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浮于事下一句词语是什么精辟117条

人浮于事

1、人浮于事的意思

(1)、“人浮于事”原为“人浮于食”,语出《礼记坊记》其中有句“君子辞贵不辞贱,辞富不辞贫,则乱益亡。”注称:“食谓禄也,在上曰浮,禄胜己则近贪,己胜禄则近廉。”

(2)、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旧时指一般人犯错误是难免的。

(3)、(出自)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六十二回:“师爷的席面是看得见的东西,再要来一个撞席的,便就僧多粥薄,相公就不够吃了。”

(4)、(示例)我一直认为文山会海是人浮于事的公司作风表现之一。

(5)、出处:西汉戴圣《礼记坊记》:“故君子与其使食浮于人也,宁使人浮于食。”

(6)、凡是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单位,都应精兵简政,以节约行政开支。

(7)、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信:信用;其:那;可:可以,行。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指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8)、尊重需求未获满足者会很爱面子,或是很积极地用行动来让别人认同自己,也很容易被虚荣所吸引。他们会利用暴力来证明自己的强悍,或者努力读书让自己成为医生、律师来证明自己在这社会的存在和价值,富豪们会为了自己名利而赚钱或是捐款。激励措施:公开奖励和表扬,强调工作任务的艰巨性以及成功所需要的高超技巧,颁发荣誉奖章、在公司刊物发表文章表扬、优秀员工光荣榜。

(9)、因此,引文的意思是:所以君子与其让所得的俸禄在自己的才能之上,不如(宁可)让自己的才能在所得的俸禄之上。

(10)、大量资金投入人浮于事,功能紊乱的政府部门,并希望公共服务会因此得到改良。

(11)、这句话的大意是说,俸禄和职位超过了自己的能力和奉献,那就是类似于贪污;自己的能力和贡献超过了俸禄和职位,就可称得上廉洁。因此,古时候的“君子”宁肯让自己能力超过俸禄,也不愿俸禄超过自己的贡献和能力。

(12)、  我在街道拐角处等绿灯,这时,一个母亲骑着电动车驶过来,后座上坐着一位七八岁的小女娃。只听妈妈说,“你再这样,妈妈就不喜欢你了!”女儿委屈地嘟起了嘴。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看,这位母亲不肯给女儿以稳定的安全感,而是随时可能用“你不乖,我就……”的话来给孩子制造紧张情绪。孩子在安全方面会有匮乏感,如果孩子带着这种匮乏感长大,内心就会永远留下一个巨大的洞需要填补,为以后的不幸福打下了伏笔以及难以疗愈的伤痛。

(13)、如果每个人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就可以全部用自己的力量。

(14)、这个词解释起来有点点复杂,而且不太适合形容你们学生哦!

(15)、如果把“人浮于事”解释为“人浮在事务上面”,就是“人少”而“事多”了,正好和“人浮于事”要表达的意义相反。

(16)、(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

(17)、地处鲁中、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中国工商银行莱芜市分行,经济环境较差,长期粗放型经营遗留的问题较多,分行机构臃肿,人浮于事问题突出,面对挑战和机遇,进一步加快现代银行制度建设,着力推进组织变革,对于实现莱芜工商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显得重要而紧迫。

(18)、(例子)僧多粥少的企业,也不会让有本事的人下岗。

(19)、 人多嘴杂 杂:杂乱,多种多样。谈论的人多,说法多种多样。也指在场的人多,七嘴八舌。

(20)、(水哥转评)今天看到一篇聊天的内容,挺能解释上面这段话的。某人跟一个退休的公务员聊了一会天,他说,现在农民不错了,每月还有几十块钱拿拿,过去什么都没有。某人说:你退休拿多少钱?他说:七千不到,某人说:你凭什么拿这么多?他说:我是退休啊。某人说:那农民就不是退休吗?他说:农民退什么休,也没参加工作。某人说:难道农民种地不是工作吗?是他们辛辛苦苦生产了粮食,养活了全国人民,他们才是真正的工作人员,对一个国家来说,农民是不能缺少的,而你们这些人,我觉得消减些都无所谓,甚至社会会更和谐,老百姓负担更轻!政府和企业一样,如果人浮于事,就没有俸禄可言,还不如农民。古之常规,今之法则。

2、人浮于事下一句词语是什么

(1)、 人才济济 济济:众多的样子。形容有才能的人很多。

(2)、我们不能容忍也负担不起人浮于事、设备闲置的状况。

(3)、古代以粮食的石数计算俸禄,所以称之为“食”。“浮”指超过。这句话的大意是说,俸禄和职位超过了自己的能力和奉献,那就是类似于贪污;自己的能力和贡献超过了俸禄和职位,就可称得上廉洁。因此,古时候的“君子”宁肯让自己能力超过俸禄,也不愿俸禄超过自己的贡献和能力。后来,“人浮于食”变成了“人浮于事”,含义也有了一些改变。现在泛指:人员配置过多,或者岗位职责不明晰,工作效率低下的病态组织机构。

(4)、 人存政举 旧指一个掌握政权的人活着的时候,他的政治主张便能贯彻。

(5)、因此君子相对于俸禄的等级高于人的才德,宁愿人的才德高过所得俸禄的等级

(6)、然而,真正的问题是,企业如何看待这些中层管理者,以及所有的知识工作者。中层管理者真正的问题是,他们没有自己明确的目标,只是高级“执行者”,执行的是被指派给自己的任务。换句话说,他们还是没有把经营自己掌管的资源创造绩效当作自己的任务和使命,而只是“代人”掌管而已。正因为这样,当没有明确的指令的时候,就成了“人浮于事”,而到了需要他们紧急做判断和决定的时候,却又无法决断。

(7)、管理部门认为办公室人浮于事,于是裁去了三名级别低的打字员。

(8)、这次机构改革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人浮于事的问题,提高办事效率。  

(9)、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坊记》:“故君子与其使食浮于人也,宁使人浮于食。”

(10)、 唐孔颖达《礼记正义》注:“食,谓禄也;在上曰浮。禄胜己,则近贪,己胜禄,则近廉。”一食,就是俸禄;超出其上,叫浮。待遇和官职超过了自己的能力和贡献,那就类似贪污;自己的能力和贡献超过了待遇和官职,那就等于廉洁。所以古代的“君子”不让自己“食浮于人”,而宁可“人浮于食”。

(11)、“人浮于事”,原作“人浮于食”。出自《礼记·坊记》:故君子与其使食浮于人也,宁使人浮于食。

(12)、(释义)浮:超过。原指人的才德高过所得俸禄的等级。后指工作中人员过多或人多事少。

(13)、(1)这次机构改革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人浮于事的问题,提高办事效率。

(14)、(例子)我一直认为文山会海是人浮于事的公司作风表现之一。

(15)、虽然时下人浮于事,只要你是千里马,就不怕没有伯乐。

(16)、“人浮于食”后来变成了“人浮于事”,一字之差,意义却完全不同了。“人浮于事”是说人员超过了工作的需要,形容人多事少。

(17)、(示例)如果能够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我们的国家就会发展得更快。

(18)、《礼记·坊记》:“孔子说:‘如果人人都像君子一样,宁愿推掉富贵,安贫乐道,那么天下就不会出什么乱子了。如果所拿的俸禄超过自己的付出,着了类似于贪污,只有付出超出了该得的俸禄,才能称得上廉洁。因此,君子宁肯少拿俸禄,使自己付出超过俸禄。’”

(19)、缺点表现在企业的组织管理行政化,生产经营脱离市场,浪费严重;人浮于事,层层管理,生产成本加大,亏损严重;设备老化,技术发展缓慢,生产落后。

(20)、(出自)西汉·刘安《淮南子·兵略训》:“若乃人尽其才,悉用其力。”

3、人浮于事什么意思

(1)、(成语故事)西汉时期,戴圣在《礼记》中讲述才能与俸禄的关系:俸禄和职位超过自己的能力和贡献,那就类似贪污;自己的勇力和贡献超过了俸禄和职位,就近似于廉洁。因此君子宁肯让自己浮于俸禄之上,也不愿让俸禄浮于自己能力之上。

(2)、“人浮于事”由“人浮于食”转化而来,出自《礼记·坊记》,表示君子让自己的才能在所得的俸禄之上的廉洁追求。

(3)、机构臃肿,人浮于事,这种状况必须彻底改变。亦作“人浮于食”。

(4)、清朝作家张春帆的《宦海》第九回有“人浮于事”这个成语:“李参戎赶到广东,不料两广总督毕制军呜呼哀哉了,后任的总督富制军叫他仍回广西去。只得垂头丧气回到广西。广西巡抚吴方伯说:“你是广东咨调过去的,为什么又回来?也罢,我给你一个咨文,把你咨到广东去就是了。”李参戎不日又到广东,拿了咨文,去见两广总督富制军。富制军冷笑一声道:“怎么你们那边的人员要到我们这里来当差,不是怪事吗?老兄还没有晓得这里的情形,实在是人浮于事,安插不来,老兄是广西人员,自然还是回到本省去为是。”

(5)、(7)现在百业萧条,人浮于事的现象很严重。

(6)、吴老师,“人浮于事”是形容世事如大海,所有人都飘浮在各种事务上吗?

(7)、◎十四元一月的.小学教员也是人浮于事!在益州的时候,我们想像社会是多么广大,现在为你的事情我跑了几天,才知道社会是窄狭到不堪,你想钻进一个头去,真不容易。

(8)、 人欢马叫 人在呼喊,马在嘶鸣。形容一片喧闹声。

(9)、动不动就受到诽谤,名声也随之收到影响。被安排在不重要的职位,是理所当然的事。

(10)、中国的企业是人浮于事,但在海尔的国际发货中心,情况显然不是如此。

(11)、如今工厂本来就人浮于事,还有人千方百计往里调,你说咋办?

(12)、(5)我一直认为文山会海是人浮于事的公司作风表现之一。

(13)、如今工厂本来就人浮于事,还有人千方百计往里调,你说咋办。

(14)、中国的企业是人浮于事,但在海尔的国际发货中心,情况显然不是如此。

(15)、但“人浮于食(人的才能和贡献在俸禄之上)”转为“人浮于事”之后,“浮”的“在上”的原义并没有保留,而是变成“多于”的意思了。

(16)、我们精简了一些人浮于事的部门,砍掉了一些纯属因人设事的机构。

(17)、一些机构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只因机构中的许多人把大量时间浪费在优先级别较低的项目上。

(18)、成语造句:老兄还没有晓得这里的情形,实在人浮于事,安插不来。(清张春帆《宦海》第九回)

(19)、我们精简了一些人浮于事的部门,砍掉了一些纯属因人设事的机构。       

(20)、这样一来“人浮于事”就是“人多而事少”的意思了,按常理来说,在这种状况下,公司就应该考虑“裁人”了。

4、人浮于事造句

(1)、因此,这个成语中的“浮”这个词,很难按我们通常理解的字面义去解释。那么,这个“浮”字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2)、(出自)西汉·戴圣《礼记·坊记》:“故君子与其使食浮于人也,宁使人浮于食。”

(3)、“人浮于事”原为“人浮于食”,语出《礼记坊记》其中有句“君子辞贵不辞贱,辞富不辞贫,则乱益亡。”注称:“食谓禄也,在上曰浮,禄胜己则近贪,己胜禄则近廉。”

(4)、我一直认为文山会海是人浮于事的公司作风表现之一。

(5)、近义词:投闲置散、 粥少僧多、十羊九牧、僧多粥少、 杯水车薪

(6)、如果每个人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就可以全部用自己的力量。

(7)、 人才辈出 辈出:一批一批地出现。形容有才能的人不断涌现。

(8)、 人不知,鬼不觉 形容事情做得很秘密,没有被人发觉。

(9)、工厂人浮于事,很多人不干活白拿钱,拿钱的也不出力。

(10)、对公务员经常报道的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人浮于事。我是相信积极的改革跟重组是受人欢迎的。

(11)、如果每个人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全部用自己的力量就可以。

(12)、(出处)西汉·刘安《淮南子·兵略训》:“若乃人尽其才,悉用其力。”

(13)、(典故)故君子与其使食浮于人也,宁使人浮于食。《礼记·坊记》

(14)、各级专业人员被委以“经理”职务,说明他们有能力,有才干。而真正能够发挥他们才干的,是赋予他们责任和权力来经营他们所掌管的资源,特别是人力资源,去创造企业绩效。同时,对于中层管理者来说,如果他们不能把真正的责任和权力交还给具体执行者——同样也是知识工作者,却要自己把控一切,也就会犯同样的错误,造成自己负责的领域里的“人浮于事”和无人负责的局面。

(15)、  有些家长给我讲述她和孩子交流中的烦恼时,我静静地倾听完以后,往往有这么一个感受,就是妈妈和孩子之间其实是说不到一起的,是无法沟通的,两个人的谈话中各自关心的东西不在一个频道上,家长眼里只看到一件一件的事情本身,所以一心想把事情解决掉,而孩子呢,ta的感受由于家长的忽视而无法流动,委屈的诉说没有找到倾听的耳朵,委屈的情绪自然也无人肯认同和接受,所以母子之间的谈话就这样谈崩了。

(16)、 人多手杂 指动手的人多。也只人头杂的场合,东西容易散失或丢失。

(17)、跟据《礼记正义》的解释,这句话中的“食”是俸禄,“浮”是在上。因为“俸禄超过了自己的才能和贡献就近于贪了,自己的才能和贡献超过了俸禄则近于廉了”。

(18)、虽然时下人浮于事,只要你是千里马,就不怕没有伯乐。

(19)、(近义词)投闲置散、粥少僧多、十羊九牧、僧多粥少

(20)、 人定胜天 人定:指人谋。指人力能够战胜自然。

5、人浮于事,事浮于人的意思

(1)、需求层次理论有两个基本出发点,一是人人都有需要,某层需要获得满足后,高一层需要才会出现;二是在多种需要均未获满足时,首先满足迫切需要;该需要满足后,更高需要才显示出其激励作用。

(2)、(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含贬义

(3)、  这是人本主义科学的一个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于亚伯拉罕·马斯洛1943年提出。他指出,人类的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4)、人浮于事的问题如不解决,各种社会乱象恐将层出不穷。

(5)、(例子)如果能够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我们的国家就会发展得更快。

(6)、原来“人浮于事”是由“人浮于食”转化来的。

(7)、例句:老兄还没有晓得这里的情形,实在人浮于事,安插不来。(清张春帆《宦海》第九回)

(8)、人浮于事作谓语、定语、宾语,浮,指超过,简单来说就是指人多事少。

(9)、这次机构改革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人浮于事的问题,提高办事效率。

(10)、《礼记·坊记》:“子云:‘君子辞贵不辞贱,辞富不辞贫,则乱益亡。故君子与其使食浮于人也,宁使人浮于食。’"

(11)、(近义词)投闲置散、十羊九牧、僧多粥少、杯水车薪

(12)、(近义词)投闲置散、十羊九牧、僧多粥少、杯水车薪

(13)、五种需要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但次序也有例外。

(14)、安全需求未获满足者感到自己对身边的事物受到威胁,觉得这世界是不公平或是危险的,是“恶”的,因而紧张、彷徨不安。一个孩子在学校被同学欺负、受到老师不公平的对待,就开始不相信社会,且不敢表现自己、不敢交朋友,借此来保护自身安全。一个成人如果工作不顺利,薪水微薄,养不起家人,会变得自暴自弃,通过酗酒、吸烟来寻找短暂的安逸感。如果发现工人属于此类,激励措施可以是强调规章制度、职业保障、福利待遇,提供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退休福利。

(15)、(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

(16)、(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

(17)、 第一层次:生理需要包括呼吸、水、食物、睡眠、生理平衡、分泌、性。如果这些需要(除性以外)任何一项得不到满足,人的生理机能就无法正常运转,生命就受到威胁。在这个意义上说,生理需要是推动人的行动首要的动力。马斯洛认为,只有这些基本的需要满足后,其他需要才能成为新的激励因素,而这时,这些已满足的需要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

(18)、(出处)唐·韩愈《进学解》:“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投闲置散,乃分之宜。”

(19)、  对这个理论的通俗理解是:人若是同时缺乏食物、安全、爱和尊重,那么对食物的需求量是强烈的,其它需要则显得不那么重要。这时人的意识几乎全被饥饿所占据,所有能量都要用来获取食物填饱肚子。在这种极端情况下,人生的全部意义就是吃,其它什么都不重要了。只有吃饱肚子,人才能从生理需要的控制下解放出来,才可能出现更高级的需要。

(20)、管理部门认为办公室人浮于事,于是裁去了三名级别低的打字员。

(1)、(示例)我一直认为文山会海是人浮于事的公司作风表现之一。

(2)、社交需求未获满足者因为没有感受到身边人的关怀,而认为自己没有价值活在这世界上。一个的青少年如果没有受到父母的关怀,会认为自己在家庭中没有价值,所以在学校交朋友会无视道德观和理性地积极地寻找朋友或是同类。激励措施:提供同事间社交往来机会,支持与赞许员工寻找及建立和谐温馨的人际关系,开展有组织的体育比赛和集体聚会。 

(3)、在这人浮于事的年代,初出茅庐者切忌好高骛远,以免高不成低不就。

(4)、生理需求未获满足者什么都不想,只想让自己活下去,思考能力、道德观明显变得脆弱。当人极需要食物时,会不择手段地抢夺食物。人民在战乱时,也不会排队领面包。如果一个企业中的工人为报酬而工作,宜以生理需求来激励下属,激励措施可以是增加工资、改良劳动条件、给予更多的业余时间和工间休息、提高福利待遇。

(5)、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联合技术公司还是个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年年亏本,表现欠佳的大集团时代的遗留物。        

(6)、(出自)西汉·刘安《淮南子·兵略训》:“若乃人尽其才,悉用其力。”

(7)、(例子)十几年来,我一直是编外人员,这种投闲置散的安排,终于得到了改正。

(8)、(解释)和尚多,而供和尚喝的粥少。比喻物少人多,不够分配。

(9)、结果是,企业人浮于事,到处都是耍笔杆子的人。

(10)、由上述解释可以看出,这句话本是强调“廉以自守”的。

(11)、一般来说,某层需要满足了,就会向高层发展,追求更高层的需要就成为驱使行为的动力。相应的,获得基本满足的需要就不再是激励力量。

(12)、(例子)僧多粥少的企业,也不会让有本事的人下岗。

(13)、  已经到了吃晚饭的时候,朋友F却因为孩子没有按照她规定的时间完成作业,气恼地跟我说,“孩子一下午磨蹭不肯做作业,我打算惩罚他,晚上不打算给他吃饭了”。我愕然:一个母亲,居然没把孩子的吃饭看作头等重要的事,而是准备好好运用一下她的生杀予夺的权力,显然是在人的低层次的需求——生理需求上拒绝满足孩子,然而她一心指望孩子能爬到需求理论金字塔的顶上,可能么?当你用这样的方式对待孩子时,已经与爱无关了,这种处事方式体现的是家长对孩子的需求不能人性化地对待而简单粗暴地剥夺孩子的生存权。在以前的家长课堂中,我也讲过,母爱应该是无条件的爱,我们说母亲像大地一样,指的就是母亲会接受孩子的一切,而不应只给孩子有条件的爱或有所保留的爱。

(14)、把绩效出众的优秀人员分配到机会和成果上,让他们创造未来,而不是把他们浪费到问题、琐事和维持老一套上。然而,需要给予更多思考和关注的是中层管理的工作和组织:中间级别的扩张不仅带来了数量上的变化,还带来了中间管理职能在性质上的变化。

(15)、我们怎么能听凭这种人浮于事的现象继续下去呢。

(16)、(出自)西汉·戴圣《礼记·坊记》:“故君子与其使食浮于人也,宁使人浮于食。”

(17)、成语使用: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人浮于事下一句词语是什么精辟117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