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的故事或传说精辟69条

关于马的故事或寓言

1、有关于马的寓言故事

(1)、它们来到马躺的地方,狐狸说:“在这儿你吃不完它,我告诉你怎么办:先让我把它的尾巴牢牢地绑在你的身上,然后你就能够将它拖回你的洞穴去慢慢地享用了。”

(2)、马儿甩了甩尾巴,平静地说:“驴兄弟,你就不要再埋怨了。你看我每天干的那些活儿——运木材、拉砖头、驮者主人长途跋涉,这些活儿耗费体力,我只有吃得好一点儿才有劲儿。”

(3)、人说:“我也没办法,我怎么能跑得过鹿呢?不过我有一个建议,就是你套上辔头,我骑上你,我们两个齐心协力追上它,然后再惩罚它。”

(4)、新的一天训练开始了。青鬃马刚起跑,突然背后响起一声惊雷般的吼叫。青鬃马扭头一看,一头雄狮旋风般向它扑来。青鬃马大吃一惊,撒开四蹄,没命地狂奔起来。

(5)、从前有个叫迂公的人,遇事不爱动脑子,总是做些傻事。有一次,迂公去一个朋友家吃饭。席间,大家都说些轶闻趣事来解闷。有一个客人说:"马的肝脏有毒,能毒死人。所以汉武帝曾经说过:“文成将军吃马肝而死”。"迂公听了便笑起来,反驳这位客人说:"您恐怕在说谎哩,马肝长在马的肚子里,要是有毒的话,马为什么不死呢?"这个客人知道迂公一向有点糊涂,有心跟他开个玩笑,就说:"那您见过有一匹马活过100岁吗?这就是因为它们肝脏有毒的缘故啊!"迂公恍然大悟,一拍脑袋:"对呀,我怎么就没想到这一点呢?"迂公突然想起家里也有一匹马,是他从小养大的,感情远超过一般的坐骑。它也长有马肝,不是也要早死吗?想到这里,迂公眼前不由出现了将来某天爱马倒毙的情景,"不行,我必须回去救它!"迂公酒也不喝了,菜也不吃了,急匆匆往家赶去。

(6)、有一次,伯乐经过虞阪,眼睛一亮,看见一匹千里马;但是这匹马却被人当成劣马,用来拉车。伯乐觉得十分的痛心,不禁泪如雨下。这匹马彷佛也知道伯乐很同情它,也口吐白沫。

(7)、看来可怕的对手是人。很多动物可怕的敌人都是人。

(8)、一个农夫有一匹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为他干活的马,但这匹马现在已经老了,干活也不行了,所以,农夫不想再给马吃东西。他对马说:“我再也用不着你了,你自己离开马厩走吧,到你比一头狮子更强壮时,我自然会把你牵回来的。”

(9)、孙阳有个儿子,看了父亲写的《相马经》,以为相马很容易,就拿着这本书到处找好马。他按照书上所绘的图形去找,一无所获。又按书中所写的特征去找,后发现有一只癞蛤蟆很像书中写的千里马的特征,便高兴地把癞蛤蟆带回家,对父亲说:“爸爸,我找到一匹千里马,只是蹄子稍差些。”父亲一看,哭笑不得,没想到儿子竟如此愚笨,便幽默地说:“可惜这马太喜欢跳了,不能用来拉车。”接着感叹道:“所谓按图索骥也。”

(10)、但愿磨坊主这盆冷水能把世间总爱提当年勇的“马”们浇醒:这就是现实!该走下坡路的时候,委屈抱怨一点用都没有,想从“磨坊主”那里得到尊敬和同情也是天真多情。

(11)、襄王是大王,当然要用好的马匹。他很得意地对王子期说:“我要超过你!”可是奇怪,襄王换了三次马,却三次都落后。襄王生气地说:“你教我驾车,并没有把技术全教给我。”

(12)、不久,它遇到了一只狐狸,狐狸问它:“我的好朋友,你怎么了?为什么垂头丧气,一副孤苦伶仃、愁眉苦脸的样子呢?”

(13)、     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寓言故事是历史文化的智慧凝聚,是各个历史时代的产物,它的内容十分丰富,蕴藏着无穷的知识和道理,使人们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受到启迪。今天小编将给大家展现一篇引人深思的,关于马的寓言故事,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14)、徒弟接过书随便翻了翻,都是如何相驽马的,愕然不知所措地问:“先生,你不是已经传授给我们大家相千里马的真经了吗?!”

(15)、战争期间,一个士兵用大麦精心地喂养他的马。然而战争一结束,那马便被拉去服苦役,搬运沉重的货物。后来战火重燃,军号吹响了,主人备好马鞍,全副武装骑着马去迎敌。这时,马却毫无力气,不断摔倒,他对他主人说:「你还是赶快再去找一匹战马吧。因为你已把我变成一头驴子,又怎么还能把我当战马骑呢?这个故事带出的启示就是:和平、舒适的日子里不能忘记了灾难。

(16)、这匹可怜的马悲哀,它在森林里茫无目标地到处徘徊,寒风夹着细雨,更增加了它的痛楚,它想寻找一个小小的避雨处。

(17)、伯乐牵走千里马,直奔楚国。伯乐牵马来到楚王宫,拍拍马的脖颈说:“我给你找到了好主人。”千里马像明白伯乐的意思,抬起前蹄把地面震得咯咯作响,引颈长嘶,声音洪亮,如大钟石磐,直上云霄。

(18)、赵先生 15931638228高女士 15010671052

(19)、国马的主人一听就明白了,解释说:“那一定是骏马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惭愧和后悔了。这样吧,我带国马去看看它,让它明白就好了。”

(20)、公牛爷爷笑眯眯地问鸭子:“那依你看怎么比好呢?”鸭子说:“不如这样吧。”它指着一个水潭说:“这里的水潭有一个小洞,里面鱼儿很多。谁能捉到鱼儿并吃到鲜美的鱼谁就赢!”公牛爷爷同意了。

2、关于马的故事或传说

(1)、寓意:千里马难遇的是伯乐,人才难遇的是知音。

(2)、走到山里没有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地上蚁封有一寸高的话,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会有水。”于是挖掘地,就得到了水。

(3)、狐狸听了之后,要它别愁了,只管放心,说道:“我来帮助你,你躺在那儿,把身子伸直,装做死了的样子,我自有办法。”马按狐狸的吩咐做了。狐狸跑到狮子住的洞口边,对狮子说:“狮子大王,有条小路上躺着一匹死马,我们一同去,你可以作一顿很不错的午餐来享受哩。”狮子听了高兴,立即就动身了。

(4)、青鬃马愁眉苦脸地说,没法子啊,我已经尽大的努力了。

(5)、每日的奔跑距离,总是在900里左右徘徊。伯乐对青鬃马说,伙计,你得用功啊!再这样下去,你会被淘汰的!青鬃马愁眉苦脸地说,没法子啊,我已经尽大的努力了。

(6)、到了下午,法正发现魏军已经疲劳,乘他们没有防备,连忙挥舞红旗。黄忠看到信号后,发起进攻。随着一片喊杀声,黄忠已飞冲到夏侯渊面前,夏侯渊被连头带肩砍作两段。

(7)、但是由于伯乐的出现,马的景况就完全改变了。伯乐曾因善于识别千里马而闻名于世,后又从事训练马的行当,不久又成了远近闻名的训马高手。

(8)、(出处)元·郑廷为《楚昭公》:“管取马到成功;奏凯回来也。”

(9)、驴子和马儿同住一个牲口棚,但驴子对马儿不满,只要主人在它们各自的食槽里添完食物离开后,驴子总喜欢对马儿发牢骚:

(10)、这匹可怜的马悲哀,它在森林里茫无目标地到处徘徊,寒风夹着细雨,更增加了它的痛楚,它想寻找一个小小的避雨处。不久,它遇到了一只狐狸,狐狸问它:“我的好朋友,你怎么了?为什么垂头丧气,一副孤苦伶仃、愁眉苦脸的样子呢?”马叹了一口气回答说:“哎——!公正和吝啬不能住在一间房子里。我的主人完全忘了我这许多年为他辛辛苦苦所干的一切,因为我不能再干活了,他就把我赶了出来,说除非我变得比一头狮子更强壮,他才会重新收留我。我有这样的能力吗?其实,主人是知道我没有这样的能力的,要不然,他也不会这样说了。”

(11)、青鬃马愁眉苦脸地说,没法子啊,我已经尽大的努力了。

(12)、在交谈中,郭对燕昭王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位国君,拿出了千两黄金让手下的人去买千里马。结果却花了五百两黄金给买回了一匹死马的骨头,国君一见,拍案大怒:“我是让你去买千里马,谁叫你买死马?”手下人说:“大王息怒,你想,连死马都肯花五百两黄金买来,这件事情传出去,还愁没有好千里马?”果然,不到一年,就有人送来了三匹千里马。

(13)、秦王朝灭亡后,项羽的楚军是强大的,可是在与汉军争夺中,渐渐走了下坡路。公元前202年,项羽在垓下被汉军包围。项羽的人马少,粮食也没了。项羽被刘邦追逃到乌江,项羽只剩一人一马,明明可以渡江,终无颜见江东父老,刎颈乌江边。

(14)、(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十六回:“即便勒兵列阵,一马当先,驰下山来,犹如天崩地塌之势。”

(15)、从前,有位老汉住在与胡人相邻的边塞地区,来来往往的过客都尊称他为“塞翁”。塞翁生性达观,为人处世的方法与众不同。有一天,塞翁家的马不知什么原因,在放牧时竟迷了路,回不来了。邻居们得知这一消息以后,纷纷表示惋惜。

(16)、马用力地向前跑去,但只跑了几步,它就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了。

(17)、国马被咬了一口,却宽宏大量,一点都不记仇,并用自己的宽容感动了骏马。而骏马知道自己做了错事也毫不纵容自己,懂得羞愧和悔改。我们做人也要有这两匹马的精神:宽以待人,知错就改。

(18)、为了一点小事就想报复别人,往往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19)、有一回,鹿和马为了一块草地争吵得不可开交,各人都想将这块草地占为己有。后鹿仗着自己那对厉害的角,终于战胜了马。这对马来说,简直是无法容忍的,因为谁能甘心于失败呢?

(20)、原来,当夜晚来临,阳光退去,大峡谷的温度开始下降,鳄鱼的体温也会跟着骤降,然后进入深深的睡熟之中,之后便对外界的反应迟钝。但是只要等到白天一到,气温一旦上升,鳄鱼就会很快恢复过来,变得精神百倍。只不过,此时的它们故意伪装成和昨晚一样,一副痴呆迟缓的样子,以便等待小河马们靠近,然后突然发起有效的攻击,狡猾的鳄鱼太了解对手了!

3、关于马的故事或寓言作文

(1)、对于大部分时间都要泡在水里的河马和鳄鱼来说,尤是如此。

(2)、重要的是接受现实,想想“日暮欲何之”,想想怎样活得尊严些!

(3)、(用法)比喻才思敏捷;豪放不羁。一般作谓语、定语。

(4)、     就个人的影响力而言,有的人确有真才实学,但不一定能得到赏识和重用,因而需要有像伯乐这样的来发现和举荐,的赏识认可能很大地提高个人影响力。

(5)、(近义词)遥遥领先、争先恐后、身先士卒、匹马当先

(6)、“干金买骨”出自《战国策·燕策》。公元前314年,燕国发生了内乱。齐宣王乘机派兵侵占了燕国的一些城池。燕昭王即位后,决心振兴燕国。因此,他广招贤士,虚心求教。公元前312年,燕昭王去拜访了一位很有才学的人——郭隗。

(7)、不知道狼还有这样伪善的时候,看来恶人也是不太肯放过假装好人的机会的。但对这样虚伪的示好还是一针见血的好。

(8)、罢归流落时还提什么“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曾驱十万师”!

(9)、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喜爱,古人称它为“天马”。汉朝时,西域的大宛国也出产一种名马,被称为“西极天马”,传说大宛国峤山上有匹神马,可以“日行千里”。因为“西极天马”跑得神速。

(10)、东晋豫州刺史谢尚发现袁虎文才很好,就把他推荐给大司马桓温。桓温让他负责府内文书起草工作。袁尚作《东征赋》赞扬东晋许多名士。

(11)、“拍马屁”的由来人们把阿谀奉承称为“拍马屁”。“拍马屁”一词初来自蒙古族。古代蒙古人凡是牵马与别人相遇,就要互相拍拍对方的马屁股,连声称道:“好马,好马。”以示赞赏和友好。但在那时,也确有些趋炎附势之徒,只要遇到王公贵族牵的马,便不分好差优劣,总要跑上去拍拍马屁股,不断赞叹:“好马,好马,大人真有福气!”久而久之,“拍马屁”就变为诌媚巴结之意的贬义词,流传至今。

(12)、曹操感到这是一个不祥之兆,便把太子曹丕叫来,对他说:“司马懿不是个甘做人臣的人,将来必定会干预我们的朝政家事。”

(13)、“如今,匈奴和乌桓还在北方不断侵扰,我打算向朝廷请求当个先锋,作一个有志的男儿。男儿应该战死在边疆荒野的战场上。

(14)、传说中,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在人间,人们把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也称为伯乐。第一个被称作伯乐的人本名孙阳,他是春秋时代的人。由于他对马的研究出色,人们便忘记了他本来的名字,干脆称他为伯乐,延续到现在。一次,伯乐受楚王的委托,购买能日行干里的骏马。

(15)、夏侯渊得知对面的高山失守后极为偾怒,下决心把它夺回来。张颌劝他说这是法正的计谋,应该坚守,决不可出去。但是,夏侯渊听不进去。他亲自带领一支军队下山,围住那座高山,大声叫骂,向黄忠挑战。法正在山顶上举起白旗,黄忠看见,守在山腰不下来。

(16)、这全因不愿分担一点驴的负担,现在不但驮上全部的货物,还多加了一张驴皮。”

(17)、从前有个叫迂公的人,遇事不爱动脑子,总是做些傻事。有一次,迂公去一个朋友家吃饭。席间,大家都说些轶闻趣事来解闷。

(18)、这故事说明:强者与弱者应相互帮助,共同合作,各自才能更好地生存!

(19)、时间不长,骏马就随主人回家了。说来奇怪,骏马回家以后,也不知是被什么所困扰,一直都惊恐不安,有两天的时间,不管主人怎么哄它、打它,用尽了各种办法,它都既不吃东西,也不肯喝一口水,成天站在马厩里,两腿索索发抖,像是很恐惧的样子。

(20)、一个认为自己是名骑手的年轻人,骑上了一匹还没有完全驯服、很难驾驭的马。马一感觉到背上的重量,就立即奔跑起来,怎么也不停下来。一位朋友在路上遇见他,见他径直往前,就大声喊道:“你这么匆匆忙忙要去哪儿?”骑手指着马回答说:“我不知道,要问它。”

4、有关马的寓言

(1)、马答道:“太感激你了,要是你自己能吃燕麦的话,你一定不肯饿着肚子听我嚼东西吧!”

(2)、夏侯渊得知对面的高山失守后极为偾怒,下决心把它夺回来。张颌劝他说这是法正的计谋,应该坚守,决不可出去。但是,夏侯渊听不进去。他亲自带领一支军队下山,围住那座高山,大声叫骂,向黄忠挑战。法正在山顶上举起白旗,黄忠看见,守在山腰不下来。

(3)、兔子听了他们的嘲讽,停下来想了很久,什么都没说,又低下头默默地吃起草来。有一天大娘突然生病了,病得很厉害,为了给大娘补充营养,大爷杀了两只大兔子炖了给大娘吃。没几天大娘就痊愈了。从此以后,马和狗再也不说兔子没用了。

(4)、小马驹和鸭子听了,都惭愧地低下了头。于是,它们向对方诚恳地道了歉,成了好朋友。

(5)、晚上,青鬃马气喘吁吁地回到伯乐身边说,好险!今天差点喂了狮子!伯乐笑道,可是,你今天跑了1050里!什么?我今天跑了1050里?青鬃马望望伯乐,伯乐脸上挂着神秘的笑容。青鬃马心中豁然一亮。从此,它一上训练场,就设想有一头狮子在后面追。后来,它果然成了一匹千里马。

(6)、(出处)元·郑廷为《楚昭公》:“管取马到成功;奏凯回来也。”

(7)、“这儿是更高一些、更消瘦一些的腿,”宙斯说,“这儿是修长的天鹅脖子,这儿是宽阔的胸膛,这儿是一个天生的鞍子!马,要我把你改变成这个样子吧?”

(8)、马到成功的成语故事讲的是唐朝时期,绎州龙门大黄庄农民薛仁贵,自幼喜欢武术,到20岁时已学成十八般武艺。他一心想投军报国,父母担心他并劝阻他。他对父母说:“今当国家用人之际,要扫除夷虎,肃靖边疆,凭你孩儿学成武艺,智勇双全,若在两阵之间,怕不马到成功。”

(9)、千金买骨。出自《战国策·燕策一》,说的是古代一位侍臣为君王买千里马,却只买了死马的骨头回来,君王大怒而不解,侍臣解释说,如果大家看见君王连千里马的骨头都肯用重金买回来,就会认为君王是真正想要高价买千里马,就会自然而然把千里马送上门来。后来果真如侍臣所言,不到一年就有几匹千里马被呈送上来。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关于马的故事或传说精辟6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