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的详细介绍(孝经的由来及简介概括)

1、孝经的由来及简介概括

人物志 孝经

2、孝经的详细介绍

范文正公先天下之忧而忧,范纯仁孝悌忠信,千余年来首屈一指。孝经三才章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孝(仁)是大根大本,孝做到,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

3、孝经的大概内容

2023年6月11日诵读经典第三十一天:听《孝经》第十六、十七章十遍。

4、孝经简介及讲解

#孝是德之根,我们该如何孝敬父母呢#孝乃德本,教所由生!《孝经》,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夫孝”,就是“孝”。“夫”是语气助词,没有意思。“先王的至德要道”!是什么?就是一个字“孝”。“孝”能顺天下,使民用和睦,上下无怨。现在梦寐以求的和谐世界,一个“孝”字就能做到,因为“孝是德本”!是“道德的根本”!“孝”是天性,人本来就有“孝德”,这就叫“性德”。“孝”是从人的本性里流露出来的。“本性”就是“道”,流露出来的就叫“德”。所以,“孝就是本性自然的流露”!不用人教的基本道德。譬如,一个小婴儿,他对母亲的依恋,完全没有丝毫的障碍,跟母亲心连心,不会离开母亲一步,母亲对孩子亦如是。父子有亲,父母跟儿女的亲情是,“自然天性”!所以,“行孝就是顺着天性而行”!因此称为 “德之本”,根本在此。如果把这个“德之本保持一生”!对父母的亲爱永远保持,而且能够发扬光大,“以孝心”对待所有的人,这就是“圣人”了。圣人,不是天生的,也没有人天生不可能成为圣人。每个人都能成圣人,只要“把孝的天性保持一生不变”!并把“孝心”扩展到对一切人、事、物,就成圣人了。“教之所由生也”!“圣贤的教育”就从这里生发开来。#孝经的简介#

5、孝经简介

十三经《易经》《诗经》《尚书》《礼记》《仪记》《公羊传》《榖梁传》《左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

6、孝经谁写的

《孝经·开宗明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7、孝经贺知章

《孝经》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巨著、传说为孔子所作,但南宋时已有人怀疑其为后人附会。清代纪的在《西库全书总目》中,指出其为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自西汉至魏晋南北朝,注解者近百家。现在流行的版本是唐玄宗李隆基注,宋代邢施。全书共18章。《孝经》以“孝”为中心,集中发了儒家的伦理道德思想。它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孝是诸德之本,“人之行,莫大于孝”,国君可以用孝治理国家,臣民能够用孝立身理家,保持爵禄。《孝经》在中国伦理思想中,将亲与忠君联系起来,认为“忠”是“孝”的发展和扩大,并把“孝”的社会作用推而广之,认为“孝悌之至”就能够“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它对实行“孝”的要求和方法也作了系统而详细的规定,主张把“孝”贯穿于人的一切行为之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是孝之始;“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是孝之终。它把维护宗法等级关系与为君主服务联系起来,主张“孝”要“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并按照父亲的生老病死等生命过程,提出“孝”的具体要求:“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它还根据不同人的等级差别规定了行“孝”的不同内容,即:天子之“孝”要求“爱敬尽于其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诸侯之“孝”要求“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卿大夫之“孝”,则一切按先王之道而行,“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士阶层的“孝”是忠顺事上,保禄位,守祭祀;庶人之“孝”应“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它也把道德规范与法律(刑律)联系起来,认为“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提出要借用国家法律的,维护其宗法等级关系和道德秩序《十三经》中《孝经)篇幅小,虽然分了18章,但字数还不到两千。《孝经》假托孔子与曾参问答,释孝道人伦,表彰士子之行;家国兴亡之机,古今成败之要,有在于是,所谓“先王有至德要道”也。《说文》中说:“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唐玄宗《孝经序》:“朕闻上古,其风朴略,因心之孝已萌,而资敬之礼犹简。”可见人之初不能无孝。汉武帝元光元年初,令郡国举孝孝廉各一人,后来合称孝廉,历代因之。#孝经的简介#

8、孝经的发展史细节

学习《孝经》《孝经》是儒家重要的经典,十三经之一,反映了儒家(或者说孔门)重要的思想,历朝历代都将它作为重要的治国纲领。我们现在流传的版本就是唐代唐玄宗主持编纂和发布的,历朝历代的很多君王都亲自为它作注。《孝经》受到中国历代君王如此的重视,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思想有关的。儒家讲仁爱之说,《论语》中讲“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一个有智慧的人要善于抓住根本,治理国家、为人处事、获得幸福美满人生的根本都在于“仁爱”之心,而“仁爱”之心的培养就需要从在家中孝敬父母开始。《孝经》中告诉了我们人生基本的道理,中国民间经常讲“百善孝为先”,孝顺自己的父母是人生中重要的一件事情。每一个人都有着孝顺父母的心,这份心就是爱心。我们回想一下,小的时候每一个人都不愿意离开父母,对父母有一种发自内心地仰慕和依恋的情感,这恰恰是人性、是人心中柔软的地方。古人把孝道放在重要的位置,“忠臣出于孝子之门”、在家中孝顺父母的人,将来进入社会必定是个忠诚的人,能够出外尊敬老师、在单位尽忠职守、与朋友相处讲诚信、对社会国家忠君爱国。《孝经》共十八章,其内容阐述了不同阶层、不同层次的“孝”,令我们感动。在我们祖先的智慧中,“孝”的内涵,广博,不仅仅把孝道理解为一个人对待父母家人的家庭伦理和美德,还包含着治国的方略,孟老夫子曾经讲过“尧舜之道,孝悌而已矣”。孝经里面讲到,君子除了修身养德,良知、本善之心得到恢复,同时还告诉我们要用“孝悌的精神来工作学习,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忠职守、为国家人民服务、甚至来治理国家实现天下的太平祥和。《孝经》里的一些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有什么方法能让我们学习后能够马上落实在生活中呢?我个人建议好的方法就是学习《孝经》、落实《弟子规》,在《弟子规.入则孝》之中就教给了我们孝顺父母的具体方法。我们可以一边学习《孝经》明白孝道的重要原理,一边学习《弟子规》来了解如何在家中尽孝、在社会生活的学习工作中做一个具有人格的人。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孝经的详细介绍(孝经的由来及简介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