读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理学学士、硕士学位。既是数学家,也是儿童文学作家。四女赵小中毕业于康奈尔大学物理系,后任教于麻省理工学院,是一名天体物理学家。与好友相比,胡适对子女的教育成果可谓“寒酸”。《人民日报》曾发文指出:“教育好孩子,是父母一生中重要的事业。无论赚多少钱,取得多大的荣誉,都比不上教育好孩子的荣光!”有些父母,只顾忙碌挣钱,缺席孩子的成长。等到问题出现,孩子变得叛逆不听话,或不再和自己亲近,关系变得冰冷、生疏,才发现错过了孩子成长的“黄金时期”,再后悔也来不及了。董卿讲过这样一段话,可谓一针见血:“在教育孩子的关键期,你选择挣钱,不去管教孩子,等孩子长大了,你辛辛苦苦挣一辈子的钱,都抵不过他败家一年”。在孩子该教育的时候,疏于对孩子的陪伴和管教,就是在给孩子的未来埋下隐患。那些你曾经在孩子身上偷过的懒,一定会在未来某一天、某一刻,让你连本再利加倍偿还、痛苦不堪。把握好成长节点,给予充分的陪伴和父爱,可以改变一个孩子的未来。胡适教育好了长子,却错过了教育幼子的关键时期,酿成幼子终生平庸、父子反目的悲剧,令人扼腕。#胡适# #家庭教育# #头条创作挑战赛# #我要上微头条# #头号周刊# #话题大发明家# #金粉社区##胡祖望简介#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胡祖望 三代(胡祖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