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却巫山不是云精辟148条

除却巫山不是云

1、除却巫山不是云中的巫山在哪里

(1)、本诗作于元和五年(810年)贬官江陵府士曹参军时。

(2)、白话文释义:经历过沧海之水的汹涌澎湃,别处的水就不足为顾,就不会再为一些细小涓流所吸引;领略过如梦似幻的巫山云雨,那别处的云就根本不能称其为云!

(3)、诗句要表达的意思就是:“娶了妻子韦丛(沧海),别的女人就难以吸引我;除了妻子韦丛(巫山),其他的女子都不是(我所要的)女子。”

(4)、曾经到临过沧海,别处的水就不足为顾;若除了巫山,别处的云便不称其为云。仓促地由花丛中走过,懒得回头顾盼;这缘由,一半是因为修道人的清心寡欲,一半是因为曾经拥有过的你。

(5)、“曾经”句:此句由孟子“观于海者难为水”(《孟子·尽心篇》)脱化而来,意思是已经观看过茫茫大海的水势,那江河之水流就算不上是水了。

(6)、这首诗突出的特色,就是采用巧比曲喻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已经失去的心上人的深深恋情。它接连用水、用云、用花比人,写得曲折委婉,含而不露,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7)、(诗艺花蹊)平仄基础不讲,只讲成诗的三个过程,掌握后诗词创作再无奥秘

(8)、  苏轼一生多次做过高官,钻研过厨艺,也潜心于书法作画,但与他创作的诗词相比都居于其后。我曾多次去过黄州,参观东坡赤壁公园,园内醒目的是流传千古的一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两赋(前、后《赤壁赋》)。苏轼贬居黄州4年总共写了多少诗词我没有统计,但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凭借这“一词两赋”奠定了他在北宋时期成为文学领域的天花板极人物。

(9)、“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表面上是说看过“沧海水”、“巫山云”之后,其它地方的水和云已经很难再入诗人的眼底了,实际上隐喻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除爱妻之外,再没有能让诗人动心的女子了。

(10)、而巫山神女也特别仰慕楚王,她对楚王说:“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从此之后“巫山云雨”,便用来形容男女之事。

(11)、一说作者因怀念年少时的恋人崔莺莺而作此诗。

(12)、今天要和大家说的这首诗,由元稹创作的《离思五首·其四》。中唐时期的元稹,可以与白居易齐名,所以看出他的诗歌成就。

(13)、实际上每个年龄段都有独特的魅力,或许在孩子们的世界中,只是认为诗句特别唯美,所以并不会有其他的想法。

(14)、作者把美丽宽容的韦丛,比作至大至美的“沧海之水”;诗人把婉柔娴淑的亡妻,喻为如诗如画的“巫山之云”,足以使人缘喻遐思、浮想联翩、臻于妙境——爱妻啊,我曾经历经过沧海的深邃宽广,其它的“水”已相形见绌,难以看作是“水”;巫山之“云”云蒸霞蔚、气象万千,除它而外的云,又何以称为“云”呢!在这里,作者巧用暗喻,妻是“沧海水”,以突出其宽容、包孕、博大;妻是“巫山云”,极写其轻盈、飘逸、多姿。喻体的新颖、神奇,将此诗提升到一个更新的境界,从而使读者有一种“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的感觉。

(15)、前两个句子用强烈的比喻“沧海”和“巫山”来形容怀旧和哀悼之情,这两个词很有力,并且有悲惨的歌曲和河流的趋势。后来,“懒惰的回顾”和“半边绅士”使这种语言平静下来,变成了曲婉的深刻抒情诗。张驰是自由的,变化是一致的,形成了一种沉浮的旋律。

(16)、曾经到临过沧海,别处的水就不足为顾;若除了巫山,别处的云便不称其为云。

(17)、全诗仅四句,即有三句采用比喻手法。二两句诗句表面上是说,曾经观看过茫茫的大海,对那小小的细流,是不会看在眼里的。除了巫山上的彩云,其他所有的云彩,都不足观。其实,他是巧妙地使用“朝云”的典故,把它比作心爱的女子,充分地表达了对那个女子的真挚感情。

(18)、这个典故出自宋玉《高唐赋》,相传楚王曾在游览高唐时小憩,但是却在梦中与巫山神女行云雨之事。

(19)、韦夏卿很欣赏元稹的才华,看好他的前程,就把自己20岁的小女儿韦丛嫁给了他。而元稹觉得这桩婚姻对自己的未来发展很有利,自然也同意了。

(20)、(诗艺花蹊)写诗需要“清气”,忌“浊气”和“俗气”

2、除却巫山不是云

(1)、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漫篸绿丝丛。须臾日射胭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

(2)、元和十年(815),元稹与裴夫人再度结合,也有人持有异议。如果我们设身处地地想想,这时候,离韦夫人逝世有6个年头了,诗人才36岁,人生的路还很长,为了在生活中有同行的伴侣,续弦裴氏也是情理中事。

(3)、《离思五首》是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一组悼亡绝句。诗人运用“索物以托情”的比兴手法,以精警的词句,赞美了夫妻之间的恩爱,抒写了诗人对亡妻韦丛忠贞不渝的爱情和刻骨的思念。

(4)、元稹在后世人的心目中,并不是一个值得称赞的君子。他一生可谓沉浸于风花雪月之中,早年间寄居于表妹崔莺莺家,并且与表妹有了私情。

(5)、这首诗突出的特色,就是采用巧比曲喻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已经失去的心上人的深深恋情。它接连用水、用云、用花比人,写得曲折委婉,含而不露,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6)、曾经沧海难为水,这句取自孟子静心篇中的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就是说,在领略过苍茫大海的气势后,别处的任何水都再难以进入我的视野。元稹创造性的把观于海者难为水引申为曾经沧海难为水,隐喻夫妻之间的那种情深似海。

(7)、到了中唐时期,“元白”诗派崛起,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他们重写实,尚通俗。

(8)、山泉散漫绕阶流,万树桃花映小楼。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

(9)、红罗著压逐时新,吉了花纱嫩麴尘。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纰缦宜人。

(10)、  医务人员来取样时,站在走廊上叫我,我热情地迎上去,刚要张开嘴,她俩赶紧挥手让我站住。按照要求,我闭住嘴,仰着头,一根棉签插进了鼻孔,一阵酸痛令我潸然泪下。从医务人员的言行举止中我看到了对我的防范,脆弱的自尊受到了一击,我立即意识到,我不仅要忍受身体的疼痛,更要忍受距离的疏远。

(11)、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

(12)、译文:曾经领略过苍茫的大海,就觉得别处的水相形见绌;曾经领略过巫山的云霭,就觉得别处的云黯然失色。即使身处鲜艳的花丛之中我也懒得回头去看那些狂蜂浪蝶,一半是因为修了儒道一半是因为你。

(13)、以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隐喻爱情之深广笃厚,见过大海、巫山,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除了诗人所念、钟爱的女子,再也没有能使我动情的女子了。后人引用这两句诗,多喻指对爱情的忠诚,说明非伊莫属、爱不另与。

(14)、事实上元稹还曾与当时社会中的女诗人,薛涛、刘采春二人有过恋爱关系。但是这两位才女终的结局,也都是被元稹始乱终弃。

(15)、经历过无比深广的沧海的人,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我在花丛中任意来回却懒于回顾,一半因为我潜心修道,一半因为曾经有你。

(16)、  后来又征求我的意见,安排居家隔离14加7天,这期间我不能接近大自然,不能接触家人、朋友。我住家的门口安装了门磁,我的活动空间仅限于客厅、卧室和厨房,这对于常年坚持户外活动的我来说,简直是一种煎熬。

(17)、“沧海”水,纳百川而浩瀚,汇江河而深广,其他的水当然会相形见绌;“巫山”云,不但朝云峰云蒸霞蔚,经辞赋家宋玉《高唐赋》神化描写,它更成为神女的化身,别处的云又怎能不黯然失色呢?诗题告诉我们是“离思”,显然是“索物以托情”,表达对韦夫人的怀念。诗章之所以拈出“沧海水”“巫山云”这些至大至美的形象,无疑是用来比喻像韦夫人这样美丽贤淑的爱妻和两人间纯真圣洁的爱情是世间无与伦比的。

(18)、据后人考证,“曾经沧海难为水”是从孟子“观于海者难为水”《孟子·尽心篇》脱化而来的。意思说,曾经看过海面的壮观,其他的河水、溪水之类就不能算是水(看不在眼里)。

(19)、这首诗突出的特色,就是采用巧比曲喻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已经失去的心上人的深深恋情。它接连用水、用云、用花比人,写得曲折委婉,含而不露,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20)、去过沧海的人,别处的水再难吸引他;除了巫山的云,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

3、除却巫山不是云是谁的诗

(1)、  凌晨起床,万籁俱寂,去户外锻炼时间太早;打开电视吵闹了家人休息,于是手捧书卷合适。此时,屋子里静得只有钟表指针跳动的声音,月影星光隔着玻璃陪伴着我,只有偶尔奔跑的风儿发出轻微的声响。我端坐于桌前,沏一壶清茶,翻开书页,在文字的阡陌里徜徉,不经意间陶醉在墨香氤氲的意境里。

(2)、曾经领略过苍茫的大海,就觉得别处的水相形见绌;曾经领略过巫山的云霭,就觉得别处的云黯然失色。

(3)、第四句即承上说明“懒回顾”的原因。元稹生平“身委《逍遥篇》,心付《头陀经》”(白居易《和答诗十首》赞元稹语),是尊佛奉道的。

(4)、元稹的这两句诗写的惟妙惟肖,并且充满了对亡妻的悼念之情,但是如果老师解释了巫山云雨,相信就一定会对孩子们的思想产生不良影响。

(5)、就在大才子自暴自弃的时候,韦丛出现了,韦丛的家庭十分显赫,是当地有名的名门望族,按照现在的说法,妥妥地白富美。韦丛是女中豪杰,她十分欣赏元稹的诗词,认定了元稹的才华,在她看来,一个男人有才就是财富,就这样,韦丛不顾及父母的反对,毅然决然嫁给了贫困的元稹。

(6)、相信一提起“唐诗”,很多人第一印象就会想到李白和杜甫。作为唐代诗坛上闪亮的两颗恒星,不仅为唐诗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也为后世诗歌文化流传,起到了重要的指引作用。

(7)、译文:曾经领略过苍茫的大海,就觉得别处的水相形见绌;曾经领略过巫山的云霭,就觉得别处的云黯然失色。即使身处鲜艳的花丛之中我也懒得回头去看那些狂蜂浪蝶,一半是因为修了儒道一半是因为你。

(8)、红罗总是追逐新颖的花样,就好像别的女子总是一个比一个动人。绣着秦吉了花纹的轻纱染上了迷人的酒曲一样的嫩色,你不要嫌纱太稀薄,因为只有这样的纱才是好的。正是因为亡妻韦丛典雅淡泊,贤惠端庄,诗人才把她比作经纬稀疏的纱布才是好的,这固然是元稹对妻子的偏爱之词。却也只有深情者才能才能表现出这种天长地久的真挚。

(9)、“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诗句如果按现在的句型看,很难解释清楚,你可能会把它看成是这样的:

(10)、  由此,我不禁想到了革命导师列宁。几年前我去俄罗斯旅游时,前往西伯利亚,在一尊列宁的塑像前,导游介绍:从1897年3月到1900年2月,列宁在西伯利亚度过了整整三个春夏秋冬的流放生活。那里不是人过的日子,被称为“人间地狱”,生存环境极其恶劣,非人的待遇,以及无法忍耐的孤寂,不知摧垮了多少人的意志和身体,夺去了多少革命志士的生命。

(11)、元稹,字微之,河南(治所河南洛阳)人,北魏鲜卑族拓跋部后裔。德宗贞元九年(793),明经科及第;贞元十九年(803),又登书判拔萃科;宪宗元和九年(806),在“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考试中名列第一。获得如此优异成绩,进入仕途是理所当然的事;对他的宦海沉浮,人们也颇有微词。元和二年(807),他在左拾遗的位置上,升任为监察御史,也算位高权重;就因为得罪了宦官仇士良,于元和五年一下子被贬为江陵府士曹参军。唐朝时,江陵虽称为“南都”,实际上只不过是湖北的一个州府,“士曹参军”也不过是州府的普通幕僚罢了,这难道不是一落千丈?后来他又依附了宦官崔潭峻,被升任为祠部郎中知制诰。穆宗长庆二年(822),又拜了宰相,位极人臣,当然是权势显赫!

(12)、如果说,第一首诗是追忆韦夫人生前生活的艰辛和夫妻间的情爱;那么,这第二首诗就是写韦夫人死后,诗人无法释怀的想念和不堪重压的悲哀:

(13)、 作者把亡妻和对亡妻的感情比喻为至大至美的沧海和神女化成的巫山之云,相形之下,任何水或云都暗然失色,正因为他对亡妻怀有如此深厚的怀恋之情,才会对其他女子(以花从为喻)视而不见,即使看到了也淡漠厌倦,更不用说会有缠绵绻恋之念了,在这首诗中,诗人以物喻情,以典达意的手法,运用极其巧妙,含意丰富,是少有之佳作. 写到这个境界真的不容易。

(14)、(这段话是说:楚怀王曾经游览高唐之台,玩累了便睡着了,梦见一美丽女子……她表示自己愿像枕头席子一样送给楚王享用,楚王因而宠幸了她。巫山之女离别时告诉楚怀王:“我在巫山南面,高险的地方,早晨我是一团云,傍晚时我又变成飘忽不定的阵雨。每天早晨晚上,我都在巫山南面一个高台靠下一点地方。”第二天早晨,楚怀王一看,果然看到一团云在那里飘动,于是在那个平台上建了一座庙,取名为“朝云”。)

(15)、婚后他们夫妻感情好,元稹忙着继续科考,韦丛就包揽了所有家务。两个人经常一起读书,一起看电视,一起刷抖音。

(16)、  同样,第二次谪居惠州,第三次谪居儋州,一次比一次路途遥远、环境险恶,他不仅没有沉沦、颓废,而且始终保持了旺盛的创作热情,广泛传播知识文化,用自己的智慧和才华为当地民众造福,对当时和后来产生了重大影响。

(17)、“‘曾经’是什么就‘难为’什么了;‘除却’什么,‘不是’什么。”

(18)、次句化用“巫山云雨”之典,以宋玉《高唐赋》、《神女赋》中“美若娇姬”、“瑰姿玮态”、“性合适,宜侍旁,顺序卑,调心肠”的“巫山神女隐喻爱妻花容月貌、温柔娴雅无与伦比,以此表现爱人在自己心目中所具有的无法取代的地位。据宋玉《高唐赋》说,其云为神女所化,“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就黯然失色了。

(19)、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元稹这个时候年纪也不小了,就开始盘算着自己的终身大事。

(20)、另一层意思则是借用了一个典故。传说神女仰慕楚王,两人相约黄昏后行洞房事,并写出了这个歌典故的由来:“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从此巫山云雨这个词便流传下来了,代指男女之间行洞房之事。

4、除却巫山不是云曾经沧海难为水啥意思

(1)、  尤其是近几年疫情肆虐,经常禁足宅家,充裕的时间似乎变成了累赘,于是晨读成了抚慰心灵的良药,能够排遣焦躁的情绪,消除孤独的烦恼,充实内心的空虚。

(2)、“除却”是“除去、除掉之意”,“除却”用在这里有强调之意思,是诗人更进一步表达对心爱女子的爱。

(3)、经历过沧海之水的汹涌澎湃,别处的水就不足为顾,就不会再为一些细小涓流所吸引;领略过如梦似幻的巫山云雨,那别处的云就根本不能称其为云!

(4)、这句话出自《离思五首》是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一组悼亡绝句。

(5)、这是出自唐代元稹所作的《离思五首·其四》,全诗原文如下:

(6)、《离思》是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一组悼亡绝句,诗人运用“索物以托情”的比兴手法,以精警的词句,赞美了夫妻之间的恩爱,抒写了诗人对亡妻韦丛忠贞不渝的爱情和刻骨的思念。

(7)、元稹的离思五首,都是为了追悼亡妻韦丛而作,韦丛20岁时下嫁元稹,其时元稹尚无功名,婚后颇受贫困之苦,而她无半分怨言,元稹与她两情甚笃。七年后韦丛病逝,韦丛死后,元稹有不少悼亡之作,这是其中比较著名的一组诗。

(8)、首二句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咏叹爱情的千古名句。表面意思为:“经历过无比深广的沧海,别处的水就再难以吸引他。经历过巫山的云雨缠绵,别处的景致就不称之为云雨了。”此诗前二句皆化用典故,隐喻他们爱情之深广笃厚。

(9)、退一万步来讲,纵然孩子知道了“巫山云雨”的内涵,相信也只是比较好奇而已。

(10)、“难为水”、“不是云”,这固然是元稹对妻子的偏爱之词,但像他们那样的夫妻感情,也确乎是很少有的。元稹在《遣悲怀》诗中有生动描述。因而第三句说自己信步经过“花丛”,懒于顾视,表示他对女色绝无眷恋之心了。

(11)、元稹对韦丛爱得深沉,为了追悼亡妻,元稹写了很多悼亡诗,比如我们熟悉的《遣悲怀三首》,这三首诗虽是叙述往昔琐事家事,但不加华藻,平实之间感人至深。对曾经相濡以沫的亡妻,诗人在回忆中用款款深情表达了妻子与之同苦而未能同甘的悲叹,也寄托了他对黄泉之下的亡妻深切思念和哀悼。

(12)、这两句诗写得很美,它采用了暗喻的手法,用“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隐喻夫妻之间的感情,其深广和美好是人世间无与伦比的。

(13)、后一句“除却巫山不是云”就更难理解:“除却巫山(的云)就不是云?!”

(14)、  我们这一代人有过三年自然灾害时期食不果腹的经历,也有过上山下乡在艰难环境中磨炼筋骨的体验,但没有遭遇残酷的战争带来的生死考验。因而,对我而言,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就是一次大的危及生命安全的考验。毫不讳言,面对肆虐的疫情,面对全球乃至国内节节攀升的感染与死亡数据,我有过惶恐不安,也有过焦虑难耐,然而当这一切都成为过去式以后,我已经学会了如何面对。

(15)、诗人表明,除此女子,纵有倾城国色、绝代佳人,也不能打动他的心,取得他的欢心和爱慕。只有那个女子,才能使他倾心相爱。写得感情炽热,又含蓄蕴藉。第三句“取次花丛懒回顾”,是用花比人,即使走到盛开的花丛里,也毫不留心地过去。

(16)、即使身处万花丛中,我也懒于回头一望,这也许是因为修道,也许是因为你的缘故吧。

(17)、白话翻译:经历了海水的湍流之后,其他地方的水不足以应付,也不再会被一些细流所吸引。经历了梦幻般的巫山云雨之后,别处的云不能称为云!我走过如云的美丽花朵,我懒得回头。部分原因是和尚纯洁,自我修养,善良,并且遵循自己的生活原则。

(18)、“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可以解释为看过了汹涌的大海,其他地方的水就不值一提了。除了巫山上的彩云,别处的云都会相形失色。

(19)、七年后,即唐宪宗元和四年,元稹做到了监察御史一类的高官了,而韦丛却因劳累成疾而去世,时年二十七岁。

(20)、作者简介: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5、除却巫山不是云曾经沧海难为水是什么意思

(1)、元稹,字微之,河南洛阳人。生于唐大历十四年,死于大和五年(779年~831年)。其诗辞浅意哀,仿佛孤凤悲吟,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大。其乐府诗创作,多受张籍、王建的影响,而其“新题乐府”则直接缘于李绅。与白居易齐名,并称元白,同为新乐府运动倡导者。著有《元氏长庆集》60卷,补遗6卷,存诗八百三十多余首。

(2)、沧海无比深广,因而使别处的水相形见绌。巫山云蒸霞蔚,美若娇姬,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就黯然失色了。“沧海”、“巫山”,是世间至美的形象,诗人引以为喻,从字面上看是说经历过“沧海”、“巫山”,对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实则是用来隐喻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因而除爱妻之外,再没有能使自己动情的女子了。

(3)、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4)、曾经领略过苍茫的大海,就觉得别处的水相形见绌;曾经领略过巫山的云霭,就觉得别处的云黯然失色。即使身处万花丛中,我也懒于回头一望,这也许是因为修道,也许是因为你的缘故吧。

(5)、原文: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6)、“我”在美女如云的花丛中信步穿行,懒得回头顾盼,这缘由,一半是因为修道人清心寡欲、修身养德,遵循自己处世的原则,一半则是因为心里只有你再容不下其他人!

(7)、才子配佳人,向来是古代美好姻缘的注脚,但是很多时候,才子穷困潦倒,佳人未必能看得上才子。元稹就是这样的大才子,潦倒穷困,家里有未出阁黄花闺女的大户人家,都躲避瘟神似地躲着元稹。元稹以为自己这辈子没有爱情了,没人会看上他。

(8)、此句原文是甄缳传里“纵得莞莞,莞莞类卿,暂排苦思,亦除却巫山非云也“,莞莞是甄嬛,菀菀是纯元皇后。 皇上这是对死去的纯元皇后写的,意思是就算得到甄嬛,甄嬛像你,但只能暂时排解思念之苦,始终不能代替你。可见皇上对纯元皇后的爱有多深。

(9)、韦丛不仅温柔贤惠,知书达礼,更难得的是她出身富贵却不爱慕虚荣,嫁给当时还是个穷鬼的元稹也没有一丝怨言,元稹真是烧高香了,心里把CCTV、MTV、KTV都感谢个遍。

(10)、这时,有一个叫韦夏卿的人看上了元稹。韦夏卿的官职是太子少保,大致相当于太子的保镖助手,虽然没有什么实权,但是职位不低。

(11)、“除却巫山非云也”出自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一组悼亡绝句《离思五首》的其中第四首。原文是;

(12)、关于这四段感情,只是史料中有记载的风流韵事,而那些不为人知的私情又有多少,恐怕再也无法考证了。

(13)、全文: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14)、  通过晨读,我幡然醒悟:人的一生,不可能都是一帆风顺的,但只要常怀一颗平常心,从容、理性、顽强地面对突发的世事变故,做好的自己,就无愧于人生。

(15)、红罗著压逐时新,吉了花纱嫩麴尘。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纰缦宜人。

(16)、到元和六年(811),韦夫人仙逝已3个年头了。3年来,悲哀与思念,须臾不忘!这年春天,诗人又写了《六年春遣怀八首》。这是第二首:

(17)、战国时代,楚怀王曾游云梦高唐之台,“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愿荐枕席,王因幸之”。此女即“巫山之女”。她别离楚王时说:“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楚王旦朝视之,果如其言,因此就为她立庙号曰“朝云”。

(18)、即使身处万花丛中,我也懒于回头一望,这也许是因为修道,也许是因为你的缘故吧

(19)、两句诗化用典故:前句典出《孟子·尽心上》的“观于海者难为水”;后句典出宋玉《高唐赋序》的“姜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

(20)、韦夫人逝世后,丧失爱妻的悲痛折磨得诗人意志消沉,整天失魂落魄,诗人只好到醉乡里去寻求精神的解脱!这种生前须臾不离,死后念念不忘的至诚至笃的情感,不但使当时的朋友感泣不已,就是今天的读者又何尝不为之掩卷唏嘘?之后,诗人又写过《离思五首》,且读第四首:

(1)、这首诗的大意为:曾经到临过苍茫深广大海的人,便无意再把那些细水放在心里;见识过云蒸霞蔚的巫山云彩的人,其他的彩云在他那里都仿佛失了色。我漫不经心地穿花而过,却懒得回头;其中的缘由,一半是因为修道清心寡欲,一半是因为曾经的你啊。

(2)、而元稹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两句,则不同,它是用一种肯定与否定的生动比喻。来表达对爱情的至诚和专一。正由于它与众不同,所以能引起因为种种原因而失去爱人的人们的强烈共鸣。以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隐喻爱情之深广笃厚,见过大海、巫山,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除了诗人所念、钟爱的女子,再也没有能使我动情的女子了。

(3)、经历过沧海之水的汹涌澎湃,别处的水就不足为顾,就不会再为一些细小涓流所吸引;领略过如梦似幻的巫山云雨,那别处的云就根本不能称其为云!

(4)、在描写爱情的诗词中.有不少传世名篇。譬如,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相思。”又如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都是用事物比拟,表达爱情的坚贞与美好。

(5)、元稹的原配夫人韦丛(字蕙丛),是当朝大臣韦夏卿的小女儿(韦夏卿曾官太子少保,死后赠尚书左仆射,相当于宰相),称得上是一位秀外慧中的大家闺秀。贞元十九年(803),她20岁的时候嫁给元稹,伉俪情深,相爱日笃。怎奈天不假年,结婚还不到7年,于元和四年(809)七月间,韦夫人华年早逝。无疑,这在元稹心灵深处烙下无可弥合的创伤,留下永志不忘的沉哀剧痛!心灵的哀痛常常成为诗歌的酵母,在诗歌史上为我们酿造出一系列值得传诵的悼亡佳作。其中,《遣悲怀》三首尤为脍炙人口。清代学者蘅塘退士孙洙曾这样评价它:“古今悼亡诗充栋,终无能出此三首范围者。”(《唐诗三百首》)让我们先读读《遣悲怀》中第一首吧:

(6)、这句话出自唐代元稹的《离思五首·其四》。原文: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7)、山泉散漫绕阶流,万树桃花映小楼。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

(8)、  等待复查结果的时间是漫长的,吃不香、睡不着,坐卧难安,生活节奏被彻底打乱了,第一次体会到精神压力远大于疾病本身的滋味。虽然是十分之一的概率,但谁也没有十足的把握不被病毒入侵,我甚至想到了进入方舱医院就诊的结局。

(9)、在理解此诗时,有一个盲点、误区:“除却”一词很容易会被人认为是转折关系,其实它不但是并列关系,还有递进之效果。

(10)、我想,如果要把此诗理解得更透彻一点,那就用简单的方法,直接将“沧海”、“巫山”两词看成是诗人所思念的妻子韦丛,这样一来,诗就变得好理解:

(11)、贞元十八年,二十四岁的元稹娶了太子少保韦夏卿的幼女韦丛。元稹当时的官做得并不大,只不过是秘书省的一个校书郎。官很小收入也相当低,生活自然很穷困。但韦氏很贤惠,她虽然出身富贵名门,却从不抱怨丈夫贫穷,还能勤俭持家。

(12)、有的人认为,逻辑性太强的人不懂得作诗,我有同感。但这并不等于做诗就不要讲逻辑,诗的魅力在发挥其想象力的同时,还需讲究其内容的逻辑性,这样,才有说服力更吸引人,这是写一首好诗所要具备的条件。

(13)、让人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段出于政治目的的婚姻,却成就了一段美好的姻缘。

(14)、“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元稹为纪念逝去的妻子韦丛写《离思》中的两句诗。

(15)、在诗歌史上,元稹和白居易一样,是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积极倡导者,也是与白居易过从甚密的诗坛好友。所以世有“元白”之称。元稹认为,我国诗歌传统在于“讽兴当世之事”,主张诗歌创作要抨击“病时之尤者”,要“寓意古题,刺美见(现)事”(《古乐府题序》)。所以,他的乐府诗多是揭露现实生活中的弊端。尽管他鞭挞社会丑恶的勇气和诗歌艺术成就比起白居易来要稍逊一筹;可是,他在诗歌史上也留下许多优秀的诗作,在唐代诗坛上也是一位值得重视的诗人。

(16)、在这里,“除却”用得妙,如果用其他的词语(除非、除了、除去、除掉)等,诗的韵味就相距甚远,这也是诗人用词的高明之处。

(17)、一个“沧海水”使任何“水”平淡无奇,一个“巫山云”让所有“云”黯然失色。这不仅仅表明亡妻在作者心目中的至纯至美,也深刻体现了作者对亡妻的深切思念:“取次花丛懒回顾”——“花丛”指什么?喻指妻子以外任何女子。作者笔触神奇,一个“懒”字表明了鲜明的态度。其它“花”虽然多、虽然美,但我哪有心思“回顾”?

(18)、“除却”句:此句化用宋玉《高唐赋》里“巫山云雨”的典故,意思是除了巫山上的彩云.其他所有的云彩都称不上彩云。

(19)、其中著名的就是这首“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去巫山不是云”。 

(20)、元稹这首绝句,不但取譬极高,抒情强烈,而且用笔极妙。前两句以极至的比喻写怀旧悼亡之情,“沧海”、“巫山”,词意豪壮,有悲歌传响、江河奔腾之势。后面,“懒回顾”、“半缘君”,顿使语势舒缓下来,转为曲婉深沉的抒情。张弛自如,变化有致,形成一种跌宕起伏的旋律。

(1)、然而,作者这里虽然表面上把“懒回顾”之因来个二一添作平分秋色,但实际上那意念的天平并非铢两悉称,绝不能等量观之。

(2)、2018年度佳催泪短片:每个成年人的生活,都是劫后余生

(3)、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4)、山泉绕着街道缓缓流去,万树桃花掩映着小楼,诗人在楼上悠闲地翻看道教书籍慵懒着没有起身,隔着水晶帘看妻子在妆台前梳头。

(5)、两句诗化用典故,取譬极高。前句典出《孟子·尽心上》“观于海者难为水”;后句典出宋玉《高唐赋序》“姜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后人引用这两句诗,多喻指对爱情的忠诚,说明非伊莫属、爱不另与。

(6)、译文:曾经到临过沧海,别处的水就不足为顾;若除了巫山,别处的云便不称其为云。仓促地由花丛中走过,懒得回头顾盼;这缘由,一半是因为修道人的清心寡欲,一半是因为曾经拥有过的你。

(7)、“我”在美女如云的花丛中信步穿行,懒得回头顾盼,这缘由,一半是因为修道人清心寡欲、修身养德,遵循自己处世的原则,一半则是因为心里只有你再容不下其他人!

(8)、原诗以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隐喻爱情之深广笃厚,见过大海、巫山,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除了诗人所念、钟爱的女子,再也没有能使我动情的女子了。

(9)、  好在我坚持了晨读,只有这段时间才能够让心灵平静下来,思绪借助文字的翅膀自由自在的飞翔。那日凌晨,我阅读一本介绍苏轼生平的书,被其中一首诗词吸引住了,内容为《自题金山画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10)、  对苏轼,我素来十二分仰慕,他不仅留下了许多千古传诵的杰作,而且还有遍布街面的东坡眉州酒楼,以及诸多地方修建的东坡公园、纪念馆。寻遍“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民国漫画”的无数大咖,有谁能够与其比肩?

(11)、 经历过无比深广的沧海的人,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我在花丛中任意来回却懒于回顾,一半因为我潜心修道,一半因为曾经有你。

(12)、七年之后,元稹被朝廷提拔,眼看幸福的生活马上就要开始了,27岁的韦丛却因病去世。元稹悲痛万分,一直无法释怀,于是写下了一组悼亡诗《离思五首》。

(13)、  人生一世,谁不愿流芳百世、青史留名?如果当年苏轼仕途一帆风顺,没有坎坷的经历,或许他不会有如此辉煌的人生,在华夏灿若繁星的历史天空上,也会缺少一颗耀眼的明星。然而,恰恰是在他流放期间、人生处于低谷阶段,他的创作达到了巅峰,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和勇气啊!

(14)、回忆妻子在晓镜中残妆慵懒的可人情态。诗人同韦丛结婚,二人恩爱无比,这首诗是“思”情人一夜恩爱晓起后残妆慵懒的动人情态。诗人不直接去抒写,而是“自爱残妆晓镜中”的情人,残妆晓镜中的她,钗环参差不齐,绿色丝缕丛杂不整。很快日出东方映照面颊红如一朵胭脂,脸庞肌肤红润柔腻好像要立即融化消溶一样,给读者展示了一幅明丽动人娇媚的风姿。

(15)、诗人的这个“心上人”,据说是双文,即诗人所写传奇《莺莺传》中的莺莺,诗人因双文出身寒门而抛弃她后,有八九年“不向花回顾”(《梦游春七十韵》)。又有人说紫诗是为悼念亡妻韦丛而作,韦丛出身高门,美丽贤慧,27岁早逝后,诗人曾表示誓不再娶(《遣悲怀·之三》)。

(16)、译文:曾经到临过沧海,别处的水就不足为顾;若除了巫山,别处的云便不称其为云。仓促地由花丛中走过,懒得回头顾盼;这缘由,一半是因为修道人的清心寡欲,一半是因为曾经拥有过的你。

(17)、元稹的离思五首,都是为了追悼亡妻韦丛而作,写于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年),韦丛20岁时下嫁元稹,元稹与她两情甚笃。7年后韦丛病逝,韦丛死后,元稹有不少悼亡之作,这一组诗表达了对韦丛的忠贞与怀念之情。

(18)、事实上关于《离思五首·其四》诗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其实也蕴含了不可告人的秘密。

(19)、  经过这么一折腾,正常的生活节奏打乱了,心绪由静如止水变为波涛汹涌,我感到孤寂、烦躁,还有几分莫名的冤屈、无奈!血压也趁机蹿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20)、(诗艺花蹊)质疑绝律诗中的“挤韵”与“撞韵”

(1)、首句巧借《孟子·尽心篇》“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句。(朱熹《孟子集注》解释说:“所见既大,则其小者不足观也。”)但是原句以“观于海”喻“游于圣人之门”,喻意显明,是明喻;而诗人却巧妙地运用暗喻的手法,用沧海的深阔无边隐喻他们情深似海。

(2)、两人婚后十分恩爱,韦丛丝毫不在乎元稹的贫困,两人一起生活了七年。不幸的是,韦丛染了顽疾,在他们婚后的第七个年头去世。元稹便写下了这首悼亡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3)、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4)、元稹诗文兼擅,尤以诗歌为甚,与白居易并称“元白”。在他众多的诗歌创作中,悼亡诗是其中不可忽视、颇有成就的一部分,如同清代的的悼亡词一样。

(5)、  可以说,流放西伯利亚就意味着死亡,这是沙俄政府对待犯人的一道“酷刑”。然而,恰恰在流放的这三年中,列宁为写作《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一书作了大量的准备,每天从早到晚都在查找相关的资料,总共参考了583种书,作了二十本笔记。与此同时,还写了第一个d纲草案,写了小册子《论罢工》等著作。三年后,一个巨人的脚步从这里迈出,走向了前苏联,走向了全世界。

(6)、元稹24岁那年参加吏部考试,被任命为校书郎,负责国家图书馆的校对工作,大致相当于现在的一个小科员,职位不高。

(7)、但是当他金榜题名之后,却醉心于韦丛的家势,于是抛弃了崔莺莺,转而娶了韦丛。

(8)、“我”在美女如云的花丛中信步穿行,懒得回头顾盼,这缘由,一半是因为修道人清心寡欲、修身养德,遵循自己处世的原则,一半则是因为心里只有你再容不下其他人!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除却巫山不是云精辟148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