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的押韵【100句简单文案】

一、说说平仄和押韵

1、允许律绝的第一句或者二句借用邻韵,叫做“孤雁出群格”;允许律绝后一句借用邻韵,叫做“孤雁入群格”。但这种情况属于律绝的变体,非正格。(个人以为变体韵初学者慎用。)

2、下面是柏梁体的一个例子:

3、你只要小学毕业,学了汉语拼音,掌握平仄和韵律就不再是难事了,对不对?

4、王俊鸣老师在近40余年一线语文教学中,桃李满天下,崔永元就是王老师的得意弟子之一。王老师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特级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王老师长期从事语文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对语文教学方法及古诗词通解都有着深入的研究。读者可以从他的著作中学习读书的方法,“怎么读好书,怎么读懂书”,从而获得读书的智慧和乐趣。

5、古体诗的用韵,是因时代而不同的。实际语音起了变化,押韵也就不那么严格。中晚唐用韵已经稍宽,到了宋代以后,古风的用韵就更宽了。

6、你好!这样的平仄是不符合近体诗七绝的格律要求的;如果是平起仄收的七绝,其标准格律句式如下:可平仄可平平仄,可仄平平可仄平。(韵)可仄可平平仄仄,可平可仄仄平平。(韵)“可”为可平可仄,避免三平调、三仄尾;

7、(2)仄平平(鬓先秋/泪空流)。

8、由上所述,我们可以看见,在古体诗的名义下,有各种不同的体裁,其中有些体裁相互之间显示着很大的差别。杂言古体诗与入律的古风可以说是两个极端。五言古诗与七言古诗也不相同:五古不入律的较多,七古入律的较多。当然也有例外,象柏梁体就不可能是入律的古风。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去看各种“古风”,才不至于怀疑它们的格律是不可捉摸的

9、(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10、七曷八黠九屑十药十一陌十二锡

11、绝句每首只有四句,律诗一般每首八句(另有排律,句数不限)。格律诗每两句为一联,上联叫出句,下联叫对句。律诗四联,分别叫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12、押平声韵近体诗为了声韵和谐,一般押平声韵,大多数近体诗(即唐及以后的诗,唐以前的叫古体诗)也遵守这个要求。

13、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争战苦,至今犹

14、2019年2月8日星期五

15、其中“国”、“色”、“节”三个字也是入声字,我们对照一下,合规得不得了,这不是绝句是什么?

16、第二是对句数做了规定,每首八句的称“律”,即“五律”或“七律”;每首四句的“绝”,即“绝句”,细分为“五绝”和“七绝”两种;而多于八句的则称作“排律”。

17、韵。支微通韵。“绝”、“咽”、“别”,屑韵。)

18、以上只是对格律诗的格律做个简要的介绍。在创作的实践中,诗人们一方面遵循基本格律,一方面又创造了许多灵活变通的方法。有兴趣的朋友不妨找一本专讲诗词格律的著作读读,比如王力先生的《诗词格律十讲》《诗词格律概要》等。

19、大学中文系课程里一定要学习平仄知识,这往往为难北方同学,就是辨不清哪些是平声哪些是仄声,尤其无法判断仄声。这在南方许多地方很容易,因为南方许多方言里保存了大量仄声字,如黑,白,赤,只要把一首诗用家乡话念一遍,就能正确地标出每个字的平仄来。

20、“幕”、“薄”、“着”,药韵。“冰”、“凝”,

二、平仄的押韵

1、先有“拗”,后有“救”。

2、后说一个趣事,吾家思明公是个大老粗,但曾经写过一首诗:“樱桃子,半赤半已黄。一半与怀王,一半与周至。”怀王是他的儿子史朝义,周至是他很宠幸的大臣。人说他不押韵,他说,韵是什么东西,岂可置我儿于周至之下。后思明公为子所杀,临终前还慨叹:“你性子太急了,让我帮你打下江山再杀不好吗?”舐犊之情深,古今中外孰可比肩?每一读之,不禁慨然,真厚道人啊。

3、不过我这么说,等于砸了很多人的饭碗,曾经在微博说了那么一句,立刻被一些古典爱好者围攻,搞得我那时很纳闷,怀疑中国的精神病院有一项福利,吃完药后允许上微博。但若发话说不支持今韵,也不会好过,必遭到另一派围攻。总之在中国,无论谈到哪个话题,似乎都没有人愿意好好听人说话,动不动就扣帽子、打棍子,这种思维方式不改,真的很难办。后,大家都只好不说话。什么话也不说,等死。

4、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焦遂五斗方卓

5、综上所述,格律诗是依靠汉语这种单音节的语言所天然形成的平仄感,经过优化组合后产生的一种特有的诗歌节奏。这种节奏其实很简单,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能够真正理解并掌握这两句就基本够用,再加上特定的节拍延长,这便是格律诗。那么,如果不按这些平仄节拍写,能不能叫做诗或者近体诗呢?我以为叫做诗是无妨的,虽然没按近体诗节奏,但你可以有自己节奏嘛。但若是也要叫做近体诗就不妥了,就像有人写了首四拍子的曲子,叫音乐叫舞曲都无妨,但非要叫做“华尔兹”就无趣了,那是三拍子的。

6、其实平仄是近体诗实用的音调规则系统。中国人从小学习古诗词,难免会接触到唐诗宋词,可是老师一般不会讲解平仄。所以给大家一个模糊、似有似无的概念。

7、……这题目没办法做!对仗的第一个条件,是上下两句字数必须相等!年华似水流,恰比红缨如花落.只能这样……

8、通过普通话音调的划分平仄,飞快就可以入门。当你遇到古诗中平仄异常的情况的时候,去查一下入声字表,基本上也可以解决。要是真想努力,背下入声字表。不过在如今这种随时可查网络的环境下,意义并不是很大。

9、古人通常使用官方颁布的专门指导押韵的书,如《唐韵》、《广韵》、《礼部韵略》、《佩文诗韵》、《诗韵集成》、《诗韵合壁》等,以南宋王文郁撰的《新刊韵略》为流行,即世人所谓之(108部平水韵)。但是,需要明白,并不值得为迁就押韵而破坏诗句的自然,除非是参加科举,否则即使偶尔一两句出韵,古人也是允许的。

10、再说四声与平仄。现代汉语的四声是阴阳上去,古代的四声是平上去入。到现代汉语,“平分阴阳,入派三声”,古代四声中的“平”就是平声,古代四声中的“上去入”就是仄声。

11、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12、但有另一种情况,两个字都读成仄声,比如一点,一抹,一朵。但却基本没有两个字都读成平声的情况,不信的话你可以想三五个例子来反驳我。这便是我在上文说过,在节奏里,重音的重要性要大于轻音,因为重音是节奏点,连续的重音虽然未必悦耳但仍然具备节奏感,但连续的轻音就很不利于节奏的控制了。再举例如“不”字,日常运用时分为二声与四声两种,前平后仄例子如:不用,不必,前仄后平例子如:不行,不能。两个音都为仄声例子如:不好,不准。但却很少有两个音都为平声的用法。

13、“拗”一般来说就是违反格律平仄

14、(2)仄仄平平,下面一个应该是仄,这个仄,同样可以放在后,即:仄仄/平平/仄,如:日暮苍山远。也可以放在平平前,即:仄仄/仄/平平,如:风雪夜归人。

15、我偶尔翻翻我们北师大的校报,有时会登载诗词,但几乎没有一次是完全通平仄格律的。有一次看到一首《金缕曲》,别说平仄了,韵都不会押。这让我纳闷,读完一本诗词格律只要两小时,可他们宁愿花两百个小时去“创作”,不知怎么搞的。一些古典文献、文学的硕士毕业生,也喜欢写点诗词,也没有几个能写得合格律的。这似乎不应该,这玩意不用教啊,你读了那么多诗词,那是你的专业,照猫画虎都不会啊?

16、绘事之余,总要有些闲暇时的小乐趣,写几句文字,遛遛车,盘盘串儿,读读书,舞刀弄剑,也是没正形地不亦乐乎。

17、古体诗的对仗是极端自由的。一般不讲究对仗;如果有些地方用了对仗,也只是修辞上的需要,而不是格律上的要求。象杜甫《岁晏行》这样一首相当长的诗,全篇没有用一处对仗;岑参《白雪歌》只用了一个对仗,即“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也还只是一种宽对。并且要注意:古体诗的对仗和近体诗的对仗有下列的两点不同:

18、川,衔杯乐圣称避贤。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蛟如

19、于是乎,我们自然就会想到何不按现代汉语的标准发音来确定汉字声韵?这是很多现代派诗词作者的共同做法,我也是其中之一。

20、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

三、平仄就是押韵吗

1、平仄本身并不复杂。如果我们使用用新韵写诗,和普通话的韵母,那是再简单不过了,一二声为平声,三四声为仄声。

2、古体诗用韵,比律诗用韵稍宽,一韵独用固然可以,两个以上的韵通用也行。但是,所谓通用也不是随便乱来的,必须是邻韵才能通用。依一般情况看来,平上去三声各可分为十五类,如下表:

3、猱欲度愁攀援④。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

4、⑴在近体诗中,同字不相对;古体诗则同字可以相对。如杜甫《石壕吏》:“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5、掌握了平仄交替的规则,下面说说对句(或诗的下句)的平仄使用规则。

6、而且,韵字的声调必须保持一致,即平声和平声字相押,仄声和仄声字相押。平仄声调之间不得押韵。

7、其实这种天然的平仄交替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体现。比如“一”这个字,字典里的标准读音为“一”,实际在我们的日常组词中,更多以二声“疑”与四声“易”的发音出现。其规律如下,如果其后所带音为平声,“一”便要读成仄声“易”。例如一行,一瓶,一群,如果读成“衣瓶”或“疑瓶”,我们会感觉这人很傻,不用刻意学我们也自然知道该读成“易瓶”的,这就是天然的平仄交替感。如果其后所带音为仄声,“一”便要读成平声“疑”,例如一片,一面,一会儿,相信正常人也不会读成“易片”的。

8、(2)平平/仄仄/仄/平平

9、古体诗既可以押平声韵,又可以押仄声韵。在仄声韵当中,还要区别上声韵、去声韵、入声韵。一般地说,不同声调是不可以押韵的。我们在讲律诗的韵的时候,已经把平声30韵交代过了,现在再把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开列在下面:

10、征戍儿,岂知关山苦?李牧今不在,边人饲豺虎。

11、——华山李澎书法工作室招生——

12、作为诗词、诗歌来讲,由于体裁的不同,押韵的方式也略有差异。

13、因为“芍”、“药”、“格”三个字都是入声字,也就是说在古时候是发仄声的,我们按照入声字入仄音再排一遍:“平平仄仄平平仄”,这就是典型的首句平起不押韵格式,进而可以推出全诗平仄:

14、这个国标的起草单位是中华诗词学会,由语文出版社出版发行。不便宜,一共才23页的32开本,定价高达18元。

15、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

16、仄起首句入韵: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17、No.51王俊鸣:天下没有“平仄平仄平平仄”

18、如果要去赏析并创作平水韵的近体诗,那就有些复杂了。

19、字与字之间须平仄搭配,才抑扬顿挫。古代的诗歌尤其是格律诗极为重视平仄搭配,通过声调的交错变化形成诵读时的声音之美。如“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就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在诗词中是怎样交错的?可以概括为两句话: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平仄在对句中是对立的。

20、酌?平生为衣食,敛版靴两脚。尽虽了是非,口不给唯诺。如今

四、什么叫平仄押韵 例句

1、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2、第四类⑥:曷黠屑及月半。

3、了解之后,就能更好地赏析唐宋近体古诗。

4、组织起来的音的强弱长短关系,叫做节奏。同样的,组织起来的字音的平仄长短关系,叫做格律。平仄说过,接下来说说长短,即节拍。

5、根据这个原则,人们将所有的汉字统统分为两大类:即一平一仄,非平即仄,其关系一阴一阳。平仄相替产生节奏,由此也就产生了汉语的音韵之美。对联不但同句平仄要交替,上联、下联也要交替,即上下联相应的位置必须平仄相对。字音的对仗加上字意的对仗,就形成了联句结构的参差美,读起来便会琅琅上口,抑扬顿挫,韵味和谐。

6、如果把上面句型的排列看作句间关系,就已经体现出两句之间平仄的相对关系了:出句是平的地方对句用仄,出句是仄的地方,对句用平。

7、寒通韵。“怒”、“戍”,遇韵;“苦”,麌韵。麌遇

8、押韵,是为了通过音韵获得韵律之美。唐朝人押唐朝的韵,而不去守《诗经》时代的韵。现代人说现代话,走现代音,对一般人来说,自当按现代语言的实际来押韵。同理,平仄也当遵循现代语言的实际,而不必谨遵唐宋。

9、十九二十号二十一箇二十二禡二十三漾二十四敬

10、有一种七言古诗是每句押韵的,称为柏梁体。据说汉武帝筑柏梁台,与群臣联句赋诗,句句用韵,所以这种诗称为柏梁体。其实鲍照以前的七言诗(如曹丕的《燕歌行》)都是句句用韵的,古代并非另有一种隔句用韵的七言诗。等到南北朝以后,七言诗变为隔句用韵了。句句用韵的七言诗才变了特殊的诗体。

11、蒸韵。“客”,陌韵;“笛”,锡韵。陌锡通韵。

12、上句与下句的倒数第三字为单字节拍。例如:

13、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⑦。战

14、人们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读四言诗觉得节奏比较拘谨,七言诗则活泼,其中的奥妙在于音节组合。四言诗的前后各有两个音节,没有变化。七言诗前后相差一个音节,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读起来觉得活泼。

15、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入声字已经消失了,发音“四”声都有。这个也就是平仄的难点所在了,在鉴赏古诗的时候,如果发现该发仄音的时候确是现代的平音字,就要去查一下这个字古时候的发音,是不是属于入声字。

16、《永遇乐》花上花开花生笑,夕阳映人人影斜。长风送柳榴尚香,梦里夕下林中人。西山日暮孤零客,沧海横栾白殇汀。雄鹰搏采苍穹月,横贯扶栏睨天涯。

17、曳广带,飘拂升天行。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恍恍与之去,

18、有人说中华文化在台湾,也不一定。看台湾一教授的书,写他八十年代后期在武大任教一年,因为感觉在武汉没啥吃的,周末打飞的去广州白天鹅宾馆大吃一顿飞回,引起武大学校紧张,以为他去广州和特务碰头。书是自印本,还提到和野夫的交往。文章都不错,惟书后所附诗词不堪,也是不懂基本格律的。

19、老且病,鬓秃牙齿落。仰天少吐气,饿死实差乐!壮心埋不朽,

20、说了这些,只是帮助理解平仄的交替规律,大家也可以硬记七言绝句的平仄排列:

五、平平仄仄押韵

1、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

2、在前面的第2种基本句式的七言变换中会出现“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式的第三个字必须是平,如果将第三个平声变成仄声,就会出现“仄仄仄平仄仄平”的情况。因为后一个平声是一个功能性的字,要负担压韵的工作,排除不论,这句话中就只剩下第四个字一个平声了,这种情况就叫做孤韵。拗孤韵的话,我们可以讲第五个仄声改为平声,变成“仄仄仄平平仄平”,这就是拗救后的结果。如苏轼“溪柳自摇沙水倾”中,“自”是拗,“沙”是救。

3、⑸韵部完全依照韵书,而且多数是工对。

4、何谓平仄?要区别平仄,先要懂得四声。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古代汉语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平」指四声中的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二声;「仄」指四声中的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按传统的说法,平声是平调,上声是升调,去声是降调,入声是短调

5、第十五类:平声覃盐咸;上声感俭豏;去声勘艳陷。

6、就本句来说,每两个字一个节奏。平起句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后一个又是仄。仄起句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后一个又是平。这就是交替。

7、公卿守和约。穷边指淮淝,异域视京雒。于乎此何心?有酒吾忍

8、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9、第三句不押,因为第三句与第四句是一联,联尾押韵即可。

10、第十三类:平声尤;上声有;去声宥。

11、(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12、这个可是标题里写了是绝句啊,肯定没问题是吧?我们用一二声入平,三四声入仄把平仄标出来:

13、五律平仄相间,两句组成一联,一联间两句平仄相对,两联间的首尾两句间平仄相粘,对粘看第每小句的二个字。

14、允许首联或尾联借韵

15、腐败肉,库有朽贯线。谁能将我语,问尔骨肉间:岂无穷贱者?

16、让格律从少数专家学者的自娱自乐中解放出来,变为人人都可以轻松掌握的文学艺术工具。

17、律诗是一韵到底的。古体诗固然可以一韵到底①,但也可以换韵,而且可以换几次韵。换韵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每两句一换韵,四句一换韵,六句一换韵,也可以多到十几句才换韵;可以连用两个平声韵,连用两个仄声韵,也可以平仄韵交替。现在举几个例子:

18、①麌,读yǔ;荠,读jì;潸,读shǎn;铣,读xiǎn;篠,读xiǎo;哿,读gě;

19、中国早的诗是可以吟唱的,比如《诗经》都可以吟诵,即所谓“诗三百孔子曾弦歌之”。以屈原作品为代表的《楚辞》,与音乐的关系也十分密切,其中大多也是可以歌唱的。汉魏六朝的乐府诗本身就是合乐的歌辞。据说唐代的绝句还是可以唱的,但那是歌伎的事。

20、我们在前面讲过,古体诗有杂言的一体。杂言,也就是长短句,从三言到十一言,可以随意变化。不过,篇中多数句子还是七言,所以杂言算是七言古诗。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平仄的押韵【100句简单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