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景公是个有主见的君主,早前晏婴劝他减轻刑罚,他觉得没道理,没有接纳,这次晏婴用假脚和鞋子在市场上的待遇做比喻,他认为有理,就欣然接受了。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主见,趁着晏婴出使晋国的空当,齐景公派人拆掉了晏婴和邻居们的老宅,给他重新盖了一栋大房子。晏婴回来这么一看,当时是有点懵,不过很快就明白这时怎么回事了,他先是向齐景公表示感谢,接受了这栋大房子,回过头来,就把新房子给拆掉,然后按照老房子的样子,重新建造起来,又把邻居们的房子也按照原来的模样进行建造,再把大家请回来继续居住。本来啊,晏婴拆房子重新盖这件事情,齐景公是不同意的,后来晏婴找到了陈无宇,这个时候,陈无宇在齐景公面前说话比较好事,还有一点,晏婴这么做,也算是给足了国君面子,齐景公这才同意了晏婴的要求。要是按照我们的眼光来看,晏婴早时候拒绝齐景公盖新房子,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自己祖辈就居住在那里,各方面都习惯了。可人家国君把新房子都给你盖好了,你还要拆掉复原,这就有点没必要了。但是,我们听听晏婴是怎么说的。自己的房子和邻居们的房子复原以后,晏婴把邻居们都请了回来,对他们说了一番话。俗话说的好,盖房子是不需要占卜的,需要占卜的是如何选择邻居,大家当初能住在一起,都是经过精心占卜过的,违背了占卜的结果,这是不吉利的。处在上位的君子不做违背礼仪的事情,处在下位的普通百姓不做不吉利的事情,古往今来都是如此,我也不敢违背啊!晏婴上面做的事情,我们可以简单的做两层分析。在当时的齐国,乃至整个春秋诸侯国内,大夫是一个掌权的阶层,他们有权利有财富,衣食住行都明显高人一等,但是晏婴是特列中的一个,他追求的是能治理好国家,能做好事情,不想同其他大夫攀比,对物质方面需求的不是太多。所以后人也称晏婴为圣人。还有一个,晏婴这里说,俗话讲盖房子不需要占卜,选邻居需要占卜。我们现在的一般说法,盖房子选墓地都是要找风水先生看一看的,可晏婴应该不会胡说,他的说法表明在他那个年代,大家就很看重人际关系的这种气氛,这比孟母三迁,要早上很多年了。好了,让我们言归正传。齐国同晋国在娶亲这件事情上达成了一致,晋平公也比较着急,就派执政大臣韩起去齐国娶亲了。不过在去齐国之前,韩起做了一件事情,一件为自己谋私利的事情。原来啊,在早年间,晋国有一块土地叫州县,州县本来是栾家的封地,后来栾家被灭,州县就没主了,赵武、韩起和范匄都想要这块土地。本来啊,州县是温县的一部分,后来被划分出去了,赵武就讲了,温县是我赵家的土地,这么来说,州县应该归我。可韩起和范匄不同意,他们说州县从温县划出去,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晋国有不少土地,都是一分为二的,按照你这个说法,那岂不是乱套了。赵武听完以后觉得很惭愧,就放弃了这个念头,韩起和范匄看赵武不争了,也就不好意思争了。后来赵武做了执政大臣,手下有人劝他利用手中的职权把州县弄过来,结果被赵武臭骂了一顿,说人家韩起和范匄说的是有道理的,我如果违背了道义,会导致祸患的,不能干这种事情。赵武去世以后,韩起做了执政大臣,韩起跟赵武的觉悟就不一样了,他之前不争,是因为不好意思,也争不过,现在手里有权,他就开始打州县的主意了。就在韩起即将去齐国的同一年的,郑简公去拜见晋平公,陪同他一起去的,是郑国大夫公孙段。公孙段跟韩起关系很好,就住在韩起的家里。韩起脑子一转,就私下里向晋平公聊了一些的往事,还提了不少合理化建议。公孙段陪着郑简公拜见了晋平公以后,晋平公欣赏他对自己的态度,就下发了一封策书,说公孙段的父亲子丰,以前对晋国是有功的,我一直没敢忘这件事,为了报答你们家的功劳,就把州县赐给你了。现在大家应该能看明白了,公孙段的这个州县,那就是韩起为他争取的,这些事情,公孙段自然也是心知肚明,所以不久以后,公孙段就把州县送给了韩起,这是后话,暂且不提。#齐景公简介#
2、齐景公成就简介【齐国212】再结卫好:卫国为何也主动投靠了齐国?(书接上文 )收服了郑国,差不多了吧?不,还不够!齐国还需要更多的中原诸侯加入到同盟圈!齐景公心里高兴着,也期盼着,期盼着会有更多的中原诸侯离开晋国的约束,投向自己温暖的怀抱。机会又来了,这次是卫国。卫国,一个历史上对齐国感恩戴德的国家。想当年,如果没有齐桓公的救援,卫国早就被北狄给灭亡了。当时齐桓公不但亲率诸侯联军击败了北狄,还帮助卫国筑城迁都。齐国与卫国这份情,可谓是血浓于水的交情。两国想要交好,把这段历史放桌上一摆,那是重量级的感情了。公元前522年,卫国发生了政变。说起卫国的这场叛乱,得从卫灵公的哥哥公子絷说起。这里我们简单一点说个大概:卫灵公对公子絷好,他的君位本应该属于公子絷的,由于公子絷有残疾,所以不宜担任国君。得到国君的宠信,本应该好好过日子,但公子絷霸道,经常抢夺人家的财产,还剥夺官员的爵位俸䘵,终于激起了人家的反抗。于是,有一天趁卫灵公外出时,一帮恨死公子絷的大夫们联手杀了公子絷。由于公子絷深得卫灵公宠信,所以当时卫灵公不能判断内乱是否会牵连到自己,于是他不敢回国,避到了死鸟这个地方。此等重要情报传到齐景公那里,齐景公大喜,第一时间派出公族大夫公子青前去慰问,给予了相当的温暖。所谓患难见真情,齐景公在这个时候帮了卫灵公一把,令卫灵公感动得流泪。后来,卫灵公成功回到都城,重新掌握了政权,这个时候的卫国已经是决心要跟定齐国了。本来,卫国与鲁国的关系一向很铁,甚至在鲁国与齐国不和的那些岁月里,卫国经常主动出兵帮助鲁国抗齐。这一次,鲁国奉了晋国的命令要去讨伐郑国,大军必须经过卫国。结果鲁军在经过卫国时,根本没有按照外交惯例,预先派出使者向卫国借道。其实,未预先派出使者借道也没关系,因为两国关系本来就相当不错。但鲁国人坏就坏在大军到了卫国都城,还不派个人向卫国通报一声,甚至还要大摇大摆从卫国的都城穿插而去。这下把卫灵公终于惹火了,本身近因为自己国内发生权力斗争有些窝火,现在你鲁国又来搞这一下子,那怎么行?你鲁国仗着有晋国人撑腰,在寡人地盘耍威风来了?那好,寡人就不侍候你那个腐败透顶的晋国佬了,寡人就与可亲可敬的齐国打交道!卫灵公立即向齐景公表达了卫国愿与齐国结盟的心意,齐景公大喜过望,立即张罗起相关程序来。但两国就这样签订了同盟条约么?没有,卫灵公毕竟还是惧怕晋国的。但不管如何,此时的卫国,已经对晋国离心离德了,仅仅保持着表面上的臣服。#历史杂谈# #历史故事# #春秋战国# 【未完待续。欢迎继续关注在本平台陆续发表的长篇连载历史故事《春秋齐国风云》。作者千里草人,基于《春秋》等史料整理,感谢您拨冗阅读。图片来自网络或影视剧,感谢原创,若侵权请告知,必删。】
3、齐景公后面是谁继位中国历代名将之三:司马穰苴司马穰苴是春秋时齐国的军事家,他曾留下古代第一部兵书《司马法》,里面阐述了比较成熟的军事思想。他原名田穰苴,是齐国田氏家族的支庶后代。齐景公的时候,晋国发大兵进攻齐国的阿城和鄄城,燕国也趁机攻打齐国的黄河南岸,齐国军队双线作战,结果分别被打得大败,齐景公担心不已,寝食难安。晏婴向齐景公推荐了出身不高的田穰苴,说:“田穰苴虽然是田氏门中偏室所生,但是他这个人,文能令人信服,武能威慑敌人,希望大王能试试他的才干。”齐景公召见田穰苴问计,对他的见识欣赏,封他为将,即日出征。田穰苴向齐景公禀告说:“臣本来出身低贱,大王从平民中把我选拔出来,放在大夫之上,士兵们不能向我靠拢,百姓们不能对我信任,人卑微,权力也就会受到轻视。希望能有大王所宠信的大臣、国家所尊重的人物,担任监军的职务,这样才行。”齐景公答应了他,把宠臣庄贾派出当监军。于是,田穰苴前往庄府,与庄贾约定:第二天午时在营门集合出发。可第二天午时,庄贾与送行的朋友们告别宴饮,竟然迟迟未到。田穰苴集合了几个方阵的士兵,排列整齐,整装待发,却一直不见庄贾的人影。他派副将三次前往庄府,喝醉的庄贾才晃晃悠悠地乘车进了大营。田穰苴勃然大怒,喝令将庄贾拿下,准备当众正法,并告示三军,三军的将士都吓得发抖。而齐景公听说宠臣庄贾获罪,忙派使者拿着符节来赦免庄贾,使者为了赶时间,进了军营大门后仍一路鞭马急跑。田穰苴拒绝了齐景公的赦令,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他还吩咐把在军营中鞭马急跑的使者也拿下治罪,并说:“按律应当斩首。但君王的使者不可以处死。”于是,他命人当众斩了庄贾,还斩了使者的随从,并砍断了车厢左边的一根木头,并告示三军,然后打发使者回去汇报,军队开始出发。由于田穰苴军令严明、铁面无私,让部下敬畏,将士们都精神振奋、斗志昂扬,行军时显得行伍整齐。晋国的军队听说后,不战而退。燕国的军队听到这个消息,则连忙从黄河南岸退到了黄河北岸。田穰苴带领齐军乘胜追击,很快收复了所有的失地。凯旋回朝后,齐景公带文武百官出城迎接,并封田穰苴为大司马,让他执掌齐国的军政大权,他子孙后世从此就以司马为姓。司马穰苴治军严明、很有军事谋略,但因为田氏家族的势力在齐国不断发展,引起了大夫鲍氏、国氏、高氏的不满。不久,齐景公听信谗言,司马穰苴被罢黜后,抑郁发病而死。开元十九年,唐玄宗为表彰并祭祀历代名将,设置了武庙,以兴周的军师吕尚(姜子牙)为主祭,以汉朝留侯张良为配享,并以武功卓著的十位名将跟随其侧,司马穰苴也是这十大名将之一,被称为“武庙十哲”。到了宋代,宋徽宗追尊司马穰苴为横山侯,为七十二位古代名将设立武庙,司马穰苴也在其中。
4、齐景公的来历及简介太厉害了,身高只有1.4米,可谓其貌不扬,但能力超强,司马迁说他堪比管仲。他只用了两个桃子就除掉了齐景公的三个无人能敌的勇士。晏子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大臣,为人机智多谋,留下很多脍炙人口的故事。齐景公养了三个勇士,分别叫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他们力大无比,能够与猛虎搏斗,却又目中无人,桀骜不驯,宫廷内外对他们都十分反感。一天,晏子对景公说:“如今宫里的那三个勇士,待人傲慢无礼,养之何用?如不及早除去,将来必定贻害国家。”景公摇了摇头,脸上浮现出一丝苦涩和无奈:“寡人也有这个想法,不过他们三人立过大功,又英勇善战,没有人是他们的对手,反而惹出大祸所以寡人迟迟下不了决心。”晏子当即献上一条计策,只需如此这般,景公一听大喜,马上派使者前往执行。使者来到三个勇士的住处,捧出一只铜盘,只见上面放着两只又大又熟的桃子,散发出诱人的香味。使者说:“国君知道你们三人为国家立有大功,特地赏赐两只桃子,让你们按照各自功绩的大小分着吃。”在那个时代,桃子可是稀罕物,三人不觉怔了一下。公孙接叹了口气,说:“这一定是晏子出的主意,他可真是个智者!要是我不受桃,就成了抗命的人,要是依功分桃,三个人两个桃,岂不是碰到了难题吗?”他停顿了一下,又说:“我也顾不上那么多了。想当初,我曾先打昏一只野猪,紧接着又打死一只猛虎,论功行赏,可以吃桃而无愧了!”说罢,他伸手取过一只桃子。田开疆也开腔了:“那一年,我带兵历尽艰难,打退了敌军的进犯,如此看来,我理该品尝品尝桃的滋味!”他也取了一只桃子。古冶子不禁怒目而视道:“我曾经跟随国君渡黄河,不料国君的马车翻落江中,正好有一只大鳖,衔了一匹马儿往激流中游去。我不顾性命,与风浪搏斗,终于追杀了大鳖,救出马匹上岸,别人都呼我为‘河伯’,这功劳还不够吗?你二人怎么不还给我桃子!”他说着说着,“嗖”的一声拔出一把寒光闪闪的宝剑。公孙接、田开疆一惊,互相看了看对方,对古冶子说:“若比勇敢,论功劳,我们都不及你。我们拿了桃子而不知道谦让,是贪婪;苟且偷生,是不勇。”他二人一齐把桃子放回盘中,拔剑自刎而死。古冶子想阻拦他二人,已经来不及了。他沉痛地说:“二位勇士已死,只有我一人占有两只桃子,岂不成了不仁不义无勇之人,还有什么脸面活在世上!”说罢,他也举起剑,往自己脖子上一抹,顿时倒在了血泊之中。这就是晏子献给景公的“二桃杀三士”之计。#齐景公简介#
5、齐景公在历史上有什么名气齐景公敢在晋国这么嚣张,那不是一时兴起,其实啊,不但是齐国,自从晋平公修建了那座豪华的宫殿,诸侯们来祝贺,他们回去以后,都对晋国开始不那么尊重了。理由也很简单。你想啊,当年你晋国是老大哥,对我们也多有照顾,可现在楚国已经比你强了,我们按照传统还认你当大哥,那是一种尊重,你可好,明明日子不如从前,谱却越摆越大,这不管换了哪个小弟,心里都不会痛快的。齐景公的这次表现,引起了晋国老臣叔向的注意。到了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529年,晋国有了空闲,准备出兵攻打鲁国,惩罚他们强占莒国郠地的事情,叔向提议,近诸侯们的心离晋国有点远了,我们应该趁这个机会会合诸侯,给他们提个醒了。于是乎,晋国向诸侯们发去通告,召集大家来开个会。就在这一年的七月二十九日,晋国在邾国的南部举行了大规模的阅兵仪式,参加阅兵的有四千辆战车,由叔向的弟弟叔鲋代理司马的职务。阅兵之后,发生了一个小段子。叔鲋这个人啊,品行有瑕疵,当时他的军队驻扎在卫国,他就向卫国人索取财物,还放纵自己手下那些打草砍柴的人胡作非为。卫国人可能对叔鲋不太了解,也可能出于其他的想法,就派一个叫屠伯的人给叔向送来一些食物,外加一箱子布料。顺便向他询问,卫国侍奉晋国,从来都是一心一意的,而且卫国离晋国这么近,也不敢有别的想法,可这次晋国打草砍柴的人,表现的跟以前有点不同,这是怎么回事啊?叔向跟他弟弟不一样,向来是不贪财的,他象征性的收下了食物,把布料退了回去,又对卫国的使者说,晋国有个人叫叔鲋,他为人贪得无厌,以后会遭到报应的。这次的事情,我也不方便处理,如果你们用国君的名义赏赐给他一些财物,应该就没事了。屠伯听从了叔向的建议,用国君的名义给了叔鲋一些财物,真好使,还没等屠伯往回走,叔鲋就下令禁止手下人乱砍柴草了。看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前面发生的事情,几年前,晏婴出访晋国,叔向对他说,晋国的权利落在了少数几家手中,我们家族也不争气,我能临死之前保住家族就不错了,看来所言非虚啊!好了,让我们回归正题。这次会合诸侯,为了显示自己的霸主地位,晋国打算跟大家重新修订盟约,可齐国的代表表示,没那个必要,不同意。当时来参加会盟的,还有周天子的代表刘献公,晋昭公就派叔向向刘献公禀报,说齐国不同意重新结盟,该怎么办?刘献公倒是很硬气,结盟的目的,是为了取信于诸侯的,晋国国君如果有信用,就没什么好担心的。可以先跟齐国好好说,不听的话就武力督促,我愿意代表天子率领十辆战车在前面为晋国做先锋。哎,这要是在从前,哪里有诸侯敢在会盟的时候跟晋国叫板啊,就算是有人叫板,晋国也犯不上去找周天子使者支持啊。不管怎么说吧,有了刘献公这句话,叔向心里也有底了,他就去通知齐国,大家聚集在这里,就是为了结盟的,现在齐国不想结盟,给了理由先。齐国人振振有词,按照惯例,诸侯中有不服从盟主的,大家一起去讨伐,才会重修盟约的,现在大家都很听话,何必重修盟约哪?讲道理这件事情,对于叔向来说,那可太容易了,具体的内容他说了一大推,这里不做复述,反正后几句说的比较重。叔向的意思是,我们这么努力还怕事情做不好,齐国还非要对着干,那结盟还有什么用啊?你们好好考虑一下吧,我们等着答复。齐国这次硬气,其实也是一种试探,看看晋国对自己的反抗会是什么态度,没想到晋国的态度这么强硬,齐国人也害怕了,赶紧回答说,我们只是说说自己的想法而已,同不同意,还是要你们来决定的,我们现在已经明白晋国的意思了,肯定会准时前往参加,具体什么时候举行仪式,我们等贵国的通知。叔向回去以后对晋昭公讲,诸侯们已经不那么听话了,应该向他们施加一点压力。于是,在八月初四检阅军队的时候,晋国竖起了大旗,但是把旗上的飘带缠绕起来,到了第二天,又把飘带放开。在当时,放开旗上的飘带,是即将开战的意思。诸侯们看晋国这个态度,都有点害怕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齐景公成就简介(齐景公简介与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