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不甘味寝不安席什么意思精辟87条

食不甘味

1、食不甘味下一句是

(1)、难于判断的,是战事。当初先帝兵败于楚地,这时曹操拍手称快,以为天下局势已定。但是,后来先帝东面与孙吴联合,西面取得了巴蜀之地,出兵北伐,夏侯渊掉了脑袋,这是曹操的失策。看来复兴汉室的大业快要成功了。但是,后来孙吴改变立场违背盟约,关羽战败被杀,先帝在秭归遭到挫败,而曹丕就此称帝。凡事都是这样,难以预料。臣下只有竭尽全力,到死方休罢了。至于伐魏兴汉究竟是成功是失败,是顺利还是困难,那不是臣下的智力所能预见的。

(2)、甘味:感到味道好。吃东西都觉得没有味道。形容心里有事,吃东西也不香。

(3)、这十八年来,微臣是寝不安席,食不甘味,一直盼望着这一天早点到来。

(4)、成语释义:象吃蜡一样,没有一点儿味。形容语言或文章枯燥无味。见“味同嚼蜡”。

(5)、    狼吞虎咽忐忑不安如坐针毡狼吞虎餐寝食不安食不遑味

(6)、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賨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此臣之未解五也。

(7)、    苏秦到了齐国,游说齐闵王说:臣听说率先挑起战争的人必然后患无穷,而不顾招人忌恨,带头缔结盟约攻打他国的终陷于孤立。如果后发制人就能有所凭借,顺应时势即可远离仇怨。因此圣贤做事,无不借势而为,顺天而动。借助形势,有利于展开步骤;倚重天时,则是成功的关键。因此,不懂得借势顺天之理,能成就大事的机会实在微乎其微。善于开创王业的君主,在于能使诸侯劳顿而自己闲逸,使天下混乱而本国安宁。安逸与大治在我方,而劳顿与混乱在它国,这就是王霸之道。积蓄国力以待来敌,以消兵祸,那么他的国家没有隔夜之忧。有什么事实作佐证呢?过去魏惠王拥有领土上千里,甲士三十六万,倚仗自己实力强大,攻取邯郸,西围定阳,又邀集十二家诸侯朝拜周天子,为图谋秦国作种种准备。

(8)、难于判断的,是战事。当初先帝兵败于楚地,这时曹操拍手称快,以为天下局势已定。但是,后来先帝东面与孙吴联合,西面取得了巴蜀之地,出兵北伐,夏侯渊掉了脑袋,这是曹操的失策。看来复兴汉室的大业快要成功了。但是,后来孙吴改变立场违背盟约,关羽战败被杀,先帝在秭归遭到挫败,而曹丕就此称帝。凡事都是这样,难以预料。臣下只有竭尽全力,到死方休罢了。至于伐魏兴汉究竟是成功是失败,是顺利还是困难,那不是臣下的智力所能预见的。

(9)、  解释:秦王听了很害怕,连睡觉都不能安枕,连吃饭都吃不出味道,于是就在国内下一道命令,把全部城墙都配备上作战的武器,加强边防的力量,并且招募敢死队,调兵遣将严阵以待魏军。

(10)、先帝考虑到蜀汉和曹贼不能并存,帝王之业不能苟且偷安于一地,所以委任臣下去讨伐曹魏。以先帝那样的明察,估量臣下的才能,本来就知道臣下要去征讨敌人,是能力微弱而敌人强大的。但是,不去讨伐敌人,王业也是要败亡的;是坐而待毙,还是主动去征伐敌人呢?因此委任臣下,一点也不犹疑。

(11)、释义:甘味:感到味道好。吃东西都觉得没有味道。形容心里有事,吃东西也不香。

(12)、食不知味:(出处)唐·白居易《初授给遗献书》:“臣所以授官已来,仅将十日:食不知味,寝不遑安;唯思粉身,以答殊宠,但未获粉身之所耳.”

(13)、成语释义:象吃蜡一样,没有一点儿味。形容语言或文章枯燥无味。

(14)、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襄阳隆中隐居。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孙抗曹,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蜀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良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前后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终因积劳成疾,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岐山境内),享年54岁。刘禅追封其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诸葛亮。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15)、臣受命之诸葛亮诸葛亮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

(16)、(成语用法)偏正式;作谓语、补语;形容心神不安。

(17)、(解释)甘味:感到味道好。吃东西都觉得没有味道。形容心里有事,吃东西也不香。

(18)、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二回:“庶民因其淡而无味,不及米谷之香,吃者甚少。”

(19)、《战国策·齐策五》:“秦王恐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20)、  2011年秋天,鲁洁先生找我及其他同事到她家里商议,征求我们关于是否接受小学统编教材编写的任务。我们都知道鲁先生当时的难处,81岁高龄的老人家头一年才做完第三次肿瘤手术、大病初愈;多年生活在一起的女婿突发脑溢血别她而去,白发人送黑发人。另一方面,老人家解放前加入地下d,拳拳报国之心从未稍减,更重要的是,老人家热爱儿童,愿意为儿童贡献一切。作为弟子,我们对先生的处境感同身受,对老人家的使命感、责任感也是体察至深。当时表态,如果先生接受了任务,我们一定全力以赴辅助先生去完成。

2、食不甘味寝不安席什么意思

(1)、造句:这篇文章空话连篇,叫人看起来味同嚼蜡。

(2)、(近义词)寝食难安、如坐针毡、惶恐不安、不可终日、心神不定、心烦意乱、食不甘味

(3)、(示例):清·吴趼人《痛史》第十一回:“只有我觍然面目,偷生人世。所以食不甘味,麻衣茹素,稍谢罪戾。”

(4)、  基本思想确定下来之后,难的就是教材框架的搭建。框架搭建表面上看是一个内容分配的技术性问题,但实际上是教育规律探寻的教育性问题。一个内容放在特定的年段,学生能够理解只是初级的要求,如何通过这个内容的安排去激发学生对个人和社会生活进行积极探索,那才是较高的要求。为了搭好框架,我们在开了二十多次研讨会,鲁先生全程参加,80高龄的她与我们一样一坐就是一整天,有时候还要晚上加班。先生每次开会,都会带来大批书籍资料,都会拿出记得密密麻麻的笔记本。每到关键难点,老人家总是能够给出高屋建瓴性的指导意见,带领大家走出困境。

(5)、成语释义:甘味:感到味道好。吃东西都觉得没有味道。形容心里有事,吃东西也不香。

(6)、(解释):象吃蜡一样,没有一点儿味。形容语言或文章枯燥无味。

(7)、读音:( shí bù huáng wèi )

(8)、食不甘味(拼音:shí bù gān wèi)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早出自于西汉·刘向等《战国策·楚策一》。

(9)、造句:为了如期完成上级交付的任务,连月来他忙得食不知味,席不暇暖。

(10)、读音:( shí bù xià yàn )

(11)、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今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12)、苏秦到了齐国,游说齐闵王说:臣听说率先挑起战争的人必然后患无穷,而不顾招人忌恨,带头缔结盟约攻打他国的终陷于孤立。如果后发制人就能有所凭借,顺应时势即可远离仇怨。因此圣贤做事,无不借势而为,顺天而动。借助形势,有利于展开部署;倚重天时,则是成功的关键。因此,不懂得借势顺天之理,能成就大事的机会实在微乎其微。善于开创王业的君主,在于能使诸侯劳顿而自己闲逸,使天下混乱而本国安宁。安逸与大治在我方,而劳顿与混乱在它国,这就是王霸之道。积蓄国力以待来敌,以消兵祸,那么他的国家没有隔夜之忧。有什么事实作佐证呢?过去魏惠王拥有领土上千里,甲士三十六万,倚仗自己实力强大,攻取邯郸,西围定阳,又邀集十二家诸侯朝拜周天子,为图谋秦国作种种准备。

(13)、(成语释义)甘味:感到味道好。吃东西都觉得没有味道。形容心里有事,吃东西也不香。

(14)、吃东西的时候不辨美味,形容心里忧虑或者身体不好,甘味就是感到味道好的意思。

(15)、(出处)《战国策·齐策五》:“秦王恐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16)、《后出师表》,载于三国时期吴国张俨的《默记》,一般认为是诸葛亮的作品,《出师表》(《前出师表》)的姊妹篇。这篇文章立论于汉贼不两立和敌强我弱的严峻现实,向蜀汉后主刘禅阐明北伐不仅是为实现先帝的遗愿,也是关系到蜀汉的生死存亡,不能因“议者”的不同看法而有所动摇。全文以议论见长,传达出一股忠贞壮烈之气。

(17)、臣下接受任命的时候,睡不安稳,食无滋味。想到要去北伐,应该先南征。所以五月里渡过泸水,深入不毛之地,两天才能吃上一餐;臣下不是不爱惜自己啊,而是看到帝王之业不可能局处在蜀地而得以保全,所以冒着危险,来执行先帝的遗愿,可是争议者说这不是上策。而敌人恰好在西面疲于对付边县的叛乱,东面又要竭力去应付孙吴的进攻,兵法要求趁敌方劳困时发动进攻,当前正是赶快进军的时机呵!现在谨将这些事陈述如下:

(18)、战国后期,有齐、秦、楚、燕、韩、魏七国,其中七雄之一的秦国是为强大,它经常侵犯其他国家。  有一年,秦惠文王派使者去见楚威王,要挟说:“如果楚国不服从秦国,秦国就要出兵伐楚。  楚威王闻听大怒,下令把秦国使者驱逐出境。  但楚威王又因实力不足而焦虑不安,如果强秦发兵入侵该如何办呢?  恰在这时说客苏秦(曾任赵国相国、武安侯)前来拜他劝楚威王与赵、魏等国联合起来抗秦。  楚威王一听,十分高兴,说:“感谢你的妙计,我正为这件事‘卧不安席,食不甘味’呢,现在就按你的计策去做。”“食不甘味”,意为吃东西不辩美味,形容心中忧虑或身体不好。 

(19)、春秋时,晋国有两次借虞伐虢。第一次是公元前658年,第二次是公元前655年。在第一次借路时,就遭到了虞国贤大夫宫之奇的反对,这次借路能成功吗?晋献公为此“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狐疑不定。晋献公为什么狐疑不定,不敢轻易出兵?就因为贤大夫宫之奇在矣!他想“借虞伐虢”之计,可以瞒得过虞公,却瞒不过宫之奇。宫之奇也叫宫奇,是个极精明、极能干、又十分爱国的大夫,他对晋国的二次借路极力反对。他以“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劝谏虞公,虞公又不听。宫之奇对儿子讲:“虞国将要灭亡了!……我如果不离开就要赶上灾祸了。”不得已,宫之奇只好率其家族奔曹国去了。三个月后,晋灭虢,又灭虞,虞公做了晋国的俘虏,方才悔恨当初没有听取宫之奇的劝谏,结果落了个国被灭、人被捉的可悲下场!

(20)、高祖皇帝的明智,可以和日月相比,他的谋臣见识广博,谋略深远,但还是要经历艰险,身受创伤,遭遇危难然后才得安定。现在,陛下比不上高祖皇帝,谋臣也不如张良、陈平,而想用长期相持的战略来取胜,安安稳稳地平定天下,这是臣所不能理解的第一点。

3、食不甘味寝不安席

(1)、(解释):形容心里有事,吃东西也不香。同“食不甘味”。

(2)、曹操的智能谋略,远远超过别人,他用兵像孙武、吴起那样,但是在南阳受到窘困,在乌巢遇上危险,在祁山遭到厄难,在黎阳被敌困逼,几乎惨败在北山,差一点死在潼关,然后才得僭称国号于一时。何况臣下才能低下,而竟想不冒艰险来平定天下,这是臣下所不能理解的第三点。

(3)、刘繇、王朗,各自占据州郡;在议论安守策略时,动辄引用古代圣贤的话,大家疑虑满腹,胸中充斥着惧难;今年不去伐战,明年不去征讨,让孙策安然强大,终于并吞了江东,这是臣下所不能理解的第二点。

(4)、读音:( shí bù xià yàn )

(5)、官方成语闯关小程序,你能闯到第几关?(点击上图即可参与)

(6)、读音:( chá fàn wú xīn )

(7)、(出处):三国·魏·曹植《求自试表》:“今臣居外,非不厚也,而寝不安席,食不遑味者,伏以二方未克为念!”

(8)、    楚威王一听,十分高兴,说:“感谢你的妙计,我正为这件事‘卧不安席,食不甘味’呢,现在就按你的计策去做。”而后,苏秦又去游说其他国家。

(9)、(举例造句):只有我觍然面目,偷生人世。所以食不甘味,麻衣茹素,稍谢罪戾。

(10)、(成语出处)《战国策·齐策五》:“秦王恐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令于境内,尽堞中为战具,竟为守备,为死士置将,以待魏氏。”解释:秦王听了很害怕,连睡觉都不能安枕,连吃饭都吃不出味道,于是就在国内下一道命令,把全部城墙都配备上作战的武器,加强边防的力量,并且招募敢死队,调兵遣将严阵以待魏军。

(11)、读音:( shí bù huáng wèi )

(12)、食不下咽:食物虽在口中但咽不下去,形容忧心忡忡,不思饮食。

(13)、忙了好几天任务还是没有完成,急的是寝不安席。

(14)、《战国策·齐策五》:“秦王恐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15)、自从臣下进驻汉中,不过一周年而已,期间就丧失了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将领及部曲将官、屯兵将官七十余人;突将、无前、賨叟、青羌、散骑、武骑等士卒一千余人。这些都是几十年内从各处积集起来的精锐力量,不是一州一郡所能拥有的;如果再过几年,就会损失原有兵力的三分之那时拿什么去对付敌人呢?这是臣下所不能理解的第五点。

(16)、解释:秦王听了很害怕,连睡觉都不能安枕,连吃饭都吃不出味道,于是就在国内下一道命令,把全部城墙都配备上作战的武器,加强边防的力量,并且招募敢死队,调兵遣将严阵以待魏军。

(17)、(出自):清·陈撰《玉几山房画外录》卷下载恽向《题自作画册》:“可见定欲为古人而食古不化,画虎不成、刻舟求剑之类也。”

(18)、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已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19)、食不下咽,寝不安席(shí bù xià yàn,qǐn bù ān xí)意思是:食物虽在口中但咽不下去,睡觉也不能安于枕席。形容心事重重,不思饮食,睡不着觉。

(20)、楚威王一听,十分高兴,说:“感谢你的妙计,我正为这件事‘卧不安席,食不甘味’呢,现在就按你的计策去做。”而后,苏秦又去游说其他国家。

4、食不甘味的近义词

(1)、(解释)忐忑:心神不定。形容心神不安。也作“忐忑不定”。

(2)、注释:形容心里有事,吃东西也不香。 同“食不甘味”。

(3)、(解释):甘味:感到味道好。吃东西都觉得没有味道。形容心里有事,吃东西也不香。

(4)、读音:( nán yǐ xià yàn )

(5)、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得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谨陈其事如左:

(6)、曹操五次攻打昌霸而攻不下;四次想跨越巢湖而未成功,任用李服,而李服密谋对付他;委用夏侯渊,而夏侯渊却败死了。先帝常常称赞曹操有能耐,可还是有这些挫败,何况臣下才能低劣,怎能一定得胜呢?这是臣下所不能理解的第四点。

(7)、注释:食物虽在口中但咽不下去。形容忧心忡忡,不思饮食。

(8)、(出处):唐·白居易《初授给遗献书》:“臣所以授官已来,仅将十日:食不知味,寝不遑安;唯思粉身,以答殊宠,但未获粉身之所耳。”

(9)、读音:( shí bù gān wèi )

(10)、高祖皇帝的明智,可以和日月相比,他的谋臣见识广博,谋略深远,但还是要经历艰险,身受创伤,遭遇危难然后才得安定。现在,陛下比不上高祖皇帝,谋臣也不如张良、陈平,而想用长期相持的战略来取胜,安安稳稳地平定天下,这是臣所不能理解的第一点。

(11)、食不甘味,夜不能寐表示的是因心情不佳而导致生活上的一些不好的改变。

(12)、(出处):《战国策·齐策五》:“秦王恐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13)、出处:唐·韩愈《张中丞传后叙》:“霁云(南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

(14)、成语释义:淡:薄,与“浓”相对。菜肴因盐少而没有味道。亦泛指清淡无味。亦形容说话、写文章内容平淡,无趣味。食不甘味

(15)、食不甘味,是说吃东西辨不出味来。以此来形容忧虑不安和操劳忙碌。由此还引申出“食不辨味”、“食不遑(也作皇)味”、“食不知味”、“食不终味”等成语。

(16)、这道题我怎么也做不出来,搞得我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17)、释义:形容心里有事,吃东西也不香。 同“食不甘味”。

(18)、造句:平直的生活淡而无味,曲折的生活五味俱全。

(19)、(近义词)如坐针毡、狼吞虎餐、寝食不安、食不遑味、狼吞虎咽、忐忑不安

(20)、成语释义:形容心里有事,吃东西也不香。同“食不甘味”。

5、食不甘味 夜不能寐

(1)、楚王曰:“寡人卧不安席,食不甘味,心摇摇而悬旌,而无所终薄。(西汉·刘向等《战国策·楚策一》

(2)、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3)、(出处):三国·魏·曹植《释愁文》:“坐不安席,食不终味,遑遑汲汲,或惟或悴。”

(4)、(出处):三国·魏·曹植《求自试表》:“今臣居外,非不厚也,而寝不安席,食不遑味者,伏以二方未克为念!”

(5)、出处:唐·韩愈《张中丞传后叙》:“霁云(南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

(6)、吃东西都觉得没有味道了,心里有事,吃东西不香。所以之后食不甘味这个成语就流传了下来,形容因为有心事,吃东西都觉得不香了。

(7)、春秋战国时期,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号称战国七雄,其中七雄之一的秦国是为强大,它经常侵犯其他国家。其他六国对秦国也是敢怒不敢言。但是也没办法,因为实力相差还是太悬殊。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食不甘味寝不安席什么意思精辟87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