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历史——唐代大臣、边塞诗人高适高适(704—765年),字达夫,沧州渤海县(今河北省景县)。唐朝时期大臣、边塞诗人,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天宝八年(749年),进士及第,授封丘县尉。投靠河西节度使哥舒翰,担任掌书记。拜左拾遗,转监察御史,辅佐哥舒翰把守潼关。天宝十五年(756年),护送唐玄宗进入成都,擢谏议大夫。出任淮南节度使,讨伐永王李璘叛乱。讨伐安史叛军,解救睢阳之围,历任太子詹事、彭蜀二州刺史、剑南东川节度使。广德二年(764年),入为刑部侍郎、左散骑常侍,册封渤海县侯。永泰元年(765年),去世,时年六十二岁,追[2]赠礼部尚书,谥号为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著有《高常侍集》二十卷。高适唐朝玄宗开元十一年(723年),二十岁。于是年前后到长安,后客游梁宋,遂定居宋城(今河南商丘),躬耕取给。自此时起至开元十九年(731年),一直居宋州。唐朝开元十九年(731年),二十八岁。是年起至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北游燕赵,先后欲投朔方节度副大使信安王李禕、幽州节度使张守珪幕府。作有《信安王幕府》《蓟门不遇王之涣郭密之因以留别》、《真定即事奉赠韦使君二十八韵》《赠别王十七管记》《塞上》《蓟门五首》等诗。唐朝开元二十三年(735年),三十二岁。应征赶赴长安,落第。唐朝开元二十四年(736年),三十三岁。有《淇上别业》、《酬陆少府》、《自淇涉黄途中作》等诗。唐朝开元二十六年(738年),三十五岁。返宋途中,作《燕歌行》。自此时至天宝七载(748年),一直居于宋州。其间曾游魏郡、楚地等,又曾旅居东平等地。唐玄宗天宝八年(749年),四十六岁。为睢阳太守张九皋所荐举,应有道科,中第,授封丘尉。唐朝天宝九年(750年),四十七岁。是年秋,北使青夷军(属范阳节度使)送兵。唐朝玄宗天宝十年(751年)春事毕,南归。有《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送兵到蓟北》《自蓟北归》等诗。唐朝天宝十一年(752年),四十九岁。辞封丘尉,客游长安。秋冬之际,担任凉州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府任掌书记。唐朝天宝十四年(755年),五十二岁。十二月,拜左拾遗,转监察御史。佐哥舒翰守潼关。唐朝天宝十五年(756年),五十三岁。六月,安禄山叛军攻陷潼关。高适随玄宗至成都;八月,擢谏议大夫。十一月,永王李璘谋反。十二月,以高适为淮南节度使,讨伐永王李璘。唐朝肃宗至德二年(757年),五十四岁。讨平永王后,又受命参与讨安史叛军,曾救睢阳之围。扬州出现的的讲述高适故事连环画之一唐朝至德三年(758年),五十五岁,因敢于直言,贬官太子詹事。唐朝乾元二年(759年),五十六岁,出任彭州刺史。唐朝上元元年(760年),五十七岁,改任蜀州刺史。唐朝代宗广德元年(763年),六十岁。二月,迁任剑南节度使。十二月,松、维、保三州等地为吐蕃所陷,高适不能救。唐朝广德二年(764年),六十一岁。春,高适为严武所代,迁刑部侍郎,转散骑常侍,进封渤海县侯。唐朝永泰元年(765年),六十二岁。正月,高适卒,赠礼部尚书。留有《高常侍集》等传世。亲属成员曾祖父:高祐祖父:高偘,左监门卫大将军、安东都护、平原威公,赠左武卫大将军,陪葬于乾陵。父亲:高崇文,韶州长史。母亲:渤海吴氏。姐姐:高嬇,嫁给朱守臣。文学成就作品内容高适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现实性较强。主要有以下几类:边塞诗成就高。代表作如《燕歌行》《蓟门行五首》《塞上》《塞下曲》《蓟中作》《九曲词三首》等,歌颂了战士奋勇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也写出了他们从军生活的艰苦及向往和平的美好愿望,并揭露了边将的骄奢淫逸、不恤士卒和朝廷的赏罚不明、安边无策,流露出忧国爱民之情。书画家王靖先生作品高适诗反映民生疾苦的诗这些诗比较深刻地揭露了统治者与广大人民之间的矛盾,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之九、《东平路中遇大水》等,真实地描写了广大农民遭受赋税、徭役和自然灾害的重压,对他们的困苦境遇表示同情,他还写过一些赞美“良吏”的诗,从“仁政”思想出发,提倡轻徭薄赋,在当时也有一定的进步作用。讽时伤乱诗大抵指斥弊政,对统治者的骄奢淫逸有所批判,如《古歌行》《行路难二首》等。还有一些诗作于安史乱后,对政局流露出忧虑和愤慨,如《酬裴员外以诗代书》《登百丈峰二首》等。咏怀诗数量多,思想内容比较复杂。像《别韦参军》《淇上酬薛三据兼寄郭少府微》《效古赠崔二》《封丘作》等,抒写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忧愤,对现实有所不满。(待续1)
2、唐朝的高适是谁此时的杜甫和高适还太年轻,还要等十几年后才能闪耀诗坛。在张说的强军政策和宇文融的括户政策下,大唐国力日盛,治安良好,人民富裕。高适们的愁闷,只是盛世角落里的一个小插曲,是盛世的代价。——《鲜衣怒马少年时.2》
3、唐朝高适的诗高适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从小就四处乞讨流浪,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而他除了会写诗之外一无是处。公元749年,45岁的高适一边流浪,一边想着找谁 蹭顿酒喝,但他怎么也没想到,因为一封信,自己的人生被改写了,从那以后不但衣食无忧,就连死后都被唐玄宗追着封官!高适的一生,如果用 一句话概括的话 ,那可真是 “一半风雨一半晴 ”。公元 704 年,高适出生于一贫如洗的家庭。虽然爷爷做过安东都护,也 曾显赫一时,但到这时,家境败落,全家 只好以乞讨为生。小小高适,渐渐长大,除了讨饭外,没事爱到赌 场 看看 热闹,但诗却写得很 好。到了 二十岁了,盲目 自信的高适,竟然 跑去长安参加科举考试, 结果可想而知,名落孙山。也许是以前 乞讨的经历,四处流浪,让他养成了大大咧咧的个性。考试不行,咱就另谋高就,投笔从戎。多年 的边塞生活,让他熟悉了大漠的角角落落,熟悉了战士的苦苦奋战。于是感情的闸门,咋也收不住,一首首粗狂豪放的诗歌喷涌而出。 比如 《塞上 》、 《蓟门行五首 》等等。让他名声鹊起的,就是三十五岁写的 那首, 气势悲壮,笔健有力 的《燕歌行 》。从而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一同入选“边塞四大 诗人”。也许是厌倦了边塞,也许是不愿意 再 看战士们受苦的样子,反正是不想待 了,继续云游,来到睢阳。公元747年秋,巧遇失意的李白和郁闷的杜甫。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那就结伴,愁时喝酒,乐时论诗,何不潇洒地 走哪 算哪。这 年冬天,没找到工作的高适,依旧四 处闲逛。一天 ,有个叫“董大 ”的朋友,犯错被贬,特地来跟高适诉苦。朋友来了有酒喝,走,先喝酒。自己的日子都过得跟吃了黄连一样,高适反而劝朋友“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浪着浪着,就这样来到了公元749年。还在想着明天到哪混饭的高适,万万没想到,一封睢阳太守的推荐信,竟然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是金子总会发光。 原来 张太守听说了“边塞诗人 ”高适,认为是睢阳的特殊人才,便特别 推荐。于是高适很快有了一份令人 羡慕的工作— 封丘县尉,从此开启了他的辉煌人生。结果干了三年,高适觉得小打小闹,不痛快,竟然辞职了。 转身投奔到凉州节度使哥舒翰门下,感觉还 不错,正要安心提高业务能力之际,安史之乱了。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镇守潼关,上,结果哥军大败, 哥舒翰被安禄山活捉。看到这架势,再 看看血流成河的战场,高适就 想,决不能束手就擒。找个机会,马不停蹄飞奔长安,向唐玄宗汇报了战况。随即护送唐玄宗逃到成都。因为护送有功,被提拔为正五品谏议大夫。之后又因为平叛永王李璘谋反,被任命为淮南节度使。好运就这样不期而至,而且高歌猛进 ,不要都不行。进而 蜀州节度使、剑南节度使,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加封渤海县侯等等, 官职 拿到手软。公元765年,六十一岁的高适病逝,死后还被追封为吏部尚书。成为了唐朝唯 一一个被朝廷封侯拜将的诗人。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 ”。高适半忧半喜的人生,跟他的 洒脱相关 ,也与 他很 有眼力见分不开 。工作觉得合适就干,不合适就换。抓得 住机会,扛 得起事 , 比如护送唐玄宗。回想自己的 前半生,参军,流浪 ,喝酒,作诗。看着 沙漠中的孤烟和浑 圆的落日,总希望战争快点 结束,好回家过上老婆孩子热炕头的 日子 。再看看他的后半生 ,自从被张九龄的弟弟 张九皋 引荐,谁能想到会是 芝麻开花— 节节高升。恐怕连 高适自己, 也常常感到 不可思议吧。#历史故事# #高适# #我要上 头条#
4、唐朝文学家高适简介公元744年晚秋,杜甫遇到了人生中重要的两个朋友:一位叫李白,一位叫高适。他们相遇于陈留的一家酒肆,三人意气相投,把酒言欢喝得酩酊大醉;登上吹台古迹,眺望远景,体会古今之变。这三个人凑在一桌,真是应了余光中先生那句“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对于这三位诗人的共游,洪业先生在书中的着墨其实并不多,但另一个人却把这一段经历给讲出了花儿来。这个人就是著名的“网红教授”戴建业老师。戴建业老师说这三个人一路上做的事情就三件——“找仙人,采仙草,炼仙丹。”杜甫在一首《赠李白》里就写道:“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葛洪正是《神仙传》的作者,可见寻仙,一直是大唐这两位伟大诗人的共同话题。当时戴建业老师在说到这一段时,不禁感慨:“那真是一代浪漫的人。”而这种浪漫,也是依托了大唐帝国的繁荣昌盛,之后安史之乱爆发,这样轻轻松松寻仙访道的日子便再没有了。而杜甫和李白,很多人认为他们之间存在某种“瑜亮情节”,洪业先生认为,这种说法全然不正确。杜甫在写给李白的诗歌里,对李白毫不吝惜赞美之词,李白对这个敦厚的后生也是欣赏。比如在《沙丘城下寄杜甫》里,他就说:“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如果说李白是盛唐夜空中闪耀的一颗明星,那么杜甫就是中唐大地上坚实的一位行者。无论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还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辟天下寒士俱欢颜”,都是垂范千古的名句。BBC在2020年推出了一部名为《杜甫:中国伟大的诗人》的 纪录片,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这部纪录片第一次把杜甫放到了世界文学的舞台上,将他与但丁、莎士比亚比肩;甚至说“在西方文化中,没有可以和他相比的人物”。我们从小吟诵着杜甫的诗句长大,成年后很多人想重读杜甫,却苦于没有时间和精力。都说“少年不懂杜甫苦,中年才知诗圣难”, 为什么到了中年才能读懂杜甫?一个人身处逆境应该如何度过呢?为此,有书君推出了“1分钱解锁50首经典诗词”系列专栏!大咖解读,更有主播深情朗诵,方便你在地铁上、出差中、家务时听,每天收听15分钟,轻轻松松吸收国学精华!这份《重走杜甫人生路,读懂诗圣千古情 》,1分钱即可解锁,5节精品课讲完杜甫传奇的一生!是有书君为头条粉丝争取到的福利哦~赶紧点击下方横条领取吧!#唐诗宋词背后的风流往事##诗词##唐朝高适简介#
5、唐朝高适的人品如何这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一首言志诗。“封丘”,位于河南新乡东南。天宝九载(750),48岁的高适,正担任封丘县尉一职。此前一年,他刚刚考上进士,可谓大器晚成。然而,这个官职可不好做。杜甫做过河西县尉,说“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李商隐做过弘农县尉,说:“黄昏封印点刑徒,愧负荆山入座隅。却羡卞和双刖足,一生无复没阶趋。”从杜甫、李商隐的话,可以大致了解县尉是个什么官——唯县令是从,供县令驱使,终日奔走,鞭挞百姓,没有自主的一个官。 “我本渔樵孟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乍可狂歌草泽中,宁堪作吏风尘下?”此处韵脚押的是马韵。所以,读起来可以这么读,“我本渔樵孟诸野(yǎ),一生自是悠悠者(zhǎ)。乍可狂歌草泽中,宁堪作吏风尘下(xiǎ)。”“渔樵”就是高适40岁之前的主要工作。 “孟诸”,即在今河南商丘东北。“年过四十尚躬耕”,过了40岁,还在种地躬耕,打鱼、砍柴。“天长沧洲路,日暮邯郸郭”。除了河南孟诸,他也在河北邯郸呆过一段时间。干的活也是“酒肆或淹留,渔樵屡栖泊”。图片“渔樵”在这里象征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并不是诗人在这里诉苦,如果诗人用躬耕的话,就有诉苦的意味了。他这里用来表示自由。一个“野”字,就道出了诗人对于自由生活的向往。“我”本来就是一个过惯了自由的山野村夫,“我”的一生当然应该是逍遥自在的。所以诗人极其渴望回到“一生自是悠悠者”的生活中去。如今虽然五十岁考中了进士,得到的却不是自己想要的。一个小小的县尉,已经把诗人折磨得身心俱疲。“乍可狂歌草泽中,宁堪作吏风尘下?”“乍可”,就是宁可。“宁堪”,哪里能够忍受。“我”宁可在草泽中狂歌,也不能忍受在这种风尘的、官僚的社会之下,做这种官吏。至此,诗人不甘于、不愿意做封丘尉的志愿也就跃然纸上了。为什么不愿意,诗人接着说了三点理由。一则,与诗人所想不一致。诗人本以为在小邑做官,“只言小邑无所为”,衙门里面“公门百(bò)事皆有期”,按部就班就行。哪里想到,只是奉公守法,做个安分卑微的官吏都不成。二则,“拜迎长官心欲碎”,日日拜迎官长,卑躬屈节,这样的生活使我内心悲哀。诗人不禁要发问,“我怎么过上这样的生活啊?这是我想要的生活吗?”三则,“鞭挞黎庶令人悲”,意思是“我”不仅要帮助长官作威作福,他还命令我去做一些不合法的、欺压良民百姓的事情。这个才是诗人不想做封丘尉的主要原因。图片“归来向家问妻子,举家尽笑今如此。”“我”回到家里,对着我的妻子儿女,大家都笑我:你当年志意远大,你的理想抱负呢?你现在怎么过这样的生活?“生事应须南亩田,世情付与东流水。”“我”再也不想做这样的官,过这样的生活,还是回去种田的好。这里的“世情”,指一般人所追求的仕宦之情。他说这种仕宦之情,“我”从此要与它撇清关系。“梦想旧山安在哉,为衔君命且迟回。”“我”梦想有一个“旧山”,能够回去开山种田,但是这个“旧山”在哪里呢?因为接受了君命,暂且晚一点回去吧。实则是诗人没有“旧山”,无法学习陶渊明“归去来兮”,没有这个物质基础。所以,只能暂且做着,再作打算。“乃知梅福徒为尔,转忆陶潜归去来。”“我”现在就想着,古人所传说的梅福求仙的话,想必是一个谎话吧。梅福,字子真,九江郡寿春人。少年求学长安,撰有《尚书》《谷梁春秋》等著作。其担任的也是南昌县尉一类的小官,并讽刺王莽叔叔、权臣王凤,被朝廷斥为“边部小吏,妄议朝政”。险遭杀身之祸、不堪驱使、不愿鞭挞黎庶,想必才是梅福挂冠而去的原因吧。而将自己说成去求仙,不过是一个掩人耳目的幌子罢了。相比较梅福的求仙之路,“我”还是更喜欢陶渊明明言辞官“归去来兮”,真的回去种地。值得一提的是,过了一段时间,高适真的就辞去了封丘县县尉一职,只是没有回家种地,而是到凉州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府任掌书记一职,从此真正走向了从军报国的人生正道,终成为封疆大吏,实现了个人的理想与抱负。这同时也说明了诗人内心并非真正喜欢当陶渊明那样的隐士,而是想出人头地,报效祖国,实现毕生理想而已。
6、唐朝高适的诗别董大看看唐朝诗人高适是如何逆袭的?如果我们要讲唐朝诗人好故事,那么高适是要登上励志这一类的榜首。如果有好的编剧,高适的一生拍成电影,也应该挺有意思。高适幼贫,甚至一度乞讨为生。然高适性情旷达,除了不停自我激励之外,还广交朋友,与李白、杜甫等都是好友。到四十五岁,才由张九龄之弟张九皋推荐,获得了人生的第一个功名。后来遇到大将哥舒翰,由其推荐,暮登天子堂,此时,高适已经四十九岁。后来平反立下功劳,陆续担任刺史、节度使等官职,成为名副其实的封疆大吏。唐朝永泰元年(765年)正月,高适六十二岁的时候卒,被赠礼部尚书。人生圆满。高适的这一生,是一个很好的个人成长素材。一方面是积极乐观,始终相信自己一定会成功,在方法论层面就是让自己不停成长,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我负责成长,其余交给时间;另外一个方面,从高适后期人生的快速突破来看,有人欣赏提携是极其重要的原因。自己不停成长的结果引起了大佬们的注意,然后在大佬们的提携下,一展所学,成就人生巅峰。《旧唐书》这样评价他:“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为适而已。”高适与岑参、王之涣、王昌龄都是边塞诗人,但是今天不讲高适的边塞诗,因为就我而言,我以前读高适的边塞诗并不多。我更想用高适的《别董大二首》来结束这篇短文,因为从这两首小诗中,我们可以看出来高适的豪迈豁达、积极向上的精气神。别董大唐 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突然之间就想到了我和朋友“相逢无酒钱”的岁月,那段时间是真的难熬呀。
7、唐朝高适的人生简介《燕歌行》,唐代边塞诗中的杰作,千古传诵,绝非偶然。1、燕 歌 行高适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赐颜色。枞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翰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庭飘砜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2、封 丘 作高 适我本渔樵孟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乍可狂歌草丛中,宁堪作吏风尘下?只言小邑无所为,公门百事皆有期。拜迎长官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悲来向家问妻子,举家尽笑今如此。生事应须南亩田,世情尽对东流水。梦想旧山安在哉,为衔君命日迟回。乃知梅福徒为尔,转忆陶潜归去来。3、寻西山隐者不遇丘为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扣关无僮仆,窥室唯案几。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差池不相见,黾勉空仰止。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里。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唐朝的高适是谁(唐朝诗人高适的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