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诗句是精辟89条

表达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诗句

1、什么是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

(1)、还有许多革命烈士在狱中留下了就义诗,或者叫做绝命诗、绝笔诗。杨超写下:“满天风雪满天愁,革命何须怕断头?”王达强写下:“一心只爱共产d,哪管他人道短长?我一歌兮歌声扬,碧血千秋叶芬芳。”邓雅声写下:“平生从不受人怜,岂肯低头狱吏前!饮弹从容向天笑,永留浩气在人间!”罗亦农写下:“慷慨登车去,相期一节全。残躯何足惜,大敌正当前。”与这些颇有文采的诗句相比,还有一些革命者留下的诗句,是在接受敌人审讯时和敌人对答的记录,或者临刑前脱口而出的话语。刘继哲在陕西西乡监狱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欣然道:“你问啥,我不讲,你动刑,我不降,你要杀头我昂头,甘将热血献八荒!”富有文采的华章与朴素平实的语言,这两者在表达形式上是有所区别的,但是两者所表现出来的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精神是高度一致的。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通“德”感激)我与(通"欤"语气助词)?乡(xiàng通:向"过去,从前.下同)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3)、在长期的革命生涯里,也给后人留下了许多诗词,在这众多的诗词中,很多都体现了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例如1929年10月所作的《采桑子·重阳》。1929年6月,当时红四军内部充斥着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影响了红军队伍的发展壮大,主持召开红四军七大,本来是要解决这个问题的,但是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选举前委书记的时候,却落选了。之后,离开红四军到闽西去指导地方工作,因为心情不好再加上长期以来积劳成疾,生了一场大病。d组织为他请了当地的名医,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调节,1929年10月,大病初愈,这天恰好是农历重阳节,他在福建的上杭县临江楼写下了这首著名的《采桑子·重阳》:“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霜。”抒发了革命豪情万丈、革命前程的豪迈情感!还有作于1965年5月的《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当时已经72岁了,但是“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丝毫不减。

(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5)、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6)、时间告诉你什么叫衰老,回忆告诉你什么叫幼稚。不要总在过去的回忆里缠绵,昨天的太阳,晒不干今天的衣裳。

(7)、在全国人民和疫情奋力斗争的时候,我们的任务的就是在家好好学习。

(8)、钱荣初和静如法师被钱达飞一身正气深深感动,又因为国宝危亡在即,只得眼睁睁看着人生知己舍生取义。至此在这场夺碑、护碑的生死较量中,静如法师、钱荣初、钱达飞,用他们普通的血肉之躯,用他们无比深厚的爱国之情、无比坚定的爱国之志,以及大智大勇、舍生赴死的决心,用一种深藏在历史背后的决绝和大无畏,在貌似强大无比的日寇面前,护住了国宝,铸就了传奇。这种决绝与无畏、这种智慧与勇气,才是超越诗碑国宝,在我们这个民族血脉与精神里绵延不绝、永远传承的、真正的珍宝啊!

(9)、舍生取义意为为了正义事业不怕牺牲。常用于赞扬别人难能可贵的精神。出自《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0)、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11)、鲲鹏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水击三千里,碧空九万丈。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要800鉴古今志者之精神,扬青春之美于时代。怀着爱国情奉秦献于时代担时代之大任,用青春之美书写新时代华章!

(12)、《桃花源记》陶渊明、《小石潭记》柳宗元、《关雎》、《蒹葭》、《北冥有鱼》、《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卖炭翁》白居易

(13)、婺城被攻破之后,杜学绅、严万龄、朱万化等众将英勇带兵,在街巷中展开白刃战,使清兵每前进一步都须付出血的代价。但终因寡不敌众,节节败退。大典心知大势已去,怅然之余,找来一段导火索纳于袖中,领着其子万祚、万仍、万仂、万韧、万侍,和孙子朱禹及幕僚仆从共20余人,匆匆赶往八咏楼近处的火药库。

(14)、    寥寥数句,直接向人们提出了如何对待生与死的问题。这首诗虽然是为纪念战友而作,但也表明了自己在生死面前的价值取向,那就是与其贪生怕死,“何如重死轻生!”

(15)、即命题人通过材料抛出一个核心概念,然后通过材料从不同角度(或方面)进行引导,要求学生联想与思考写作。

(16)、    方志敏面对敌人死亡的威胁,在狱中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17)、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威逼利诱,甚至死亡的威胁,无数革命者始终坚守着心中的信仰。1918年12月,李大钊写下:“人道的警钟响了!自由的曙光现了!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充满着革命必胜的乐观主义精神。1927年4月,李大钊不幸被捕。在狱中,他坚贞不屈,后被处以绞刑。在绞刑架前,李大钊作了后一次演讲,宣扬共产主义必胜的真理,之后从容就义。夏明翰在就义前写下了“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的诗句。方志敏面对敌人的死亡威胁,在狱中写下了这样的诗句:“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为着共产主义牺牲,为着苏维埃流血,那是我们十分情愿的啊!”字里行间充溢着自己为信仰而死的坚定决心。

(18)、在座的都是年轻人,大家都有一个无法回避的写作任务,就是写情书。假如我们希望把情书写得很优美,又缺乏写作才能,怎么办呢?有一个诀窍就是:借用别人的金句。看看别人有哪些描写爱情的金句,我们可以摘抄下来帮助自己抒发情感。我们是现代人,首先关注的是当代文艺作品。电影的话,周星驰电影有一个金句,“爱你一万年”。但是,我始终觉得“爱你一万年”这句话很抽象,没有什么美感。我们换一个角度,从流行歌曲里找。我听得不多,偶然听到过一句“就像老鼠爱大米”。这句话倒是挺生动的,但是它优美吗?还是不优美,而且还有点粗俗,这个比喻也是不伦不类的。这时,我们把目光转向传统文化。我们来看看李商隐的作品:“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如果你把这些诗句镶嵌在你的情书当中,寄给你的意中人一看,这是多么打动人的力量啊!

(19)、说起革命诗词,首先想到的就是伟大领袖主席那一首首大气磅礴、气吐山河、慷慨激昂、耳熟能详的诗词。在d史学习教育期间,我一边重温理论著作,一边再次捧起《诗词》,相互交错阅读,让人感慨万端。尤其是细细品读伟人的一首首革命诗词,常常引人入胜、夜不能寐,好似又回到了那个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年代。

(20)、《凉州词》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有相似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达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诗句是

(1)、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2)、第5-7节属于诗意的第一个转折点,由奉献、牺牲的浪漫与豪迈,转向行为价值的追思。其中,第5节的三个短句,前两句“承上”,后一句“启下”,在一边“心火发光”一边“泪流开始”的矛盾中申诉“痛并思考着”的普适性价值。第6节的“匠人造了你,原是为烧的”,既赋予了红烛以牺牲的崇高与悲壮,又强化了红烛与生俱来的悲剧性角色定位;而“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则又将“流泪”翻出了新意,凸显出红烛渴望更地燃烧的彻底奉献精神。第7节以“脂膏”代替了“泪”,直接点明烛泪对于人间的营养价值,宣告其“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的巨大功用,使原本抽象的奉献与牺牲拥有了实实在在的成果。此三节诗句,欲扬先抑,让“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泪”不再具有任何的悲伤与凄凉,完全转换为一种迫不及待地完整性付出,转换为为了理想而甘愿献出一切的彻底牺牲精神,转换为足以滋养千秋万代的丰厚的物质养分和精神养料,转换为可以期待并切实拥有的慰藉和快乐。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出自南宋时期文天祥《过零丁洋》,表现了诗人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

(4)、1934年夏天,第五次反“围剿”严重失败,在关乎红军和中国革命前途命运的危急关头,写下《清平乐·会昌》:“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表达了他内心的抑郁和焦虑。正如他后来解释诗中“踏遍青山人未老”一句时所说:“一九三四年,形势危急,准备长征,心情又是郁闷的。”然而,忧虑并不意味着消沉,即使在“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的迷茫之际,他依旧释然豁达,“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对未来满怀信心。

(5)、古人云:“为天地立,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我们要勇担时代责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奉献力量。于敏25岁进入研究所工作,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中国科研事业。正是因他担起了时代的责任,中国科研事业才迎来了蓬勃发展。在这成就的背后是无数个像于敏一样勇担时代重任的有志青年奋的奋斗和付出。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像于敏一样勇担时代责任,在为人民为社会为国家的奉献中弘扬青春之美。

(6)、君不见,面对寒光闪闪的屠刀,谭嗣同无所畏惧地哈哈大笑“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君不见,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年青的干部争先恐后上一线“我是共产d员,我来”;君不见,面对疯狂挑衅和暴力攻击,陈祥榕肖思远们誓死捍卫祖国领土主权和边境和平安宁“大好河山、寸土不让”。(事例句)他们用自己的切身行动,书写着一首首慷慨的青春壮歌。(分析句)作为新时代“00后”的我们,(扣住身份)更应学习这种气势磅礴的牺牲精神,“祖国有需要,人民有需要,我们定当挺身而出,视死如归,不惧牺牲。”(小结句,回扣分论点)

(7)、唐宋诗词发挥充分的主题一定是“离愁别恨”。因为通讯不发达,所以一旦有家人、朋友、爱人去远方了,肯定是特别难受的,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所以古人对送别之情看得特别重。这样的离别过程是悠长的、从容不迫的,所抒发的离别之情也是深厚的,绵长不绝的。我们看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我们可以想象,李白先是跟孟浩然在黄鹤楼上喝酒,写诗唱和。然后,孟浩然走下楼,登上船,在长江上渐行渐远。李白一开始是站在江边上望,望不到了,再返回楼上,楼上的视野开阔,后看到孤帆远影碧空尽。船在江面上越走越远,李白送别孟浩然的情意也绵绵不绝有如江水。

(8)、    “我给你们留下的,只是d的事业,别的什么都没有。我的遗嘱是一句话:永远跟着共产d走。”

(9)、大军压境,清兵主帅博洛原以为可以像安抚方国安、阮大钺等叛军一样,只要诱以功名利禄,便可收买大典。当叛臣屡次前去招抚、劝说朱大典,他均不为所诱,并当堂刀斩前来的说客叛臣,又将其首级高悬辕门示众,以表为国守土之忠心不移。

(10)、开国上将陈赓有一首名诗叫《试作囚》:“沙场驰驱南北游,横枪跃马几春秋。为扫人间忧患事,小住南牢试作囚。”说起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令人为之感动感慨。1933年春,陈赓不幸被捕,被关在国民d南京宪兵司令部。陈赓被押进牢房不一会儿,窗外就传来行刑的枪声。他心头一震,肃然而立,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自己所住的死牢,正是恽代英曾住过的牢房。就在他眼前斑驳的牢房墙壁上,发现一首用血写的题壁诗:“浪迹江湖忆旧游,故人生死各千秋。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落款“恽代英,民国二十年四月”。读罢战友血诗、烈士心声,陈赓失声悲呼,顷刻也豪情奔涌,和唱了一首《试作囚》。恽代英“留得豪情作楚囚”,陈赓“小住南牢试作囚”。他们隔空唱和,一个“为扫人间忧患事”,一个“已摈忧患寻常事”,勇敢地面对反动派的牢房。这革命的乐观主义、牺牲精神背后是什么?是无数个恽代英、陈赓等优秀的共产d人,对中国革命的信念,对拯救民众于水火的决心和意志。

(11)、清末,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逃往日本。谭嗣同是“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12)、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13)、北师大硕士毕业生黄文秀将青春献给了脱贫攻坚的伟大事业,放弃优越的工作条件,毅然决然坚守扶贫一线,帮村里引进砂糖橘种植技术,教村民做电商,她用自己的坚守和奉献阐释了青春使命,实现了人生价值。(事例句1+分析)“种得桃李满天下,心唯大我育青禾”,三尺讲台托举莘莘学子的梦想,这是人民教师的坚守与奉献;“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用汗水浇灌累累硕果,这是劳动者的坚守与奉献。(事例句2+分析)作为新世纪“00后”的我们,(扣住身份)更要赓续一代又一代青年人坚守初心,勇于奉献的精神,时时刻刻丰富着青春的内涵,让青春变得无比绚烂和美丽。(小结句,回扣分论点)

(14)、粉身碎骨寻常事,但愿牺牲保国家 。——秋瑾《失题》

(15)、1925年深秋时节,独自来到长沙的橘子洲头,面对苍茫大地、壮丽河山,他挥笔写下了著名的《沁园春·长沙》。“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展现了除旧布新、主宰世界的凌云壮志。1936年2月,写下了著名的《沁园春·雪》。在看来,历史上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已成过往,均不足道,真正决定和主宰中国命运的是中国共产d人,“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词中充满了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那种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也跃然纸上。

(16)、    一首就是作于1929年10月的《采桑子·重阳》。1929年6月,当时红四军内部充斥着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影响了红军队伍的发展壮大,主持召开红四军七大,本来是要解决这个问题的,但是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选举前委书记的时候,却落选了。之后,离开红四军到闽西去指导地方工作,因为心情不好再加上长期以来积劳成疾,生了一场大病。

(17)、在北伐革命中,参与筹办黄埔军校,并参加了统一广东根据地的战争。1925年4月,发生了香洲兵变。果断处置了叛乱分子,他以一首《满江红·香洲烈士》直抒心怀:“镇海狮山,突兀处、英雄埋骨。曾记得,谈兵虎帐,三春眉月。夜半枪声连角起,繁英飘尽风流歇。到而今堕泪忍成碑,肝肠裂。革命史,人湮没;革命d,当流血。看搀枪满地,剪除军阀。革命功成阶级灭,牺牲堂上悲白发。更方期孤育老能养,酬忠烈。”在抗战的烽火岁月中,《登祝融峰》一诗表达了坚持抗战、挫败顽敌的坚强意志和战斗激情,短短20字中凝聚着满腔的爱国热情:“四顾渺无际,天风吹我衣。听涛起雄心,誓荡扶桑儿。”新中国成立后,写的著名的两首诗是《重读毛主席〈论持久战〉》和《七律·远望》。1965年重读的《论持久战》,他赋诗云:“百万倭奴压海陬,神州沉陆使人愁。内行内战资强虏,敌后敌前费运筹。唱罢凯歌来灞上,集中全力破石头。一篇持久重新读,眼底吴钩看不休。”的诗词不仅充满忧国忧民的情感表达,更寄托了他为人民高利益奋斗的革命意志。

(18)、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

(19)、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裴多菲

(20)、此时,朱大典的馆师郑邠闻讯,也随后急步赶来,愿意一同殉国。大典劝说:“足下乃是我的西席,教我子孙多年,从未受过一官半职,今日遭难,实是于心不忍啊!不如趁此还来得及,潜避民间,不必与我等一同赴死。”郑邠坚决不愿离去,回答道:“今日国难之时,岂可苟活,以负国家。”

3、表达舍生取义的名言

(1)、    1925年深秋时节,独自来到长沙的橘子洲头,面对苍茫大地、壮丽河山,他挥笔写下了著名的《沁园春·长沙》。

(2)、谭嗣同。他在能够出走的情况下没有出走,而是选择了舍身取义,准备用他的鲜血来唤醒沉睡的国人。真正是做到了“我以我血荐轩辕”!有人说他愚昧,而事实上,谭嗣同的死,对后世的影响及其长久深远,如他自己所说,是死得其所!这也是大义,不是一般人的大义,也更值得人们尊重和景仰!

(3)、文天祥在《正气歌》中高歌:“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真是荡气回肠,可歌可叹!

(4)、我们汉语汉字有两大性质。第一是它简洁,如果你从事翻译工作就会知道,同样的内容,中文的篇幅会更短。尤其是诗词,古人用如此少的文字,将那么丰富的内容、那么丰沛的情感,表达得那么得好。第是它优美。语言文字是我们与人交流的主要工具,如果表达得很优美,就会让人更容易接受、理解,所以我们应该追求语言的流畅、优美。

(5)、接下来讲第四个层面,唐宋诗词对于现代人的大意义是什么?我认为是在于其中的典范作品可以提升我们的思想境界,提升我们的人格,对我们有巨大的教育作用。中国古人在评价文学价值的时候,有一个好的标准,那就是人文并重。也就是说,一方面要看作品,另一方面也要看作者的人品。中国古人坚定地认为,凡是人品庸俗或者人品低劣的人,即便再有才华写出来的作品也是没有价值的。凡是历代公认的大诗人、大词人,他们不但作品写得好,他们的人格境界也是的。唐代的李白、杜甫,宋代的苏东坡、辛稼轩,就是这样的人。在这一重意义上,我认为,读诗后也是读人。读古代诗词的高境界,就是后透过文字来读人。所以唐宋诗词中境界高的名家名作,对现代人具有人格熏陶和境界提升的作用。举两个例子,唐代举杜甫,宋代举苏东坡。

(6)、第4节虽继续写“烧”,但视角转向“烧”的对象与结果。“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四个诗句中,前两句写现实,以“梦”之虚幻缥缈描绘世人对社会的非理性认知,以“烧沸”的期盼呈现世人普遍性的冷血;后两句写理想,以“救出”“捣破”写燃烧与光的价值和力量,以“监狱”揭示因思想、文化、精神的封闭而带来的人性的束缚和灵魂的囚禁。此节文字中的“红烛”显然具备了照彻昏暗、唤醒麻木的先驱者特征。这样的先驱者,为了“他们的灵魂”的救赎而心甘情愿地拆下自己的肋骨当火把。

(7)、    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也给后人留下了许多诗词,在这众多的诗词中,很多都体现了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8)、青春是一壶尘封多年的烈酒,美在青年人的坚守和奉献。

(9)、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0)、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夏完淳《别云间》

(11)、朱大典还有个女儿,嫁于乡下石门村。当婺城陷入艰险时刻时,她日日在村外山头处遥望金华城。得知父母兄嫂一大家子全部遇难后,她也毅然选择了自缢殉国之路。朱大典还有一个长孙朱钰,先前突出重重包围,前往福建请求援兵,但不幸途中遇敌被屠。至此,朱大典全家老少三代26人,满门忠烈,无一幸存。

(12)、《别云间》中表现诗人至死不渝的战斗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威逼利诱,甚至死亡的威胁,无数革命者始终坚守着心中的信仰。夏明翰烈士在其就义前写下了:“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方志敏面对敌人死亡的威胁,在狱中写下了这样的诗句:“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为着共产主义牺牲,为着苏维埃流血,那是我们十分情愿的啊!”直言自己为信仰而死的坚定决心。

(14)、袁隆平一生在田间度过,在青年时期立下的不让老百姓挨饿的坚定誓言延续了一生,他发明了杂交水隆,解决了我国粮食增产问题,却未就此停下,直到生命后一刻,他都希望能早日实现“禾下承凉梦。他心怀祖国,充满志气,令人动容。

(15)、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16)、首先解释一下“唐宋诗词”这四个字。人们一定知道文学史上的两个专有名词:唐诗和宋词。我们经常把它们合称为“唐诗宋词”。为什么我要变换词序,改称“唐宋诗词”呢?我认为对于这两种文体,都应该兼重唐宋。如果我们只说唐诗,就会忽略宋诗;假如我们只提宋词,就会忽略唐五代词。唐诗虽是古典诗歌的巅峰,但宋诗也了不起,宋诗是一个巨大的存在。现在的《全唐诗》加《全唐诗补编》不过五万六千多首,但是《全宋诗》里收录的宋诗接近25万首,数量大。宋诗不仅多,而且好。北宋的苏东坡和南宋的陆放翁,他们的整体水平并不亚于唐代的李杜。词也是一样,词当然是在宋代才发展到顶峰,但是晚唐五代已经出现了很好的词人和作品,温庭筠、韦庄就是两位优秀的词人。更了不起的是五代的李后主,他的词作拥有广大的读者。所以我一向认为,阅读古典诗词,好是把唐宋的诗与词放在一起读。

(17)、《红烛》是一首咏物诗。咏物,或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怀。闻一多借“红烛”这一意象,言了何志,抒了何怀?

(18)、什么叫唐宋诗词的现代意义?通俗地来讲,就是唐宋时代的诗词对于现代读者有什么价值。唐宋的诗词作品距离我们远的有1400年了,近的也有800年。相隔的年代这么久远,为什么我们还会感兴趣呢?这就在于它具有现代价值。我下面从四个方面来讲讲我的看法。

(19)、我们稍微回顾一下儒家思想,我们说要继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里面重要的一个思想来自于儒家。儒家思想在两千年的时间里成为中国的指导思想,绝不是由于汉武帝、董仲舒等个别人物的作用,而是整个民族的集体选择。儒家思想的精髓强调个人利益要服从群体利益,以群体利益为主。中华民族的祖先生活在长江、黄河流域、珠江流域上,属于温湿同步的地区,温暖的季节和雨水充沛的季节是同步的,适合发展农业。以农耕为主的中华民族面临着两大任务,第一是治水,治水就必须统一民族、统一国家。假如像多瑙河那样沿岸几十个国家,那就没有办法治水。第二是抵御北方游牧民俗的侵扰,要加强国防,要修长城就必须团结全民族的力量。这两点主要任务就要求我们的指导思想必须是强调群体利益的,如果强调个人利益就是“一盘散沙”,是无法生存的,所以儒家思想要发扬。

(20)、《泊秦淮》中抨击统治者沉湎酒色,不理朝政,表现诗人忧患意识的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关于舍生取义精神的诗句

(1)、《定风波》中词人认为只要怀着轻松旷达的心情去面对人生的一切风雨,也就无所谓风雨无所谓晴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这样一个历史时期,少年关心时事,特别喜欢读一些时局政治方面的书。停学在家劳动时,他从表兄处借到《盛世危言》。他说这本书激起了他“重新学习的欲望”,还读了《论中国有瓜分的危险》。后来,曾向斯诺回忆:“在这个时期,我也开始有了一定的政治觉悟,特别是在读了一本关于瓜分中国的小册子以后,我现在还记得这本小册子的开头一句:‘呜呼,中国其将亡矣!’这本书说到了日本侵略朝鲜、台湾的经过,谈到了越南、缅甸等地的宗主权的丧失。我读了以后,对国家的前途感到沮丧,开始意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3)、朱熹认为他们“其所遭不同,所立亦异,然求其心,则皆光明正大,疏畅洞达,磊磊落落而不可掩者也”。杜甫的“磊磊落落”是他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他的“三吏”、“三别”像一部史诗,记录着战争中百姓的艰辛。

(4)、“江枫、渔火、对愁眠”,请注意,“江枫、渔火”和前面的“月落、乌啼”是对应的,对不对?但是“对愁眠”和“霜满天”,就不那么对应啦。所以“江枫渔火”和前面的“月落乌啼霜满天”一样,还是意象的叠加,但一个“对愁眠”,特别关键的这个“对”字,这就讲究了。我们一般翻译这首诗会说是“月亮已经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诗人对着江边的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是翻译成诗人对着这些意象,忧愁而眠。但是所谓面对面的爱,你对着他的时候,他也一样在对着你啊。而且就从诗句语言的本意来看,“江枫渔火对愁眠”,是指“江枫”和“渔火”对着那个抱愁而眠的诗人啊。当然我们翻译的时候把它理解为倒装,是诗人对着那些含愁而眠。但所谓面对面既然是相互对应的,为什么不能说是江枫渔火对着含愁而眠的诗人呢?对着,请注意,“对愁眠”的“对”,对着这种感觉很奇妙。如果是自然的这些事物、这些意象对着你,你会有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什么叫作“对着”?对着、面对着,就是在审视着你、看着你。这样的自然,仿佛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

(5)、所以一切真善美,哪怕当时艰难,也终将会被历史珍藏,用以去温暖、鼓励后人;而一切假恶丑,哪怕当时貌似强大,也终将要接受历史的审判。大汉奸梁鸿志在抗战胜利后被判处死刑,而狼子野心、觊觎国宝、双手沾满鲜血并纵容部下展开惨无人道南京大屠杀的松井石根,也于1948年11月12日,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作为甲级战犯判处绞刑。所以不论是在得意嚣张时,也不论是在困厄艰难处,其实都不要忘记,有一双命运之眼、历史之眼,在冷冷地看着你,当然也有可能是在温暖地看着你。只要你的内心也是温暖的,也是真善美的。

(6)、1928年3月20日(农历2月29日),夏明翰在武汉汉口余记里被杀,时年28岁。

(7)、1964年8月,元帅已经63岁了,在生日当天他写下了一首抒怀诗,回顾总结自己参加革命以来的历程,后用“马列伟大,世界正归心”作为结句,来表明自己信仰、遵循马列主义的一生。还有元帅,1963年9月他因病再次住进了北京医院,本想写首诗留给自己的子女,但是已经力不从心,就口述了这首《告子女》:“我给你们留下的,只是d的事业,别的什么都没有。我的遗嘱是一句话:永远跟着共产d走。”不仅体现了他对d的事业的无限忠诚,也体现了对信仰的坚定。

(8)、    还有元帅,1963年9月他因病再次住进了北京医院,本想写首诗留给自己的子女,但是已经力不从心,就口述了这首《告子女》:

(9)、古人写下的这些作品,为什么这么长时间了,还是能够感动我们呢?因为诗词中表达的那些内容都是普通人的基本情感、基本人生观和基本价值观。比如喜怒哀乐,比如对真善美的肯定和追求,比如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保家卫国的英雄行为的赞美,唐宋人如此,现代人也如此。所以唐宋诗词中的典范作品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思考和价值判断就可以毫无阻碍地传递到今天。这些作品仿佛就是现代的才华横溢的诗人为我们而写的,仿佛就是代替我们来抒写内心情思的。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讲的唐宋诗词的第二重现代意义:“言志”与“抒情”。

(10)、    王达强写下了:“一心只爱共产d,哪管他人道短长?我一歌兮歌声扬,碧血千秋叶芬芳。”

(11)、这就要说到张继这首《枫桥夜泊》诗的魅力所在。我们花了那么长时间讲这首诗的传奇,之所以有如此丰富的传奇,都是因为这首诗本身有着无边的魅力。那么它的魅力到底在哪呢?这首简单的七绝,为什么让那么多人为之痴狂呢?如果静下心来细读这首诗,你会发现它会带给你一种奇妙的感觉。诗歌的艺术不过就是情与景的艺术,或者借景抒情,或者融情于景,无论怎样,不过情景交融而已。《枫桥夜泊》也是写景写情,但他写的和其他的诗有什么不一样呢?事实上有一种很细微的差异,导致张继笔下的景和别人笔下的景有一个关键的不同。

(12)、    抒发了革命豪情万丈、革命前景的豪迈情感!

(13)、我一直认为,唐宋诗词中描写得充分的古人生活中的细节、片段,都是有意味的。而这些在现代生活中是缺乏的,现代人的生活粗鄙化了,值得回味的东西都不存在了。当然,我不是主张我们都回到唐宋去生活,我们再也回不去了。回不去怎么办?我们可以阅读唐宋诗词,从古人的生活情景中得到一些启发,我们可以把生活的节奏稍微放得缓慢一些,生活得从容一些,尽量细致地品味生活的滋味,感受人生的意义和美感。总之,唐宋诗词会教我们如何生活,会提高我们的生活品质。这是它们的第三重现代意义。

(14)、喜欢跑步的人很多,但天天跑步的人不多,拥有梦想的人很多,但坚持梦想的人不多。

(15)、他打算在为曹操送药时下毒,却不慎泄露了天机。曹操命人痛打吉平,逼他招出何人指使。

(16)、“九尾狐”松井石根本性多疑,当时就惊出一身冷汗。他为此放下繁杂的军务,一头扎进故纸堆,查阅有关《枫桥夜泊》诗碑的历史文献。查阅之后,松井越看越心惊,况且眼前钱荣初的尸体,更是活生生的证明。兼之这种盗碑的初衷,这个主意还来自于天皇,松井想来想去,怕这种盗夺诗碑的行为既妨己,又妨主。所以多疑的九尾狐越想越怕,就把查出的材料以及自己的担心电告天皇。而日本天皇也真的被这个千年的诅咒以及钱荣初的尸体所吓住了,后反复权衡,让松井石根放弃了。

(17)、“但愿民生俱保暖,不辞辛苦出山林。”于谦如是说。200我们要有奉献精神,为时代奉献自我,为人民贡献力量。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要乐于奉献自己,服务于他人。李翠兰在下雨时无私地将雨伞送给了没有雨伞的陌生人,正因她无私的举动,才让人避免淋雨;正是她无私的举动,才让奉献精神在人郡群中传递。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学习其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无私奉献中弘扬青春之美。

(18)、陈延年、陈乔年兄弟为共产主义事业,为拯救国家于生死存之之际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就义前,陈乔年留下一句话:“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折棘的幸福吧!”他们做到了。鲁迅先生,弃医从文,以笔为枪,将满腔爱国心注人笔下,融进文章,叫醒了多少愚味无知的人。而如今,不论是新冠疫情肆虐时,零零后驰援武汉,还是戍边战士那句”清澈的爱,只为中国”都是吾辈青对国家的热爱,他们都是我们学习的标杆。

(19)、张桂梅校长为了让大山中的女孩都能读上书,在山间奔走十数年不计回报,即使奉献出了她的青春于敏院士,二十五岁开始他的科研事业,二十八载研究氢弹,致力于为国家科技方面作出贡献。我也曾看过这样一个新闻,两个女孩在回家路上遭遇歹徒,其中一个女孩毅然挡在同伴身前,为同伴挡刀,自己却身受重伤。为了同伴的安危,这个善良的女孩差点奉献出自己的年轻的生命。这样的人们在中国不计其数,他们就是“红烛”。

(20)、趁着年轻,不怕多吃一些苦。这些逆境与磨练,才会让你真正学会谦恭。不然,你那自以为是的聪明和藐视一切的优越感,迟早会毁了你。

5、赞美舍生取义的诗

(1)、罗亦农(1901-1928):湖南湘潭人。罗亦农是中国共产d早期之一。1921年赴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同年冬加入中国共产d。曾任中共旅莫支部委员。1925年3月回国后,参与组织和领导省港大罢工及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历任中共广东区委宣传部长、中共江浙区委书记、中共江西省委书记、中共湖北省委书记、中共中央长江局书记。1927年5月,在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1927年8月,在中共中央八七会议上当选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委员。同年11月,在上海出席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不久,任中共中央组织局主任。1928年4月15日,罗亦农因叛徒出卖被捕,4月21日被国民d反动派杀害。

(2)、据《唐才子传》记载,张继曾于天宝十二年考中进士,但和卢纶他们一样,随即而来的“安史之乱”使得这些有志之士的人生志向成了一种泡影。后来张继一直沉于下僚、有志难伸。直到大历年间,才被中唐著名的经济改革家刘晏所发现、所重用,被任命为洪州盐铁判官,参与经济改革。刘晏慧眼识英才,当时提拔了一批像张继这样有才能、却沉于下僚的人才。不过张继在洪州盐铁判官的任上没过多久便积劳成疾,病逝于任上。他的好朋友刘长卿曾作悼诗《哭张员外继》,说“世难愁归路,家贫缓葬期。”,可见其清廉正直,后连安葬的钱都不够。所以张继这样的人,一生虽然羁旅漂泊、大志难伸,但他的内心始终自由世界,始终未曾放弃过对人生理想的追寻。所以他们这样的人,内心的世界无比丰富,也无比敏锐,他们可以敏锐地捕捉到自然、命运与历史,在审视他们时,那种时而冷静、时而睿智、时而又温情脉脉的目光。

(3)、1945年4月,中共七大在延安开幕。如何使中国人民摆脱黑暗的命运,走向光明的前途,中共七大的召开实际上已经为中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参加了中共七大,在听了所作的开幕词之后,写下了《七大开幕》一诗:“百年积弱叹华夏,八载干戈仗延安。试问九州谁做主,万众瞩目清凉山。”全国人民翘首仰望延安,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建立新中国的希望就在中国共产d人身上。

(4)、    罗亦农写下了:“慷慨登车去,相期一节全。残躯何足惜,大敌正当前。”

(5)、此时,明朝政权已是摇摇欲坠。朱大典临危受命,决心领兵誓死捍卫国家。他为国纾难,拿出全部家产和地方国库积蓄,大力招募乡勇,添置兵器弹药,加固城防设施,准备与入侵清军长久作战。鲁王喜悦,加封大典为婺州伯,并节制金华诸县。

(6)、接下来我们把目光转向我心中的另一个偶像:苏东坡。苏东坡是历史上少有的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物,短短60年的生命留下了这么多的作品。在以司马光为首的旧d与以王安石为首的新d的斗争中,苏东坡从不见风使舵,一直高风亮节,始终说真话,所以两边不讨好。王安石变法的时候,凡是不同意的全部被贬到外地去。让苏东坡表态,苏东坡偏偏继续说新法有很多问题,会造成民间震荡,不能这么急。老子在《道德经》里就曾说过“治大国若烹小鲜”,治理一个大的国家,要小心翼翼,就像煎小鱼,翻得太快就会烂掉。若干年后,推行新法的皇帝驾崩了,司马光又回来做了宰相,他把新法全部废除。苏东坡原本是批判新法的,于是这个时候也被召回了朝廷。结果当他看到司马光不分青红皂白把新法全部废除的时候,他又出来辩护了,认为不应该全盘推翻,新法中还是有可取之处的。

(7)、1949年,中华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人民解放军取得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当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仅用三天时间,就突破了蒋介石苦心经营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攻克南京。南京的解放,标志着国民d政权在大陆的统治完全崩溃。在这历史巨变的关键时刻,写下了这首《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革命胜利在望,面对渡江战役前以“和平”之名,建议共产d与国民d划江而治的舆论,断然宣示“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8)、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能忍受任何生活。

(9)、1964年,在生日当天写下了一首抒怀诗,回顾总结自己参加革命以来的历程,后用“马列伟大,世界正归心。”作为结句,来表明自己信仰、遵循马列主义的一生。还有元帅。1963年9月,他因病再次住进医院,本想写首诗留给自己的子女,但已力不从心,就口述了这首《告子女》:“我给你们留下的,只是d的事业,别的什么都没有。我的遗嘱是一句话:永远跟着共产d走。”不仅体现了他对d的事业的无限忠诚,也体现了对信仰的执着坚守。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表达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诗句是精辟8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