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充说过的关于勤学好问的名言精辟109条

王充的关于学与问的名言

1、王充关于学与问的名句是哪一句

(1)、如果把人生比之为杠杆,信念则好像是它的“支点”,具备这个恰当的支点,才可能成为一个强有力的人。

(2)、〖49〗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50〗读书就应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

(3)、——刘向(西汉经学家,文学家)引自〈说苑〉

(4)、美色不同面,皆佳于目;悲音不共声,皆快于耳。——王充

(5)、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郑燮

(6)、充既疾俗情,作《讥俗》之书。又闵人君之政,徒欲治人,不得其宜,不晓其务,愁精苦思,不睹所趋,故作《政务》之书。又伤伪书俗文多不实诚,故为《论衡》之书。夫贤圣殁而大义分,蹉跎殊趋,各自开门。通人观览,不能钉铨。遥闻传授,笔写耳取,在百岁之前。历日弥久,以为昔古之事,所言近是,信之入骨,不可自解。故作实论。其文盛,其辩争,浮华虚伪之语,莫不澄定。没华虚之文,存敦庞之朴;拔流失之风,反宓戏之俗。

(7)、作者:(三国)诸葛亮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

(8)、闭心塞意,不高瞻览者,死人之徒也哉。汉·王充《论衡·别通篇》。闭心塞意:闭目塞听,不思不想。高瞻览:高瞻远瞩,博览广识。这几句大意是:闭目塞听,不思不想,不登高博览远望的人,和死人是一类的啊!作者把博览群书,有远见卓识的人,比作能敞开窗户,照进阳光,登到楼台高处远望四邻的人,把闭目塞听,不肯学习的人,比做紧闭门户,坐在阴暗角落,挖个墓穴睡在里面的人,这种人不是和死人一样吗?比喻多么形象,讽刺又何等深刻啊!

(9)、“将所学回报社会才是真正成功.”(美国洛杉矶市长安东尼奥维拉戈沙)

(10)、不在于劝说者说得多么好,而在于被劝说者能喜欢;才能不需要多么高明,而在于被事奉者能赏识。——王充

(11)、聪明的人有长的耳浜投痰纳嗤贰?——弗莱格

(12)、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人,而不会给懒汉。

(13)、掌握新技术,要善于学习,更要善于创新。

(14)、我能舍弃一切,但是不能舍弃d,舍弃阶级,舍弃革命事业。我有一天生命,我就应当为它们工作一天。

(15)、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礼记·学记》

(16)、凡学问之法,不为(畏)无才,难于距师。——王充名言

(17)、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陶渊明

(18)、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19)、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晋·葛洪

(20)、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2、王充说过的关于勤学好问的名言

(1)、——孟轲(战国时代思想家,教育家)引自《孟子·滕文公下》

(2)、你们要学习思考,然后再来写作。——法国诗人布瓦洛

(3)、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 陶行知

(4)、“为了追求‘’,公开课便越来越成了各种‘模式’或生搬硬套或惟妙惟肖的翻版.”(李镇西《教育是心灵的艺术》)

(5)、“如果老师只爱事业,那他会成为一个好教师.如果教师只像父母那样爱学生,那他会比那种通晓课本,但既不爱事业,又不爱学生的教师好.如果教师既爱事业,又爱学生,那他是一个的教师.”(列夫·托尔斯泰)

(6)、善学者其如海乎。——清代诗人袁枚《随园诗话》学习的

(7)、〖5〗成功不是靠个人而是靠团队。〖6〗世界上没有懒惰的人,只是他的目标不够吸引。

(8)、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礼记·学记》

(9)、牛刀可以割鸡,鸡刀难以屠牛。汉·王充《论衡·程材篇》。这两句大意是:宰牛的刀可以杀鸡,杀鸡的刀难以宰牛。宰牛的刀可以宰大畜也可以杀小禽,而杀鸡的刀则只能杀小禽而难以宰大畜。人才亦如此,知识渊博、本领高强的大才,可以办大事成大业,也可以办小事成小功;而知识浅薄,本领低微的小才,则只可以办小事成小功,而不能办大事成大业。这两句多用于比喻应尊重和信任才能高强的人,不要大材小用,更不能小才大用。

(10)、两刃相割,利钝乃知;二论相订,是非乃见。汉·王充《论衡·案书篇》。相割:相砍,相削。订:订正,交锋。这几句大意是:用两把刀子割东西,就知道哪一把锋利,哪一把不锋利;两种不同的观点经过交锋,是非曲直自然显现。这几句讲出这样一个深刻道理,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事物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经过比较,通过考察才知哪把刀子锋利,哪把刀子不锋利,单凭主观的猜测是难以得出正确结论的。同样,对立的观点,只有经过辩论交锋,才能得出孰是孰非的结论。若只允许一方发言,不允许另一方辩护,或论辩双方在不平等的地位上论争,都达不到交锋的目的。因此,~几句可借以说明真理越辩越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11)、“以爱心聚在一起的十个人能够完成一万个分散的人做不到的事情.”(thomascarlyle)

(12)、我们一定要给自己提出这样的任务:第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列宁

(13)、方塘:方形的水塘,又称半亩塘。渠:它。指方塘里的水。哪得:怎么会。清如许:这样清澈。鉴:镜子。为:因为。(这句是说天的光和云的影反映在塘水之中,不停地变动,犹如人在徘徊。)

(14)、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论语》

(15)、道义有精深与粗浅,志向有高尚与庸俗。——王充

(16)、这段话中,“经常”说明小哥白尼思考的问题多,提出的问题也多。“缠”说明他对问题的不懈追求。

(17)、谁能断言,中国没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呢?不,决不会的,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

(18)、出自汉·王充《论衡·非韩》。王良,春秋末晋国人,善于驾车。罢,通“疲”。驽,劣马。王良驾车,是没有什么疲马与劣马的。此言乃在强调这样一个道理:事情能否成功,人是决定性因素。

(19)、贤德的人应当被重用,要是不被重用,也是由于他自己的过错。——王充

(20)、知而好问,然后能才。——春秋荀子 白话文:聪明并且喜欢向别人请教,然后才能成为有才能的人。

3、王充关于问与学的名句

(1)、作者:《对联集锦》学习有时候只改变一个人的态度中思想与信念的成分,而没有改变情感与行为倾向,因此时间一过,态度又回复原状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2)、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刘开

(3)、写作特色:课文借助一个形象生动的比喻——大自然的文字,将深奥的科学知识通俗化、大众化、适合学生阅读。

(4)、王充(27—约97年),东汉思想家、文学理论家。字仲任,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人。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书摊,一见则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后归乡里,教授生徒,历任郡功曹、扬州治中等职。旋罢职居家,于户牖墙壁各置刀笔,专心著书,历时三十年,著《论衡》八十五篇,另有《讥俗节义》、《政务》等已佚。

(5)、凡欲显勋绩扬光烈者,莫良于学矣。——东汉政论家文学家王符《赞学》学习的

(6)、报刊是促进人民的文化和智育发展的强大杠杆。——马克思

(7)、两刃相割,利钝乃知;二论相订,是非乃见。——王充

(8)、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凯勒读书格言)

(9)、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刘开〖20〗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

(10)、答:这首诗以暗喻的手法,借半亩方塘明净的形象来壁喻读书体会。这首诗告诉我们,正像源源不断的活水使池塘变得如此清澈,人需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心智才能更加开豁、更加敏锐。

(11)、如果你不懂得如何去问,那你一辈子都没有办法获得知识。

(12)、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13)、作者简介:陆游,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与王安石、苏轼、黄庭坚并称“宋代四大诗人”,又与杨、范成大、尤袤合称“南宋四大家”。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是目前为止存诗量多的诗人。

(14)、白话文:读书学习要经常提问,第一次问没有结果,不妨多问一次。

(15)、学士有文章,犹丝帛之有五色之巧也。——王充

(16)、——雷锋(当代优秀战士、烈士)引自《雷锋日记》

(17)、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18)、报纸和太阳一样,它们共同的使命就是给人带来光明。——萨特

(19)、“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吕叔湘)

(20)、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如果你不懂得如何去问,那你一辈子都没有办法获得知识。

4、王充 学问

(1)、奇(珍)异(宝)自言自语、东张西望 称兄道弟、花言巧语、成群结队、奇珍异宝、聚精会神、 面红耳赤 大呼小叫 左邻右舍、精疲力竭、千呼万唤、千真万确、山穷水尽、眼疾手快、面红耳赤、千姿百态、

(2)、清朝学者金兰生:“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爱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观天下之理.定其心,应天下之变.”

(3)、预兆:预先出现的现象,本文指下雷雨前云的特征。

(4)、——孔丘(春秋时代思想家、教育家)引自《论语。子罕》

(5)、攀登科学高峰,就像登山运动员攀登珠穆朗玛峰一样,要克服无数艰难险阻,懦夫和懒汉是不可能享受到胜利的喜悦和幸福的。

(6)、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东汉刘开 白话文:君子的学问必定喜欢问,“问”和“学,相辅而行为准则。不是学,没有发现问题;不是问,无以广识。

(7)、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法国巴尔扎克

(8)、充书形露易观。或曰:“口辩者其言深,笔敏者其文沉。案经艺之文,贤圣之言,鸿重优雅,难卒晓睹。世读之者,训古乃下。盖贤圣之材鸿,故其文语与俗不通。玉隐石间,珠匿鱼腹,非玉工珠师,莫能采得。宝物以隐闭不见,实语亦宜深沉难则。《讥俗》之书,欲悟俗人,故形露其指,为分别之文;《论衡》之书,何为复然?岂材有浅极,不能为深覆?何文之察,与彼经艺殊轨辙也?”答曰:玉隐石间,珠匿鱼腹,故为深覆。及玉色剖于石心,珠光出于鱼腹,其犹隐乎?吾文未集于简札之上,藏于胸臆之中,犹玉隐珠匿也。及出核露,犹玉剖珠出乎!烂若天文之照,顺若地理之晓,嫌疑隐微,尽可名处。且名白,事自定也。《论衡》者,论之平也。口则务在明言,笔则务在露文。高士之文雅,言无不可晓,指无不可睹。观读之者,晓然若盲之开目,聆然若聋之通耳。三年盲子,卒见父母,不察察相识,安肯说喜?道畔巨树,堑边长沟,所居昭察,人莫不知。使树不巨而隐,沟不长而匿,以斯示人,尧、舜犹惑。人面色部七十有余,颊肌明洁,五色分别,隐微忧喜,皆可得察,占射之者,十不失一。使面黝而黑丑,垢重袭而覆部,占射之者,十而失九。夫文由语也,或浅露分别,或深迂优雅,孰为辩者?故口言以明志,言恐灭遗,故著之文字。文字与言同趋,何为犹当隐闭指意?狱当嫌辜,卿决疑事,浑沌难晓,与彼分明可知,孰为良吏?夫口论以分明为公,笔辩以荴露为通,吏文以昭察为良。深覆典雅,指意难睹,唯赋颂耳。经传之文,贤圣之语,古今言殊,四方读异也。当言事时,非务难知,使指意闭隐也。后人不晓,世相离远,此名曰语异,不名曰材鸿。浅文读之难晓,名曰不巧,不名曰知明。秦始皇读韩非之书,叹曰:“犹独不得此人同时。”其文可晓,故其事可思。如深鸿优雅,须师乃学,投之于地,何叹之有?夫笔著者,欲其易晓而难为,不贵难知而易造;口论务解纷而可听,不务深迂而难睹。孟子相贤,以眸子明瞭者;察文,以义可晓。

(9)、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张旭——《桃花溪》

(10)、人承受气,有的充实而坚强,有的虚少而软弱。充实坚强的,他的寿命就长;虚少软弱的,就会丧失他的生命。——王充

(11)、丑的被显露而美的得不到表彰,只显出品行的缺陷,却看不见高尚的事迹。——王充

(12)、大志非才不就,大才非学不成。——明代文人郑心材

(13)、易错字音:子聿 躬行  一鉴开   徘  徊

(14)、中国谚语:“鸟翼上系上了黄金,这鸟就永远不能在天空飞翔.”

(15)、好曲不厌百回唱,好书不厌百回读。读书贵能疑,疑能得教益,默读遍于思索,朗读遍于记忆。初读好书,如获良友,重读好书,如逢故知。处处留心皆学问,三人同行有我师。

(16)、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汉·王充

(17)、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8)、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韩愈

(19)、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20)、向一切成功者和失败者学习思想方法。——粒子物理理论物理学家

5、王充曾经指出这句话表明了学和问对于做学问的重要性

(1)、个人的兴趣应该服从和服务于革命事业和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离开事业来孤立地强调个人的兴趣,就缺乏正确的目的。就不容易得到多方面的鼓励,就不容易激发持久坚韧的信心,终也就不会有突出成就的。

(2)、处逸乐而欲不放,居贫苦而志不倦。——王充名言

(3)、德行高尚的人容易招致诽谤,有才学的人容易遭受各方攻击。——王充

(4)、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5)、你们要学习思考,然后再来写作。——法国诗人布瓦洛

(6)、剑虽利,不厉不断;材虽美,不学不高。——西汉学者韩婴《韩诗外传》

(7)、人有坎,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南北朝教育家和文学家颜之推

(8)、你应该小心一切假知识,它比无知更危险。——萧伯纳

(9)、惜时专心苦读是做学问的一个好方法。作者:蔡尚思(现代史学家)转引自《青年文摘》年第期

(10)、人的性情有不教而能自我完善的,有教了而始终不了的。——王充

(11)、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

(12)、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

(13)、人之不学,犹谷未成粟,米未为饭也。——王充

(14)、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劝学》

(15)、“如果我们不向历史学习,我们就将被迫重演历史.”(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涅托夫勒)

(16)、读报的注意点:第掌握读报的方法,先浏览,再精读;第讲文明,放在一定地方;第阅读后洗手,以免油墨沾。

(17)、当代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过:“民主像一座搭在师生心灵之间的桥。民主的程度越高,这座连通心灵的桥就越坚固、越宽阔.”

(18)、——佚名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19)、求学的三个条件是: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

(20)、不同时代各自有用来选拔“士”的标准,而“士”也各有猎取功名的途径。升迁在于受到赏识,落第在于不受赏识。——王充

(1)、人皆知以食愈饥,念莫知以学愈愚。——西汉经学家,文学家刘向学习

(2)、精诚由中,故其文语感动人深。汉·王充《论衡·超奇篇》。中:通“衷”,内心。文语:指文章的内容。这两句大意是:所表达的都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感情,因而他的文章能深深地感动人。这两句意思与“不精不诚,不能动人”相近,是从正面强调抒发真情实感的重要性。可供引用说明在文学创作中,只有那些表达真情实感的作品,才具有感动人心的艺术力量.

(3)、——徐特立(现代教育家、革命家)引自《徐特立教育文集》

(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论语学而》

(5)、所选事例的角度,本文选择了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和中国北宋大科学家沈括的事例。前者侧重于告诉我们要学会发现问题,多多提出问题,后者主要说明要善于将“勤学好问和观察看思考结合起来”解决问题。两个事例相结合,说理全面深刻,令人信服。

(6)、知今而不知古,谓之盲瞽;知古而不知今,谓之陆沉。东汉·王充《论衡·谢短篇》治学者只有了解古今,今以古鉴,古为今用,才能明晓事理,学以致用。

(7)、启示:启发提示,使有所领悟。如:我从中获得启示。

(8)、总是坐在家里的人,永远不会懂得大自然的文字。

(9)、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王充说过的关于勤学好问的名言精辟10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