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冬心汪曾祺解析(金冬心)

1、金冬心

书友郑逸梅《艺林散叶》钱君匋得金冬心书联,联云:奇书手不释旧友心相知

2、金冬心汪曾祺解析

雀查查,忽地吹香到我家。一枝照眼,是雪是梅花。清·金冬心《题画》#金冬心简介#

3、金冬心梅花

众里寻他千百度众里寻他千百度——赖老手迹偶得散记作者,黄晔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里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这第三种境界就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他引用的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名句,王国维的“那人”是指境界,我在这里又用这名句标题,是用来表达我偶然得到赖少其老先生手迹的欣喜之情,我的“那人”说的是赖老的书法珍迹。我之所以如此言之凿凿,不是简单地鉴别和推论,而是经过审慎地考证和认证,我以前也收到过赖老的墨宝,但寻找到传承有序确定不易。下面就把我得到这墨宝的过程记录下来。我们爱好收藏的业内人,或者有收藏经验的业余爱好者,都了解收藏界的一个事实:许多藏家收藏了一辈子,到头来,没有喜欢的传承者,藏品被不懂或者不喜欢的后人当做累赘处理掉。尤其是书画类。赖老的这两幅书法作品就是我在一个专门“炒地皮”卖家手上转让过来的。赖少其是我国近现代书画史上杰出的书画大家,他三十年代就和伟人鲁迅有过交往,而且鲁迅先生给过他极高的评价:有战斗力的青年木刻家。日本书画界把他称作“中国画伯”,这个评价可不得了,在中国的排行中,“伯”就是老大,“伯仲季叔”。日本人眼中,赖少其是中国书画界的老大。1959年,赖少其调任安徽,长期领导安徽的文艺工作。1986年,他离开安徽,据坊间流传,他是在安徽很不称心而离开的,这样一位大书画家,文艺界领导,想扩大点他的画室都不能够,他对安徽是念念不舍的,在他的诗文作品以及书画作品中都有强烈的表达。86年后,赖老定居广州。我这次交流过来的赖老墨宝,共有两幅,一幅是五字对联“东风敛夕霏,山色霭晴晖。”赖老的书法,个性鲜明。他的书法,远承西晋黉宝子、黉龙颜,近师法杨州八怪金冬心,再加上他早年木刻、石刻的经验,形成了方笔如削,峭拔苍劲的独特风格。这幅五言对联字字独立,富有全农金石气息,可谓规矩之中见雄奇。这两句诗出自明诗人方大治的《百丈潭》的前两句,全诗是:东风敛夕霏,山色霭晴晖。天上银河落,潭边白练飞。深林啼鸟绝,危磴采樵稀。已冒垂堂戒,岗头一振衣。这两句写景的意境很美,赖老看样子很是喜欢,所以信手拈来,用金石味很浓的隶楷书写,气象阔大,雄奇中楷式规整。另一幅是行书作品,写的是元帅的一首五绝。元帅曾经是赖少其的领导,赖老是新四军里的文化干部。这幅书法作品就是当年送给康诗纬先生的。康诗纬,浙江奉化人,1943年12月出生。康诗纬,1943年生,1973年在安徽画报社工作,退修前为安徽省文联副主席,安徽省摄影家协会主席兼秘书长,安徽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国家一级摄影师。这次赖老书法作品得以确认,感谢赖少其艺术馆馆长于在海先生。合肥赖少其艺术馆馆长于在海先生是赖老的女婿,他的父亲就是大名鼎鼎的抗日英雄于得水。于得水(1906—1967),山东文登人,从小学武,武艺高强,十八岁参加革命,七次负重伤、十三次受嘉奖,身经百战、出生入死、屡建奇功,冯德英的家喻户晓的小说《苦菜花》中于得海团长、《山菊花》中于震海队长就是以他为原型。身经百战屡建奇功,解放后任浙江省军区第六军分区司令员。于在海就是这位大英雄的后代,将门虎子,他在收藏艺术界名气很大。对我们缘酒集团缘酒文化博物馆支持很大,我们多次在赖少其艺术馆举行艺术展览活动,于在海馆长尽心尽力给予支持。就是在上次赖少其艺术馆举行的“黄源书法作品评鉴展”时,我把我到手的赖老书法作品给他看,他极其认真地审慎地看过后,很诧异地问我怎么得到的,我把作品收藏经过跟他说了,他当即打电话发图片给康诗纬老先生,康老师说这是赖老写给他的东西,怎么流到社会上去呢?他一开始以为是上世纪七十年赖老写给他的,没有到他手上就流入社会上了,后来仔细回忆,他确认是上世纪八十年代赖老写给他的,他对于在海馆长说到:“11月17日您发的赖老给我写的书法,我想起来了,1986年我们一群画家,朱松发,柳新生等8人成立了《东方绘画研究院》,为了印一本画册,当年新华印刷厂的邱厂长要赖老的字,我只好转赠给他了。我估计邱厂长可能不在了,或其他原因,流到社会上去了。[碰拳][碰拳][碰拳]”。本人喜欢收藏已有时日,因收藏可用资金“着襟见肘”,以淘宝的心态去收藏谈何容易?但我从收藏中学习,在学习中提升自己的眼力,我从收藏中获得了无穷的乐趣。我深知,“收藏”这坛水还是挺深的,不光要有较深的文化底蕴,超人的眼界,还需要有娇好的文化圈子,需要有明白人指路,切不可瞎人摸象!2022.1.7#金冬心简介#

4、金冬心主要讲了什么

金农的后半生,过的并不如意。四处颠沛流离,靠书写卖字画苦度日子。吃茶,是南方人bi须的待客之道。也吃出了许多讲究。我忽然瞎想:冬心老人那些个日子是怎样过来的?拮据的生活,他有能力茶水待客吗?也许我想多了。南方人,当然不独南方人,只是南方人更为重视茶的社交功用。壶中乾坤,大千世界。冬心老人正是在与日常社会的交往中,形成自己「粗头乱服」的艺术风格。这一风格,ji具乡野性。在书法这一高雅的艺术dian堂,「粗头乱服」显得那么古怪精奇、格格不入。然而,从世界现当代艺术发展观看,金冬心则有多么了不起!他大无畏地掀翻了二王的桌子,扯旗放炮地竖起自己的招牌。无所谓什么名望。名望都是后世人给的。不能说冬心老人对书法有多么巨大的贡献,但他的勇气和执着,确实别开了中国书法的生面。点个赞?翠花儿,上酸菜!

5、金冬心是谁

草屋札记“刷出来的漆书”一读金农《相鹤经》1736年,金农从北京回扬州,游览了山东,观赏了曲阜孔庙内的汉代隶书碑刻,诗兴起,作了一组《鲁中杂诗》,其中一首与书法有关,诗曰:"会稽内史负俗姿,字学荒疏笑骋驰。耻向书家作奴婢,华山片石是吾师”。这首诗鲜明地表达了金农的心态,他对王羲之书法提出了批评,认为是一种"俗姿"不愿与之为伍,而认为汉代隶书,虽然是残破的碑碣,却是他引以为师的。这就确立了金农书法追求的美学方向。金农生于1687年,卒于1763年,原名司农,字寿门,又字吉金,号冬心。至于别号,也颇为奇怪:心出家庵粥饭僧、百二砚田富翁、金二十六郎、之江钓师等等,而世人以称金冬心为常见。金农博学多才,善诗词、精鉴赏、喜收藏、工书画。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扬州经济繁荣,商贾如云,文化生活也丰富活跃,这给了生活在扬州的书画家驰骋的空间。如同当时的书画家李鲜所说,"滚热扬州","名笔如林",人人握灵蛇之珠,家家抱荆山之玉,一时争妍斗艳。半生游历的金农,五十岁后才找到扬州这个适宜自己禀性发展的空间。金农成了"扬州八怪"中的代表人物。《相鹤经》是金农书法的代表作之一,这件长近3米的立轴,一经入目,的确如前人所论:"骇世惊俗"。我们不禁发问,在二百多年前,如此奇特的书风,如此奇异的表现,怎能不为人所称之为怪,又怎么可能为大多数观者所接受?正是这种超乎常规的创造,金农为书法史所记载。金农自称此类书为"漆书"。"漆书"可以从用墨的特色谈起,像《相鹤经》一类的作品,欣赏起来都会感到字面的色调有一种凝聚、紧收感。金农对于墨汁的运用尤其讲究,亲自监工定制,研墨浓稠,乌黑得如同黑漆一般。以如漆之墨书写,与纸摩擦强,如逆水行舟,干后若高纸面一层。这就是漆书的效果,并非以黑漆书之。金农在用墨上的与众不同,也正在这里。六十六岁时书写的《相鹤经》,用墨并没有因为年岁渐长进入老年而变得疏淡。一个人的审美特征被持守着,坚持不变。以欣赏的眼光来看《相鹤经》,是一件独特的作品;以挑剔的眼光来审视《相鹤经》,则可以发现它简直就是用排笔刷出来的。如果不是排笔,那么这样的笔画书写的工具只能异于寻常。金农在《冬心印识》中坦陈:"截毫端作擘窠大字"。"截毫",比朱耷走得更远、更离奇。朱耷只是焚了笔的锋芒形成秃笔,以至于笔画浑圆无粗细之别。金农的截毫而书,即齐刷刷地去掉锋端,使笔齐平如刷。不同的工具,对于别出心裁的人,笔画的形态,形态里的韵味,通通都变了。这种截毫端而书的做法对于其他书法家难以理喻,书写就是倚仗笔之锋颖,甚至就是倚仗锋颖去表现那些微妙的、深层的情趣。可以发现,金农的截毫也同样地表现着他所需要的美感。正是基于此,漆书一直成为金农书写的重点,并以此奠定了书法史上的地位。一2022年12月记于沪上三林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金冬心汪曾祺解析(金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