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是著名的什么派诗人精辟109条

高适是什么派诗人

1、高适的诗歌属于什么派

(1)、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之涣、王昌龄、李颀、崔颢、王翰

(2)、孔尧。笔名黛珂。热爱生命,热爱文学,热爱诗词。一个清纯朴素的文艺青年;一个难以自拔的红迷;一个性空灵的古诗词作者!

(3)、他热情地歌颂了战士们英勇爱国的精神,描写了战斗的激烈和艰苦,并且以“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这样沉痛的诗句,揭露了将军和士兵苦乐悬殊的生活以及他们对卫国战争的不同态度。也描绘了战局的危险和战士们思念亲人的复杂心情。

(4)、有了话语权后,高适经常发表一些与众不同的看法。渐渐地,二十多岁时的才华就得到了展示。十一月,永王李璘叛乱,肃宗招高适商量对策。随后任命他为淮南节度使、扬州大都督府长史,与韦陟、来瑱一起前往讨伐。高适写信给李璘手下的将领,唆使他们弃暗投明,各求自由。结果还没等到正式攻打,李璘的军队就土崩瓦解,作鸟兽散。李璘也在逃跑路上被杀。

(5)、在这首诗里,李白豁出去了。他大大赞颂高适的功绩,把他吹成是一个安邦定国、经天纬地的英雄,后含蓄地提醒高适:我们曾经是朋友。

(6)、杜甫无奈地给高适写信:“百年已过半,秋至转饥寒。为问彭州牧,何时救急难。”高适知道之后,从百里之外背米来接济他。杜甫诗中又写道:“故人供禄米,邻舍与园蔬。”从那时起,一直到高适离职,严武代替高适担任剑南西川节度使,并继续照顾杜甫,这段时间,可以说是杜甫一生中安稳的一段了。

(7)、李白十分开心,写了不少诗炫耀,这其中还隐藏着一段八卦——他念念不忘地冲着一个女人发牢骚:“绿茶啊绿茶,你过去嫌弃我,现在我牛叉了,你后悔了吧?”

(8)、解析:高适跟岑参的并称是“高岑”。“高岑”并称,始于他们的好友杜甫《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适、虢州岑二十七长史参三十韵》:“高岑殊缓步,沈鲍得同行。”说他们两人成名较晚,而才学堪比沈约、鲍照。所以正确答案选B。

(9)、安史之乱后,他官位日高,好诗写的也就渐少。所以说,好的文学作品都是文人墨客在惨淡的时候写出的。高适也不例外。

(10)、高适(约704年—约765年),字达夫、仲武,汉族,唐朝渤海郡(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唐代著名边塞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候,世称高常侍。

(11)、他看着李白,眼里射出热切的光:“兄弟,我也想试一试,去趟长安。我觉得自己有戏。”

(12)、高适(约702-765年),字达夫,一字仲午,沧州人。高适的父亲曾任韶州(现广东韶关市)长史,高适小的时候就跟着父亲一直旅居在广东,后来父亲死在任上,高适无依无靠,只有靠亲友接济为生。

(13)、直到很多年以后,他的第N代重孙子里才终于出了一个猛人,拿到了“大元好声音”的冠军,算是给先人争了口气。那位孙子的代表作,就是那一首“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他的名字叫张养浩。

(14)、他的为出名的诗篇,也是唐诗中脍炙人口的名篇——黄鹤楼。

(15)、他想起了老朋友高适,写信向他求救。这首泣血的求援诗,叫做《送张秀才遏高中丞》。

(16)、朋友圈里,王维还能时不时刷个屏,给名声臭大街的宰相李林甫写马屁诗,夸奖李林甫文章好、谋略高,而李、杜、高三个层次实在太低,压根就够不着李林甫,想点赞都不好意思。

(17)、(单选题)下列(  )不属于唐代边塞诗人。

(18)、难怪在那首著名的《上留田行》里,李白感叹说:“尺布之谣,塞耳不能听。”

(19)、作者二十岁离别长安,至今已蹉跎十余年矣。人生,又有多少个十年呢?说不急那是假的。可是,虽然不得志,诗词上的成就却随着时间越来越巨大。《燕歌行并序》一出,天下间又有谁人不识君呢?

(20)、李颀曾任新乡尉,因久未迁调,后归东川别业过炼丹求仙的隐居生活。高适、王昌龄、王维、崔颢都是他的朋友。

2、高适是著名的什么派诗人

(1)、高适反思并取笑自己做儒生的过往,“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自信很快就能“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但理想丰满,现实很骨感,高适的军旅生涯并未实现“画图麒麟阁”的理想,也没有“入朝明光宫”的荣光,几年的军旅生涯,除了年龄渐长,高适什么也没有。

(2)、解析:高适的诗歌属于边塞派,他作为著名边塞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所以正确答案选D。难度系数:☆☆☆

(3)、当王维在帝都出人头地的时候,同龄人李白还在不务正业,玩剑、玩神仙术、玩纵横术,什么都玩。

(4)、其实,在这一年的诗歌圈子里,发生了许多将会震动天下的大事。

(5)、在广西,有一个官宦人家的女孩儿出生了,后来叫做杨玉环。

(6)、是年冬天,孤独的杜甫在舟上死去了,终年59岁。盛唐诗人朋友圈,至此终于彻底停止了更新。

(7)、杜甫还是个裘马轻狂的毛头小子的时候,带着“会当凌绝顶”的渴望与“致君尧舜上”的理想,也来了;

(8)、NO.是老同志张说,著名大笔杆子,大唐诗歌俱乐部主席。人家6年前就封了公爵,把唐朝重要的大官几乎当了个遍,大名鼎鼎的岳阳楼就是他老人家这一年修好的。

(9)、此诗和岑参的许多作品一样,若非亲身到过边塞,又如何写来?岑参在边塞待的久了,学会了拉弓射箭,高适呢,自幼就习得了一身好武艺。可惜一直未能派上用场。

(10)、后面的选手心都凉了,这还比个什么啊?他们纷纷要求退赛。

(11)、山谷深险,因与甘肃平凉的崆峒山相似而得名,

(12)、高适不仅是个极顽强的掌舵人,更有一双慧眼,他能在分叉口去伪存真,选择一条正确的路,从而实现人生的理想抱负。所以,少年淡默并不可怕,大器晚成一样受人钦佩。是金子,就一定会有发光的时候!

(13)、高适是不会坐等机会的,他要换个姿势,再来一次。科考不得意,不如当兵去。他适北游燕赵之地,并在燕地加入军队。燕赵之地的慷慨悲歌与边关大漠的雄浑苍凉,再次点燃了高适的从军报国的热情,他的诗也从悲凉变成了苍凉高远。《塞下曲》:

(1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可以说是和前两诗鼎足而三的杰作:

(15)、☞版权说明:本文由随意诗社编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16)、他想念朋友们,用颤抖的手,写下了心中的悲伤:

(17)、后诗借长城月夜的苍凉景色来衬托乐曲的离别之思,是融情入景。

(18)、天宝八载(749年),在一代名相张九龄弟弟张九皋的推荐下,高适前往长安应有道科,中第。随后被授予封丘县尉之职。此时他已是四十六岁的老翁。在这老大不小的年龄步入仕途,未来的十余年又能做些什么呢?

(19)、少年走上台,才拨响了第一个音,玉真公主已耸然动容。

(20)、那年冬天,孟浩然带着一颗雄心,向长安进发了。

3、高适为代表的什么诗派?

(1)、现存诗403首,七十多首边塞诗,另有《感旧赋》一篇,《招北客文》一篇,墓铭两篇。

(2)、李颀(690?— 751?),赵郡(今河北赵县)人,长期居颍水之阴的东川别业(今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曾任新乡尉。久未迁调,归东川别业过炼丹求仙的隐居生活。

(3)、农民就是靠天吃饭。辛辛苦苦翻土播种,可是连日大雨,将庄稼无情摧毁。而家里,已经没有一斗米的储粮了。想到自己这十年来一直胸有韬略,可是却无人问津,高适再也忍受不了。既然农民都做不成,那只能再次踏上征程了。

(4)、诗的思想内容极为复杂,但写得宾主分明。错综交织的诗笔,把荒凉绝漠的自然环境,如火如荼的战争气氛,士兵在战斗中复杂变化的内心活动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全诗雄厚深广、悲壮淋漓的艺术风格。

(5)、第三部分八句写战败被围,战士与思妇相见无期的悲凉。边域苍茫,征战多年,城南思妇断肠,北地征人回首。也许,很多春闺梦里人,早已化作无定河边骨,没有希望的思念,在这凄凉空旷的边地,化作了对无能将帅的控诉。

(6)、后来因为安史之乱的机会,被玄宗,肃宗赏识,官至淮南、剑南西川节度使,后任散骑常侍,死于长安。

(7)、二是“鞭挞黎庶令人悲”,他无法对老百姓下毒手。

(8)、诗里写少年英勇豪侠,渴望立功的气概,虎虎如生。

(9)、他不愧是才子,果然字正腔圆、声气优美。就听“砰”“砰”连响,导师们纷纷转身,不住鼓掌。玉真公主拍着桌子激动地承诺:“太有才了!我保送你当第一名!”

(10)、第一部分八句写出师:边境告急,战士奉命出征。血性男儿本性渴望建功立业,盼着早点上沙场把自己变成英雄,战争在他们眼中只不过是一场游戏,游戏结束后的奖励就是封侯拜相。就连皇帝也格外礼遇,赐以颜色,于是战士们更是自信满满,跃跃欲试。

(11)、字达夫、仲武,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后人又把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12)、前诗借雪山、孤城作背景,有力地显示出身经百战,金甲磨穿的战士们誓扫楼兰的决心。

(13)、李颀有两首写听音乐的诗,也颇为后人所传诵:

(14)、这首诗融合他在蓟门的见闻,以更高的艺术概括,表现他对战士们的深刻同情。

(15)、荐举(漫游唐朝首都,长安,今西安。偏远边境--边塞诗人的来源)

(16)、这样寂寞我还在等待什么?天天出门求仕却一无所获。

(17)、诗里极写将军正要纵情痛饮却被催走上战场时的复杂心情。诗中流露出了一种深沉的忧郁感伤。

(18)、什么叫“尺布之谣”?那是汉朝的一首歌谣:“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

(19)、肃宗即位之后,永王李璘占据扬州,阴谋叛乱。在此之前,玄宗准许诸侯王各自镇守一方以抵御叛军,高适当时就提出反对意见,但是未被采纳。直到此时玄宗才明白高适的意见是正确的。于是肃宗委任高适为御史大夫、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兼淮南节度使,顺利平定了叛乱。

(20)、解析:由《除夜作》中“故乡今夜思千里”可知,作者的情感是思乡思亲,抒发了作者对千里之外的故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所以正确答案选C。

4、高适属于什么诗派

(1)、这首诗歌深刻的揭露了人民在旱灾和赋税压迫下贫困萧条的生活景象。

(2)、纵观高适一生,大概也没想过要“安安稳稳”地过日子。他一直在寻找机会,寻找一个能够一飞冲天的时机!

(3)、他的诗,形式相当丰富多样,但擅长七言歌行。有时两句一转,有时三句、四句一转,不断奔腾跳跃,处处形象丰满。

(4)、解析:高适曾任散骑常侍,世称“高常侍”,其它选项都是干扰项,所以正确答案选B。

(5)、高适来到封丘任上,就产生了与妻子的那段经典对话。他问老婆:“现在的社会怎么都是这样?”老婆笑道:“只有你不知道是这样罢了。”既然待不惯,不如弃印而去。高适天生是一直人。做人也罢,写诗也罢,一直如此。

(6)、岑参(715—770),南阳新野(今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人,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

(7)、失意的时候多读书,困顿的时候多交友。继续沉淀自己,读书交友,终于让高适迎来了人生中快意的时光。

(8)、过去的那个老男孩高适已经远去,如今的他是一个成熟老练的政客。对于李白这样一个被打上政治错误标签的人,他作出了理智的选择。

(9)、三个人在那里度过了快乐的时光,观洛阳花赏梁园月,他们登台赋诗纵马打猎,他们酩酊大醉三人同睡,心情极为酣畅。盛唐诗坛三位大诗人的相遇,让盛唐诗歌的天空云蒸霞蔚。

(10)、怪石嶙峋,壁立于旁,偶有突兀之角伸出路旁;

(11)、形式上多为七言歌行和七言绝句,诗风悲壮,格调雄浑,足以表现盛唐气象。其诗人除高、岑外,还有王昌龄、李颀、崔颢、王之涣、王翰等。

(12)、《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也是写唐军出征的:

(13)、这两句诗是:“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

(14)、王维哆嗦着从怀里摸出一张发黄的纸来,上面有两句旧诗,是他当“唐奸”的时候偷偷写的。

(15)、诗歌前两句不仅意境高远,而且以自秦汉以来边塞战争连续不断、无数兵士不得生还的历史,引起人们无限的沉思。

(16)、杜甫就这样跑了。他一路狂奔到新唐肃宗面前,蓬头垢面,破鞋洞里露着脚丫子,让人心酸。年轻的皇帝一看他这凄惨样儿,大为感动:惨成这样都来投奔我啊?忠诚!!立刻封了他一个官儿——左拾遗。

(17)、愤懑,痛苦,失望……孟浩然滞留在苦雨的京城,觉得没脸面回家乡。他在这段日子里写的诗,总让我不忍卒读。

(18)、士为知己者死。既然有人懂我,那我就要跟着他大干一场。本以为这辈子就这样了。谁料一场大变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高适一直待在军营,直到潼关失陷,哥舒翰被俘。之后前往成都,向玄宗汇报战败原因,并请求皇帝拿出钱来招募军队。唐玄宗感叹着“患难见忠臣”,提拔高适为谏议大夫。从此拥有了话语权。

(19)、高适有着盛唐诗人普遍的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但高适人生的前五十年,基本上是在失望甚至是绝望中度过的。

(20)、在湖南,有一座壮观的大楼修好了,主持工程的是大文豪张说,这座大楼后来定名岳阳楼。

5、王昌龄王之涣高适是什么派诗人

(1)、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范成大、祖咏、储光羲、常建、裴迪、

(2)、在写给朋友的作品中,比较有名气的当属《哭单父梁九少府》和《别董大二首》。

(3)、赠别朋友的一些诗也写得豪迈动人。《别韦参军》诗句:“丈夫不作儿女别,临歧涕泪沾衣巾。”

(4)、这三个大龄青年相遇时,混得都不太好。李白刚刚下岗;杜甫还在苦苦找门路求职;高适虽然出身于大名鼎鼎的“渤海高氏”,早年却种过庄稼,没少吃苦,跑到长安考试又落第,到四十岁仍然没个着落,是标准的“四零五零人员”。

(5)、解析:高适、岑参、王翰均为边塞诗人,王维属于山水田园诗派,不属于唐代边塞诗人,所以正确答案选C。

(6)、(单选题)下面的(  )是高适跟岑参的并称。

(7)、就这样,投靠敌人的“唐奸”王维平稳过关,而投靠肃宗亲弟弟的李白则要坐牢甚至杀头,这是否印证了一个道理:人们对于竞争者的仇恨,往往甚于对反对者?

(8)、字允言,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汉族,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济县)人。

(9)、恰巧庐山接近另一个政治集团——永王李璘的势力范围。李璘拉起了一支部队,正想搞创业上市呢,几次派人来庐山猎头,邀李白加入团队。

(10)、求仕无门,从军失意,科考落榜,有家难回,还有什么让人到中年的高适更加悲伤?

(11)、有的人理想光芒万丈现实却栖栖遑遑,如杜甫;

(12)、“让我来!”忽然间,一个19岁的白衣少年站了出来。他分开众人,大踏步走向舞台,手里提着一把梨形的美丽乐器——琵琶。

(13)、名作《苦哉行》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羁旅游宦、感伤身世的作品以《桂州腊夜》较有名。

(14)、都云“时势造英雄”,可是并非所有人都能够握住机遇。即使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李白,也会因为“眼力”不佳,致使晚景凄凉。

(15)、导师席上,四个大腕评委一字排开,正襟危坐。鉴于这个阵容实在太豪华了,我不得不说一下他们的名字:

(16)、这些朋友们,相互间的关系纠结复杂。和我等俗人一样,他们有一见如故,也有久别重逢;有点赞之交,也有死生契阔;有贫贱时的知遇,也有富贵后的相忘。

(17)、然而他们又和我们不同。这个朋友圈里的每一位,都像座座耸立云天的高山,他们的才华就像汩汩清流,沿着各自的路线狂奔。

(18)、               仕途顺利的诗人

(19)、一是“拜迎长官心欲碎”,他不会溜须拍马如同潘岳般望尘而拜;

(20)、这是白昼的出师,因此写法也和前诗写夜行军不同。

(1)、当时李白正在庐山隐居,于是李璘想将这位誉满天下的名士罗致旗下,以壮声威,于是派心腹谋士韦子春三次上山,以平定安史之乱、复兴大业的名义,聘请李白参加他的幕府。李白应聘下庐山,入永王军为幕僚,夫人宗氏竭力劝阻,李白不听。

(2)、岑参的诗歌,以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为其基本特征,这和高适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他更多地描写边塞生活的丰富多彩,而缺乏高适诗中那种对士卒的同情。这主要是因为他的出身和早年经历和高适不同。

(3)、当时高适正担任江陵长史,如果说李白此时体现的是对政治的完全无知的话,高适却表现出非同寻常的政治敏感。他一眼看出永王有对抗肃宗之意,于是借口有病,偷偷离开江陵,投奔肃宗,详细介绍了江东形势,说明永王必败之状。肃宗任命高适为节度使,与来瑱、韦陟共同率兵平定永王之乱。

(4)、但高适不是陶渊明,纵然自己已经快要五十岁了,纵然一事无成成了别人眼中的笑话,但他仍然在等待,等待属于自己的风云际会的时刻。五十岁的高适依然在等待,在人生的后半段,在知天命之年,我们到底如何看待命运,一个坚强的观点认为,人生就是要跳起来,以更高的姿态,去触摸自己命运的高线,从而跨越命运的底线。有句话说得好,穷死莫过要饭,不死总要翻身。

(5)、《凉州词》一首却是“传乎乐章,布在人口”的名作:

(6)、山水田园诗人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因此也称王孟诗派。他们用开阔的胸怀,深细敏感的审美嗅觉,来描绘山水风景的优美壮丽,歌咏田园生活闲适静谧,从一个侧面折射出盛唐时期社会的安定,农民的安居乐业和时代精神的开朗乐观。

(7)、这首诗是写封常清的一次西征。诗人极力渲染朔风夜吼,飞沙走石的自然环境,和来势逼人的匈奴骑兵,有力地反衬出“汉家大将西出师”的声威。

(8)、但也有一个例外,他从少年时代的要饭开始,一直等到五十岁终封侯,成为有唐一代官职高的诗人,他就是盛唐边塞诗派的著名诗人高适。

(9)、孟浩然淡淡一笑,把杯中酒一饮而尽,给王维留下了一首诗,作为后的告别: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高适是著名的什么派诗人精辟10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