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卡儿说过的名言
1、笛卡儿说过的名言名句
(1)、当感情只是劝咱们去做能够缓行的事的时候,应当克制自我不好立刻作出任何决定,用另一些思想使自我定务必神,直到时刻和休息使血液中的情绪完全安定下来。
(2)、真正的敏捷是一件很有价值的事。因为时间是衡量事业的标准,如金钱是衡量货物的标准。——弗·培根
(3)、而所有的宗教都会关心人的深层心理活动(灵魂),讲的都是属于人类心灵层面的某种境界。如果纯粹讲物质世界,现实生活,则宗教亦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故而,这是一个角度和立场的问题。
(4)、行动十分迁腐的人,只要始于循着正道前进,就可以比离开正道飞奔的人走在前面很多。
(5)、当豪情只是劝咱们去做能够缓行的事的时分,该当抑制本人不好立即作出任何判别,用另一些思惟使本人定必然神,直到工夫和歇息使血液中的情绪完全安宁上去。
(6)、从字面上理解,以思考作为出发点,认为由于我思考,因此我存在,也就是说,有我。再从思考出发,对这个被认为存在的我进行反思,问这个我究竟是什么,因此得出我是一个在思考的东西。这似乎也是顺理成章的。我的问题是:笛卡儿的意思是不是这样?
(7)、《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8)、我的尽力肄业没有失掉此外益处,只不外是愈来愈觉察本人的蒙昧。
(9)、举动迁腐的人,只需始于循着邪道行进,就可以比分开邪道飞驰的人走在后面良多。
(10)、一般说来,人们会说笛卡尔是一个普遍怀疑论者。区别于苏格拉底的“我只知道我一无所知”,笛卡尔的普遍怀疑论覆盖层面更广泛。如果苏格拉底的质疑是针对以往知识或教条的否定,而笛卡尔则将其做了无限的拓展,以至于说,只要思想存在,即意味者怀疑存在。
(11)、“;世俗有时间是金钱”这句话,所以窃取他人时间的小偷,当然该加以处罚,即使是那些愉快的好人,还是该如忌讳疾病地躲避他们。——卡耐基
(12)、1637年,用法文写成三篇论文《屈光学》、《气象学》和《几何学》,并为此写了一篇序言《科学中正确运用理性和追求真理的方法论》,哲学史上简称为《方法论》(Discoursdelaméthode)(1637)。
(13)、因为他们就是头脑简单,不会去犹豫的人,更不会去思考后果的人,他们看到了机会就去做,哪怕失败了也要试一试,不然心里不甘心。这也就是成功者多半都是喜欢冒险的原因。人生就是一场赌局,有胆子赌赢了,就赢了。没有胆子,哪怕赢的机会,他也不敢要。
(14)、笛卡尔的自然哲学观同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是完全对立的。他认为,所有物质的东西,都是为同一机械规律所支配的机器,甚至人体也是如此。同时他又认为,除了机械的世界外,还有一个精神世界存在,这种二元论的观点后来成了欧洲人的根本思想方法。
(15)、当感情只是劝咱们去做能够缓行的事的时候,应当克制自我不好立刻作出任何决定,用另一些思想使自我定务必神,直到时刻和休息使血液中的情绪完全安定下来。
(16)、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只不过是愈来愈发觉自己的无知。——笛卡尔
(17)、起誓是很严重的行为,不到关键时刻不要随便起誓。每个官员应能立下,自己不说谎话。
(18)、没有新闻的领导那不算领导,没有绯闻的名人那算不得名人。做人难,做女人难。——白云《小崔说事儿》
(19)、当然,实际情况中还要有所谓“波罗提木叉”存在。“波罗提木叉”一般指戒律。以佛教认为,人的行为不仅仅受思想所支持,其本身是有一种惯性做持续的。故必须以戒律,在行为上来“止恶防非”,才能真实地解脱生死轮回。这种持戒的作用,其实亦即在内心对某些“悪”性行为起到一种阻断作用。这主要是和“自誓”,以及发心有关,而非某种形式或仪式。一旦内心决定持某种戒律时,长期作用在潜意识中,方能在生命临终时起到救度心灵之作用。
(20)、相信很多人都会这么回答,再怎么努力求学,即便是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出社会还是要工作,还是会碰壁,再怎么优秀的人,出社会前期,都会被人看不起,瞧不起,也只有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实力,证明了自己不是空有虚名后才慢慢得到大家的认可。
2、笛卡尔的经典语录
(1)、当豪情只是劝我们去做可以缓行的事的时分,该当抑制本人不要立即作出任何判别,用另一些思惟使本人定必然神,直到工夫和歇息使血液中的心情完全安宁上去。
(2)、通常讲,哲学家的质疑与宗教家信仰是对立的。
(3)、普通人一旦和名人有了消费关联后,就容易对该名人变得“轻信”——书单
(4)、意志、悟性、想像力以及感觉上的一切作用,全由思维而来。
(5)、但笛卡尔不是没有信仰,只是他的信仰要求更纯粹,更真切,相对大多数人迷盲和泛滥的信仰而言。
(6)、人们常觉得准备的阶段是在浪费时间,只有当真正机会来临,而自己没有能力把握的时候,才能觉悟自己平时没有准备才是浪费了时间。——罗曼·罗兰
(7)、儒家所提倡的伦理学,讲“亲亲、尊尊”者,有其正面作用社会者,如亲属家庭之间,或部属上下级之间,会有一种稳定的联属关系存在,其实即为某种信约之存在。父母对子女的抚养,以及子女赡养父母,都是公共伦理上的,一种广义的信用关系。而这种稳定的伦理关系,对所有的社会成员,无疑都是必要的。但儒家“亲亲、尊尊”过度提倡后,却会使得社会成员各个以家族为单位来谋取私利,进而侵暴凌夺于他人,则是其负面之存在。如近日见诸媒体的,发生在“孔孟之乡”山东某地的苟晶高考名额被人冒名顶替事件,班主任柯老师二次将苟晶已考上大学的名额用自己女儿来冒名顶替。这种对自己女儿的爱可谓矣!而对于非自己亲生的学生苟晶来说,则其残忍亦可谓令人髪指哉!所以,儒家的这种“亲亲”理念之行,莊子就要批评说“虎狼,仁也”。
(8)、恨不得挂长绳于青天,糸此西飞之白日。——李白
(9)、在笛卡儿的论述中,“上帝是”与“我是”是有区别的。在我看来,这种区别与其说是字面上的,不如说是使用上的。如上所述,虽然笛卡儿也把“我存在”与“我是”并列来谈,甚至给人一种印象,好像他是用“我存在”来解释“我是”,但是实际上它们还是有区别的,而且这种区别是可以从他论述的方式,特别是从引文1前两句话到第三句话的过渡体会出来的。但是在“上帝是”和“上帝存在”这里,我们却根本看不到这样的过渡,因而一般体会不到它们之间明确的区别。在这种意义上说,“上帝是”和“我是”当然是有区别的。
(10)、佛教不言上帝或主,直指本质性问题,即言这个“我怎么安立?”,或怎么安我这个心。如《金剛经》说“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11)、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只不过是愈来愈发觉自己的无知。
(12)、《硅谷人脉王,LinkedIn创始人雷德·霍夫曼的创业史和16条人生经验》
(13)、《从打工皇帝到股票投资常胜将军——中国“巴菲特”段永平的制胜之路和21条投资金句》
(14)、⑤《论语·里仁》: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15)、简单地说,笛卡儿省略“是”以后的东西,乃是因为它们会涉及许多麻烦的问题,而且,它们并不是笛卡儿主要想回答的问题,“思”才是他要考虑的主要问题。这里,与思(考)相关的主要是思考“我是某种东西”,仅此而已,而这一问题的抽象就是“我是”。所以,完全可以肯定,引文1中第三句话的的确确是前两句话的继续,因而是它们的省略或抽象表达。
(16)、一个为情感所支配,行为便没有自主之权,而受命运的宰割。
(17)、意志悟性想象力以及感觉上的一切作用,全由思维而来。
(18)、还有些更深入的问题,诸如这个物质世界究竟是什么?到底有没有真实的物质世界?科学的发展越来越会说明,所有的这些物质的,其实都是某种“场效应”如梦幻之存在。
(19)、当我能够真正的思考,我就真正的活在当下,活在此时此刻。
(20)、④“由旬”是印度计里程之单位,按照《佛教大辞典》即帝王一日行军之路程,约四十里或三十里,则现代计量相当于160万公里,
3、笛卡尔金句
(1)、当然,誓言所代表的契约精神不仅仅是体现在吏治上,各个方面,盟约会面,合作合同,一切人生世间重大事件,诸如婚姻、就职等,都应该有一种誓言契约精神贯穿其中。而誓言契约亦即指纯粹之信。
(2)、而纯善纯信,至真至美,亦只在柏拉图式的理想国①才有可能会存在。
(3)、原发期刊:《《哲学研究》》2001年第04期第33-40页
(4)、从1619年读了开普勒的光学著作后,笛卡儿就一直关注着透镜理论;并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参与了对光的本质、反射与折射率以及磨制透镜的研究。他把光的理论视为整个知识体系中重要的部分。
(5)、读杰出的书籍,有如和过去杰出的人物促膝交谈。
(6)、这里,笛卡儿明确阐述了他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思想是与我不可分割的属性,从而正面论证了思维的重要性。然而十分显眼的是,虽然他在这里再次提到上述引文中的第三句话,但是却明确强调“我是一个在思维的东西”,并且进一步问“是一个什么东西”、“是什么”等问题。如果我们接着笛卡儿的论述往下走,就会看到,他还不断地在问:“我究竟是什么呢”(同上书,第27页),“什么是一个在思维的东西呢”(同上),并且通过自己的论证说明“比以前稍微更清楚明白地认识了我是什么”(同上书,第28页)。在这样的背景下,难道我们还能够说,笛卡儿谈论的是存在吗?我认为,笛卡儿主要谈论的乃是是,存在乃是关于是的一种解释,一种引伸的说法。用它来理解是,固然也是可以的,但是,我们不能忘记,笛卡儿主要是谈论思考,因而谈论的主要的问题是对“我是某种东西”的理解,因为这是人们直观、简单、经常的思考方式,至少在他看来是这样。
(7)、名人的弟子可不一定能成为下一个名人。——白鸟士郎《龙王的工作!》
(8)、可想机会都是给有准备的人,一点不假。有准备的人,早就准备好了,机会来了,二话不说,就去争取,去抢,是马不停蹄的去抢。他不会犹豫的,他就如诸葛亮一样,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9)、直观地说,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关于存在和本质的区别乃是从关于上帝的表述来的。一般来说,哲学家关于上帝的表述来自神学家,而神学家关于上帝的表述来自《圣经》。上帝告诉摩西的话“我是我之所是”乃是人们知道的关于“上帝是”的惟一表述。从这句话里,人们知道,上帝是什么就是什么,换句话说,人们仅仅知道“上帝是”,因为他说的那个“我之所是”仍然仅仅表明“上帝是”。神学的讨论是从相信出发的,关于上帝是不能怀疑的。因此,根据这个“上帝是”,既不能随便说上帝是什么,又要相信有这样一个上帝,因此这个“是”就成为上帝惟一独特的性质。此外,神学家们还必须从这里出发论证上帝的至高无上性、无缺性、全知全能性,等等。因此,必须对这个“是”作出区分。区分的结果就是存在与本质的统一。比如,中世纪著名神学家和哲学家托玛斯·阿奎那认为,“他之所是”是上帝合适的名字。他说:
(10)、有说笛卡尔的世界观是属于“二元论”的。但笛卡尔既是个普遍怀疑论者,却也是一个虔誠的天主教徒,他既认为宇宙中共有二个不同的实体,即思考(心灵)和外在世界(物质)。“两者本体都来自于上帝,而上帝是独立存在的”。
(11)、能够使我漂浮于人生的泥沼中而不致陷污的,是我的信心。——但丁《名人名言》
(12)、刚开始大家出社会,其实都是一样的,不论努力求学的好,还是差,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碰壁,遭人看不起。所以大家都明白,出社会后,靠的是方方面面的能力,即便有天纵之才,即便名牌大学毕业的,同样也会有人找不到工作,所以运气加各方面能力才是终的王道,也就是适者生存。
(13)、他反对经院哲学和神学,提出怀疑一切的“系统怀疑的方法”。
(14)、就像禅宗人整天在参“念佛是谁?”一样,有一种疑情在,要一直要参究寻问,而不是像佛教净土宗人那样,单纯地相信佛所说真实不虚,老实地持念“南无阿弥陀佛”一样。
(15)、而十松以为,笛卡尔重要的贡献应该是他所建立的一种思考模式,有四个原则:
(16)、笛卡尔生世曲折坎坷,一生未婚,无儿无女,倍受各种辛酸苦楚,但他对人类文明所作贡献却是巨大的!各种方面,哲学、数学、物理,一般认为他主要是在解析几何方面。著名的即所谓“心型曲线”(笛卡尔情书),函数:
(17)、意思是:“我可以确定的事就是我自己思想的存在,因为当我怀疑其他时,我无法同时怀疑我本身的思想”。
(18)、当感情只是劝我们去做可以缓行的事的时候,应当克制自己不要立刻作出任何判断,用另一些思想使自己定一定神,直到时间和休息使血液中的情绪完全安定下来。
(19)、记得前一段时间看过一部电影叫《宠爱》,相信养过宠物的人,看得都很感动,在电影院里,看到很多小姑娘都看哭了,流泪了。说明什么?说明这些小姑娘,她们都懂得,动物是很聪明的,特别是家养的宠物。
(20)、读好书,有如探访著书的先贤,同他们促膝谈心,而且是一种精湛的交谈。
4、笛卡尔有名的一句话
(1)、他在该校学习8年,接受了传统的文化教育,学习了古典文学、历史、神学、哲学、法学、医学、数学及其他自然科学。他学习到了数学和物理学,包括伽利略的工作。但他对所学的东西颇感失望,因为在他看来教科书中那些微妙的论证,其实不过是模棱两可甚至前后矛盾的理论,只能使他顿生怀疑而无从得到确凿的知识,惟一给他安慰的是数学。
(2)、有一种情况为衰世所常见者,即老子所言“忠信之薄”,人与人之间互相设防。原本融洽的人际关系便容易地受到某些事物影响而降低,甚至是一个特别的数字,或一个莫名的心理暗示,亦会导致人们不再信任,互相猜忌。人与人之间只徒剩下属于权谋术的勾心斗角和尔虞我诈。一旦社会进入这样的状况,或人际关系陷入这种境态,就变得无可救药,呜呼哀哉!
(3)、《从河南高考状元到耶鲁首位华人校董: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的传奇经历和37条投资创业哲学》
(4)、《从小镇青年到亿万富豪,Airbnb创始人布莱恩·切斯基的成长史》
(5)、巨著大可是名人 但名人有的只是人缘 人缘不好 再好的也会贬称垃圾——艾筱桾
(6)、他的哲学与数学思想对历史的影响是深远的。人们在他的墓碑上刻下了这样一句话:“笛卡尔,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第一个为人类争取并理性权利的人。”
(7)、佛教对于这种心理层面的分析详尽。涉及现代心理学所说的潜意识(佛教称“末那识”),以及心理学不涉及的神识(神识为世人通常之说,佛教则说阿赖耶识)。
(8)、读完笛卡尔的名言,虽然不足二十个字,却十分的有道理,有说服力,富有哲理,让人读完如梦初醒,人生很多时候所造成的危害,都是因为犹豫不决带来的。我么不妨借着笛卡尔这段语录,好好深入分析一下,反省一下。
(9)、以人类的觉知性总是有限度的。所以,幽冥莫测者似乎总是存在于某处。故多数时候,人们不得不先验地,用一些常识或假定来进行比量研究,通过演绎法推理论断之。而怀疑者即始终存在。
(10)、IsaacBeeckman Source:Google
(11)、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日日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皆被明日累,明日无穷老将至。晨昏滚滚水东流。今古悠悠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文嘉
(12)、与“信”字相近之字是“念”字。“念”字从“今”,从“心”,即言当下之心。故言“信念”者,即言指当下内心所信者。
(13)、在笛卡儿的探讨中,我们看到,容易令人迷惑和产生问题的地方乃是是和存在的区别。无论是关于上帝与其他事物的区别,还是关于本质和存在的区别,实际上都与是和存在的区别有关。根据引文2和笛卡儿的思想是清楚的。因此,我们理解的困难显然主要不在“我思故我是”这句话本身,而在于涉及到上帝以后。如果不谈论上帝,大概也就不用区别存在与本质,因此也就不用有那么多相关的讨论,也就不用区别是与存在了。问题是,在笛卡儿那里,谈论上帝,甚至以上帝为出发点,已经成为哲学传统,因此他不得不谈论,必须谈论。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我们倒是应该考虑一下,从上帝出发,为什么就一定会涉及到存在和本质的区别呢。
(14)、而十松所指出者,即临当关键时刻个人内心之信念,此重要!
(15)、引文2:在我有上述这些想法之前,我先要重新考虑我以前认为我是什么……那么我以前认为我是什么呢?毫无疑问,我想过我是一个人。可是一个人是什么?我是说一个有理性的动物吗?当然不;因为在这以后,我必须追问什么是动物,什么是有理性的,这样一来我们就将要从仅仅一个问题上不知不觉地陷入无穷无尽的别的一些更困难、更麻烦的问题上去了,而我不愿意把我剩有的很少时间和闲暇浪费在纠缠这样的一些细节上。(同上书,第24页)
(16)、1644年,笛卡尔发表了他的系统著作《哲学原理》,这部书不仅包括他已经发表的思想,而且论述了他的物理学理论,还包括过去未发表的《世界》一书的内容。
(17)、仅仅是具备出色的智力是不够的,注要的问题是如何出色地使用它。
(18)、说到这里,如果你对以上的回答不是很满意,我们不妨一起来读一下笛卡尔很经典的名言,道出了许多人的大危害,一针见血,很现实!文字如下:
(19)、飞机失事,有许多偶然的原因,碰巧机翅断了却还能顺利返回,当事人或不了解其中的缘故,自然会牵扯某种神奇感应上。这里,关键的还是“信念”,特别是“念”字指当下心里所缘系者。如果在极其危难的时刻,某人还能系念一处,或准提菩萨,或观音菩萨,或阿弥陀佛,甚或上帝天主,真主安拉,都可以,但一定要全神贯注,即使在千钧一发之际。
(20)、《孔子家语》记载孔子品评其弟子,评到顔回时,说顔回什么都很好,只是过于讲信,“信而不能反”。言外之意,孔子本人所言之“信”是可以反覆的。所以,《史记》记孔子周游列国时会有“过蒲背盟”这件事发生。而后来列朝列代威权统治者们不断地神话封圣孔子,有言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者,实即为效仿孔子此种威权统治者,要不择手段地奴役人民罢了。
5、笛卡尔说的话
(1)、我们更能看出,不管多么伟大的圣贤,大智者,也会有人说反话去攻击他们。这就是人类的丑陋,人心的丑陋。很多人都喜欢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认为这个人怎么样。我们很多人从来都不会这样,要先讨论别人之前,要先自论,我是谁?我够不够资本去讨论别人。这句话也是吕不韦的一句名言,在这里也送给大家,“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2)、深层的系念,坚固的信仰,即能让人心灵得到拯救,这才重要!而《普门品》所言临当被杀害时“念彼观音力,刀寻段段坏”意义亦正在此。至于观世音菩萨称“灵感观世音”,具体讲灵感感应究竟怎么回事?即不太好说。佛经中与此等处,说得多的是所谓“不可思议”。
(3)、真正有智慧的人,他只会在旁边听着,看着,而不是站出来给大家讲大道理,不到万不得已,他们不会公众开口发言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因为他们也深深懂得,智者寡言,言多必失。因为人的知识是无法得到满足的,所以不管说什么话,都有有人找到茬。
(4)、佛教教理上则多言一“惑”字,迷惑之“惑”。
(5)、有些属于名言上容易陷入悖论者,即如此句“毫无分别推求之念者”。推求,即演绎推理,相对要待心理意识相当成熟者,方可言演绎推理,而大多数动物不具备此种高级思维能力。而“分别”者,岂可无乎?五识,眼、耳、鼻、舌、身,离开了分别又如何能起作用呢?另外还存在所谓“遍行意识”者,与五识同时俱起者,此种皆有分别作用之在,只是相对比较微细,刹那之间起作用者。
(6)、▲图片五清代画家绘(孔子课徒图)图源:网络
(7)、绝不承认任何事物为真,对于我完全不怀疑的事物才视为真理
(8)、《从1000美元摆地摊卖鞋到执掌千亿市值商业帝国:耐克创始人菲尔·奈特的创业传奇和十大创业心得》
(9)、1岁多时母亲患肺结核去世,而他也受到传染,造成体弱多病 。母亲去世后,父亲移居他乡并再婚,而把笛卡尔留给了他的外祖母带大,自此父子很少见面,但是父亲一直提供金钱方面的帮助,使他能够受到良好的教育,追求自己的兴趣而不用担心经济来源问题。也因此养成终生沉思的习惯和孤僻的性格。
(10)、任何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无法可想的事是没有的。——爱迪生
(11)、时间不偏私,给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时;时间也偏私,给任何人都不是二十四小时。——赫胥黎
(12)、伊斯兰教之“万物非主,唯有真主”,和天主教或耶稣教一样,都是在讲谁是主宰者。佛教则不承认有一个这样的主宰者,而将一切现象界的所有归之于各种因缘之凑合,条件因缘成熟了,就自然有这一切。这背后并没有一个发号司令的主宰者,如果硬要说有,则说一个“理”字,道理上存在着,佛经中以比喻说,如果有人用镜子(阳燧)来取火,只要有太阳出来,又有干草,举镜子照之,自然就能发火起焰。这个道理普遍存在,那里都一样,只要条件具足即可。
(13)、在笛卡儿的哲学著作中,虽然他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进行了许多论述,但是他主要的成就并不是他关于上帝的论证,而是他关于“我是”的论证。因此“我是”乃是我们考虑的重点。我们既然看到上述差别,自然就会说,“我是”与“上帝是”的意思是不一样的。因为,“我”与上帝是不同的,乃是上帝以外的东西,因此在“我”的身上,存在与本质是相区别的,“我”的存在与本质或本性并不在于我自身的是,而是需要有其他的说明。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引文引文2和引文3的论述是不应该有什么理解上的问题和歧义的。特别是对于引文1中从前两句话到第3句话的过渡的理解,也是不应该有什么问题和歧义的。
(1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15)、如果我比笛卡尔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的缘故。——牛顿
(16)、所有的好书,读起来就像和过去世界上杰出的人们的谈话。
(17)、他认为上帝是有限实体的创造者和的原因。
(18)、另一个问题,即哲学家常所纠结者,到底是“唯物”?还是“唯心”?
(19)、我们应该时常进行彻底的检查,没有遗漏任何东西
(20)、生活的情况越艰难,我越感到自己更坚强,甚而也更聪明。——高尔基
(1)、即便我们已经现量获得某种数据或影像时,也要存在着一些疑虑。这些数据的获得,过程或许有缺陷,采样有没有被污染?影像会不会是虚幻的?等等。后,亦只能是一个可信程度的问题。
(2)、引文1:可是我怎么知道除了我刚才断定为不可靠的那些东西而外,还有不能丝毫怀疑的什么别的东西呢……难道我不是什么东西吗?可是我已经否认了我有感官和身体……难道我就是那么非依靠身体和感官不可,没有它们就不行吗?可是我曾说服我自己相信世界上什么都没有,没有天,没有地,没有精神,也没有物体;难道我不是也曾说服我相信连我也不存在吗?绝不是这样;当我谈论这些事情的时候,我是可靠的。可是有一个我不知道是什么的强大的、狡猾的骗子,他总是用尽一切伎俩来骗我。因此,如果他骗我,那么毫无疑问我是;而且他想怎么骗我就怎么骗我,只要我思考我是某种东西,他就绝不会使我什么都不是。所以,在对上面这些很好地加以思考,同时对一切事物仔细地加以检查之后,后必须做出这样的结论,而且必须把它当作确定无疑的,即我是(Egosum),我存在(egoexisto),这个我常常说出或在心里想到的命题必然是真的。(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集》,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23页。其中几处有修改,参见Descartes:Meditationen,FelixMeinerVerlag1972,S.Descartes:MeditationesDePrimaPhilosophia,LibrairiePhilosophique,J.VRIN,1978,p.25)
(3)、《从小作坊到15亿美元资产: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的传奇一生和28则成功启示》
(4)、所以,只要是有心灵觉知者,任何时候都应该是在分别意识(或潜意识)之中的。即便是在睡梦或昏迷(眠位),潜在的意识分别还依然存在。所以,无论是深睡或昏迷者,终究还是能被外界刺激唤醒的。区别于失念的状态,佛教说的“现量境”是某种境界,是清明的,而非无记或失念的,所以称“现量境”。但这样的境界,对于所有人来说,应该都是从不曾体验过的。
(5)、《高僧传》记载许多这样的故事,比如东晋时高僧法顕从西天取经回国,乘船遭遇风暴,因念观世音菩萨名号平安得渡等。⑦
(6)、他还是西方现代哲学思想的奠基人之是近代唯物论的开拓者,提出了“普遍怀疑”的主张。他的哲学思想深深影响了之后的几代欧洲人,并为欧洲的“理性主义”哲学奠定了基础。
(7)、《明星风投家、畅销书作者、硅谷思想家、斯坦福老师:不走寻常路的彼得·蒂尔和他的27条商业哲理》
(8)、在这一章中,他还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动量守恒定律:物质和运动的总量永远保持不变。笛卡儿对碰撞和离心力等问题曾作过初步研究,给后来克里斯蒂安·惠更斯的成功创造了条件。
(9)、丁福保《佛学大辞典》对“现量”的解释是:向色等诸法,现实量知其自相,毫无分别推求之念者。五识之缘五境,与意识之与五识共缘者,与五识同时起者,又在定中之意识与第八之缘诸境,均为现量。
(10)、所以说。笛卡尔很经典的名言,道出了许多人的大危害,一针见血,很现实!大家对这段名言有什么新的看法?或是更高的见解呢?不妨说出你的想法,在下方跟大家一起讨论吧!或是觉得这句名言值得让更多人看到,不妨动一动你的手指,分享点赞收藏下,这也是启路文学大的动力!
(11)、1621年笛卡尔退伍回国,时值法国内乱,于是在1622年,时年26岁的笛卡尔变卖掉父亲留下的资产,用4年时间游历欧洲,其中在意大利住了2年,随后于1625年迁住于巴黎。因为在当时的法国教会势力庞大,不能自由讨论宗教问题。
(12)、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笛卡儿有许多关于上帝的本质和上帝的存在的讨论。他明确指出,“上帝的存在不能同他的本质分开”(同上书,第70页),除了上帝以外,他不知道还有什么东西的“存在是必然属于它的本质的”(同上书,第72页)。因此,“存在性和上帝是不可分的”(同上书,第70页)。也就是说,在一般事物,本质和存在是分开的。而在上帝这里,本质和存在是不分的。针对反对者的一些质疑,特别是像“三角形的存在和本质如何分开”这样的质疑,笛卡儿有如下一段解释:
(13)、笛卡尔对知识体系进行了重建,提出通过人类的理智和大量的探讨和实验人类可以解释世界和人生。他的思想建立在直觉和推论基础之上。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笛卡尔的经典语录精辟11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