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菡萏造句
1、用菡萏造句子
(1)、稿件内容健康、结构完整、文笔优美、底蕴丰厚。
(2)、(例句)刘耕《和主司王起》:孔门频见铸颜功,紫绶青衿感激同。
(3)、(例句)宋苏轼《乞赈济浙西七州状》:本司除已与提转商量,多方擘画准备外,有合申奏事件,谨具画一如左。
(4)、菡萏,指未开放的莲花花苞,多象征爱情,如纯洁无暇,两情相悦,坚定执着,忠贞不渝;也有信仰及得不到的爱之意。而本期临屏限时创作以此为题,确实考验日常积淀和灵感。经过深思,即从“美妙的初见,到美丽的思念,再到美好的怀念,直至结局:因高洁而远观,为坚守而盛绽”,这样的一条主线,层层推进而逶迤漫延出的一咏三叹。用词造句多以空灵、干净的语言,着意营造“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李璟•摊破浣溪沙)的菡萏独具魅力的爱情观。
(5)、(例句)《庄子·天地》:子贡卑陬失色,顼顼然不自得,行三十里而后愈。
(6)、 这首词是咏荷花,寄寓了作者的身世之感。词的上阕描画了一个详和而恬静的池塘。而荷花却生长在池塘僻静处,只能寂寞地凋落。就象一位美女,无人欣赏,无人爱慕,饱含零落的凄苦。词人通过美人的自嗟自叹,也暗露了自己年华的虚度。下阕仍借美人之口言志:即使凄风冷雨,我仍然不在百花争艳的春天开放,宁愿盛开在炎炎的夏日。荷花、美人、君子,形成了和谐的统一。
(7)、(例句)《诗·小雅·四牡》: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8)、如果为了读者阅读的方便,我们不妨试一下,将“菡萏香销翠叶残”改为“荷花凋零荷叶残”,阅读起来没有了障碍,但读词时的感觉随着词句的改变而起了变化。叶嘉莹说,这样一改就会失去原句所包含的那种丰富的“潜能”,也就是艺术品本身所包含的丰富的意象。为什么呢?“菡萏”一词出自《尔雅》。《尔雅》是中国的第一部词典,距今至少2000年了,就是距离中主李璟那个时代也有千年,它收录的词,够古老;而且《尔雅》收集的都是近乎规范的雅言,本身就与现实的日常用语有着一定的美感距离。叶嘉莹说:“因此有了一分古雅,也更加珍贵,格调自然出俗。”“香”是芬芳的香气,“翠”不只是绿的颜色,还能让人联想到美且珍贵的翠玉。这么多珍贵的、美好的意象,“销”了、“残”了,消失了、残破了,使人感受到的是极端的残酷,所以王国维读罢就有了“众芳芜秽,美人迟暮”的感慨,所以叶嘉莹认为,“荷花凋零荷叶残”虽然通俗易懂,但是无论如何也不能给人这种强烈的感受。
(9)、“生态杯”全国诗歌大赛诗词复赛入围作品展示
(10)、(例句)韦应物《观田家》: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11)、 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惊采绝艳的画面:翠绿的莲叶,涌到天边,使人感到置身于无穷的碧绿之中;而娇美的荷花,在骄阳的映照下,更显得格外艳丽。
(12)、(例句)李绛《兵部尚书王绍神道碑》:公以材智,任职忠勤,注意不疑,可以进退海内之士,可以绾摄天下之柄。
(13)、(例句)杜甫《送樊侍御赴汉中判官》诗:天子从北来,长驱振凋敝。
(14)、写到此,想起了朱乃正先生曾在2009年中国美术馆“悟象·化境——传统思维的当代艺术”油画展的序言中的一段话,他说:“策展人在译成英文的艰难过程中,切身体会到,若用西方古典哲学观念的语言,就无法理解和准确表达我们的语言之奥义,而译成对应的英文。然而使用西方现代哲学的观念,则尚能译出。殊不知,其来源恰是我们古已有之的中国哲学,只是被西方近现代学者巧妙地借取之后,一反弟子之态而俨然成‘师’。若我们一味盲目借鉴西方,误认为其为先行者,急于与西方(国际)接轨,不啻是身甘称臣而只能随其影尾,导致我们自离优厚的文化传统,又自废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实在是令人痛心疾首的本末倒置。”
(15)、 荷花的话语:清白,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表示坚贞纯洁。文人雅士自爱那份气质芳华。
(16)、汉陆贾《新语•怀虑》:“管仲相桓公,诎节事君,专心一意,身无境外之交,心无攲斜之虑,正其国如制天下。”
(17)、(例句)《淮南子·原道训》:夫水所以能成其至德於天下者,以其淖溺润滑也。
(18)、(例句)陈子昂《修竹篇》:龙种生南岳,孤翠郁亭亭。峰岭上崇崒,烟雨下微冥。
(19)、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20)、(例句)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2、菡萏造句50字
(1)、创办于2006年,由宣艺时代(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品,秉承着名家带动中青年潜力画家的办刊理念,受到业内一致好评!品质成就经典、诚信赢得信赖,我们一直努力做好的国画期刊,为画家和收藏家搭建桥梁,为艺术市场鼓与呼,传递正能量。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我们的关注与支持!
(2)、(例句)宋玉《九辨》:白日晼晚其将入兮,明月销铄而减毁。
(3)、(例句)《世说新语·排调》:法师今日如著弊絮在荆棘中,触地挂阂。
(4)、(例句)《抱朴子·博喻》:一条之枯,不损繁林之蓊蔼。
(5)、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担阁,可惜风流总闲却。当初漫留华表语,而今误我秦楼约。梦阑时,酒醒后,思量著。——王安石
(6)、(例句)《抱朴子·博喻》:一条之枯,不损繁林之蓊蔼。
(7)、叶先生说到的第二点,用字用词。我深有感触,我一直觉得语文中的近义词反义词同义词当然是基础,但不宜过多刷题。做多了这样的练习题,以为“精密”“周密”“细密”“严密”都差不多,实则大不相同。我们母语中的经典作品,是值得我们揣摩用字用词的典范。比方说“菡萏”与“荷花”是同一物,什么时候用菡萏,什么时候用荷花,也不是乱用的。“菡萏香销翠叶残”是决不能改成“荷花香消翠叶残”的。也就是我们俗称“咬文嚼字”——这就是一种基本功。
(8)、(例句)元·萨都剌《雪米》:风流灞上寻诗客,千古无人说秕糠。
(9)、(例句)李白《蜀道难》: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10)、(例句)张衡《西京赋》:所好生毛羽,所恶成创痏。
(11)、(例句)《南史·羊侃传》:若多,则一旦失利,自相腾践,门隘桥小,必大致挫衄。
(12)、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做尘,唯有绿荷红菡萏,舒卷开合任天真,此花此叶常相映。
(13)、(出处):唐·段安节《乐府杂录·琵琶》:“武宗初,朱崖李 太慰 有乐吏廉郊者……郊尝宿平泉别墅,值风清月朗,携琵琶于池上,弹《蕤宾调》……忽有一物锵然跃出池岸之上,视之,乃一片方响,盖蕤宾铁也。以指拨精妙,律吕相应也。”
(14)、(例句)贯休《马上作》:柳岸花堤夕照红,风清襟袖辔璁珑。
(15)、(例句)刘克庄《岁晚书事》诗之三:幸然不识聱牙字,省得闲人载酒来。
(16)、(例句)归有光《项脊轩志》: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17)、(例句)《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
(18)、(例句)李白《拟古》诗之七:人非崑山玉,安得长璀错。
(19)、(例句)《淮南子·原道训》:夫水所以能成其至德於天下者,以其淖溺润滑也。
(20)、1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惟有绿荷红菡萏,舒卷开合任天真。李商隐
3、菡萏造句沉香如屑
(1)、(例句)《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
(2)、(例句)《楚辞·九章·惜诵》:众骇遽以离心兮,又何以为此伴也。
(3)、(例句)李贺《致酒行》: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
(4)、道理虽然如此,但中国画中的“古意”究竟如何表现,换个角度来说,该如何理解呢?
(5)、除中国外,日本、俄罗斯、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等国均有分布,荷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也是印度的国花,荷花是圣洁的代表,更是佛教神圣净洁的象征。
(6)、(例句)《诗·小雅·宾之初筵》:其未醉止,威仪抑抑;曰既醉止,威仪怭怭。
(7)、(例句)刘长卿《送贾三北游》诗:把袂相看衣共缁,穷愁只是惜良时。
(8)、(例句)《周书·文帝纪上》:朝廷若以悦堪为边扞,乞处以瓜凉一藩。不然,则终致猜虞,於事无益。
(9)、(释义)古称父为「椿庭」,母为「萱堂」,因以「椿萱」为父母的代称。
(10)、(例句)元·萨都剌《雪米》:风流灞上寻诗客,千古无人说秕糠。
(11)、唐徐凝《古树》诗:“古树攲斜临古道,枝不生花腹生花。”朱自清《北河沿底夜》:“暗里流动着小河,两岸攲斜着柳树。”
(12)、(例句)杜甫《南极》诗:睥睨登哀柝,蝥弧照夕曛。
(13)、(例句)尤袤《寄友人》:胸中襞积千般事,到得相逢一语无。
(14)、(例句)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二六九:美人捭阖计频仍,我佩《阴符》亦可凭。
(15)、(例句)孟浩然《戏主人》:客醉眠未起,主人呼解酲。已言鸡黍熟,复道瓮头清。
(16)、(例句)《庄子·山木》: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17)、(例句)白居易《中隐》: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
(18)、(例句)《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
(19)、 《略经》中有“腮有荷华”之句,意指祖国大地凡是有沼泽水域的地方都生长着荷花。那么,分布如此之广的荷花的历史是怎样的呢?这就要从人类诞生之时说起了.
(20)、(例句)杜甫《送樊侍御赴汉中判官》诗:天子从北来,长驱振凋敝。
4、菡萏造句子简单
(1)、(例句)马融《长笛赋》:彷徨纵肆,旷瀁敞罔,老庄之概也。
(2)、 李商隐一生不得志,只做过几任小官。其主要原因不是他无才,而是没有知己者的力荐。他生存在牛、李两d的夹缝之中,没有信任,没有依托,饱受奚落和排挤。这首诗歌颂荷花能荣衰相依,实则表达了自己渴求知己、寻觅政治依托的心声。
(3)、(例句)《尚书·太甲》:若升高,必自下;若陟民遐,必自迩。
(4)、(例句)《周书·文帝纪上》:朝廷若以悦堪为边扞,乞处以瓜凉一藩。不然,则终致猜虞,於事无益。
(5)、(例句)韦应物《观田家》: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6)、(例句)唐·牟融《送徐浩》诗:知君此去情偏急,堂上椿萱雪满头。
(7)、除中国外,日本、俄罗斯、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等国均有分布,荷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也是印度的国花,荷花是圣洁的代表,更是佛教神圣净洁的象征。
(8)、(例句)高适《东征赋》:姑不隐而不仕,宜其漂沦而播越。
(9)、再看《宋词三百首》里随便挑几首有“被”字的句子:
(10)、(释义)画方形的用具,比喻法度。儒家以絜矩来象征道德上的规范。
(11)、(例句)周亮工《与张瑶星书》:学人侈谈该博,每苦记忆不真,得此奇观,顿如指掌。
(12)、(例句)尤袤《寄友人》:胸中襞积千般事,到得相逢一语无。
(13)、(例句)宋·曾巩《高松》:侧听心神醒,仰视目睛眊。
(14)、(例句)刘克庄《岁晚书事》诗之三:幸然不识聱牙字,省得闲人载酒来。
(15)、(例句)嵇康《与山世源绝交书》:久与事接,疵衅日兴。虽欲无患,其可得乎?
(16)、(例句)《晋书·皇甫谧传》:臣以尪弊,迷于道趣,因疾抽簪,散发林阜。
(17)、(例句)陆游《上执政书》:夫文章,小技耳,然与至道同一关捩。
(18)、10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此花此叶长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李商隐
(19)、(例句)《楚辞·九章·惜诵》:众骇遽以离心兮,又何以为此伴也。
(20)、(例句)李绛《兵部尚书王绍神道碑》:公以材智,任职忠勤,注意不疑,可以进退海内之士,可以绾摄天下之柄。
5、菡萏造句简单
(1)、(例句)《世说新语·排调》:法师今日如著弊絮在荆棘中,触地挂阂。
(2)、当代中国画坛同样深受西方美术的影响,有些人借鉴,有些人照抄,为的是追求自己独特的审美价值,纷纷使出浑身解数,想的就是与众不同。追求独特是再正常不过的艺术行为,有价值的、有生命力的艺术都是独特的,能够青史留名的艺术家都是独特的。
(3)、(例句)杜甫《送樊侍御赴汉中判官》诗:天子从北来,长驱振凋敝。
(4)、(例句)《古诗十九首·其四》: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
(5)、(例句)陈子昂《修竹篇》:龙种生南岳,孤翠郁亭亭。峰岭上崇崒,烟雨下微冥。
(6)、(例句)周亮工《与张瑶星书》:学人侈谈该博,每苦记忆不真,得此奇观,顿如指掌。
(7)、(例句)嵇康《琴赋》:是故怀戚者闻之,莫不憯懔惨凄。
(8)、(例句)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9)、(例句)白居易《庭松》诗之二:春深微雨夕,满叶珠漼漼。
(10)、(例句)李璟《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11)、(例句)《论语·为政》: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
(12)、(例句)李白《拟古》诗之七:人非崑山玉,安得长璀错。
(13)、 到了新石器时代,农耕文化开始形成,初的雏形虽然简单,但发展速度很快。人们不再像以前那样盲目地四处寻找食物充饥,而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开始把一些食用价值高的植物种植在土地上,也把一些适合家养的禽类、兽类自行养殖,这样就很好地解决了温饱问题。 这时的人类为了满足生活用水的需求,一般都定居在河岸湖畔或有天然泉水的沼泽地带,而这些地域又是荷花生长的佳环境,一些野生荷花分布在这些区域。从出土文物看:在河南省郑州市北部大河村发掘的“仰韶文化”房基遗址,发现室内台面上有炭化粮食和两粒莲子,经考古学家测定,距今有五千年的历史。 人类在不断的生产劳动中,对朝夕相处的荷花的生长习性、生存环境等积累了丰富的感性认识,为中国古老的荷花文化的产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中国是世界上栽培荷花多的国家。
(14)、(例句)陈亮《上光宗皇帝鉴成箴》:勿谓微过,当绝芽蘖;勿谓小患,当窒孔穴。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菡萏造句50字精辟9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