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候知识
1、农谚及包含的物候知识
(1)、editebydaixiajiangnong
(2)、2月24日,由佛罗伦萨国家考古博物馆、罗马国家考古博物馆等20余家意大利国立博物馆联合举办的《文明之海——从古埃及到拜占庭的地中海文明展》在湖北省博物馆开展。
(3)、(物候知识):在大寒时节里,如果能多下雪,把蝗虫的幼虫冻死,这样来年的农作物就不会遭到虫灾,农作物才会丰收,农人们就可以丰衣足食了。
(4)、 更重要的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倾向于用物候指标来指示气候变化。人们通过物候重建了历史时期的气候,如竺可桢曾经通过一些标志性的植物重建了过去五千年中国气候的变化,发表了著名的《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一文。另一方面,世界各国的研究表明,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生物物候正在发生变化,但生物之间的反应速度并不一样,这或许会造成生物之间关系的失衡,引发更为严重的危机。关于全球气候变化对于物候的影响,目前仍然是学术界的热点区域。
(5)、本文题为《大自然的语言》,主要是讲物候现象,你能概括一下“物候”是什么吗?
(6)、物候知识:月亮“撑红伞”,是指无云或少云的夜晚,月亮戴有一明显的红色光轮,叫“月亮撑红伞”。此种现象表明大气不稳定,水汽、尘埃显著增多,而且质点较大,这是造成下大雨的有利条件,所以月亮“撑红伞”是下大雨的征兆。
(7)、[参考答案]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作为物候学的研究对象,物候就是指动植物等随着气候变化而在生长、发育、迁徙、繁殖等生命活动方面做出的反应。
(8)、九月间双季晚稻进入生长旺盛季节,需要水份较多,但这时我们东南沿海地区处在副热带高压的影响下,蒸发旺盛,天气晴朗,若这时天气湿热,雷雨阵阵,即所谓的“雷震秋”则可缓解旱象。这段时间是台风活动季节,因此“雷震秋”也是可能发生的,但如果这时候出现的是八月旱,则晚稻结穗直接受到影响。
(9)、说明事理有许多方法,如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引用等。试从课文中各找出一个例子,说说其作用。
(10)、⑵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11)、从芽萌动至花蕾伸出或幼叶分离为止。多数地方落叶果树要求日平均温度达5℃以上,土温达7到8℃时,经过10到15天才能萌芽,管理措施有:浇水,追肥,复剪,喷药,拉枝开角等。
(12)、阅读相关段落,体会课文说明事理的严密性,回答下列问题。
(13)、(说明)本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4)、⑴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15)、山川应物候,皋壤起农情。——出自唐·郑谷《咸通十四年府试木向荣》
(16)、二十四节气确立后,成为我国早的结合天文、气象、物候知识指导农事活动的历法。据公元前2世纪的《逸周书·时训解》记载,一年二十四节气,共七十二候。
(17)、“二十四节气”是古代中国人认知一年中时令、气温、降雨、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完整知识体系,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掌握农事季节的经验总结,是农耕文明的产物。
(18)、A项正确,“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出自张谓的《早梅》,意思是:“人们不知道寒梅靠近溪水而提早开放,以为那是经过冬天而尚未消融的白雪。”这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其升降温都较慢,所以近水的地方夏季温度较低、冬季温度较高,近水的地方温度高,早春的花先开放了,诗句体现了水对温度的调节作用。
(19)、果树在一年中,生命活动随季节变化呈现一定的规律称之为果树物候期。可分为营养期和休眠期。各个品种和树种的物候期都不同,了解、掌握果树的各个物候期,及其正常进行所需的内外条件是进行果树区域化规划和制定果树科学管理措施的重要依据。
(20)、由于富含冰晶的卷层云一般是雷雨天气入侵的先兆,所以当出现日晕和月晕的现象时,通常预兆着天气在短时间内便会发生改变,会有风雨降临。
2、物候知识
(1)、简介:潘建国,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古代文学研究室主任。
(2)、(物候知识):因为雨前必定闷热,而蝉闷热时候就会越叫越凶叫
(3)、● 根据这些物候相关的专业背景知识,以古诗词为载体常常成为常识命题的热点,比如下面这道往年试题就是如此:
(4)、时间:2017年3月25日14:30—16:30
(5)、如写大地“苏醒”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春回大地写得富有动感;
(6)、B 加粗生长:由于形成层细胞分裂分化和增大引起树干不断加粗,一般比加长生长开始晚,一般一年中在春梢停长和秋未有两次加粗生长高峰期。
(7)、(豆蝇云形容云很小,遮不住猛烈的阳光,晒得地上人们快要热死。)
(8)、(物候知识):农历五月十三是雨节,如果这一天下雨的话,那么这一年秋天谷子就会大丰收,谷子多的都没地方储存了,家家户户需要建新的谷囤。
(9)、“立夏雷唱歌,早稻害虫多”,表示立夏这天有雷雨,这年的早稻田虫害就比较严重。总之,通过节气物候的预警,可以使人们提前做好相应的防范,达到减灾防灾的目的。
(10)、C项正确,“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出自欧阳修的《戏答元珍》,意思是:“我真怀疑春风吹不到这边远的山城,已是二月,居然还见不到一朵花。”通常情况下,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摄氏度。而温度又是影响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故诗句体现了海拔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11)、例如:植物的冬芽萌动、抽叶、开花、结实、落叶;动物的蛰眠、复苏、始鸣、交配、繁育、换毛、迁徙等,均与节候有密切关系。非生物现象有始霜、始雪、结冻、解冻等。
(12)、 物候是指动物、植物、鸟类、天气等随季节变化的周期性自然现象。几千年来,人们在生产生活中注意到了生物现象与气候之间的关系,并且根据这些来安排农业活动,并终促使了物候学这一门科学的诞生。
(13)、(2)幼果发育期:伴随着新梢生长,幼果经授粉受精后也开始了体积膨大,时间约3到4周。主要是进行细胞的分裂,数量不断增加,是长成商品果的第一个关键时期。
(14)、时间:2017年2月24日至5月22日在湖北省博物馆持续展出
(15)、江天暑气自凉清,物候须知一雨成。——出自唐·吴融《秋事》
(16)、“语言”是人们传递思想感情的媒介和工具,大自然也有语言,即丰富的物候现象。像“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都是大自然与人类交流的语言。标题《大自然的语言》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浅显易懂,新颖别致,同时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启发性。
(17)、山川殊物候,风壤异凉暄。——出自唐·骆宾王《早秋出塞寄东台详正学士》
(18)、(物候知识):农历五月十三是雨节,如果这一天下雨的话,那么这一年秋天谷子就会大丰收,谷子多的都没地方储存了,家家户户需要建新的谷囤。
(19)、A.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水对温度的调节作用
(20)、“芝麻头上两瓣叶,只怕深来不怕浅”的农谚,生动地说明了单子叶植物(如粟)和双子叶植物(如芝麻)对播种深度的不同要求。
3、物候知识是什么短语类型
(1)、“正月冻死牛,二月冻死马,三月冻死种田家”。
(2)、各种水文、气象现象,如初霜、终霜、结冰、消融、初雪、终雪等自然现象。
(3)、生活在水里的鱼同样是需要呼吸的,呼吸需要氧气,而要下雨的时候水里面就会形成低气压,氧气就会减少,为了呼吸,水里的鱼当然就要跳出水面呼吸呀。蚂蚁是生活在土里的同样需要呼吸,雨来临前土里的氧气就会减少。蚂蚁为了呼吸只能破土而出。
(4)、其次是“敬授农时”。二十四节气是以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物候和农事来制订的,其他地区只能作为参照,这就要求各地制定当地的“农事历”,以便百姓依历耕种,农业丰收。
(5)、(当太阳落山时,呈深红色。这说明是大气中含有较多的水汽和杂质,一般致阴雨的可能性较大些。)
(6)、从16世纪末在华传教士编辑的汉译西书和英华词典在日本的运用,到清末留日学生大量引进的日语借词问题,通过具体的资料文本,分析近代汉语走向现代化过程中的语言与思想的关联,特别是对近代概念的形成提供了具体的验证方法和范例。
(7)、(物候知识):下雨前阴天空气湿度大,飞虫翅膀就会沾满了湿气而飞不快,所以燕子就出来捕食的时候飞的低才能吃到飞虫。
(8)、B项错误,“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出自王之涣的《凉州词》,意思是:“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诗句中的“春风”是指夏季风,在气候学上,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方称为季风区,反之则称为非季风区。玉门关正处于非季风区,所以出现“春风不度玉门关”。与冷锋过境无关。
(9)、簌簌:形容风吹叶子等的声音或形容眼泪等纷纷落下的样子。
(10)、动物物候,如候鸟、昆虫及其他动物的迁徙、初鸣、终鸣、冬眠等现象。
(11)、“雷震秋,禾丰收”“禾怕八月旱,人怕老来寒”。
(12)、(3)栽培措施:肥水的充足供应,提高叶片的光和速率,应用生长调节剂,防治病虫害。
(13)、⑶列数字:“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作用:说明纬度是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重要因素。
(14)、果树休眠可分为自然休眠和被迫休眠两个阶段。
(15)、 近代以来,物候学发展的更为精细,人们建立了密集的物候观察网络来记录各种生物的出现及生长日期,比如泛欧物候项目PEP725(http://www.pep7eu/),有来自各国的观察员自发地加入到这个项目中。此外,人们还试图在数学上建立物候与气候之间的紧密联系,寻找物候中的指示代表生物。
(16)、(3)各种水文、气象现象,如初霜、终霜、结冰、消融、初雪、终雪等自然现象。
(17)、全文分为四部分,内容密切联系,材料之间以逻辑顺序安排。
(18)、被迫休眠是指由于不利的外界环境条件(低温、干旱等)限制而暂时停止生长的现象,如早春便往往由于低温而使果树在通过自然休眠后进入被迫休眠,根系休眠也属被迫休眠,生产上的设施栽培便是人为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来打破被迫休眠而促使果树提前进入生长期的。
(19)、四立:“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别为春夏秋冬季节的开始。
(20)、运用说明顺序判断三法,第三自然段是对第二自然段所列现象的深入发掘和归纳总结,这是一种由表及里的逻辑关系。
4、关于物候的谚语及包含的物候知识
(1)、这是一篇事理说明文,用通俗生动的语言介绍了物候、物候学,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对物候的观测和研究,促进农业生产大丰收。
(2)、如用“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两个结构相同的四字句搭配一个七字句,具体描绘大地的“苏醒”,给人带来一片扑面而来的春色。
(3)、这时的天气可能晴冷干燥,白天红日当空,气温较高,可是夜间散热快,气温急剧下降;也可能这时极地大陆气团与热带海洋气团旗鼓相当相持不下,形成准静止锋,产生低温阴雨天气。这时正值春耕播种季节,遇到这情况往往造成烂种烂秧,严重影响春耕生产的进行。
(4)、“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作者列举的这三个例子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样的效果?次序能否打乱?
(5)、(3)栽培措施:环剥环割,喷施生长抑制剂,适氮控水,防治病虫。
(6)、(立春日如在上年十二月内谓之早春,若播种莫过早也不过迟,按季节行事。 )
(7)、农历正月,我们南方处于冬末初春的时令。响雷一般出现在夏季大气对流旺盛的时候,或台风侵袭的时候,或在春季气旋活动频繁的时候。这个时候响雷主要是由于急行冷锋迅速南下,使原来占据在我们南方的`暖气团急剧抬升而产生的。
(8)、物候学是研究自然界植物和动物的季节性现象同环境的周期性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9)、由于富含冰晶的卷层云一般是雷雨天气入侵的先兆,所以当出现日晕和月晕的现象时,通常预兆着天气在短时间内便会发生改变,会有风雨降临。
(10)、C.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1)、(1)植物物候,又称为作物物候,如各种植物发芽、展叶、开花、叶变色、落叶等现象,农作物生育期中的物候现象。
(12)、今年,第三届好味法兰西活动将云集五大洲的2000多位主厨共同弘扬法国美食,武汉也将有三个法餐厅参与此次盛宴:
(13)、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活了大自然中无比丰富的物候现象。不能打乱顺序。这三个例子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安排的。我国北方的同一地区,杏花二月开,桃花三月开。布谷鸟鸣叫之时,正是割麦种稻之时。同时也照应了后面一句“花香鸟语”。
(14)、(2)动物物候,如候鸟、昆虫及其他动物的迁徙、初鸣、终鸣、冬眠等现象。
(15)、⑴语言准确、严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16)、(2)休眠期 落叶之后果树即进入休眠期,此期虽然外部形态上不再发生变化,但树体内各种生理活动仍在进行,如呼吸、蒸腾、根的吸收、合成、芽的进一步分化以及树体内养分的转化等(果树9℃以下,桃15℃以下,梨13℃)
(17)、“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到十天左右”,句中的“左右”一词能否删除?为什么?
(18)、(1)植物物候,又称为作物物候,如各种植物发芽、展叶、开花、叶变色、落叶等现象,农作物生育期中的物候现象。
(19)、(2)花芽分化时期:大多数落叶果树一年只进行一次,如苹果在6—7月份,梨6—8月份,桃7—8月份,葡萄5月份,如果经摘果15天后只要条件适宜可连续分化。如苹果为1—7周,多数为4周,从5月中~9月中均可开始,桃为6月中至8月上,核桃6月下至7月上。
(20)、利用物候知识来指导农业生产的研究,在世界各国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科学,叫物候学。物候学和气候学相似,都是观测一年里各个地方、各个区域的春夏秋冬四季推移,它们都是地方性的科学。所不同的是,气候学是观测记录某地的冷暖晴雨,风云变化,例如某天刮风,某时下雨,早晨多冷,下午多热等等,据以推求其原因和趋向。物候学则是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往来、养育,例如杨柳绿、桃花开、燕子始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气候变化及其对动植物的影响。气候观测是记录当时当地的天气;而物候观测的记录,不仅反映了当天的天气,也反映了过去一个时期内天气的积累。所以物候学有时也叫生物气候学。 这些自然现象不知陶醉了多少诗人,因而一草一木、一鸟一虫也都成了他们讴歌大自然的素材,成了他们抒发感情的凭借。不过农民们对这些自然现象的感受和诗人们又不同。几千年来,他们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与气候之间的联系,并据以安排自己的农事活动。在农民看来,鸟语花香、秋山红叶都是大自然的语言。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他们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他们赶快种谷子。春末夏初,布谷鸟开始唱歌,可是我们的农民却懂得她在唱什么:她在声声地啼叫着“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5、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
(1)、(2015河南)物候就是植物的萌发、开花、结果、凋谢和某些动物的迁徙、冬眠等活动,反映了气候和节令的变化。下列诗词不反映物候知识的是:
(2)、销声匿迹: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
(3)、春节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广大农村开始进入春耕备耕的生产阶段,若这时冬季风的势力还很强盛,预示着可能出现春季低温,影响春播。
(4)、(4)栽培措施:追肥灌水,防治病虫,喷施生长调节剂和微量元素,果实套袋。
(5)、影响我国的冬季风,每年十月底至十一月初开始影响我们东南沿海地区,次年三月份左右便逐渐退出本区。本地区二月中下旬开始气温逐渐上升,旬平均气温可达12℃以上,可谓大地回春了。
(6)、⑵第2段则相反,给出物候记录中确定的时间段、考察对象和精确的比较结果,说明物候的古今差异。这是因为物候古今的变化往往是缓慢的,个人难以察觉,因此用数字说话,才能清晰地展现结论。可见,说明语言如何运用,要根据说明内容的特点来决定。
(7)、周而复始:循环往复,一圈一圈地运转。周:转一圈。复始:重新开始。
(8)、D.南枝向暖北枝寒,一种春风有两般——光照对植物的影响
(9)、(拦在山腰的云一般是局部性的云彩,云层不厚,会很快消失,所以不会有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