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义自见
1、而义自见拼音怎么写
(1)、作者是陈寿。这句话的意思是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指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出处:是陈寿《三国志·魏志·王肃传》:“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2)、学习其实就是读书,读书就会要懂得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
(3)、三国志》全书共六十五卷,《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三国志》“名为志其实无志”,全书只有本纪和列传。
(4)、陈寿《三国志·魏志·王肃传》:“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5)、译文:天资聪颖而且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6)、茶馆里摆龙门阵 ——想起什么说什么;想到哪里说到哪里
(7)、书读百遍,而义自见这两句话出自于《三国志·魏志·董遇传》,原文是“读书百遍而义自见”,意思是书要多读才能领会其中的含义,只有做到精读方可领会不通之处。
(8)、字词解释:见:知道,古同“现”。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指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
(9)、出自: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王肃传》:“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10)、〖解释〗见:显现。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指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王肃传》:“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11)、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指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
(12)、读书可以提高写作水平。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过为作文章而发愁的经历。读书过程中,让你欣赏到了许多优美的词句,在写作时,就可以学习和借鉴,取长补短。
(13)、读书百遍,而义自见是一个汉语成语,指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指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出自《魏略·儒宗传·董遇传》(三国魏郎中鱼豢著):“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14)、文章: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翻译:附近的读书人请他讲学,他不肯教,却对人家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请教的人说:“(您说的有道理),只是苦于没有时间。”董遇说:“应当用‘三余’时间”。有人问“三余”是什么?董遇说:“三余就是三种空闲时间。冬天,没有多少农活。这是一年里的空闲时间;夜间,不便下地劳动,这是一天里的空闲时间;雨天,不好出门干活,也是一种空闲时间。”
(15)、通假字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
(16)、译文:附近的读书人请他讲学,他不肯教,却对人家说: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
(17)、“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意思是: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指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
(18)、读万卷书”之后,只有“行路”,走出去亲自看一看,体验一下书中描述的情景,才会发现书中所说的不及体验的千分之同时也理解了作者对这种情景的感受并同自己的感受加以比较,从而放大知识层面,只有这时读书的效果才能体现出来。
(19)、见为显现的意思,古通“现”。此处“见”为通假字。
(20)、译文:多读书积累知识,多出去走走,增加阅历。
2、而义自见的义怎么写
(1)、有人问“三余”是什么?董遇说:“三余就是三种空闲时间。冬天,没有多少农活。这是一年里的空闲时间;夜间,不便下地劳动,这是一天里的空闲时间;雨天,不好出门干活,也是一种空闲时间。”
(2)、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3)、林萧点点头,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一个道理。
(4)、猪八戒生孩子 ——难住猴儿哥儿了;难死猴哥儿;难住猴哥了;
(5)、董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6)、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想掌握专业知识,学到真本领,就要多读书,书读得多了,书中要义和核心内容就自然理解了。
(7)、任何事情都和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是一样的道理。
(8)、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王肃传》:“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9)、二是相当部分书籍都是凭一些读书人的背诵、记忆重新写出来的。由于当时背诵者只注于个读音,而选择性地忽略了其字形。不同的书写者往往会因方言的差异或其文化程度的影响导致记录时将同一个字记录成不同的形体。
(10)、出自陈寿《三国志·魏志·王肃传》:“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11)、出处是陈寿《三国志·魏志·王肃传》:“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12)、读音:(dúshūbǎibiànéryìzìxiàn)
(13)、董遇字季直,性格敦厚老实而且很好学。附近的读书人请他讲学,他不肯教,却对人家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请教的人说:“(您说的有道理),只是苦于没有时间。”董遇说:“应当用‘三余’时间”。
(14)、太康元年(280年),晋灭吴结束了分裂局面后,陈寿历经十年艰辛,完成了纪传体史学巨著《三国志》。此书完整地记叙了自汉末至晋初近百年间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全貌,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前四史”。
(15)、这种观点或许对一部分人适用,但是对于那些迂腐不堪、只知道一味死读书的人,无论书读了多少遍还是没用的。读书就要学会善于独立思考,不能只会纸上谈兵,要结合生活实际去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16)、董遇字季直,性质讷①而好学。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17)、释义:附近的读书人请他讲学,他不肯教,却对人家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18)、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19)、读书可以使人更充实、丰富,使思想训练,境界提升,改变气质,对人的言行举止,处事方式都有益处。读书也可以开阔视野,书本中的知识可谓是包罗万象,通过读书,可以拓宽视野,在读书的过程中,可以阅读跟你不同的人,比如来自不同文化或背景的人。
(20)、多读书自然就懂了,说的就是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3、而义自见上一句是什么?句是啥
(1)、译文:有人从事学问,遇到不肯教授的人,就会说:“一定要先读一百遍’,说“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
(2)、这是一个劝人努力读书的成语,与见多识广不是同一个意思。
(3)、虽然说多读书能够增长见识,但是这个多读书指的是读书的本书种类多,而非将一本书反复阅读。
(4)、陈寿(233年—297年),字承祚。巴西郡安汉县(今四川南充)人。三国时蜀汉及西晋时著名史学家。
(5)、读音:dúshūbǎibiàn,qíyìzìxiàn
(6)、译文:附近的读书人请他讲学,他不肯教,却对人家说:“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
(7)、而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指的则是将一本书多读几遍,就能领会书中的意思。
(8)、读书百遍也有人把它叫做书读百遍,意思是一样的,都是说要深入了解书中的知识,好反复去阅读文章,这样每一次都会有新的理解和体会,不等他人讲解就能自己读出书中的含义,文章的意思会自然出现,是很奇妙的。
(9)、通假字出现的原因:一是古时有多个字皆可表达一个意思的现象,没有一定的规律。所以时代越久远的文章,通假字越多。
(10)、董遇字季直,性格敦厚老实而且很好学。附近的读书人请他讲学,他不肯教,却对人家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请教的人说:“您说的有道理,只是苦于没有时间。”董遇说:“应当用‘三余’时间”。有人问“三余”是什么?
(11)、见多识广的意思是,见的多,知道的广,形容人阅历深,经验多,知识广博。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而义自见的义怎么写精辟51条